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索湾灌区土壤剖面盐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莫索湾灌区为研究区域,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绘制了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剖面盐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具有一定的低聚特征,表层土壤平均含盐量最低,60~100 cm的土层含盐量最高;各土层土壤盐分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但整个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最大值出现在表层,0~40 cm的土层盐分属于强变异性,40~100 cm的土层盐分是中等变异性;研究区各层土壤盐分均属于中等空间自相关,0~20、20~40 cm土层的块金系数分别为0.698和0.653,空间相关性低于底层;克里格插值分析表明,各土层含盐量均呈斑状、块状分布,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2.
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渤海湾地区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对位于该区域的河北唐海、天津大港、河北黄骅、山东东营四个地区的盐碱土进行含水量、含盐量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含水量同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相比,其含水量月变化较为剧烈;唐海、大港、黄骅土壤含水量在大多数月份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东营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较均匀。黄骅、东营土壤盐分具有较强的表聚性;大港土壤盐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唐海土壤含盐量在各月份的空间分布无规律性。综上,4个地区土壤水分、盐分的动态变化无一致性规律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玛纳斯河流域3种主要土壤类型中含盐量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可溶性含盐量。[结果]3种土壤类型的盐分分布情况差异显著,中壤土含盐量较低,沙壤土、沙土的表层含盐量较高;3种土壤类型不同深度盐分变化趋势间差异很大,中壤土含盐量在20cm处最大,20cm以下土壤含盐量呈下降趋势;沙壤土含盐量在60cm处最大,60cm以下土壤呈下降趋势;沙土盐分在0~150cm土层处于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地区土壤盐渍化治理及发展趋势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深度土壤盐分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阜康市为研究区,选取55个采样点,获得各层土壤样本,综合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深度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深度的增加,土壤盐分含量先增大后减小,极大值在40~60 cm深度,为42.38 g/kg,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小,且各层土壤盐分和有机质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2)在土壤深度为0~20、20~40 cm处,土壤盐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在40~60、60~80、80~100 cm处呈显著正相关。(3)不同深度土壤盐分含量块基比为1.23%~23.42%,均具有强烈的自相关性,表层和亚表层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程度自相关,后3层空间相关性强。研究结果为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壤的水盐运移提供了初步论证,同时为该区土地合理分区与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磁感应仪EM38,结合GIS技术和地统计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0~40 cm与0~80 cm土层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并对研究区盐渍化分级以及盐分剖面分布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土壤盐分较高,均表现为中等变异强度,且研究区土壤盐分总体上呈一定的表聚趋势;各土层土壤盐分的半方差函数均较符合指数模型,都表现为强空间自相关性;气候、微地形、地下水等结构性因素是主导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格局的直接因素.由盐渍化分级及盐分剖面特征分析结果可知:重度盐化土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轻度盐化土分布面积最小;研究区主要盐分剖面类型为表聚性,其次分别为均匀型和底聚型;此外,盐分剖面类型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被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壤的精准改良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棉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新疆土壤盐碱化开发利用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年限的棉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的运移研究,从土壤空间、棉花生育期两个方面对不同年限土壤盐分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滴灌前,土壤垂直方向上盐分变化幅度大;滴灌后,垂直方向0~40 cm处于脱盐,60~100 cm表现为积盐。灌前和灌后在土壤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含盐量高低变化是膜中滴头处低于棉花窄行,两者且低于膜间裸地。在棉花生育期内,播种前土壤含盐量较高,苗期含盐量降低,从蕾期到盛铃期土壤盐分逐渐升高,随后吐絮期至收获期逐渐减小。在不同年限棉田监测中,随滴灌年限的增加,土壤耕层盐分逐渐运移到土壤深层,土壤盐分经较长年限逐渐累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轻度和中度盐渍化棉田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盐分含量的动态监测,分析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中度盐渍化棉田土壤水分含量要高于轻度盐渍化棉田,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和土壤盐分含量变化规律相似,均表现出生育前期下降、中期稳定、后期略微增加的趋势;膜下滴灌能够在滴水过程中明显降低土壤中表层0~40 cm盐分含量,下层40~80 cm土壤为盐分聚集区域;以0~20 cm土壤盐 分含量模拟0~40、0~60、0~80、40~80 cm土壤盐分含量,幂函数和线性函数模拟结果较好,模拟0~40、0~60 cm的盐分含量结果达极显著相关,0~80 cm的模拟结果达到显著相关,模拟40~80 cm的土壤盐分变化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克拉玛依市东部生态屏障的水源地玛依湖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 为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以玛依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利用趋势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空间自相关法和半变异函数法分析玛依湖区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 趋势法分析表明,玛依湖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变化速率存在差异,整体趋势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研究表明,玛依湖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水平分布差异较大,局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同趋势法分析结果高度一致,整体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空间自相关法研究表明,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Moran指数分别为0.16430.12360.19550.2461,均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4个土层的Z值分别为3.15102.59343.59034.6355,底层(40~60和60~80 cm)的土壤有机质空间正相关较显著、空间聚集程度最高,表层(0~20和20~40 cm)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低。半变异函数分析法表明,底层(40~60和60~80 cm)土层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427和0.420,说明土壤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表层(0~20和20~40 cm)土层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033和0.045,土壤有机质的空间相关性较弱。结论 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质在表层(0~20和20~40 cm)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低;在底层(40~60和60~80 cm)空间相关性较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高。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受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外围植被类型以及湖区面积变化的影响较大;在湖区外围生态屏障建设时,防护林树种、种植深度、种植密度的选择应当结合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  相似文献   

9.
植被覆盖对土壤水盐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塔里木河上游为研究区,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水盐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群落0~150 cm的平均含盐量高于其他群落,各植被群落0~20 cm土层的盐分含量基本高于20 cm以下土层的盐分含量,并且各植被群落在不同土壤深度下的盐分变化规律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胡杨-铃铛刺群落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其土壤各层的水分含量均增加;除表层(0~5 cm)外,土壤其他各层盐分含量均随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除表层(0~5 cm)外,多枝柽柳群落下的土壤其他各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随盖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各层的盐分含量随盖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农田盐分运移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详细分析新疆次生盐渍化棉田膜下滴灌盐分的运移规律,从不同生育期、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土壤质地四个角度对膜下滴灌盐分的运移进行了分析比对,初步得出: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各土层含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大;垂直方向盐分的积累在0~60 cm土层逐渐增加,60~100 cm土层盐分积累受膜下滴灌影响较小;水平方向背行中央土层处盐分积累最多,滴头处盐分积累最少;对于不同土壤质地,壤土中的盐分分布较粘土中的呈更规律的变化;分析认为定期大水漫灌洗盐、做好春复水工作是土壤脱盐的必要手段.研究将为新疆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滴灌棉田冻融季土壤水热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滴灌棉田冻融期及其前后水热盐分布规律.[方法]实验以野外实测和室内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水热盐在干旱区滴灌棉田冻融季土壤各层中分布特征.[结果]表层土壤11月下旬开始冻结,到翌年2月上旬达到最大冻结深度,4月上旬土壤完全融通,冻融期5 cm深处土壤温度变幅为19.95℃,170 cm深处变幅为10.25℃;0~60 cm土层2009年11月29日~2010年2月11日含水量和含盐量冻结过程中都呈上升趋势,2010年2月11日~4月21日为融化期,土壤垂直含水量和含盐量分布表现出复杂的变化方式,60~200 cm土壤水盐垂直分布变化不大;土壤水分与盐分时间变异特征表现为:冻融期土壤表层变异性大于底层,0~80cm水分变异程度大于盐分,80~200 cm水盐变异系数差异不大,变异性低.[结论]为冻融季土壤水热盐分布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对盐渍土的改良、农业灌溉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沿孔雀河河流流向每隔5 km,在离河岸50 m处有自然植被分布区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各层土壤含盐量,使用地统计方法分析各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和格局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孔雀河畔0~20,20~40,40~60,60~100 cm土壤各层含盐量分别为:57.44,47.62,40.34,29.9 g/kg,均属重度盐渍化土;土壤含盐量从表层向底层递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同一平面内变化剧烈程度除表层外,从上向下递减。各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程分别为:185.45,33.78,35.80,49.05 km;0~20 cm土壤的空间变异受外界"干扰"影响强烈,其余各层受地质构造影响明显。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滨海淤泥质盐土区暗管埋设的适宜参数。[方法]试验设计60、80、100 cm 3个暗管埋深,5、10、15 m 3个暗管间距,共9个处理,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定点取样,辅助滴管,分析盐分变化。[结果]A_1B_1、A_1B_2、A_1B_3、A_2B_1处理0~60 cm土体盐分最低,平均含盐量5.4~6.4 g/kg,较原始盐分土壤降低60%以上,降盐效果明显。[结论]淤泥质滨海盐土区辅助滴管措施,暗管埋深60~80 cm为宜;80 cm埋深下,暗管间距不宜高于10 m,在5~7 m具有较好的降盐效果。  相似文献   

14.
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土壤盐碱化开发利用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年限的棉田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的运移研究,从棉花生育期、土壤空间两个方面对不同年限土壤盐分进行分析比对,初步得出:随着生育期的推后,各土层含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大;垂直方向盐分的积累在40~80 cm土层逐渐增加,80~100 cm土层盐分积累受膜下滴灌影响较小;不同滴灌年限中滴灌年限越长,棉田中的盐分积累就越多。  相似文献   

15.
滴灌条件下沙地肉苁蓉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强卿  李铭  李鹏程  姜继元  王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48-18550,18600
[目的]研究同一点源滴灌条件下沙地肉苁蓉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性,以有效地提高沙地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肉苁蓉产量。[方法]以栽植接种过肉苁蓉梭梭的沙地为研究对象,用同一滴头流量对其滴灌12 h,监测水平及垂直方向各土层水分含量动态;探讨同一滴头流量下不同灌溉区垂直方向上各层土壤含水率的差异和不同灌水条件下沙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层土壤相对湿度受降水和灌溉影响较大,0~20 cm土壤相对湿度变化最为剧烈,20~80 cm土壤相对湿度相对稳定,无灌溉处理的耗水深度主要集中在60~80 cm土层。12 h灌水停止后,水分发生再分布,待水分分布稳定后测定,60 cm以上土层土壤相对湿度较灌水前提高27.1%~58.8%;在60 cm深处测得水平方向水分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壤,水分分布和含量有利于梭梭根系对水分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及促进肉苁蓉的生长。[结论]研究结果为滴灌条件下沙地肉苁蓉人工栽植水分补偿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酒泉典型绿洲区盐碱地为例,研究了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盐分、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不同耕作方式0~60 cm土壤含盐量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播前0~60 cm土层返盐量以DT1处理最高,以ST处理最低。DT1处理收获后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播种前分别降低40.3%、52.0%、47.6%,DT2处理分别降低40.4%、52.1%、46.6%,ST处理分别降低37.2%、52.1%、43.3%。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土壤0~60 cm含盐量上行、淋溶幅度较大。2016年播前DT2处理0~60 cm土层含盐量均表现最低,DT1处理收获后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2015年播前分别降低了42.6%、54.1%、53.8%;DT2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2015年播前分别降低了56.1%、66.4%、59.6%;ST处理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较2015年播前分别降低了39.7%、59.6%、40.9%。连续耕作2年,0~60 cm土层脱盐率以DT2处理最高,适度耕作利于盐碱化土壤的改良。不同耕作方式连续2年均能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全氮量、速效磷量,其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幅度达2.34%~5.85%,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增加效应,DT2处理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式。3种耕作方式连续2年向日葵产量DT2处理最高,产量达2 632.5 kg/hm~2和3 036.0 kg/hm~2。DT2、ST处理与DT1间2年差异均极显著。说明适度耕作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利,这一结果与土壤盐分的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在不同土壤层次设置盐分传感器来定位监测土壤盐分,获取连续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垂向剖面方向从表层依次向下表现高—低—低—高的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表聚型积盐;剖面A(0~20cm)盐分和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变化表现极显著负相关;剖面B(20~40cm)、剖面C(40~60cm)盐分和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变化表现显著负相关;剖面D(60~80cm)盐分和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变化表现不显著负相关。蒸降差和土壤剖面盐分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都不显著,相关性剖面A剖面B剖面C剖面D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改良措施下灌溉咸水的滨海粘重土壤水盐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天津滨海地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溉咸水后土壤水盐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溉咸水后表层(0~20cm)土壤水升高,中层土壤(20~40cm)、下层土壤(40~60cm)含水量随灌溉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灌溉咸水后表层土壤含盐量较高,而后逐渐降低,灌溉6个月降到低点后略有上升,中层土壤含盐量变化不大,下层土壤含盐量在后期有所上升;灌溉咸水后各层土壤pH值上升,采用改良技术与不采用改良技术都有同样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塔河下游典型绿洲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典型绿洲灌区不同深度土壤的盐渍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方法】 运用GPS定位技术进行调查与采样,并结合室内样品测定结果,对塔里木河下游31团灌区土壤盐分含量和各盐分离子含量进行地统计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 研究区内土壤总体呈碱性,盐分组成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受季节及灌溉影响,秋季蒸发强烈处于积盐阶段,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均大于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根域层盐分、Cl-、Mg2+、SO2-4的半方差函数拟合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深层盐分、K++Na+符合高斯模型,HCO-3、Ca2+符合球状模型。根域层盐分大多处于轻、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荒漠化程度高、地形复杂的区域,深层土壤盐分受秋季潜水蒸发影响,绝大部分处于轻度盐渍化,变化范围小,分布较为均匀。各土层中阴离子均以SO2-4为主,阳离子均以K+和Na+为主,SO2-4、Cl-、K++Na+与根域层土壤盐分有着相同的分布特征。【结论】 31团灌区土壤含盐量较高,各层土壤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状态,47.12%的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处于中度盐渍化状态,90.01%的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处于轻度盐渍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选择拉萨半干旱河谷宜林地7个典型立地类型0~20 cm,20~40 cm,40~60 cm深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探讨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走势大致相同,呈单峰状分布,土壤最低含水量与最高含水量分别出现在1月和8月,其变化范围在2.43%~30.03%之间;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河滩地高水位阴坡上部阴坡下部河滩地低水位阳坡上部阶地阳坡下部;土壤水分时间格局总体上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6—9月)、土壤水分消耗期(10月至翌年1月)、土壤水分稳定期(2—5月)3个时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0~20 cm)、土壤水分活跃层(20~40 cm)及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40~60 cm)3层。本研究对该区植被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