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不同营养水平全饲粮颗粒料肥育羔羊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按同质原则将27只无角陶塞特(♂)与藏羊(♀)的杂交一代公羔(3.5~4月龄)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9只。采用单因子设计,研究1、0.9、0.8倍NRC营养水平全饲粮颗粒料肥育羔羊的效果。结果表明,正试期3个处理组日增重依组次为225.6、238.9、206.2g。第2、3组间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1组日采食量极显著低于2、3组(P<0.01),1、2组料肉比极显著优于3组(P<0.01)。1倍NRC水平配方的价格太高,0.9和0.8倍NRC营养水平配方适于本地羔羊育肥生产,其中以0.9倍NRC营养水平配方最好。  相似文献   

2.
营养水平和饲粮组合对育肥羔羊生产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按同质原则将 28 只试羊(3~3.5 月龄)分为 4 个饲粮处理组,采用 3 因子(2×2×2)设计,研究两个营养水平(A 因子,A1—0.9NRC 和 A2—0.8NRC)下不同饲粮组合(B 因子,B1—添加甜菜渣和 B2—不添加甜菜渣)对不同杂交组合(C 因子,C1—波德代(♂)×蒙古羊(♀),C2—陶塞特(♂)×蒙古羊(♀))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A、B、C 三因子对试羊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仅正试期头 20 dC2日均增重显著(P<0.05)高于 C1。A1水平羔羊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P<0.01)低于 A2,而饲料转化率及熟肉率极显著(P<0.01)高于 A2。B1正试期后 40 d 日均增重有高于 B2的趋势,而 GR 值有低于 B2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将40只初生体质量相近的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F1代羔羊随即分成A、B、C、D 4组。A、B、C组羔羊在10~15日龄同时断奶,分别喂以A、B和C 3种代乳料,D组羔羊则继续由母羊哺乳饲喂。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阶段(10~55日龄),A组平均日增质量(0.224±0.03)kg,极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P<0.01);B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极显著高于D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体高、体长和胸围基本一致。3个试验组羔羊粪中干物质含量均高于20%,因此,各组羔羊均处于正常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兰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杂交F_1代(兰州大尾羊♂×小尾寒羊♀)羔羊育肥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70日龄、体质量18 kg且发育正常的F_1代公、母羔各18只,公羔随机平均分成A1、A2、A3组,母羔随机平均分成B1、B2、B3组,进行为期60 d的育肥试验,不同组羔羊每天摄入的能量水平分别为8.89 MJ/d(A1和B1)、7.11 MJ/d(A2和B2)和5.33 MJ/d(A3和B3),其他营养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于育肥期的1、30、60 d进行试验羊的体质量和体尺指数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对兰小F_1代育肥期羔羊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整个育肥期1~60 d,公羔的生长发育比母羔快。育肥期1~30 d,A2组公羔的平均日增体质量为288.89 g/d,显著高于A3组,B1和B2组母羔的平均日增体质量均比B3组提高66.41%,差异极显著,B1和B2组母羔的累积生长显著高于B3组,相对生长极显著高于B3组;育肥期30~60 d,A1组公羔的平均日增体质量比A3组提高96.92%,差异极显著,A1组公羔的累积生长和相对生长也极显著高于A3组,A2组公羔的累积生长极显著高于A3组。羔羊的体尺总体呈现出和累积生长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差异显著性不同,羔羊的体尺指数在3个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综上,提高能量水平显著促进了兰小F_1代羔羊育肥期的生长发育,高能量组羔羊的育肥增质量效果最好,公羔的生长发育优于母羔。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山羊育肥期饲喂不同饲草,研究不同饲草对育肥山羊的生长性状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绝对增加值(体质量)10 d时,A、D组极显著高于B、C组(P0.01);40 d时,D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绝对增加值(体长)10 d时,D组极显著高于A、B、C组(P0.01);40 d时,C组极显著高于D组(P0.01)。绝对增加值(体高)40 d时,C组极显著高于A、B、D组(P0.01)。绝对增加值(胸围)10、30 d时,D组极显著高于A、B、C组(P0.01);40 d时,C、D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2)D组的总增质量、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A、B、C组(P0.05);D组总增胸围、平均日增胸围极显著高于A、B、C组(P0.01);D组的总增体高与平均日增体高极显著高于A组(P0.01);A组的料肉比显著高于D组(P0.05),B、C组极显著高于D组(P0.01)。(3)在20 d时,C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在40 d时,A组的红细胞数目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极显著高于D组(P0.01),A、B组的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D组(P0.05)。试验结论:(1)不同饲草对山羊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试验前期,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随着试验期延长,差异逐渐不显著。各处理组的经济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青贮、鲜草、稻草、育肥配合饲料。(2)不同饲草对山羊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总体不明显,且各处理组机体均呈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6.
按同质原则将40只无角陶塞特(♂)与藏羊(♀)的杂交一代(4~4.5月龄)分为4个饲粮处理组,每组10只(5只公羔,5只羯羔),每只为一个重复。采用3因子(2×2×2)设计,以研究同一营养水平和在精料为主类型饲粮中,改变部分能量饲料(A因子)和蛋白质饲料(B因子)饲喂公羔和羯羔(C因子)的效果。结果表明,4个处理组日增重依组次为0.238、0.256、0.266、0.245kg/d。A、B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和A、B、C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羔羊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公羔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比均极显著高于羯羔(P<0.01)。试验1至4组每只羔羊的收入分别为23.40、31.55、29.83、27.39元,公羔的平均净收入(元/只)为羯羔的194.2%。  相似文献   

7.
以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为父本,东北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选取出生日期相近的4月龄断奶公羔F1代12只,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6只,A组和B组分别饲喂精粗比6∶4和8∶2饲粮,研究不同饲粮对杂交一代羔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B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板油重显著提高(P0.05);A组的失水率显著高于B组(P0.05);在羊肉的营养成分中,羊肉的干物质含量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粗蛋白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粗脂肪A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脂肪酸含量方面,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的含量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的含量B组极显著低于A组(P0.01),从食品营养学的角度来讲,B组羊肉对人体有利。  相似文献   

8.
早期断奶对哈萨克羊体重及体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通过对两组分别为40日龄和60日龄断奶的哈萨克羊羔羊,进行高、中、低三种不同粗蛋白水平(分别为20;、22;、24;)代乳料的饲喂.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40和60日龄断奶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A组40日龄组,B组60日龄组,C组对照组.结果表明:A、B两组羔羊在三种蛋白水平下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C组(P<0.01);A组羔羊在20;粗蛋白水平下,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本组其他两个粗蛋白营养水平组以及B、C两组各粗蛋白营养水平组合(P<0.01).体尺测量结果表明,A、B两组各粗蛋白营养水平组合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组相对B组各粗蛋白营养水平下体尺增加较明显.3 个组的成活率无差别(P>0.05).分析认为:(1)粗蛋白水平为20;的代乳料能够满足羔羊生长发育需要.(2)羔羊在40和60日龄断奶是完全可行的.经综合评定,哈萨克羔羊40日龄早期断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饲喂代乳料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武  毛杨毅  李俊  赵鹏  田晖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110-1112
选择36只25日龄的欧拉藏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羔羊,随机分为3组,进行早期断奶试验。2个试验组分别饲喂不同配方的代乳料,对照组自然哺乳。结果表明,(1)30~45日龄,试验组羔羊生长速度低于对照组;45~60日龄,试验组羔羊的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60~90日龄,试验组羔羊的日增质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整个试验阶段,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日增质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2.82%和59.52%,差异显著(P<0.05)。(2)试验期内,试验组羔羊主要体尺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3)试验组羔羊成活率达到95%以上,断奶母羊提前发情10 d左右。(4)试验1,2组羔羊断奶时每只均利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1.15%,45.31%,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将37只10~15日龄的白头萨福克(♂)×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随机分为A、B、C、D 4个组进行试验。其中A、B、C 3组羔羊分别饲喂乳源性蛋白比例不同的3种代乳料;D组羔羊为对照组,不断奶,随母羊哺乳。结果表明:10~15日龄时,B、C组日增重显著低于D组(P<0.05),而A组与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16~25、26~35日龄各组羔羊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46~55日龄时,A、B、C组日增重分别为365 g、323 g、319 g,而D组仅为151 g,试验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用代乳料饲喂羔羊并实现羔羊的早期断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按同质原则将20只无角陶塞特(♂)与藏羊(♀)的杂交一代(4~4.5月龄)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5只(3只公羔,2只羯羔),每只为一个重复。采用3因子(2×2×2)设计,以研究同一营养水平和在精料为主类型饲粮中,改变部分能量饲料(A因子)和蛋白质饲料(B因子)对公羔和羯羔(C因子)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A、B、C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能量表观消化率和氮表观存留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A因子及A、B因子交互作用对ADF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1和P<0.05);B、C因子及其交互作用,A、B、C因子的交互作用对ADF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绵羊多胎基因FecB分子检测技术,检测分析杜×寒杂交肉羊基因型及对产羔数和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杜×寒杂交F1、F2和F3代类群中,存在BB、B+和++三种基因型,并以B+基因型为主。杜×寒F1代母羊B+基因型频率极显著高于杜×寒F2、F3代母羊(P〈0.01),F2代母羊B+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F3代母羊(P〈0.05)。杜×寒F1、F2、F3代B+基因型繁殖母羊产羔数比同代++基因型母羊分别增加0.54、0.65和0.66只(P〈0.01)。杜×寒F1代繁殖母羊平均产羔数(1.67只)显著高于杜×寒F3代(P〈0.05),比F2代平均产羔数增加0.28只(P〉0.05)。B+基因型母羔初生体重、体尺和3月龄断奶体重极显著小于++基因型母羔(P〈0.01),B+基因型公羔初生及3月龄断奶体重、体尺都小于++基因型公羔(P〉0.05),表明FecB基因不仅是影响杜×寒杂交肉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也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按同质原则将24只早期断奶杂交羔羊(陶♂×滩寒♀)分为3组,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研究3个营养水平(Ⅰ—0.9×NRC、Ⅱ—1.0×NRC、Ⅲ—1.1×NRC)条件下,高比例精料饲粮对1月龄早期断奶乳羔的肥育效果.试验表明:3个处理组日增重依组次为217.05、267.60、275.33 g,Ⅱ、Ⅲ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组间干物质采食量和料肉比差异不显著;各组羔羊只育肥收入都在25元以上,其中以Ⅱ、Ⅲ组较好,为Ⅰ组的135.46%和130.83%.综合考虑乳羔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采用1.0×NRC营养水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镇南种羊场饲育的细毛羊高弯腹毛面积的大小对毛长、体重、毛量三大经济性状的影响随生长发育阶级不同而不同,在育成期不显著(F=2.18~(ns),F=2.40~(ns),F=1.42~(ns)),在成年期则均非常显著(F=19.12~(**),F=6.98~(**),F=7.37~(**))。成年母羊高弯腹毛面积对毛长的影响是以10×10cm~2为临界面积,大于10×10cm~2面积羊毛长显著较短(P<0.01)。成年母羊高弯腹毛面积对体重的影响是高弯腹毛面积在10×10cm~2以上时,羊的体重显著较大(P<0.01)。成年母羊高弯腹毛面积对产毛量的影响:无高弯腹毛的羊,产毛量较高,有高弯腹毛,羊毛量减少,特别是5×5cm~2以上面积羊产毛量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5.
以引进品种羊‘白萨福克’、‘邦德’、‘特克塞尔’和澳洲‘美利奴’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开展杂交组合筛选试验,形成4种杂交组合(分别简称白萨甘细、邦甘细、特甘细和澳甘细),’甘肃高山细毛羊‘为对照组(简称甘高细).在2008~2011年,通过连续4年系统观测853只杂种羔羊和174只甘高细的生长结果、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内脏器官指标.结果表明:特甘细的断奶体质量为28.27kg,比邦甘细、白萨甘细、澳甘细和甘高细分别高出2.46、3.29、5.76、4.66kg;特甘细的眼肌面积及GR值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P<0.05),分别比甘高细提高16.49cm2和2.07mm;特甘细、白萨甘细和邦甘细的热胴体质量分别比甘高细提高37.44%、11.70%和21.87%;特甘细的全胃质量和小肠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合(P<0.05).表明在祁连山高寒牧区放牧条件下,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是生产奶羔的最优杂交组合,特克塞尔是生产奶羔的最优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