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如何防治桑花叶型萎缩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4,41(2):53-53
最近笔者出差到象州县大乐镇,当地蚕农向我反映了一种桑病,他们说以前很少见过这种病并且目前灾情十分严重。经过我到现场察看,初步诊断为桑花叶型萎缩病,此病由一种线状病毒寄生引起的,叶缘略向叶面卷缩,侧脉间呈现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在褪色斑处细叶脉变褐,叶梢、叶片纤细,节间缩短,叶序紊乱,在叶背的主脉或侧脉上常生有小瘤状和棘状突起。同一株中常有健枝与病枝同时存在。发病规律:该病以病毒在病株的枝条或土壤中越冬,通过病穗嫁接及昆虫传播。该病害的发生与气候、品种、肥培管理等关系密切。主要发生在春季和晚秋期,3~5月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2.
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玲  薛松 《中国蚕业》2006,27(4):33
桑疫病又称桑细菌性黑枯病、烂头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主要表现为2种症状:一是黑枯型,病斑初期呈现出油渍状半透明斑,逐渐转为黄色、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肉退绿,病菌从叶片气孔侵入则表现出点状褐斑;病菌从叶柄叶脉的伤口侵入,叶片则表现出多角型褐斑,叶片变黄而脱落;从嫩梢侵入嫩梢和嫩叶则变黑腐烂表现为烂头症状。二是缩叶型,感病初期叶片出现近圆形褐色斑点,后期穿孔,叶缘边褐色而腐烂,叶脉受害。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容易脱落。这种病害传染迅速且不易控制和根治,严重影响了桑树全年的产叶数量和质量。1原因分析1.1品种差异桑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桑疫病已成为我市主要病害,发生面广,危害较重,对我市蚕桑生产造成较严重影响。桑疫病主要有桑缩叶型细菌病和黑枯型细菌病。经专家鉴定,近年在我市发生的主要为缩叶型细菌病。该病为害枝条和叶片,被感染的叶片初期出现油渍状病斑和褐色病斑,后期穿孔;叶脉受害后,叶片向  相似文献   

4.
桑树细菌性疫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细菌性疫病即桑疫病有缩叶、黑枯两种病型,是桑树的主要病害。缩叶型:发生在桑树的枝叶上。病菌从气孔侵入叶片时,常引起点发性圆型病斑,病斑中央裂开,呈穿孔状;病菌从叶柄叶脉的维管束侵入时,引起叶脉变褐,叶子向背面卷曲皱缩呈缩叶状,严重时病叶脱落。病菌侵染到新梢时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6个对黄化型菱缩病不同抗性的桑品种为材料、调查不同品种的枝、叶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化学成分与桑菱纹叶蝉虫口密度的相关性以及接种菱纹叶蝉后的发病率,以探讨不同抗病性桑品种对菱纹叶蝉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抗品种育2号、湘456枝条木栓化程度高,叶背沿叶脉表皮毛密厚、叶片总糖含量低、虫口密度小,媒介昆虫接种发病率低;感病品种湖桑32号、湘7920枝条木质疏松,叶背沿叶脉表皮毛稀疏,叶片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6.
一、桑螟危害特点 桑螟,俗称卷叶虫、青虫等,是我区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桑螟一、二龄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及芽苞内取食,三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桑螟暴发时,可造成桑园片叶所剩无几,不仅影响产叶量,其排泄物还污染叶片,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蚕病.  相似文献   

7.
一、桑螟危害特点 桑螟,俗称卷叶虫、青虫等,是我区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桑螟一、二龄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及芽苞内取食,三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桑螟暴发时,可造成桑园片叶所剩无几,不仅影响产叶量,其排泄物还污染叶片,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蚕病。  相似文献   

8.
李明芝 《北方蚕业》2001,22(1):28-29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危害桑树最严重的一种病害。河南省重点蚕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危害情况表现为:受害严重的桑园株发病率在60%左右,高达90%;新植桑园年损失桑株4%左右;严重受害桑园在植桑后十年中与正常桑园比经济损失达80%,与正常农作物比经济损失40%,桑园生产年限缩短10年左右。这种病害对蚕桑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威协性很大,已引起国家农业部重视,决定在我国重点蚕区对该病实行联防联治。   1 黄化型萎缩病的识别   1.1 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识别。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在桑树生长期间,症状表现比较典型,在不同发病阶段,发病程度也有很大差别,所以病株一旦在田间出现,容易识别。该病的发生及症状表现,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   发病初期:一般从一根或2~3根枝条的顶端开始,表现出节间距离特短,叶片黄化、瘦小并稍向叶背卷缩;从整根枝条看,病、健叶大小十分悬殊,病小叶在健叶上方形成菊花状丛生。此期一般在5月中旬和8月下旬。   发病中期:随着病情发展,多数枝条乃至全株枝条表现症状,病势从枝条上部开始逐渐向下部蔓延,病叶更加黄化瘦小,明显向叶背卷缩,枝条中上部节间变短,腋芽早发,生长出较多的细小侧枝,但枝条中下部节间,叶片生长正常。此期症状一般在7~8月份表现集中。   发病后期:整株叶片黄化更甚,卷缩成猫耳朵状,靶条细弱,腋芽不断萌发,造成整株桑细枝丛生成簇,宛如扫帚状,2~3年内终致枯死。此期病状,在桑树夏伐后,表现突出,重病桑园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桑细菌性疫病药效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又称黑枯病,烂头病。它是细菌性病害,其主要症状因受害(病菌侵入)部位不同丽有差别。 1.叶片:病菌从气孔侵入叶肉,由于受叶脉限制而形成散发性多角形浅色病斑,对光透视呈半透明状,后变成黄褐色,周围叶肉稍退色,严重时叶片发黄,病叶自然脱落;病叶主脉或比较大的分枝脉受害,形成黑褐色病斑,叶片向背面卷曲绉缩成畸型,称“灯笼叶”或叫“打狗耳”,严重时病叶  相似文献   

10.
桑树褐斑病的药剂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正> 近年来桑褐斑病在我市部分地方危害日益严重,该病叶片呈现褐色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病斑,病斑周围叶色变黄,轮廓清楚,随病势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茶褐色或暗褐色病斑。有时病斑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为2~10mm,病斑边缘呈暗褐色或茶褐色,中央淡茶褐色或灰色,其上环生白色粉质块,后  相似文献   

11.
谢风  水清 《广西蚕业》2006,43(2):51-52
桑树烂头病又称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病斑有两种类型:一种由叶片气孔侵染引起,发病初期呈油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半透明斑点,后扩大转变为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气候干燥时中央会串孔;另一种是通过叶柄、叶脉从维管束感染引起的,病叶叶脉变褐,由叶脉限制形成多数细小的多角形病斑,在叶脉、叶柄上产生暗黑色稍凹陷的细长条斑,严重时叶片皱缩,大部分发黄脱落.病菌侵入嫩梢时,嫩梢和芽叶变黑腐烂,形成烂头.病害蔓延到枝条时,病枝上出现粗细不等的点线状棕褐色斑,斑点上常溢出淡黄色的珠状菌脓,严重时病斑可深入枝条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12.
桑花叶型萎缩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初期(五十年代)明确了该病能由嫁接传染。至七十年代明确了本病是由一种线状病毒(MMDV)寄生引起。症状特征主要是叶片稍向上卷,稍皱缩,侧脉间出现褪绿斑驳,有时叶脉上有棘状突起。对该病毒经生物测定认为,普通豇豆是比较理想的草本指示植物。MMDV对桑萎缩型萎缩病病原类菌原体有干扰现象。MMDV的粗汁液已证明能直接传毒桑苗。检疫技术试验表明,用1%的劳氏紫染色休眠期的枝干横断薄片,在韧皮纤维部出现紫色呈色反应,和健枝干的青色反应有区别。进行不同抑制剂治疗病树试验结果表明,硫脲嘧啶有治疗效果,除减轻症状外,病毒浓度也降低,同时影响治疗病树的生化反应,较对照增产桑叶45.91~169.2%。  相似文献   

13.
桑树上红蜘蛛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红蜘蛛早春以越冬成虫于3月中旬即开始为害正在展开的桑叶,吸食汁液,一般多沿叶背叶脉为害,常致叶脉拆断或卷缩成畸形,夏秋季发生较为严重,桑叶被害后,叶背布满丝网和脱皮壳,被害处初生半透明白斑,逐渐变黄,远看如火烧状,不久枯萎脱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春季桑园缩叶型桑疫病的为害趋重,叶片受害时出现圆形褐色病斑,叶柄、叶脉受害的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病叶易脱落,严重时新梢顶芽枯萎,春叶产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山东饲料》2006,(11):22-22
发病原因大白菜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以叶片发病为主。茎、花及种荚地也能受害。感病以后叶正面产生水渍状褪绿斑,后发展为黄褐色,由于病斑扩大常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稀疏的霉层,病斑连片时,常造成大白菜叶片变黄枯死,严重影响大白菜包心。低温多雨、温度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露水大易发生霜霉病。  相似文献   

16.
桑蟥(Rondotia menciana Moore)属鳞翅目,家蚕蛾科.桑蟥是国内苗木检疫对象,在山东临朐一带是乔木桑的大敌.在太湖流域则危害湖桑,幼虫在叶背食叶肉,留下叶脉,受害严重时叶片成网状,严重影响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7.
桑树萎缩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萎缩病又称隐桑、龙头桑、猫耳朵、糜桑、塔桑等,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花叶型萎缩病三种。  相似文献   

18.
桑花叶型萎缩病是我国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蚕叶生产的发展。本病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许多省(市、区)。桑花叶型萎缩病自1957年发现报道以来,不少桑病工作者对其病原进行过一些研究,有报道称在电子显微镜下病组织内  相似文献   

19.
一、怎样防治桑根瘤线虫病桑根瘤线虫病是一种由线虫寄生在桑根部的病害,受害桑根常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有时呈念珠状,是该病的特征。病根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受到影响,所以病株生长不良,桑叶小而薄,叶色发黄,芽叶枯萎。根瘤线虫好气喜温,故砂质土壤中发生  相似文献   

20.
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梅 《四川蚕业》2007,35(4):41-42
桑疫病又称桑细菌病是桑树芽叶病害,春季易发生,遇梅雨季节,易发生流行。近年来,我市有少数桑园发生,且有扩展趋势。据调查,我市雪岸、柴湾、如城、袁桥、搬经、高明等镇的部份桑园已发病,发病重的面积达100亩左右。发病轻的有3000亩左右,特别是育71-1品种桑园发病较多。为弄清发生桑疫病的原因,防治方法,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发病症状1·1黑枯型病症表现在叶片、新梢上,引起枝条芽叶黑枯腐死,使枝条不能继续生长,严重影响桑叶产量。1·叶片症状:病菌从气孔侵入,引起点发性近圆形病斑,从叶柄、叶脉的维管束侵入时,在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