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动物免疫促进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机体接种疫苗后产生主动免疫的原理是十分复杂的,它受动物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和接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两方面影响,其中动物机体自身的健全状况属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近几年来动物免疫促进剂在畜禽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本文对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的物质的应用作一介绍。动物免疫促进剂指的是在疫苗接种前后或与疫苗同时应用,可使有效免疫应答反应及早出现,持续时间延长,免疫应答反应幅度提高,增强机体抗病力的物质。免疫促进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作用于淋巴细胞膜受体,提高细胞中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水…  相似文献   

2.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接种过疫苗的畜禽不一定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免疫接种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而且还和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在疫苗应用后仍有传染病在发生流行。在实践中应尽量减少免疫失败的出现。现就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5毛皮动物发生传染病,为什么要紧急接种?当毛皮动物发生传染病时,病原检验定性后,对细菌性传染病,虽然可用药物控制,但治愈率是有限度的;对病毒性传染病,药物治疗仅能控制继发感染。紧急接种是在已确定感染的病原基础上,用疫苗进行特异免疫,在机体产生特异抗体后,即能清除和中和病原。一般疫苗于接种后5 ̄7天能产生抗体,当其抗体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可达到免疫保护。通常在紧急接种10 ̄15天后,新病例不再出现,流行停止。如为灭活疫苗,不仅能保护健康兽,对病兽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如病毒性肠炎疫苗、巴氏杆菌疫苗等;如为弱毒活疫苗,则仅能对…  相似文献   

4.
动物疫苗接种是有效控制疫病转播的重要措施,正确接种疫苗能最大限度的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产生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在基层工作中遇到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应6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供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参考。(一)疫苗检查注射前首先对疫苗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生产  相似文献   

5.
免疫接种能否获得成功,不但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接种技术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目前在基层实践工作中,常常会发生免疫失败的情况.为了更进一步做好动物免疫接种工作,笔者就基层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抗原(疫苗、类毒素),激发机体产生相对的特异性抵抗力,或注射免疫血清,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系统性防制畜禽传染病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但可以降低动物对传染病的易感性,而且可以提高动物对传染病的特异性抵抗力。因此,在所有的预防措施中,免疫接种在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防制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免疫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的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免疫抑制/干扰是指机体同时接种两种、两种以上的单联苗或疫苗与药物同时应用或机体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接种造成疫苗或药物的效价降低,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水平,导致免疫失败甚至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9.
给动物接种疫苗,可以使其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这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手段。但是,在现地工作中我们也会看到,给动物接种疫苗后,一些动物表现出某些不良反应,个别甚至出现死亡,在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  相似文献   

10.
动物免疫接种是通过给健康动物接种某种抗原物质,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染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1动物自身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不同的品种甚至同1品种的不同动物对同1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强弱也有差异。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对疫苗的接种带来影响,尤其是弱毒疫苗在免疫动物时,如果动物存在较高母源抗体,会严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动物的营养状况对于体弱多病、营养不良、母畜产后体弱等十分重要,给处于这种状态下不健康的畜禽进行免疫接种疫苗,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甚至  相似文献   

12.
动物免疫是给动物接种疫苗,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获得对某一种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为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笔者根据农业部技术规范和多年经验,特总结村级动物防疫员动物免疫操作技术要点,供基层畜牧兽医站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只有正确使用疫苗,才能使动物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作用,达到抵御外来病原侵害的目的。不少饲养户由于对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疫病知识了解不够,没有使兽用疫苗真正发挥效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4.
动物免疫是在动物健康的情况下对动物接种某种抗原,使动物机体产生抗某种疫病的能力,是一种被动免疫保护措施,往往在实施免疫的时候,由于受一些原因的干扰,使我们在注射疫苗后没有达到免疫效果,从而发生疫病,造成不必  相似文献   

15.
一、免疫失败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免疫失败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种:(1)疫苗接种动物后仍发生相应的疾病;(2)动物接种后虽不发生相应的疾病,但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其发生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3)群体接种疫苗后虽未发生明显的疾病,但引起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如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鸡群产蛋率下降猪群  相似文献   

16.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免疫接种能否获得成功,不但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  相似文献   

17.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免疫预防是疫病控制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通过人工被动及主动免疫方式为动物提供免疫保护,人工主动免疫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动物疫病的主要手段,生物技术疫苗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非复制性疫苗与核酸疫苗。疫苗的使用应采用适当的免疫途径及免疫程序。造成免疫失败的因素很多,应找出真正的原因,以提高免疫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动物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接种过疫苗的畜禽不一定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免疫接种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而且还和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疫苗是由免疫原性较好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接种动物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了解疫苗、正确选用和使用疫苗是预防畜禽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保证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0.
动物防疫工作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石,也是综合性防治措施中最关键的环节。但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常常因动物疫苗保存,剂量、接种方式、注射部位、月龄、动物健康、消毒、过敏反应和抢救措施、疫苗过敏反应和死亡等因素的影响,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降低,甚至免疫失败。本文对动物防疫工作需要注意事项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