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选择好的饮水剂是防治雏鸡疾病,提高雏鸡成活率、健雏率,促进雏鸡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由于刚出壳的雏鸡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之有些种鸡场的净化不尽人意,难免有些疾病通过胚胎垂直传播给下一代,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霉形体病等。所以,现在育雏在饮水中增加一些营养液如葡萄糖、电解多维等,还添加些抗菌素以防制细菌性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1雏鸡成活率低由于育雏条件差,都是在火炕上育雏,育雏用具没有严格消毒灭菌,雏鸡使用后感染造成雏鸡疾病多发,尤其是白痢、球虫病高发,发病后不及时用药治疗,造成高死亡率;农户多数在火炕上育雏,温度忽冷忽热,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又差,不适应这样的温度,而患病死亡;饮水、开食不及时,雏鸡入舍后长时间不给水,尤其是长途运输的雏鸡,体内缺水造成脱水死亡。还有些农户长途运输的雏鸡饮水中不加葡  相似文献   

3.
养鸡专业户是否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一般肉鸡头1周,蛋鸡前4周为育雏重要时期,笔者仅就这一时期养殖专业户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1.育雏期药物选择 育雏期使用药物原粉,表面上看来用原粉节省了药费支出,实际上却弊大于利。雏鸡营养来自内外两方面,外部为从饲料饮水中获得,内部为吸收体内蛋黄,后者占雏鸡营养的重要部分,而蛋黄中或多或少带有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霉浆体等病原微生物,通过脐部吸收时极易引起脐炎、白痢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雏鸡本身因肠道功能不太完善,对药物吸收相对大…  相似文献   

4.
雏鸡的保温性能差、产热量少、散热快、体温调节能力还不完善,由此可见,育雏时需要较高的温度。我们通常错误的认为只有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就可以了,然而在育雏方面,还有许多关键因素如:温度、湿度、通风、饮水和饲喂等对雏鸡的生长发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雏鸡,以白痢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养殖户通常在育雏时,通过在饮水中添加药物,预防鸡白痢。但是由于种蛋、孵化、饲养等管理不当以及沙门氏菌的耐药性等原因,致使有些鸡场时有该病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1 育雏用糖在育雏头几天的饮水中选用加有维生素、抗生素的葡萄糖盐水,可防止雏鸡因饥饿和脱水引起的早期死亡。如第一天饮5~8%的蔗糖溶液,可延缓蛋黄吸收速度,对雏鸡早期生长有利,并可降低死亡率。尤其在雏鸡长途运输时。运输前最好给雏鸡饮水加有抗菌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02,23(8):55-55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掌握适宜的育雏温度是保证育雏成功的首要环节。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条件好些的在育雏舍内采用火炕保温、红外线保温、煤炉保温等,因此,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拥挤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温度如长期过低,则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鸡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升高。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雏鸡的各…  相似文献   

8.
针对雏鸡的育雏方式,从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雏鸡运输、雏鸡饮水与开食、用药与免疫、育雏的基本要求等方面介绍了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养殖者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和增加养鸡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育雏是养鸡生产极其重要的环节.要培育好雏鸡,必须做好育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好雏鸡的管理技术,包括育雏温度、湿度、光照、密度、通风换气、断喙;抓好雏鸡的饲养技术,包括饮水、开食;切实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1育雏前准备育雏前准备好育雏舍、饮水器、料盘、温度计、湿度计、记录表等育雏用具,饮水器和料桶按雏鸡数量配置。7日龄前按每50只雏鸡配置1个直径15厘米的真空饮水器,以后改为饮水槽或乳头饮水器。每个乳头可提供15~25只雏鸡饮水,料盘和料槽按每50只雏鸡配置1个。  相似文献   

11.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要点禽谚说:“育雏如育婴”这是很有道理的.雏鸡刚出壳身体幼小,绒毛稀疏,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很差.雏鸡体质娇嫩,对疾病抵抗能力弱.雏鸡神经十分敏感,胆小,伯惊吓,喜欢安召.雏鸡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决.因而育雏工作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雏鸡成活率,还关系到成年后的产蛋力与种用价值.有些专业户养鸡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没有掌握住有维的技术要点,饲养管理条件差,或感染疾病造成大批死亡.据自己多年养鸡的体会,浅谈一下育雏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l速好鸭苗,备好房舍种苗质量好坏是育雏成…  相似文献   

12.
育雏过程中管理不当等因素会导致雏鸡出现脱水、发病、糊肛等各种问题,因此育雏环境的优化管理对鸡群产蛋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从饲料、光照、空气、温度、湿度、饮水、生长空间、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如何改善和优化雏鸡的育雏环境,为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重要系统的发育打好基础,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雏鸡是指0~6周龄的幼鸡。育雏是养鸡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雏鸡抗逆性差、死亡率高等,在管理上要求比较高,所以育雏又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应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温度适应性差。初生雏鸡的体温较成鸡低,只有39℃,10日龄时才达到成鸡体温,21日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完善。据此,在育雏期尤其是育雏前期给雏鸡提供外源温度是至关重要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它与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消化吸收、残余蛋黄的吸收等密切相…  相似文献   

14.
马玉胜 《山东饲料》2005,(B08):42-42
所谓雏鸡脱水,本文是指小鸡从出壳后,在第一次饮水前,雏鸡已处于比较严重的缺水状态。致使育雏期内的前10d,导致雏鸡死亡率高。雏鹏脱水常导致育雏阶段雏鸡生长发育缓慢及死亡率高,脱水原因包括种蛋贮存期间失水过多、孵化过程失水过多、出壳后24h内甚至于48h内尚未得到饮水,但较常见的是雏鸡未及时进行饮水。防制雏鸡脱水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1育雏前准备育雏前准备好育雏舍、饮水器、料盘、温度计、湿度计、记录表等育雏用具,饮水器和料桶按雏鸡数量配置。7日龄前按每50只雏鸡配置1个直径15厘米的真空饮水器,以后改为饮水槽或乳头饮水器。每个乳头可提供15~25只雏鸡饮水,料盘和料槽按每50只雏鸡配置1个。  相似文献   

16.
育雏期是指1~21日龄这段时期。育雏期的管理应注意饮水方法、开食、密度、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卫生等因素的控制。1蘸嘴与饮水雏鸡舍的温度较高,加上运输过程,雏鸡体内水分消耗很大,因此,雏鸡进舍后应立即蘸嘴、饮水。饮水方法如何,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育雏在养鸡生产中是一项非常细致、繁杂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育雏工作好坏,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而且还直接影响以后成鸡的生产性能。要想获得较高的产蛋量和最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严把育雏关,注意抓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1.对育雏舍进行适当的清理和维修;2.准备好必要的育雏设备及垫料Z3.备好饲料及饮水用具;4.雏鸡舍及设备进行清扫与消毒:鸡舍内所有设备,包括饮水器、料盘、通风设备、垫料、鸡笼等用具进行彻底清扫后,可用3%-5%的来苏或2%的烧碱水清洗消毒。进雏前把雏鸡舍内所…  相似文献   

18.
育雏率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它包括许多环节:育雏前的消毒准备、健雏选择、雏鸡的运输、育雏的温度与湿度、光照与通风、开食和饮水、疾病的防治与预防接种、饲养密度与分群等,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因此了解和掌握科学育雏的方法,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是养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春季育雏 ,常因温度变化较大 ,易引发脱水、脐炎和白痢等病 ,有时导致雏鸡成批死亡。因此 ,抓好“三防”是春季育雏成功的关键。一、防室温不均。雏鸡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 ,尤其是 1 0日龄以内的雏鸡 ,常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诱发疾病而死亡。正常的育雏温度是 :第 1周 2 9~ 30℃ ,以后每周降低 1~ 2℃。掌握育雏的适宜温度 ,可观察雏鸡的表现 ,若拥挤成团或尖叫 ,则是温度过低 ;张口呼气 ,远离热源 ,则说明温度过高 ,可据此调节育雏室温度。二、防脱水、脐炎。用新鲜种蛋孵化 ,出雏 1 2~ 2 4小时内供水 ,然后开食。饮水以温凉开水加庆大霉素 …  相似文献   

20.
<正> 雏鸡每天必需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这对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目前家庭养鸡常用的平面育雏饮水器样式很多,如塔式的、钟式的和盘式饮水器及长条水槽等,虽然也多较实用,但共同的缺点是;饮水暴露面积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