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的黄河入海口处,滩涂面积约计250万亩,是我国近代新生的一块处女地。目前每年仍以3平方公里的造地速度向大海延伸扩展着。这里宜棉荒地十分辽阔,具有重大的开发利用价值。991年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局,在中棉所协助  相似文献   

2.
对2010—2020年吉林省国审水稻品种基本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2010—2020年,吉林省通过国审的水稻品种一共29个,均为粳型常规稻,大部分品种由科研或教学单位育成;区域试验产量、生产试验产量、株高和结实率分别以每年0.42%、0.56%、0.62 cm和0.46%的速度递增;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平均每年以0.39%和0.15%的速度递增,而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则以每年0.02%和2.83 mm的速度递减;稻瘟病抗性以中抗和中感为主,抗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发生了形势喜人的巨大变化,茶叶生产亦同步前进,几年来茶叶增产速度都是我省历史上从未有过的。1982年全省产茶210万担,比1978年增产92.6万担。四年来平均每年增产23.15万担,相当于六十年代我省平均年产量34.81万担的66.5%。  相似文献   

4.
1大豆田杂草发生和危害11杂草多样性荷泽地区位于山东西南部,西北濒临黄河。由于每年洪水沿黄河从黄土高坡流下,在粘壤沉淀的同时,上游大量杂草种子也随泥沙遗留在黄河两岸,因而杂草种类多而复杂。据荷泽市植保站(1996)调查,大豆杂草有107种,其中以菊...  相似文献   

5.
(一) 浙江杭州茶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茶区,茶叶生产发展速度很快,对支援国家出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改善山区群众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1982年全地区产茶53.8万担,是1966年以来连续第17个丰收年。剖析茶叶连年增产情况,可以看出杭州地区茶叶生产发展的趋势。 1966年茶园面积21.38万亩,茶叶产量13.79万担。从1966年到1970年,茶叶产量每年平均递增11480  相似文献   

6.
"背冰亮膘"在2006年时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非遗是运城市永济市长旺村和芮城县匼河村世代传承着的活动,黄河汉子在每年社火和二月初庙会中身着短裤,头系纱巾,腰系兽皮,背着从黄河里打捞的冰块,主要展演于当地的社火和庙会两种场域中,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缘起棉花枯黄萎病是发展棉花生产的大敌。枯黄萎病的扩展面积与年俱增。60年代以来,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近几年则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1982年全省普查,枯萎病  相似文献   

8.
浙江诸暨县茶叶发展很快,解放初有茶园15000亩,产量约10000担。1964年后茶叶直线上升,到1980年,茶园面积达到117500亩,产量96000担,30年中茶园面积每年平均增加19.94%,产量增加27.96%,特别是近三年中,虽然面积增加不多,但每年平均增产19000担。1982年产量135000担,商品茶达128478担,比1981年增收29440担,增长29.73%,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比例,说明茶叶在诸暨县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然而这种优势是建立在茶叶供应紧缺的产销结构之上的,在这以前一直采取扩大茶园面积和提高单产为主的技术措施,也就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量很低的国家,目前的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时我国又是食糖不能自给需要进口且进口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每年进口100万吨左右,略等于消费量的五分之一。1983年净进口177万吨,1984年净进口122.6万吨、1985年进口191万吨,1986年有所减少,也达到60多万吨。经济在发展,食糖的消费量将越来越大,如按“六五”期间我国食糖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40万吨的速度推算到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玉米育种成绩斐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治先 《玉米科学》1993,1(1):005-007
建国以来,我省玉米生产水平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育种技术逐步完善和提高。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94.9万公顷,发展到1990年的240.5万公顷,增加1.53倍;平均单产由930kg提高到5205kg,增加4.60倍。41年间平均每年公顷增产104.3kg。特别是开始采用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1962~1990年28年间,平均每年公顷增146.7kg,比美国1960~1985年25年间平均每年公顷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进程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群  于欢  侯雯嘉  付伟  耿婷  陈长青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0):1363-1372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利用我国黄淮海地区1990-2009年10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05个农作物生长发育观测点物候资料,以及历史冬小麦产量数据,分析近20年内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生育期及产量变化特征。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生育进程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最高温度(Tmax)、平均温度(Tavg)和最低温度(Tmin)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加0.059、0.058和0.062℃。近20年黄淮海地区由于冬小麦播种日期推迟,抽穗和成熟日期均提前,营养生长期(播种到抽穗)缩短(平均每年缩短0.41d),生殖生长期(抽穗到成熟)延长(平均每年延长0.24d),而整个生育进程平均每年缩短0.17d。黄淮海地区20年中冬小麦产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采用非线性法面板模型分析表明,除山东省外,Tmax、Tavg和Tmin升高对冬小麦产量均有正效应,主要原因是生殖生长期有所延长,增加了灌浆结实时间,以及气候变暖促使冬小麦有效分蘖增加。Tmax、Tavg和Tmin每升高1℃,小麦增产0.62%~4.78%。山东省冬小麦产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可能是由于海洋性气候带来的高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啤酒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速度较快,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每年啤酒产量以40%左右速度递增,人均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到2000年啤酒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需要原料大麦约250万吨。目前,啤酒厂所需大麦主要靠外省调进,为了保证啤酒工业的稳定发展,解决啤酒大麦原料问题应采取立足省内,适当调进的方针。要充分利用本省发展啤酒大麦生产的优越条件发展大麦生产。下面就福建啤酒大麦生产与开发利用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全国主要麻纺工业原料基地之一。建国以来,黄麻、红麻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单产不断提高。1949年,全省植麻8.8万亩,亩产只有217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植55.53万亩,亩产364斤;六十年代,每年种植46.27万亩,亩产513.9斤,比五十年代增长40.9%;七十年代每年种植42.73万亩,平均亩产635.6斤,比五十年代增长74.4%,比六十年代增长23.8%。三十年来,单产平均每年递增10斤以上。特别是1978年,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南河口县气象站1956~2010年共55年的气象资料,以年均温、降雨量、年极端最高温及极端最低温为指标,初步分析了河口地区55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显示:年均温以每年0.026 9℃的速度逐渐升高;年极端最高温以每年0.021 9℃的速度及年极端最低温也以每年0.041 7℃的速度在逐年上升;云南河口地区气候变暧趋势明显,虽然橡胶树寒害次数有所下降,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但受害频率和严重程度与气候变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绪言 1946年以来,英国小麦的平均产量每年约递增2.5%,即从1946年的2.4吨/公顷增加到1980年的5.7吨/公顷。同期,大麦的平均产量则递增较慢,每年大约为2.0%,即从1946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998-2007年世界主要胡椒进出口国进出口贸易情况。世界胡椒出口国主要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进口国主要在北美和欧洲。1998-2007年,世界胡椒出口量平均每年增加3.76 %,进口量平均每年增加3.74 %,呈现缓慢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两年来对吉林省1923~2005年生产上主推的16个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从苗期到R6期逐渐增加,R6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老品种比现代品种下降速度快。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其中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4.84kg/hm2(1.27%)和0.23%。种子脂肪含量随育成年代增加,平均每年增加0.04%;而蛋白质含量随年代降低,平均每年下降0.06%。产量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种子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大豆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为选择目标的同时使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得到提高。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可以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宁夏气温与沈阳相似,水源引自黄河灌区,年种水稻75万亩。七十年代开始15年来一直以京引39为主栽品种,近二、三年推广秋光和农院7—1。我所从1980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秀优57,当年小区亩产1609.4斤(试区走道面积加在试区内,故产量有代表性),引起有关部门广泛的重视。 1982年在灌区14个点52亩地上试种秀优57,当年平均亩产1388.8斤,1983年扩大到6300亩,亩产1357.4斤。1984年5.7万亩,1985年6.6万亩,1986年15万亩,亩产均超过1300斤。每年高产田产量则在1600斤以上,最高接近1800斤。 一、领导重视、大力推广 杂交稻在宁夏之所以能迅速推广,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板茬油菜是免耕、省力、经济栽培的新途径,它是江苏省油菜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推广速度很快,1984年全省56.25万亩,1985年210万亩,1986年248万亩,1987年300万亩,1998年发展到315万亩。全省累计种植板茬油菜面积已达1222万亩,近三年来,全省平均每年种植板茬油菜的面积达288万亩,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56%。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2015,(5):274-277
云南省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65万hm2,产量1 05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居中国第5位和第4位,但单位面积产量仅为16.1 t/hm2,仅与全中国平均产量持平,只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近年,农业部和云南省推行高产创建活动,进行选用优良品种、使用脱毒种薯、测土配方和晚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示范,取得明显增产效果。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曲靖市,每年播种19万hm2,平均单产25.77 t/hm2,2010~2012年平均每年高产创建示范1万hm2,平均单产32.23 t/hm2,增产25.07%,达到亚洲发达国家水平。产量最低的州市是文山州,每年播种马铃薯1.69万hm2,平均单产仅8.47 t/hm2,单产不足云南省平均的一半。2010~2012年平均每年高产创建示范2 100 hm2,平均单产26.55 t/hm2,增产213.46%。说明云南省马铃薯产量潜力巨大,通过先进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可显著提高云南省马铃薯单产,并可缩小州市间的产量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