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高产条件下不同超级稻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特性,选用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超优1000等5个超级稻品种,以常规稻品种黄华占为对照,于2016年在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900、超优1000均以高密度(24万丛/hm^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1 469.33、13 438.75、11 125.56和11 969.35 kg/hm^2,比低密度处理(12万丛/hm^2)增产11.71%、9.41%、25.80%和9.90%,增产原因在于这4个品种在高密度种植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低密度和中密度处理分别高出40.76%和33.24%。Y两优2号在插植密度为12万丛/hm^2时,有效穗数较高并且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种植密度,因而有着较高的实际产量,达到11 172.44 kg/hm^2。24万丛/hm^2处理时所有超级稻品种齐穗期与成熟期干物质生产总量均较高;黄华占则在低密度下(12万丛/hm^2)有着最高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自1996年中国超级稻育种项目实施以来 ,通过项目各专家的辛勤劳作与不懈努力 ,取得重要进展 ,基础理论研究与水稻品种选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迄今为止 ,通过籼粳杂交或不同生态型杂交 ,已有3个常规稻品种和16个杂交稻组合通过省级或全国品种审定。育成的品种和组合大面积种植单产可达650~700kg/667m2,有些小面积试种单产超800kg/667m2。据1999年各地组织的产量验收 ,直立穗型品系“沈农606”(单产815.4kg/667m2)、三系法亚种间籼型杂交稻组合“协优…  相似文献   

3.
以2004-2013年期间浙江水稻生产的成本、效益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季节的水稻生产成本效益。结果显示,浙江省水稻生产的成本增幅高于谷价涨幅,成本推动型特征明显;双季籼稻成本利润率低于单季粳稻,"单季化"、"粳稻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成本利润率相对较高,规模增效是提高种稻收益的根本途径;种稻净利润持续下滑,稳定水稻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浙江水稻生产效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粳型超级稻品种生物产量与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辽宁省近年育成一批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或杂交组合,为北方粳稻单产水平的再次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研究旨在探讨辽宁省超级稻品种高产的主要成因及光合特点。【方法】以盐丰47和辽星1号2个中晚熟超级粳稻品种为试材,以辽粳9号为对照品种,种植于大田,对其生物产量、稻谷产量、光合特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个超级稻品种的生物产量和稻谷都显著高于辽粳9号。盐丰47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都高于对照品种,产量水平最高,辽星1号的生物产量最高,收获指数略低于对照,产量水平居第2位。超级稻品种出穗后光合生产能力高于对照品种。【结论】增加或保持现有品种的收获指数,增加品种生物产量,并提高品种的生育后期叶源量和光合速率是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稻米》2019,(3):79-79
3月2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9年超级稻确认品种的通知,确认宁粳7号、深两优862、隆两优1308、隆两优1377、和两优713、Y两优957、隆两优1212、晶两优1212、华浙优1号、万太优3158等10个品种为2019年超级稻品种。同时,取消推广面积未达要求的国稻1号、金优299、II优084、II优7954、准两优527、甬优6号、天优122、金优527、D优202等9个品种的超级稻冠名。目前,经农业农村部确认、可冠名超级稻的水稻品种共132个。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产量表现,2007年在长沙、桂东和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超级杂交稻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最高,3地点平均为155.3kg/hm^2,两优293最低,3地点平均为129.6kg/hm^2;(2)不同超级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10个品种3地点平均产量为9.22t/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1%;(3)超级杂交稻氮素需要量均低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10个品种3地点平均为14,53~17.21kg/1000kg。  相似文献   

7.
绿色超级稻品种黄华占在湖南推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超级稻是指具有绿色性状的一类品种。从品种抗逆稳产性、在湖南的生产适应性、对湖南水稻生产的影响与贡献三个方面总结和回顾了绿色超级稻先锋品种黄华占在湖南省的推广示范情况。结果表明,黄华占耐粗放,成本低,适应性强,产量米质结合好,综合性能优,很好地诠释了绿色超级稻品种的优势和培育方向,也为转型期湖南省水稻生产的种植模式创新奠定了品种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湖南省目前水稻推广品种种子携带真菌情况,本试验通过保湿培养结合镜检的方法对150个湖南推广的品种种子带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稻种子中带菌率最低的是‘黄华占’,仅0.18%,带菌率最高的是‘湘早籼17号’,为6.35%;两系杂交稻种子中‘八两优18’和‘奥两优69’带菌率最低,均为0.27%,‘株两优819’带菌率最高,为7.13%;三系杂交稻种子‘益优701’、‘金优463’和‘中优177’均不带菌,‘珞优8号’品种带菌率最高达11.65%。从种子带菌部位来看,颖壳带菌率远远高于米粒。检出的种子携带的寄生菌有胡麻斑菌、鞘腐菌、黑粉菌、弯孢霉、镰刀菌、黑孢霉,未检出稻瘟病菌;检出的种子携带的腐生菌有毛霉、曲霉、青霉、链格孢等。这些种子携带的真菌有可能作为病害的初侵染来源或在水稻育秧期间造成烂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湖北省早稻镉污染情况,以湖北省主要种植的31个早稻品种(包括19个常规稻,9个三系杂交稻,3个两系杂交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39份稻米样品的镉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早稻品种镉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湖北省早稻镉超标率为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常规稻的镉含量明显高于杂交稻(P=0.031);湖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早稻品种是两优287、金优402和鄂早18,金优402对应样品镉超标率为1.2%,其余2个品种超标率分别为4.0%和6.5%。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以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为对照,于2007~2009年在湖南桂东、长沙、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地点种植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地点间差异及年度间差异。其中,超级杂交稻比汕优63平均增产2.3%~22.2%,比胜泰1号平均增产4.3%~29.3%;不同地点间产量均以桂东点最高,3年平均为11.45±1.08 t/hm2,其原因是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超级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构成表现出大穗型、多穗型、大粒型等多种类型,但不同类型品种均以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水稻百年育种史上,水稻育种工作者根据不同时代的需求,培育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基本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1919—1949年期间,培育出了我国第1个大面积推广品种中大帽子头,世界上第1个具有野生稻血缘品种并开创国内水稻杂交育种先河的中山1号,以及推广面积最大的改良品种南特号。1950—1979年期间,培育出了以“绿色革命”为标志的矮脚南特、珍珠矮11、广陆矮4号、桂朝2号等为代表的矮秆耐肥的高产水稻品种。1973年以袁隆平领导的全国水稻杂优利用协作组成功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开始杂交水稻的产业化应用;此期间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8年推广面积达到297.9万hm2。1980年以后,育成了常规稻品种浙辐802、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超级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等。进入21世纪,育成以超级稻品种甬优系列品种、Y两优1号等为代表的高产品种,以中嘉早17为代表的优质高产多功能水稻成为我国稻区的主导品种。展望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培育具有健康、环保等特性的优质高产多功能品种将成为水稻育种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2009,(6):74-74
农业部发布2009年全国超级稻发展情况全国超级稻推广面积继续扩大。据初步统计,2009年,69个经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示范推广面积预计达到606.6万hm^2,比原计划增加40万hm^2,超7.1%;与2008年示范推广面积556.1万hm^2相比,增加50.5万hm^2,增长9.1%。超级稻增产增收潜力不断显现。据初步统计,2009年69个经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平均单产556.3kg/667m^2,  相似文献   

13.
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是广西首个超级稻品种,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桂两优2号可作早、晚稻两用,并且早稻产量高于晚稻。试验结果表明,结实率高和单位面积颖花量大是桂两优2号作早稻比作晚稻产量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缩小晚稻与早稻产量差距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超级稻组合对比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个超级稻组合,以特优63为对照,开展双季晚稻超级稻组合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产量和综合性状较好且适宜当地种植的超级稻组合,其中甬优6号、D奇宝优527、特优航1号、两优培九、Ⅱ优航2号等4个组合均可作为晚稻主推组合进行示范推广;Ⅱ优航1号、Ⅱ优1273可作为双季晚稻超级稻组合进行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粳稻“当优C堡”在泰兴已种植四年,累计面积8037亩,平均单产504.9公斤,比当地推广品种亩增39.9公斤。表现产量稳定,需肥中等,叶色较淡,长势清秀等特点,适合沙土地区种植。熟期中等,全生育期152天,比常规粳稻8169—22短3一4天,有利于让茬种麦,而且米质好,出米率76-78%,化六优一号高4-5%,深受群众欢迎。 1990年种植面积472亩,其中珊瑚乡王垡村百亩丰产片经县、区两级验收单产543.4公斤,比邻近四块当地品种单产高76.6公斤。其中单产600.5—615.8公斤的有13.2亩,占12.9%;单产550.5一600。公斤的有43.2亩,占42.I%l单产500.5…  相似文献   

16.
美香占2号具有优异的食味品质,是目前唯一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籼稻品种。先后通过了广东省和云南省品种审定,及江西、广西、海南、湖南、陕西和四川省引种许可。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种植美香占2号的经济效益普遍高于其他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加快美香占2号的推广应用,育种单位联合种子企业和米业企业,构建了从水稻种子生产到稻米加工全产业链协同推广网络,形成了品种推广与品牌创建有机结合的产业化推广新模式,推动了美香占2号在生产上的大规模应用,截止2020年美香占2号推广面积超过140万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湘潭的推广应用前景,以‘深两优5814’与‘隆两优华占’为材料,在湖南湘潭县开展了较大面积的超级稻—再生稻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超级稻头季产量为9900~10 650 kg/hm~2,再生季产量可达3300~3735 kg/hm~2;头季与再生季成本分别为9288和1950元/hm~2,两季总纯收入为26 697~27 417元/hm~2,较一季超级稻增收40.84%~53.06%。可见,超级稻—再生稻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在湘潭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新陆早19号在乌苏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达4000hm2,单产皮棉1785kg,比全市平均单产增产1.97%;2006年推广7000hm2,单产皮棉1800kg,比全市平均单产增产1.7%。由于该品种品质优良、抗病、早熟、产量高,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在乌苏市得到大面积推广,并成为乌苏市棉花主栽品种。1  相似文献   

19.
超级粳稻单产800kg/667m~2氮素吸收特点及施氮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熟晚粳超级稻武粳15和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设计"稳前优中"(精确施肥)、"平衡促进"、"前促中控"3种施氮模式,并以"前促中控"为对照,比较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下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利用特点。结果表明,与"前促中控"相比,"稳前优中"最利于参试品种达到超高产水平(单产≥800 kg/667 m2),其产量也显著高于"平衡促进"处理;此种施氮模式下,超级稻在前期(移栽-拔节期)对氮的吸收量较低,中期(拔节-抽穗期)最高,后期(抽穗-成熟期)次之;氮素当季利用率(武粳15为45.83%、常优1号为41.47%)极显著高于"前促中控"模式,亦明显高于"平衡促进"模式。早熟晚粳超级稻超高产施氮模式为:麦稻两熟制的中等偏上地力(不施氮水稻产量450 kg/667m2)田块,总施纯氮20 kg/667 m2,前、中期施氮比例为5∶5,中期于倒4、倒3叶期两次等量追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荆州区实行超级稻推广示范项目,804.9 hm~2 Y两优1号理论产量11.39 t/hm~2,实收产量9.92 t/hm~2.对2008年超级稻推广示范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