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文章基于多期遥感影像,研究了井冈山市2007-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建设用地是相对变化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出沿交通线向外围不断拓展的空间分布趋势; 2)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不断增加,使林地、耕地等向旅游用地不断转化; 3)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可达性等因素显著影响了相关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并由此形成了综合发展型、景区主导型、交通主导型和传统村镇型4种旅游用地模式。这说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井冈山市城镇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给其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相关政府部门应加以合理管控。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在旅游用地规划中引入生态新理念,探讨了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的基本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等。  相似文献   

3.
桂林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用地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加凤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89-194,199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是发展农业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新兴的旅游项目,是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文章从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的4个主要景区旅游用地现状入手,在对其旅游接待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用地未来供需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用地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今旅游用地规划方法的不足之处,以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生态规划的方法,遵循生态学的相关规律,对旅游用地的规划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分类方法、原则与具体分类等方面分析现行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在实践中的协调性和引导性,尝试提出与2种用地分类相协调的市域绿地分类;认为分类以主导功能为依据、生态功能优先为原则,充分对接2个国家标准,具体分类应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尊重用地权属、协调各部门管理职能、层级体系化与协调化等原则;最后提出4个一级类与21个二级类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陕西省林业用地分类原则和依据的7个因子,并就依据诸因子区划商品性林业用地生态公益性林业用地的操作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项目用地面积约823亩,其中统征用地230亩(用于温泉旅游综合开发试点区建设),统筹用地593亩(用于新型村民集中居住试点区和现代农业开发试点区建设),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由以下三大版块组成:1温泉旅游综合开发试点区:充分利用项目区背靠翠屏山、真武山的旅游资源优势和项目区内丰富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型用地的概念认识入手,归纳、分析了生态型用地的特点,探讨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条件下,城市生态型用地在土地利用潜力等方面的关系,阐明了生态用地利用效率提高的必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旅游园区是农业内涵和公园功能的统一,在日益受到青睐的同时,也存在规划设计上的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农业旅游园区一系列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35个已建成、运营的园区景观要素用地面积占比与园区旅游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出景观要素用地面积占比对园区效益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三亚海棠湾国家水稻公园农田、植被、水体及道路各构景元素规划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按用途可将城市土地景观划分为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两部分,这两部分用地扩张可以看作是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采用ArcGIS软件模拟土地扩张运动,构建以两个过程最小累计阻力差值模型为基础的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机制。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为例,选取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作为土地扩张源,分别从土地固有生态属性因子、外延生态属性因子两个因子,8个方面建立阻力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生态保护用地扩张面积为932.14 km2,占县域面积的23.28%;适宜建设用地扩张面积为3 071.87 km2,占县域面积的76.72%。运用最小累计阻力差值模型将卢氏县划分为生态开发不困难、一般困难、较困难、困难4个区域,各区域面积分别为176.18、755.96、811.61、2 260.26 km2,分别占县域面积的4.40%、18.88%、20.27%、56.45%。适于建设用地开发的难易程度分区与适宜生态保护用地相反。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凸出, 城市居民更加关注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城市森林是与人类接触最为紧密的森林类型, 也是城市环境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生态系统.文中综合分析了对人类健康起到积极影响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些功能大致可以划分为3类:1)改善城市环境的保健功能; 2)调节人类生理、心理状况的保健功能; 3)促进社会属性健康的保健功能.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城市森林保健功能发挥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居民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目前对城市森林保健功能的研究受到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验证方法的限制.今后研究除应继续加强对各项功能和影响因素的定量化分析外, 重点应放在确立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上.  相似文献   

12.
竹类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述竹类资源、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竹类旅游资源进行了界定和特征分析,将竹类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主类、7个亚类和53个基本类型,构建了竹类旅游资源分类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竹类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和等级评价标准.采用国家相关标准对竹林生态环境资源进行评价,确立了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研究将为科学分类和评价竹类旅游资源,设计竹类旅游产品、确定资源开发强度与规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肃民勤县荒漠化区未利用地的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荒漠化土地典型分布区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对象,以30 m的Landsat TM5与TM7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不同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荒漠化区的戈壁、沙地、沙漠、风蚀劣地等未利用土地进行细分,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06%。决策树分类法总体效果较好,为荒漠化区土地管理以及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蔚县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蔚县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的分类体系,对蔚县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蔚县旅游资源丰富,共有8个大类、21个亚类和36个基本类型,并确定了主要旅游单体资源137个,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在树立文化旅游主题、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推广文化旅游形象、优化文化旅游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蔚县文化产业与旅游资源开发相融合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熵权模糊物元模型,从旅游现实竞争力和旅游竞争潜力2个方面构建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我国大陆31个省份进行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测度,结果表明:1)旅游业绩以及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是目前影响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2)目前我国各省份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整体较弱,处于不同等级竞争力的省份分布不平衡,大体呈“金字塔型结构”。在此基础上,文中将各省份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划分为9种类型并分析其发展路径,指出“可持续发展型”是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的最终目标,但不同类型省份的发展路径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极化SAR影像土地覆盖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南石林地区2009年4月23日的ALOS PALSAR的L波段全极化散射矩阵单视复数据,利用欧空局PolSARPro软件强大的极化处理功能,首先对数据进行极化分解,然后利用H/α/A—Wishart分类方法对该地区进行分类研究,利用2007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作为真实样本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全极化SAR数据可有效识别出建筑用地、林地、耕地、裸地和水域5种地物覆盖类型,总体分类精度达80.87%。  相似文献   

17.
以《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标准绘制的分幅房产图为土地调查底图,依《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标准对房产图上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进行提取。详细探讨从分幅房产图上的商业金融业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交通等用地中提取地类信息的归并情况,指出从分幅房产图上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存在的问题为:概念范围界定不统一、相同地类名称不相同、表示信息侧重点不同和精度差异等。为共享资源,节约社会成本,建议统一地类划定标准,多种地图一体化综合测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