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产卵寄生后,血细胞含量增加,在被产卵寄生后的第6~10天,血细胞数量比对照幼虫增加了1.53~2.79倍,但血细胞形成被囊的能力很弱,对于蜂卵和蜂幼虫形成被囊的百分率分别为0.34%和0.62%。绒茧蜂寄生后,对二化螟幼虫生理生化有一定的影响,在寄生前期和后期,寄主幼虫血淋巴  相似文献   

2.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绒茧蜂寄生期间,寄主二化螟幼虫的取食总量比对照幼虫显著减少36.75%,而在蜂幼虫未啮出寄主体的不同寄生时间内。被寄生的二化螟幼虫和对照幼虫的取食量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对被寄生后的4龄和5龄二化螟幼虫生长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被绒茧蜂寄生后的二化螟幼虫生长加快,发育受抑。被绒茧蜂寄生后的二化螟幼虫生长速率增大,但不包含蜂体的幼虫净生长速率下降:寄主蜕皮次数减少而不能化蛹。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通过对二化螟绒茧蜂过寄生现象的研究发现,二化螟绒茧蜂的蜂体大小与寄主体内寄生蜂数量呈线性负相关。而寄主育出蜂量与寄主体长呈线性正相关。一头寄主可被二化螟绒茧蜂多次产卵寄生,被产卵1~2次的寄主能正常育出绒茧蜂,且体内很少残留不能正常发育的二化螟绒茧蜂卵和幼虫,而被产卵3次以上的寄主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也只有部分二化螟绒茧蜂能正常钻出寄主,多数蜂幼虫和卵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当二化螟绒茧蜂在不同间隔时间内对寄主进行2次产卵寄生吋,均可育出正常后代,但第二次产下的蜂后代因种内竞争失败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介绍室内条件下二化螟盘绒茧蜂的饲养方法。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后,间隔不同时日(0、2、4 d),再在10 ℃下冷藏10 d后取出,能显著延缓其子蜂出蜂时间,且并不影响该寄生蜂的主要生物学指标。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后,寄生当日置入10 ℃下冷藏30和60 d后取出,虽然其子蜂出蜂率和羽化率有所下降,但能显著延长该蜂于寄主体内的发育历期,这为其室内继代饲养及田间大面积放蜂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用于二化螟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绒茧蜂无滞育特性,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6±1.4℃、有效积温为256.9±26.1日度,被该蜂寄生的二化螟幼虫田间空间分布型为n=1、n=2和n→∞的Neyman分布,该蜂对寄生密度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对自身密度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Beddington模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螟蛉绒茧蜂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及虫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健康水稻苗、两种害虫的幼虫及虫粪的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雌成蜂都有显著引诱作用.在两种害虫为害水稻苗与健康水稻苗之间,螟蛉绒茧蜂雌成蜂显著地选择虫害苗,但当去除虫害苗中的幼虫和虫粪后,寄生蜂对二者的选择无显著差异.水稻苗以两种害虫唾液处理或机械损伤处理后,其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的吸引作用无显著改变.在两种害虫幼虫、虫粪及其为害苗的挥发物之间,螟蛉绒茧蜂显著地趋向稻纵卷叶螟幼虫、虫粪及其为害苗.结果表明,螟蛉绒茧蜂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寄主植物、寄主幼虫和虫粪.  相似文献   

7.
分别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甲胺磷,研究甲胺磷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亚致死剂量甲胺磷处理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59.1%和32.5%;在菜蛾绒茧蜂处于早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0.5%和32.8%;而在菜蛾绒茧蜂处于中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18.2%和37.2%.结果表明,在绒茧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饲喂小菜蛾幼虫甲胺磷对菜蛾绒茧蜂结茧率的影响较大,但对羽化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绒茧蜂属 Apanteles F(?)rster 是茧蜂科小腹茧蜂族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是危害农、林和园艺作物的鳞翅目幼虫最常见的一类寄生蜂。调查研究绒茧蜂的种类及分布,对摸清鳞翅目幼虫的天敌资源、保护利用绒茧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绒茧蜂属种类众多,许多学者都将此属再分类。Marshall(1885—1899)将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不同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率,稻纵卷叶螟与纵卷叶螟绒茧蜂在生长发育上的相互影响,及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1龄和2龄幼虫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对3龄幼虫的寄生率。在选择性试验中,寄生率因不同幼虫龄期组合的不同而不同,在1龄、2龄和3龄幼虫组合情况下,纵卷叶螟绒茧蜂对幼虫的选择性依次为2龄幼虫3龄幼虫1龄幼虫。稻纵卷叶螟幼虫在1龄和3龄初期被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后,稻纵卷叶螟1龄和3龄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而2龄幼虫被寄生后,发育历期未产生显著变化。以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为寄主,纵卷叶螟绒茧蜂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以2龄和3龄幼虫为寄主的。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的功能反应模型符合Holling-Ⅱ型,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潜能A=22.727头。  相似文献   

10.
对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Cotesia flavipes complex(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分布全世界的5个种和外群螟蛉盘绒茧蜂Cruficrus,粘虫盘绒茧蜂Ckariyai,粉蝶盘绒茧蜂eglomerata的24个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支序分析的方法探讨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5个种种间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表明,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是一单系群,芦螟盘绒茧蜂C.chiloluteelli和汉寿盘绒茧蜂C.hanshouensis亲缘关系靠近,共有同一节点,二者与大螟盘绒茧蜂C.sesamiae构成姐妹群,此姐妹群再与二化螟盘绒茧蜂C.chilonis共有同一最近共同祖先,最后与螟黄足盘绒茧蜂C.tlavipes构成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单系群.  相似文献   

11.
绒茧蜂属Apanteles Frster是茧蜂科小腹茧蜂族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是危害农、林和园艺作物的鳞翅目幼虫最常见的一类寄生蜂。调查研究绒茧蜂的种类及分布,对摸清鳞翅目幼虫的天敌资源。保护利用绒茧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绒茧蜂属种类众多,许多学者都将此属再分类。Marshall(1885—1899)将不列颠绒茧蜂属分为4个部(Section),wilkinson(1932、1934)将此属分成6个种团(group),Nixon(1965、1967)又把绒茧蜂属分为44个种团。几年来,我们在各地采到一些绒茧蜂标本,又收到外地送鉴的若干标本,共鉴定出37种,按照Nixon的分类系统隶属7个种  相似文献   

12.
绒茧蜂属Apanteles属于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erinae,是茧蜂科数量最多的三个属(Bracon.Opius和Apantele s)之一。它寄生鳞翅目幼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就湖南未报道过的9种绒茧蜂作一介绍,其中灯蛾绒茧蜂Apanteles jayanagarensis Bhatnagar、刺蛾绒茧蜂A·parasacRohwer和柳天蛾绒茧蜂A.planus Watanabe为我国新纪录。现将9种绒茧蜂形态详细描述于  相似文献   

13.
菜粉蝶盘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对长沙地区菜粉蝶盘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沙,菜粉蝶盘绒茧蜂一年发生4代,从4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菜粉蝶盘绒茧蜂寄生的4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寄生率范围为18.48%~27.89%。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平均历期变化范围为29.4℃下13.5d至20.3℃下16.2d。菜粉蝶盘绒茧蜂喜寄生菜青虫2龄和3龄幼虫,很少寄生1、4、5龄幼虫。喂蜜的菜粉蝶盘绒茧蜂寿命明显长于未喂蜜的菜粉蝶盘绒茧蜂。  相似文献   

14.
夹竹桃叶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夹竹桃叶乙醇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二化螟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和内吸毒力。对2龄1日龄幼虫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414.33μg/mL和613.μg/mL,生长发育的抑制中浓度为1171.4μg/mL.内吸作用表现为拒食和毒杀活性。但对蚁螟的触杀作用不明显,对天敌螟黄足绒茧蜂安全。  相似文献   

15.
菜蛾啮小蜂的寄主辨别能力和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5 ℃下,以菜蛾3龄幼虫作寄主,研究了菜蛾啮小蜂对已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寄主的产卵寄生行为及其在与菜蛾盘绒茧蜂共寄生寄主中的发育情况. 菜蛾啮小蜂能产卵寄生已被菜蛾盘绒茧蜂产卵寄生的寄主,形成共寄生,其寄生率随寄主体内的菜蛾盘绒茧蜂卵的孵化而下降. 菜蛾啮小蜂能寄生寄主体内的菜蛾盘绒茧蜂高龄幼虫,直接将卵产在绒茧蜂体内,而形成重寄生,重寄生率随寄主体内绒茧蜂幼虫年龄增大呈增大趋势. 共寄生寄主中的啮小蜂不能发育到成虫. 重寄生的啮小蜂能完成发育,并从绒茧蜂的茧中羽化. 当未被寄生和已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的寄主同时存在时,啮小蜂主要寄生于未被寄生的寄主. 表明菜蛾啮小蜂具有辨别寄主是否已被绒茧蜂寄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3,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24.菜蛾绒茧蜂对25℃下发育的不同日龄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37%时间以上的幼虫该蜂不能寄生.菜蛾绒茧蜂在寄主体内的发育速率及个体大小与寄主龄期大小有关,寄生于4龄幼虫体内的发育最快、个体最大,3龄的次之,2龄的发育最慢、个体最小.试验还表明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幼虫的控制作用除成功的寄生致死外,还包括因不成功的产卵穿刺攻击所导致的死亡.文中还对田间该蜂寄生率估计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菜蛾绒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和寄主适合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菜蛾绒茧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3,4龄幼虫同时在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和0.24,菜蛾绒茧蜂对25℃下发育的不同日龄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37%时间以上的幼虫该蜂不能寄生,菜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调查了分别以2龄、3龄和4龄小菜蛾幼虫作寄主时,及20、26、28和32 ℃下菜蛾盘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间竞争结果.当2龄或3龄小菜蛾幼虫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绒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啮小蜂的寄生率;分别与其单独寄生时比,前者无显著差异,而后者则显著下降;二种蜂的合计寄生率与任一种蜂单独存在时的相比,以2龄幼虫作寄主时无显著差异,但以3龄幼虫作寄主时则显著提高.当4龄小菜蛾幼虫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绒茧蜂的寄生率与啮小蜂的寄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二种蜂的合计寄生率显著比绒茧蜂单独存在时的高,但与啮小蜂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当2种蜂共存时,在所测试的4个温度下,绒茧蜂的寄生率均高于啮小蜂的寄生率,与其单独寄生时的相比,绒茧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变化,而啮小蜂的寄生率均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寄主龄期比温度对这两种蜂种间竞争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预测预报黔中稻区二化螟越冬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B/T15792—2009稻桩剥查法对贵阳市花溪区、安顺市平坝县、黔南州惠水县和黔东南州麻江县等稻区二化螟越冬幼虫虫口密度及自然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麻江县的越冬幼虫虫口密度最高,达15 741头/667m2;其次为平坝县和惠水县,越冬幼虫虫口密度分别为10 684头/667m2和10 153头/667m2;贵阳市花溪区的越冬幼虫虫口密度最低,仅944头/667m2。大多数地区的雌雄蛹重量有显著差异。调查共采集到5种寄生蜂,包括稻螟小腹茧蜂、螟甲腹茧蜂、大螟钝唇姬蜂、菲岛抱缘姬蜂和黄眶离缘姬蜂;各稻区的寄生率均较低,平坝县二化螟幼虫被寄生率最高,达15.6%,其次为麻江县14.6%、花溪区6.7%和惠水县5.7%。  相似文献   

20.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