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簇毛麦含有丰富的HMW-GS基因变异.本研究旨在建立簇毛麦HMW-GS基因的位点特异PCR(AS-PCR)标记,并对18个居群簇毛麦HMW-GS基因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开发和利用簇毛麦HMW-GS改良普通小麦品质奠定基础.根据先前克隆的3个簇毛麦HMW-GS基因序列(1Va、1Vb和1Vc)和已发表的普通小麦HM...  相似文献   

2.
基于EST-PCR的簇毛麦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位、转移和利用簇毛麦有益基因, 通过花粉辐射, 获得一批包括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异染色体系。为了鉴定这批材料中的簇毛麦染色体身份, 根据水稻、小麦的EST序列合成了240对STS引物, 其中34对引物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与簇毛麦间存在多态性;进一步对亲本及簇毛麦二体异附加系进行PCR扩增分析, 标记CINAU32-300可追踪簇毛麦1V染色体, 标记CINAU33-280、CINAU34-510、CINAU35-1100、CINAU36-380和CINAU37-400可追踪簇毛麦2V染色体, 标记CINAU38-250可追踪簇毛麦3V染色体, 标记CINAU39-950和CINAU40-800可追踪簇毛麦4V染色体, 标记CINAU41-745和CINAU42-1050可追踪簇毛麦5V染色体, 标记CINAU44-765和CINAU45-495可追踪簇毛麦7V染色体。加上本室已开发的2个6V染色体特异标记, 用这些簇毛麦特异分子标记鉴定辐射诱导材料的部分回交后代, 选育出小麦背景中只包含单条簇毛麦染色体的整套1V至7V染色体系, 同时有18条易位染色体的簇毛麦身份得到确定, 表明这些标记可以用来快速检测普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  相似文献   

3.
簇毛麦1V染色体SSR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选用位于普通小麦1A、1B、1D染色体上的32对微卫星引物对普通小麦中国春、簇毛麦、6个中国春-簇毛麦二体附加系和1个普通小麦-簇毛麦二体代换系进行SSR分析,发现引物Xgwm498在簇毛麦中扩增出2条长分别为110 bp和190 bp的片段(即Xgwm498/110和Xgwm498/190), 这两个片段仅在簇毛麦、中国春-簇毛麦1Ha附加系中出现,其余2Ha、  相似文献   

4.
簇毛麦是小麦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小麦-簇毛麦1V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均高,将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优质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进一步创造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易位系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以小麦-簇毛麦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为基础,用普通小麦连续回交,结合原位杂交和PCR标记鉴定方法,分析1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5.
董剑  杨华  赵万春  李晓燕  陈其皎  高翔 《作物学报》2013,39(8):1386-1390
为明确普通小麦中国春–簇毛麦整臂互补易位系T1DS?1VL和T1DL?1VS对农艺特性和加工品质的效应, 于2008-2010年在陕西杨凌连续2个生长季对这2个易位系和CS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加工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SDS-PAGE法对簇毛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的染色体臂定位。结果表明, 这2个易位系的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同, 但比CS晚1~2 d, T1DS?1VL其他农艺性状与中国春相似, T1DL?1VS的春季单株分蘖、千粒重和单株粒重显著高于中国春;2个易位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中国春无显著差异, T1DS?1VL的Zeleny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仪质量指数显著降低;相反, T1DL?1VS的这些性状值显著提高。说明T1DS?1VL易位系对小麦的面团强度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而T1DL?1VS易位系显著增强面筋强度。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 簇毛麦的1VS和1VL上均含有簇毛麦的HMW-GS基因Glu-V1, 但该基因在T1DL?1VS中的表达可能强于在T1DS?1VL中。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特异的分子标记,并利用这些标记对缺失系进行鉴定,选用11个RGA和17对STS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其中1个RGA引物和1对STS引物在对普通小麦扬麦5号、簇毛麦及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进行多态性分析时,分别检测到一条约1 000 bp和约800 bp的多态性片段,将这两个标记转化为稳定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分别命名为CINAU17-1086和CINAU18-723。运用这两对引物对一系列材料进行扩增,只有含6V染色体短臂的材料才能扩增出相应的特异条带,表明这两个标记均位于簇毛麦6VS上。进一步利用簇毛麦6VS缺失添加系、易位系将CINAU17-1086标记定位在簇毛麦6VS FL0.58与FL0.70之间,将CINAU18-723标记定位在簇毛麦6VS FL0.45与着丝粒之间。利用这两个特异标记对通过花粉辐射获得的部分簇毛麦6VS结构变异材料进行PCR鉴定,其结果与细胞学鉴定结果一致。CINAU17-1086和CINAU18-723标记可用来快速检测和追踪导入普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6VS染色体片段,并对缺失系的断点进行了初步界定。  相似文献   

7.
SSR标记定位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来源于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稳定小麦品系101-3含有1个新的抗白粉病显性基因,暂命名为PmX,用单体分析的方法已定位于染色体6B上.以感白粉病小麦品种中国春与101-3杂交后代F2 为材料,用65对6B染色体上和9对6A染色体上小麦微卫星引物,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小麦微卫星标记Xgwm570与基因的遗传距离为(9.72±2.40) cM,该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小麦染色体6BL上,同时也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上利用该基因提供了初步的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8.
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新种质的遗传学及生化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尚立民  陈孝 《作物学报》1997,23(2):159-164
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新种质94G22-1和94-G33-1都对白粉病免疫。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21个二价体。用感病小麦品种对其测交,F_1代全部对白粉病表现免疫,F_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20个二价体加2个单价体。测交F_2抗感比符合3:1的预期分离比例。体细胞快速荧光原位杂交表明94G22-1、94G33-1都带有两条簇毛麦染色体;染色体C-分带证明这两条簇毛麦染色体是一对6V;重双端体分析确认6V代换的普通小麦染色体是6D。在谷草转氨酶(GOT)同工酶电泳图潜的GOT-2活性区,94G22-1、94G33-1显示了3条酶带,其中1条来自簇毛麦,由6V上的基因编码,亚基组成分析亦确证94G22-1、94G33-1是6D(6V)异代换系。  相似文献   

9.
Pm21具有强抗白粉病特性,位于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6VS)上。染色体分析和白粉病抗性检测表明,Pm21在受体小麦内是稳定遗传的。筛选与Pm21相连锁分子标记,在小麦抗白粉病辅助选择育种上有重要意义。利用RAPD和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簇毛麦6V染色体和含有6V的小麦-簇毛麦代换系、6VS的易位系6AL/6VS、6DL/6VS进行分子标记筛选,以分析位于6VS上的分子标记及其与Pm21的关系。RAPD检测表明,OPK08910特异片段存在于含簇毛麦6V染色体的代换系(6A/6V)、易位系(6AL/6VS,6DL/6VS)和簇毛麦中。AFLP检测显示,PstⅠ+AGG / MseⅠ+CAC、PstⅠ+ACC / MseⅠ+CCT和PstⅠ+ AAG / MseⅠ+CGC 共3对引物分别可以在6A/6V、6AL/6VS、6DL/6VS和VV中扩增出264 bp、218 bp和232 bp特异带,并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共分离,因此,上述来源于6VS上的4个新的分子标记,可作为源自簇毛麦Pm21基因的选择标记,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0.
以多年生簇毛麦(Dasypyrum breviaristatum)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小麦种子醇溶蛋白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获得999-1018bp的7个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186102-EU186108),分别编码283-290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它们具有α-醇溶蛋白基因的保守特征,是α-醇溶蛋白基因家系成员。该7个序列与乳糜泻(celiac disease)病人毒性抗原相关序列的比对结果表明,有5个序列在C末端具有Glia-α-2型抗原序列的特征。根据α-醇溶蛋白基因的编码氨基酸建立系统树,发现来自多年生簇毛麦的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单独聚为一类,不能与普通小麦A、B或D染色体组的相关序列聚在一起。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簇毛麦基因组α-醇溶蛋白基因的特异引物AS-V-gli-F和AS-V-gli-R,通过特异PCR扩增,AS-V-gli-F和AS-V-gli-R仅能对多年生簇毛麦、小麦-多年生簇毛麦部分双二倍体进行特异性扩增,而不能对小麦和其他小麦族物种进行扩增。因此,AS-V-gli-F和AS-V-gli-R可作为检测多年生簇毛麦α-醇溶蛋白基因向栽培小麦转移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以JY970012群体内11个F8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SDS—PAGE技术和AS—PCR技术对HMW—GS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每个重组自交系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HMW—GS组成稳定。F8代,AS—PCR技术在苗期鉴定表明:含有1亚基的株系具有约1500bp的特异带,而含有null亚基的株系没有此带;含有null亚基的株系在约920bp处出现特异带,而1亚基没有。SDS—PAGE和AS—PCR两种技术鉴定结果一致,同时,PCR技术简便、快速、准确、科学,可检测优质亚基基因,为小麦品质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转玉米C4光合酶基因水稻株系中的光合C4微循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涛  李竹林  任正隆 《作物学报》2004,30(6):544-547
采用种间杂交(硬粒小麦´普通小麦)创造了具有高分子量谷蛋白5+12亚基的稀有小麦新品系,SDS-PAGE分析表明,该品系的Glu-D1位点编码5+12亚基。其沉降值、湿面筋含量、粉质仪图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显著优于具有优质亚基5+10的姊妹系,该小麦品系遗传上纯合,具有多花多粒的优良农艺性状。5+12亚基稀 有小麦新  相似文献   

13.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小麦病原线虫, 已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小麦近缘种属具有改良小麦所需的许多目标性状, 是丰富小麦遗传变异、选育抗病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采用室内接种鉴定法, 从20份小麦近缘属种材料中发现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高抗H. filipjevi。分别对3套普通小麦–簇毛麦染色体附加系和6VS易位系进行接虫抗性鉴定, 结果6V染色体附加系高抗H. filipjevi;含6VS的易位系则表现感病。据此推测, 簇毛麦6V染色体上可能含有抗H. filipjevi基因, 且可能位于6VL上。  相似文献   

14.
X. L. An  X. H. Li  X. J. Xiong  Y. M. Yan    Y. Z. Zhang    L. Y. Gao    A. L.Wang    K. Wang    F. J. Zeller    S. L. K. Hsam 《Plant Breeding》2009,128(1):41-45
A new x-type HMW glutenin subunit, designated as 1Dx1.6t from Aegilops tauschii was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DS-PAGE and MALDI-TOF-MS. This subunit is located between 1Dx2 and 1Dx1.5t and possesses a molecular mass ( M r) of 88565.8 Da. Its complete coding sequence was amplified via allele-specific PCR (AS-PCR), and the amplified product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loned 1Dx1.6 t gene was confirmed by successful expression of its open reading frame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1Dx1.6 t gene showed that its coding region consisted of 2541 bp encoding a polypeptide of 845 amino acid residues. Sequence comparison to previously characterized 1Dx1.5t subunit which is related to good dough quality of bread wheat indicated that the 1Dx1.6t subunit displayed high homology, but possesses 14 residue substitutions and a nonapeptide insertion. A total of 12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1 per 212 bp) was identified in the 1Dx1.6 t allele (11 in repetitive domain and 1 in the C-terminal domain), which could facilitate the design of AS-PCR markers.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普通小麦近缘物种黑麦1R、簇毛麦1V及鹅观草1Rk#1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根据已定位于普通小麦第一部分同源群的EST序列设计104对STS引物,对中国春、鹅观草、黑麦及簇毛麦进行多态性分析。在104对STS引物中,有53对在对照普通小麦中国春与鹅观草、黑麦及簇毛麦之间存在多态性。利用普通小麦-黑麦1R~7R二体异附加系筛选出5对黑麦1R染色体特异标记,分别是CINAU 19-500、CINAU20-950、CINAU21-1500、CINAU22-310和CINAU23-2000;利用普通小麦-簇毛麦1V~7V二体异附加系筛选出5对簇毛麦1V染色体特异标记,分别是CINAU23-1700、CINAU24-1050、CINAU25-1650、CINAU26-500和CINAU27-620;利用鹅观草二体异附加系DA1Rk#1、异代换系DS1Rk#1(1A)、端体系DA1Rk#1L、易位系T1Rk#1S·W、长臂缺失系Del1Rk#1L筛选出5对鹅观草1Rk#1特异标记,分别是CINAU27-960、CINAU28-1360、CINAU29-480、CINAU30-560和CINAU31-520。研究表明,可以利用普通小麦的EST序列设计PCR引物,转化成STS标记,筛选普通小麦近缘物种黑麦、簇毛麦及鹅观草等染色体特异的分子标记,快速检测和追踪导入普通小麦背景中的黑麦1R、簇毛麦1V及鹅观草1Rk#1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为深入研究普通小麦远缘杂种材料提供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利用设计的HMW-GS特异引物,从簇毛麦TA10220中克隆到6条HMW-GS基因序列(1.0~1.7 kb, GenBank登录号为KF887414~KF887419),比普通小麦HMW-GS基因序列小,其中KF887414~KF887417为能正常表达的基因,KF887418和KF887419是编码区出现终止信号的假基因。综合推导氨基酸的序列分析以及基于编码蛋白全序列、N-端和C-端域的进化树分析,认为KF887414属于y型HMW-GS,KF887415~KF887419的氨基酸序列同时具有x和y型的结构特征。将具有完整编码区的4个基因在宿主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gami B(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表达的蛋白质和种子提取的HMW-GS,经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表达产物,证明蛋白质表达成功。通过His-Trap HP柱纯化表达蛋白,回收产物经SDS-PAGE分析后,低温冷冻干燥备用。将冷冻干燥的回收产物加入中国春基础面粉中,利用微量掺粉试验通过测定粉质参数来鉴定簇毛麦来源的HMW-GS对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簇毛麦来源的4个HMW-GS对于面粉加工品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7.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其加工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玉  张永丽  于振文 《作物学报》2009,35(7):1306-1312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1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进行了分离量化,并根据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含量及面团稳定时间3个指标对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贮藏蛋白的含量是决定蛋白质总含量的主要因素。HMW-GS含量、LMW-GS含量、谷蛋白总含量均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HMW-GS含量与LMW-GS含量的比值(HMW/LMW)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Gli/Glu)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HMW-GS含量的比值(Gli/HMW-GS)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中具有较高的贮藏蛋白含量、HMW-GS含量、LMW-GS含量和HMW/LMW及较低的Gli/Glu有利于提高强筋小麦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