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两膜一苫拱棚管理方便,投资少,只要能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规律,将严冬时最低棚温保持在5℃以上,就可以进行冬季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2.
辣椒采用“三膜两苫”越冬栽培,具有成本低、效益高(667m2净产值达5000元)、易操作等优点。“三膜两苫”指大拱棚、小拱棚和定植覆膜及两个小拱棚覆盖草苫,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大小拱棚的设计1.大拱棚 采用宽6m,长60~80m,高1.6~1.8m的大拱棚较为经济实用。2.小拱棚 大拱棚内套两个小拱棚,小拱棚宽2.2m左右,两棚之间留40cm的走道,两边留60cm放草苫,在不影响揭盖草苫的前提下尽量将棚建高一些,一般在1.2m左右。二、品种选择选用高产、抗病、耐弱光的品种,本地常用品种有苏椒5号、洛椒24号、大果早丰、大果早杂2号等。三、…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膜一苫栽培时,在拱棚上边盖草苫的技术关键是设计建造噶套能承受草苫压力的骨架,并在拱棚北边设置一道支苫架,即贴棚放一H字架。现将两膜一苫拱棚蔬菜的几种栽培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辣椒采用"三膜两苫"越冬栽培,具有成本低、效益高(667m2净产值达5000元)、易操作等优点."三膜两苫"指大拱棚、小拱棚和定植覆膜及两个小拱棚覆盖草苫,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新立 《蔬菜》2005,(3):14-15
两膜一苫即拱棚上边盖草苫技术,投资是温室的四成,收益与温室相等,产品比温室优,管理比温室简单。其技术关键一是设计建造一套能承受草苫压力的骨架,二是在拱棚北边设置一道支苫架,即贴棚放一H字架(详细构造见本刊2005年第1期)。越冬、早春种2~3茬蔬菜,收入均在2万元左右,现总结7种应用模式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两膜覆盖基础上增加草苫覆盖和一层膜覆盖2种类型,对3种小拱棚覆盖类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盖类型均有利于西瓜的生长发育;根据成熟期提前、产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两膜一苫类型最好,其次为三膜覆盖,最后是两膜覆盖。以育苗方式比较,两膜一苫每667m2的经济效益比三膜覆盖高654元,比两膜覆盖高1100元。两膜一苫类型是值得在宁夏大力推广的小拱棚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育苗大棚冬季低温出现规律与低温御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番茄等喜温蔬菜利用塑料大棚扣小拱棚育苗播种或分苗移栽,成苗阶段的管理主要是防御低温冻害问题。为此,我们对冬季棚内及棚内小拱棚的低温进行了系统观测研究,揭示了棚内最低气温与外界大气最低气温的关系,从而为育苗大棚冬季的科学管理与低温防御提供了定量依据。 试验与观测方法 一、大棚选择 在大棚群中选择南北向有代表性的塑料大棚与中棚各1栋。棚内为辣椒苗。 大棚:屋脊式水泥柱钢管结构,中高2.5m,肩高1.3m,长37m,宽14m,面积0.8亩;大棚内扣小拱棚2栋,小拱高0.5m,畦宽1.1m,长36m,每栋面积40m2(图1)。 中棚:圆拱型竹木结构,中高1…  相似文献   

8.
1 建造合理的双层拱棚 双层拱棚由内外两层大小拱棚组成。外拱棚跨度5.7~6.0 m,拱顶高1.8 m,长度视地块而定。拱架用长4~5 m,粗2~3 cm的竹竿两根,尖端对接扎牢后,弯曲成半圆形拱架,两端插入地下40 cm。拱架间距50~60 cm,各拱架顶部和两侧腰部,分别用同样竹竿或8~#铁丝相连以加固棚体。若遇雨雪天气,每隔4 m设一立柱。棚体骨架建成  相似文献   

9.
和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蔬菜生产三主作区.近些年,和县冬季低温范围通常在-3~-6℃,时间约在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中旬,时有出现的极端最低温(-7~-9℃)通常在元月下旬前后,持续7天左右.和县蔬菜大棚均为南方管形棚,越冬栽培的种类基本是茄果类,越冬保温一直沿用大棚内加小拱棚,小拱棚膜上梯次叠加草帘的办法,遇低于-9℃低温时,再在草帘上临时加盖"二层皮"(一般为废旧膜),每年保温覆盖时间约3个半月.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兰陵县是蔬菜生产大县,有山东南菜园之称,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万hm2左右,以拱棚辣椒为主,但冬季温度低,拱棚内单层覆盖无法正常种植辣椒,采用拱棚5膜覆盖(大棚+二棚+内拱3层)栽培,辣椒能提早10~15天上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文章对拱棚5膜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其他地区拱棚辣椒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丁莉  刘娟  李文超  于佐新 《蔬菜》2009,(11):20-21
移动式塑料拱棚一般跨度6~12m,脊高2.2~3.2m,长度30~60m,棚体外形为拱圆形。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省工省时、管理方便、可移动、抗风能力强等特点。在北方严寒地区主要用于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适宜多种蔬菜生产,是适合宁夏中宁县发展的一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么智贵 《食用菌》1994,16(1):29-29
1990~1992年8月,笔者进行了三次塑料大棚夏季栽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夏季的塑料大棚采取适当保护栽培措施,也能创造平菇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取得110%以上的生物转化率.现将其方法简报如下:(一)大棚建造 场地设在通风处,建南北走向矮棚,利用地面潮湿低温.棚长20m、宽5m、顶高1.4m,棚周围建0,5m高的保湿土埂,在棚内中间挖一条1m宽、0.5m深的人行道,便于人员直立管理.以4m间距架设一个直径12cm钢筋拱形骨架,顺棚方向绷紧5道铁丝,用来支撑众多个竹竿做成的辅助拱,盖膜成棚.(二)隔温保护措施 在棚膜上覆30cm厚的麦秸、稻草等物作为隔热层,阻止阳光照射增温.为防止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北方露地栽培的草莓集中在5~6月份采收上市,采用冬季塑料棚栽培草莓,可增温保湿,促进草莓的生长发育,使鲜果的上市时间提早到3~4月份。 塑料棚可分为大棚和小拱棚(或在大棚内再设置小拱棚则保温保湿效果更佳)。大棚一般在10月中下旬搭置,小拱棚在第二年早春(2月下旬到3月中旬)搭置。棚架多为竹木结构(大棚可用钢筋架),大棚宽4~7m,长20m,高1.8~2m;小拱棚宽3m,长10~20m,高0.8~1.0m,架上覆盖0.6mm厚的薄膜,四周接地部分用土压住,棚架膜上加数道绳子压紧、绑牢,防止大风卷棚。夜间可加盖草帘。 一般在7—8月份作畦定植,畦宽! m,行距…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地处高纬度地区,无霜期短,露地生产蔬菜时间有限,搞好蔬菜保护地生产更有其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为发展菜篮子工程,蔬菜大棚和日光温室发展迅速,因建温室、大棚一次性投资大,生产技术要求高,搞不好,生产效益不近人意。 越冬草苫塑料棚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技人员在总结露地小拱棚(用农膜或地膜短时间扣一条垅或两条垅的小拱棚,俗称小地龙)和蔬菜育苗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简单,规格合理,覆盖方便的越冬草苫塑料棚。它具有投资少、实用性强和生产效益好的特点。这种棚在长春历史上,是除温室、大棚和小拱棚以外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大棚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覆盖冬春季节栽培番茄、茄子、黄瓜、蒲瓜等瓜果类,是一项效益较高的蔬菜种植方式。我地菜区推广应用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即由地膜、小拱棚、中棚和大棚组合覆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1年12月20日,山区最低气温为-6℃时,多层覆盖后小拱棚内最低气温也有2℃以上,未发生冻害,而未进行多层覆盖的大棚,受冻则较严重。采用这种多层覆盖可抵御-6~-7℃的低温,而且只有大棚采用新膜,中棚、小拱棚皆可采用旧膜或地膜,成本低、效益好。1蔬菜大棚多层覆盖的方式温州保护地蔬菜定植期一般在12月份。定植前要提早15~20天扣好大棚、中棚,翻地整畦,施…  相似文献   

16.
无籽西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法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便、稳产高产之特点。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小拱棚双膜覆盖的结构,由地面地膜覆盖和地上小拱棚覆盖两部分组成。即以0.05—0.08毫米厚的农膜为棚膜,地膜盖幅与拱棚跨度均为120厘米,棚高50~70厘米,棚长20~30米。这种形式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可行生育期全程覆盖。  相似文献   

17.
我市在东港区试验推广的拱圆型塑料大棚周年高效利用技术,通过合理地安排蔬菜品种和采用多种覆盖方式,达到了秋冬能深延至春节,早春能大幅度提前,夏季能遮荫避雨栽培,实现了拱圆型塑料大棚的周年利用。全年平均每667m2产蔬菜15000kg,收入18000元。一、种植模式与茬口安排由于拱圆型塑料大棚保温性差,秋冬茬可栽培耐寒性较强的芹菜。一股芹菜可于8月中旬播种育苗,9月下旬定植,采用一膜一苫覆盖延迟至春节。芹菜收获后定植早春番茄,番茄需提前75天在目光温室内进行育苗,定植后三膜两苫覆盖,即外扣大拱棚,内扣小拱棚,下盖地膜,…  相似文献   

18.
马新立 《蔬菜》2005,(1):17-17
两膜一苫保护地设施发源于安徽,由于两膜一苫所生产的鲜嫩蔬菜多在我国蔬菜高值期上市,产量质量比温室还好,且管理方便,投资低廉。近几年从苏北、鲁西南向豫东、豫北、晋冀鲁南蓬勃发展。其结构不尽相同,但改进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9.
大棚西瓜四模一苫高产栽培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从2003~2006年一直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它将大拱棚单层膜改为双层棚膜,外加小拱棚膜和地膜,形成四膜,配套草苫覆盖,增强了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大拱棚内温度比单层棚膜棚温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d上市,价格平均提高1.6元/kg,大大提高了西瓜种植效益。2006年金乡县司马、肖云镇166.7hm^2西瓜应用这项种植技术,667m^2平均产量5500kg,纯收入9000元,高的达11100元。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棚内套1m高的中拱棚上覆草苫的“两膜-苫”方式进行辣椒秋延后栽培.可使辣椒的上市期从11月下旬开始一直延后到春节,栽培容易,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