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强化栽培技术(SRI)在常规早籼稻上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2007年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早籼稻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能明显增强个体生长优势,促进大穗形成、单株最高分蘖及成穗数和每穗粒数大幅度增加;在推迟播种、插栽丛数和基本苗比常规栽培减少35.7%~57.2%。N02T,单产虽因有效穗减少而减产,但只减产1.1%~7.1%。  相似文献   

2.
松粳8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水稻研究所选育,品种来源:松93-8×通306。粳稻,株高90.3cm,穗长17.5cm,平均每穗粒数103粒,千粒重25g。糙米率82.3%~82.7%,精米率74.0%~74.4%,整精米率71.0%~73.5%.粒长5.3~5.7mm,粒宽2.9mm,长宽比1.8~2.0.垩白大小4.2%~6.4%,垩白米率3.5%~6.5%,垩白度0.1%~0.3%,  相似文献   

3.
重穗型籼粳杂交稻库容大,具有超高产的潜力,但由于亲本间差异大,品种的F。性状表现存在缺陷,提高施钾水平对改良其性状具有明显的作用。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代表品种甬优6号为材料,开展了重穗型籼粳杂交稻施钾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延长甬优6号剑叶功能期3~5d,增加千粒重0.3--1.2g,减轻稻曲病穗发病率39.1%~54.6%、粒发病率45.2%--63.4%,每667m2产量提高31.7--56.7kg,农学效率平均值6.13kg/kg。  相似文献   

4.
铁岭地区玉米杂交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8个玉米杂交种于2006、2007年两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产量8085.1—11494.7kg/hm^2,东单16、华单208、铁单18、东单60、沈玉17和辽单43分别比对照丹玉39增产10.6%、8.7%、5.8%、3.3%、2.3%和1.7%;其余参试品种比对照减产,富友9、郑单958、丹科2157减产幅度较小,在1%以下;丹玉99、丹玉88和农大364减产幅度在2%.5%,沈玉1"8和金刚12减产幅度7%~10%,铁单24、辽单565和辽单33减产幅度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种分析表明,稻小球菌核病可造成寒地水稻减产7.6 ̄32.5%,糙米率下降2.7 ̄6.0%,其中,穗重型品种的减产幅度高于穗数型品种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小麦各部位可溶性物质舍量与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对19个小麦品种于晴天的上午8:00~8;30,下午5:00~5:30取样,用便携式汁液分析仪测定穗、穗下节、旗叶和旗叶鞘汁液中的可溶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穗的可溶性物质含量变化范围为7.5%~12%;穗下节的可溶性物质含量变化范围为0.08%~O.12%;旗叶可溶性物质的变化范围为11.5%~17.5%;叶鞘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12%。穗、穗下节中的可溶性物质含量与千粒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与穗粒数、穗数和产量相关不显著;旗叶、叶鞘中的可溶性物质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穗粒数和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穗数无显著性相关;穗/旗叶可溶性物质含量比值与穗粒数、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千粒重和穗数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果在5A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单株有效穗数相关、可以解释10.3%~18.8%表型变异的QTL1个;检测到与主穗粒数相关的QTL8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3B、4A、5D、6B上和连锁群4上(未知具体染色体归属),单个QTL可以解释9.9%~19.9%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单穗粒数相关的QTL11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2A、2B、3B、4A、5D、6B和7A上,单个QTL可解释7.5%~43.4%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千粒重相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2A、2B、3B、4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9.6%~25.7%的表型变异。获得的QTL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8.
1.花有3号(原代号88-977)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盐粳902AXC57I的FI作花药供体,1986~1988年花培选育而成。在天津市春播生育期165~170天,中晚熟品种。株高105cm左右,茎秆坚硬而富弹性。株型较紧凑,剑叶角度较小,主茎叶片17~18张。穗纺锤形,平均穗长19cm,平均穗粒101粒,结实率95.6%。籽粒椭圆形,无芒,种尖秆黄色,千粒重26~27g。米质优,食味佳。糙米率824%,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77%,至白率10%,糊化温度碱值7.0,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含量17.8%,蛋白质含量9.8%。耐肥性较强,抗倒伏性较强,分…  相似文献   

9.
刘传增 《中国稻米》2008,14(2):69-70
松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稻品种,通过不同施肥量和栽插密度试验,确定该品种实现超高产的最佳产量结构及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松粳9号品种超高产(单产650~700kg/667m。)产量构成:3.9~4.2万粒/m^2(305~330穗/m^2,20穴/m^2,15~17穗/穴,128.7实粒/穗),成穗率81%以上,结实率96%。  相似文献   

10.
《北方水稻》2009,(5):F0004-F0004
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9d,需≥10℃积温2800℃。株高98.1cm,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平均穗数22.8穗/穴,穗长17.7cm左右,主蘖穗整齐,平均穗粒数112.2粒/穗,着粒密度中,结实率92.1%以上,千粒重22.6g。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以橡胶树品种云研77-4、云研77-2的不同类型的褐色芽片、绿色芽片芽接试验表明:绿色芽片的芽接成活率和抽芽率明显高于褐色芽片;成活率高达96_3%~98.3%,抽芽率高达98.0%~98.3%,苗圃出苗率为92.4%~96.3%,而褐色芽片的成活率、抽芽率和苗圃出苗率仅为39.6%~42.6%、32.0%~37.0%和12.7%~15.8%。  相似文献   

12.
早稻穗发芽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自然条件下穗发芽的早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穗发芽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发芽严重影响水稻的千粒重,千粒重降低6.91%~24.45%,同时,穗发芽导致槌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10%~90%,并使透明度和胶稠度下降,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施用涂层尿素,可改善其生物学性状,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一次性基施、追施涂层尿素,分别比追施普通尿素增产12.6%、6.5%;氮肥利用率比普通尿素提高13.6%和7.0%;基施、追施涂层尿素与普通尿素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9.3、1:8.0、1:6.6。基施可免去追肥步骤,简化农业栽培程序。  相似文献   

14.
方又平 《中国稻米》2004,10(3):17-17
中早23 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合作938/稻丰占杂交F6经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选育的常规早稻品种。全生育期110.9天,株高81.40c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2级,穗颈瘟5级。2002~2003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分别为449.23kg(比对照浙733减产0.24%)、442.26kg(比对照浙733增产0.62%)。江西省各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5.
(1)花有13号天津市水稻研究所1991年用光敏不育系Cg-14s作母本、681作父本组配,1993年进行花培繁殖,经系统选育而成。1995年、1996年品比试验,每667m‘产量分别为491.7kg、446.9kg,较对照津稻1187分别增产7%、减产1.6%。1997年、1998年天津市春稻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产量分s伪488.4kg、546.7kg,分别较对照增产4.1%、减产0·3%。1997年、1998年天津市春稻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产量分别为‘sl.0ks、519.8ks,校对照分别减产1.6%和6.2%。粳型,全生育期170天。米质分析:蛋白质含量89%,糙米率829%,精米率75…  相似文献   

16.
(1)H45: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用slot选X沈农976的F。进行花药培养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58天,在辽宁属中晚熟品种。株高85~95厘米,分案力强,成穗率高,株形紧凑,茎秆粗壮,活拜成熟。一般栽培条件下,亩收获穗数可达30万以上,平均穗长15厘米左右,每稳粒数102粒,结实率89.2%,千粒重24~25克。该品种抗倒性强,冷害抗性3级,叶瘟抗性3.3级,穗瘟抗性7级。米质较好,精米光亮洁白,米饭柔软,食味较好,糙米率82.18%,精米率74.91%,整精米率6877%,至白度1.4%,透明度1级,’糊化温度7.0,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1…  相似文献   

17.
以沈甜6号和沈甜7号两个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为试材,通过7个播期处理对其播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的延迟,鲜穗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果穗性状、叶面积均发生明显变化:早熟品种株高受播期影响较大而晚熟品种受影响相对较小;晚播可使叶片数减少1~2片;单株总叶面积在第4期以后明显下降,鲜穗产量随播期的延迟而下降,但前3个播期下降幅度较小。晚熟品种的播期适应性明显好于早熟品种,随播期延迟而减产的幅度较小。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沈甜6号的适宜播期接近1个月,沈甜7号可达1个半月左右并可作为夏播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18.
龙斌 《中国稻米》1999,5(3):34-35
(1)冈优725绵阳农科所用不育系冈46A与恢复系绵恢725配组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49天,与对照汕优63同。株型适中,叶片长大,繁茂性好.穗层整齐,后期转色好,株高114.7cm,稳长24.8cm,每m’有效穗238个,每穗粒数164.9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7.0g,糙米率80.4%,整精米率引.6%,米质与对照相当,稻瘟病抗性鉴定叶瘟5~8级,颈瘟5~7级,抗病能力略强于汕优63。1996~1997年省区试两年平均每667m’产量568.9ks,比对照增产3.OS%,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产量594.5kg,比对照增产8.55%。适宜在种植汕优63的地…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肥施用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探讨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2001~2003年在湖南省宁乡县回龙铺镇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施氮处理的氮肥用量为100~120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减少38.9%~47.6%,产量增加0.48~1.48t/hm^2,增幅6.32%~27.3%,减氮增产的效果显著;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氮肥用量为99~147.5kg/hm^2,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为146.9~194.3kg/hm^2。改进的施氮处理AEN平均为10.6~14.3kg/kg.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7.0~10.7kg/kg;PFPN平均为65.2~96.8kg/kg,比农民的习惯施肥增加34.1~65.7kg/kg;REN平均为68.5%~76.2%,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14.1%~21.8%,增幅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析了氮肥用量对植株干物质在茎秆、叶片和稻穗分配的影响,讨论了植株后期对氮素的奢侈吸收而导致减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垦殖与稻作》2010,(5):F0004-F0004
由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1999年以“吉92D14”为母本.“长白9号”为父本杂交,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在吉林省气象条件下,为中熟品种,生育期137d左右,需≥10℃积温2800℃左右。株高101cm左右,株型较紧凑,叶色较绿.分蘖力较强。穗型半直立,穗长17cm左右.平均穗粒数116粒/穗,结实率90.9%.粒型椭圆,颖尖黄色.无芒,千粒重24g。精米率76.5%.粒长4.7mm,蛋白质含量7.9%,米质较好。人工接种鉴定,叶瘟和穗茎瘟表现中抗。纹枯病也表现为中抗。2007~2008年两年产量平均结果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5.3%。试验产量9000kg/hm2.生产潜力在10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