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筛选对白菜黑斑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从各地的土壤中分离到200多株拮抗细菌,进行初筛、复筛,再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结果]200多株拮抗细菌中菌株8-59有显著的抑菌活性,根据8-59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考察,初步判断其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结论]该研究可为细菌拮抗机理研究及后续的生产与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及Bv1-9菌株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及Bv1-9拮抗菌株鉴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到891株细菌,初筛出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83株,经过复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Bv1-9,并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最终此菌株鉴定为花域芽孢杆菌,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49%.  相似文献   

3.
兰花炭疽病拮抗细菌8-59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各地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对兰花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从土样中分离到720株菌株,初筛获得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32株,经过复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8-59。对8-59菌株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8-59与花域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很相近。根据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此菌株与花域芽孢杆菌标准菌株DSM 11031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49%。鉴定该菌株为花域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赵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04-10106
[目的]筛选对菜地青菜斑枯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从各地的土壤中分离到200多株产芽孢细菌,对其进行初筛、复筛,再对抑菌活性较高的产芽孢细菌进行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复筛结果表明,菌株ZG-10、ZG-19、ZG-59、ZG-72、ZG-31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对青菜斑枯病生物防治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菌株ZG-10经种属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结论]ZG-10菌株具备生物防治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该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拮抗菌株与蛋白多肽在农业上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从白芨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白芨根腐病有拮抗性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为白芨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白芨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白芨根腐病菌、白芨灰霉菌、白芨黑斑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株;分别采用16S rDNA和28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拮抗细菌和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共计从白芨栽培土壤中分离到35株细菌和10株真菌菌株,其中8株细菌和6株真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表现较好的抑菌活性;经鉴定,细菌菌株大多数为芽孢杆菌,真菌为木霉属,BJ-135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J-17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J-2为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筛选出的菌株中有5株拮抗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菌株BJ-135、BJ-175、BJ-2可用于生防菌剂开发,用于白芨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芽孢细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以棉花黄萎病痛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g)V-190为测试菌,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通过初筛及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30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4株拮抗细菌菌株,再对其中拮抗能力较好的18株进行了复筛,得到抑菌圈达18.9mm的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30菌株,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考察,初步判断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获得了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芽孢细菌7-30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缩短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周期,从碱性发酵剩余污泥中筛选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碱性厌氧发酵剩余污泥中最终筛选获得2株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HIT-01菌株和HIT-02菌株,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为进一步利用筛选获得的优势菌株构建生物菌剂、从而快速启动污泥碱性发酵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分离筛选出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采用平板对峙筛选拮抗细菌,盆栽试验测定其防治效果,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生防细菌。结果表明,通过筛选获得1株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细菌KSD17,菌株平板对病菌抑菌率高达78.91%。该菌株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β-1,3-葡聚糖酶能力,盆栽防效为66.17%,且对马铃薯植株株高和匍匐茎数均有提高,分别增加了9.05%和22.0%。菌落呈不透明乳白色,无皱褶,粘稠,无色素产生,边缘不规则,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分析,将其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拮抗菌株KSD17是具有较强生防潜能的菌株,对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生物菌剂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疮痂病高效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对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scab)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优良菌株,以笔者所在实验室保存的237株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十字交叉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进行初筛和复筛。经筛选后得到1株拮抗活性明显的菌株12-82,其抑菌圈直径达26.2 mm。经菌落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将菌株12-82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研究为开发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生物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北疆棉花苗期病害拮抗菌7B-1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北疆棉花根际土壤中采集土样 36份 ,经室内分离、纯化后获得生长数量占优势的细菌菌株 84个 ,对棉花立枯病的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法拮抗测定 ,共筛选出 2 8个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 ,对其进行筛选、比较后 ,选出拮抗活性较强的 3个细菌菌株进行盆栽试验和棉花苗期病害的田间小区防治试验 ,最后确定了 7B 1拮抗细菌菌株。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芽孢杆菌 7B 1对新疆棉苗病害强致病菌株R10 5的拮抗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7B 1能引起R10 5菌丝溶解和畸形 ,其代谢物对R10 5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株苄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利  王克柱  高乐全  文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80-11881
[目的]从长期使用苄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苄嘧磺隆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从河北保定农郊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降解苄嘧磺隆的微生物菌株。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筛选降解苄嘧磺隆的菌株,分别于18、48、72h取发酵液。用结晶紫染液涂片染色,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对涂片结果中菌体生长较好的菌种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含有除草剂苄嘧磺隆的初筛培养基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C1—11-2,它能够以苄嘧磺隆作为碳源生长。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该菌为黄单胞菌属(Xanthornonas)。[结论]为苄嘧磺隆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鉴定出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通过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出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鉴定筛选出的菌株。[结果]通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和初筛后,从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14株具有絮凝性能的细菌,经复筛后得到5株絮凝活性较高(絮凝率〉70%)的絮凝剂产生菌,其中1株经多次传代培养后絮凝活性仍很稳定(絮凝率始终〉90%),其标记为TS-1。TS-1菌为具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并且菌体内无类脂物质如聚β-羟基丁酸。TS-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故将该菌定名为Bacillus TS-1。[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的菌株可用于淀粉工业废水的絮凝处理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马晨  王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35-136,220
[目的]筛选能高效降解多菌灵的菌株。[方法]对土壤中能高效降解多菌灵菌株D-A-2进行分离筛选及鉴定。[结果]采用管碟法从土壤中初筛得到24株具有活性的菌株,光谱法复筛得到6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D-A-2菌株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 DNA全序列分析。[结论]D-A-2菌株降解能力最强,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以生木薯粉为唯一碳源,对收集的土壤样品悬浮液进行培养、I2/KI溶液染色,经摇瓶复筛和菌株发酵上清液RSDE活力测定,筛选出10株RSDE活力较高的真菌;对RSDE活力最高的真菌菌株1-31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青霉属。对青霉1-31的酶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其RSDE对生木薯淀粉的最适作用pH和温度分别为5.0和55℃;分别以玉米和大米为底物时,其RSDE的生淀粉分解活力比(RDA)较高,为59.0%和58.8%;青霉1-31 RSDE对生木薯粉的吸附率约为37.0%。HPLC检测发现,以该菌株RSDE水解生木薯粉4 h,仅释放出葡萄糖,说明青霉1-31产生的RSDE主要为生淀粉糖化酶。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青霉1-31 RSDE处理,可使生木薯粉颗粒光滑完整的表面变得粗糙,形成无数小坑,说明青霉1-31 RSDE对生淀粉具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因此,青霉1-31 RSDE在各种生淀粉如木薯、玉米、大米和马铃薯生淀粉等加工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可降解二甲四氯除草剂的内生真菌,研究内生真菌对二甲四氯的降解特性和途径,为除草剂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从被二甲四氯严重污染的飞机草中筛选可降解二甲四氯除草剂的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内生真菌在培养基上的形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真菌的ITS、TUB和LUS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内生真菌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对二甲四氯的降解条件(温度、pH和营养源);并采用液相色谱标准品比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鉴定内生真菌在无机盐培养基中降解二甲四氯的产物。在30℃恒温培养箱中,分别添加内生真菌到不灭菌土壤和灭菌土壤中,同时设不添加内生真菌的土壤为对照组,测定二甲四氯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结果】从飞机草中初筛发现1株内生真菌可很好地降解二甲四氯,编号为E68,结合形态学和基因序列分析可将E68鉴定为树状炭角菌(Xylaria arbuscula)。在二甲四氯初始浓度为50.0 mg/L条件下,E68降解二甲四氯的最优条件是pH 5.0、温度28℃和添加0.5%的葡萄糖,7 d后其降解率为97.03%。E68在无机盐培养基中降解二甲四氯的主要产物为4-氯-2-甲基苯。在含有2.5 mg/kg二甲四氯的土壤中添加E68,可明显提高二甲四氯在土壤中的降解率;与不添加E68的土壤相比,在不灭菌和灭菌土壤中分别接入E68后,二甲四氯的降解半衰期分别提高2.8和2.5倍。【结论】从飞机草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E68在无机盐培养基和土壤中可有效降解二甲四氯,具有修复环境中二甲四氯污染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毒死蜱具有良好降解作用的菌株,为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磷农药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喷施毒死蜱的土壤中分离出4株对毒死蜱有良好降解作用的菌株,经复筛最终得到1株能够高效降解毒死蜱农药的微生物菌株D12,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研究菌株降解毒死蜱的降解过程、生长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并在纯培养的条件下测定该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结果]当接种量为菌浓度OD560=0.179,最适pH值为7.0,温度为30 ℃,毒死蜱浓度为100 mg/L时,该菌株D12培养6 d后的降解率达到50.4%。该菌生长的最佳毒死蜱浓度为1000 mg/L,对毒死蜱的最大耐受浓度为3 000 mg/L。[结论]试验筛选的菌株D12在基础培养基中对毒死蜱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江西红壤α-淀粉酶分离株的多态性。[方法]以江西红壤中分离的产α-淀粉酶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研究产α-淀粉酶菌株的多态性。[结果]从江西红壤中共分离到33个产α-淀粉酶的菌株,用HhaI酶对这些菌株的16S rDNA进行酶切,共得7种酶切类型。这些菌株存在表型差异,而且呈现丰富的多样性。菌株间遗传背景有很大相似性,但个别谱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结论]该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产α-淀粉酶的菌株在红壤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筛选具高效分解钾长石能力的菌株。[方法]从采自湖南省桂东县钾长石矿区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分解钾长石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一株分解钾长石能力较好的JDM1菌株,初步鉴定为圆褐固氮菌的一个菌株;在温度为30℃、摇瓶转速为200r/min的条件下培养96h后,测得该菌发酵液中钾元素含量高达135.3mg/L。[结论]菌株JDM1是一株具有较高分解钾长石性能的圆褐固氮菌。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土壤真菌NO6发酵液中对杂草野燕麦具有抑制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从坎布拉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培养皿分析法测定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菌落形态和ITS序列对除草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鉴定,进而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TLC和半制备HPLC方法对其代谢产物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9株微生物菌株,其中菌株NO6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最高,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得到保留时间为66.868min的除草活性物质3。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毒死蜱降解菌,了解其特性。[方法]从常年施用毒死蜱农药的水稻田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结果]降解菌DC1对浓度100 mg/L毒死蜱15 d的降解率可达到83.3%。通过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该毒死蜱降解菌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系统发育表明,该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分支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降解菌DC1来源于土壤,适应性强,对解决土壤中毒死蜱残留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