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松年 《农业考古》2004,(2):220-220
“竹符调水”这一“茗社故突”,在宜兴流传甚广。来源于宋代苏轼买田阳羡。东坡嗜茶,众所周之。东坡信禅宗佛教,喜于和尚交游。他在阳羡(今宜兴)旅居时,经常到金沙寺游玩,特爱用金沙泉煮阳羡茶。他的“买田处”离金沙寺有十数里(金沙寺在宜兴湖Fu镇,买田处在蜀山  相似文献   

2.
1月31日下午,珠海市红茶馆别开生面的组织了一次珠海茶人迎新春“茶画”联谊会。岁尾的珠海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来自重庆国画院的著名人物画家于湘华先生,受红茶馆韩之光先生之邀与珠海、澳门等茶艺界及茶友们参加了这次茶与画的联谊会。于先生带来了30幅水墨人物精品,他的作品有浓郁的诗意和现代意识,用笔飘逸、格调高雅、颇具禅意。作品内容大多涉及与茶有关,如“陆羽煮茗图”、“东坡品茗图”、“村茶比酒香”等。有高山流水、有古松篱笆、有明月清风、有吟诗品茗、童子煮茶等等。深得茶人与同行的赞许,为这次联谊会增添了高…  相似文献   

3.
在喜迎祖国五十华诞之际,由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蒋蓉、汪寅仙、谭泉海、徐汉堂和吕尧臣联袂创制的紫砂陶艺精品《跨世纪壶》在陶都江苏宜兴出炉了,目前正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99江苏陶艺展”上展出。此壶壶嘴作“2”字,三只壶脚由三个“0’’所组成,合为2000年。壶嘴又作成龙头样,以示2000年为龙年。壶盖顶端为“世纪”两字。壶体上凌驾着一个大半个圆形的提梁,含意跨越世纪之意。壶盖边上连续刻上一圈不同篆书的“禧’字,以表“千禧之年”的兆头。这只壶的底部刻有六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姓名。整个一只千禧壶浑…  相似文献   

4.
茶诗话(续)     
五,苏东坡的“茶癖”在“茶诗话”开篇时,我便许了愿,要专门写一篇东坡与茶的诗话,今天该向各位茶友交卷了。苏东坡的爱茶成癖,是名传八百年而历久不衰的。他的茶诗,数量也许比不上白居易、陆放翁,但是经他吟咏的茶事,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却是千年诗史与茶史所罕见的。他笔下的名茶各具风姿,难分高低:“顾渚茶芽白于齿”(咏顾渚紫笋),“雪芽双井散神仙”(咏双井茶),“拣芽分雀舌,赐名出龙团”(咏龙团茶),“帝规武夷作茶圃”(咏武夷岩茶),“白云峰下两旗新”(咏白云茶)……真是奇香异馥,尽入诗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东坡品  相似文献   

5.
李桂福 《农业考古》2007,(5):110-111
切入题文研讨,想必需对“茶”与“壶”的关系应有些许了解才对。“壶”在《辞海》条文中是这样注明的:“古器名。深腹,敛口,用以盛酒浆或粮食。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壶。”从条文中不难看出,“壶”的原始形态是笨拙、粗大的,用来“盛酒浆或粮食”,与贮茶、煎茶、烹茶……是没有丝毫关联的,更无从涉及茶壶。可见,壶产生历史远比茶被发现要早得多。(据传是神农尝百草时才发现了“茶”,味苦甘、微、寒,具有醒神利尿,清热止渴之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发明了“锅、碗、瓢、盆”等日常器具,于是,就有了用锅煮茶,用碗喝茶的现象产生、存在、扩…  相似文献   

6.
超然台轶趣     
公元1074年9月,苏东坡自杭州通判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市)。次年,苏东坡便派人“伐安丘、高密之木”,凿马耳、常山之石,鸠集修筑新台。超然台建成后,苏东坡便时常引朋携僚于台上,饮酒赋诗,借台“超然”。熙宁九年中秋,他于超然台上与家人朋友设宴,饮酒赏月,作出了咏月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千古绝唱。依据史料推本溯源,其词之所以迸发出如此高亢之音调,磅礴之气势,以至成为他在密州诗词创作之顶巅,与当晚发生的两件事有一定关系。其一,苏东坡当晚邀请的客人中,有位诗人赵果卿,入席前,他戏逗东坡小儿子苏迨道:“龙王的孩子会浮水,诗人的孩子能吟诗。” 要苏迨念一首咏月诗。苏迨随口读出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果卿不让,专要念其老爸的。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苏东坡在一旁有些尴尬地说:“我还没有写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东坡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杭州,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诗“谤讪朝廷”,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之职。相传东坡烹饪轶事,颇有功夫。其制法是:择肥瘦相间鲜猪肉(即今五...  相似文献   

8.
陈耀铭  寇丹 《农业考古》2002,(2):157-159
紫泥砂器的起源 ,自 1 976年宜兴羊角山发现烧制紫砂器的龙窑 ,并有六角、龙首圆形和带提梁的水柱、流、盖、的等完备的壶形实物以来 ,把紫砂壶器的出现 ,从明代推至北宋 ,也就是说推前了 50 0年左右。与实物相印证的文字有 :梅尧臣 :“紫泥新品泛春华” ,“雪贮双砂罂”。欧阳修 :“喜共紫瓯饮且酌”。米芾 :“雪溅紫瓯圆”。蔡司 :“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 ,有‘且吃茶 ,清隐’草书五字”。但是 ,紫泥或紫瓯是不是现代的紫砂 ,有人就有不同看法 ,例如叶荣枝先生 1 979年在《香港新亚书院三十周年校庆艺刊》上著文认为“梅尧臣的诗句……是…  相似文献   

9.
时大彬,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他是继供春之后知名度和影响最大的人。后人提及他的作品皆赞不绝口。诸如:“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更有人推崇他为“明代良陶让一时”。大彬的作品存世不多,文物鉴赏和紫砂爱好者视“时壶”为珍品,是因为“时壶”在当时和后世的  相似文献   

10.
茶与茶具     
饮料各种各样,但似乎还是喝茶的人多,特别是中国。我国饮茶历史悠久,茶的品种也多,估计不下数百种。其中,有十大名茶,即杭州龙井,武夷岩茶,祁门祁红,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闽南铁观音。实际上,庐山云雾茶,婺源婺绿,以及宜兴的雪芽、金毫,那都是很好的。而且制作后茶叶造型各异,有的如薄片,有的如银针,有的像瓜子,有的卷曲如春螺……饮时芳馥清醇,齿颊留香。“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古代煮茶,明清之后,就都是泡茶了。热水瓶出现之前,一般家庭,都用大茶壶。早晨…  相似文献   

11.
伊羽雪 《新农村》2021,(3):42-43
苏轼,又名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诗人、书画家.他对养生之术也颇有研究,后人为其编纂的《东坡养生集》,详细记载了他的养生经验,实为我国古代"养生之道"资料难得的记载.现根据《东坡养生集》记载,总结出以下几点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有不少人喜欢品茶;也有不少人喜欢收藏紫砂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几位“求壶不求官,干水不干禄”的文人学士,为人乐道并欣欣羡慕。但个中趣味,局外人是不易洞察的。清末解元、清仪阁主人张廷济在他写的一首诗中道破这个底蕴。这四句诗是“一厘香味非寻常,不用花瓷琢红玉。我亦想买阳羡田,再寻时子壶中天。”时子指的就是壶家“妙手”时大彬。出土器物是历史的目击者一部紫砂历史,开卷第一回过去总是从“金沙寺僧”和“龚供春”说起。其实,关于金沙、供春及其试制紫砂器的经过,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19年)的宜兴人吴梅…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是江苏宜兴出产的著名茶具之一。在简约、时尚的生活茶艺中,如何选择一把紫砂壶用于泡茶,是初学茶艺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从生活茶艺的角度提出选壶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不同于作为艺术品的紫砂壶判断方法。希望爱茶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把紫砂壶,品茗习茶,乐在茶艺,过上有滋有味又有趣的茶生活。  相似文献   

14.
春来荠菜忽忘归湖南省炕江市农业局曹涤环荠菜的营养价值颇高,享有“天然珍品”之誉。宋代文豪苏东坡称荠菜是“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为饱口幅,常“时绕麦田求野荠”,并发明了一种荠菜和米煮的粥,人称“东坡羹”。南宋陆游爱荠成癖,竟到了“日日...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20,(8)
正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命运多舛,但他胸襟豁达,依靠内在强大的"定力"和"排解能力",把一个个痛苦的遭遇化成随遇而安的机遇。"东坡义释‘李鬼’"的故事,便是他胸襟豁达、宽以待人优良品德的一个缩影。宋哲宗元祐年间,苏东坡因正义直言获罪于当朝权贵,  相似文献   

16.
紫砂壶杂谭     
在中国茶文化中,对饮具也十分讲究,而为众人熟知的茶壶,则为必备之物。茶壶种类甚多,当推宜兴紫砂壶为上品,朱郁华先生撰写了“典雅的紫砂壶”一文,对宜兴紫砂壶的方方面面作了简述、谈来颇多雅兴,故摘之。 宜兴紫砂茶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如今不少内外有识之士对宜兴紫砂壶进行了研究,古老的紫砂壶工艺的勃兴,导致沉寂已久的中国茶具文化的复苏。 据考证,紫砂壶制作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如明代周高起《阳羡名壶录》载:宜兴(古称“阳羡”)陶茶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茶色澄洁,茶味清醇,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  相似文献   

17.
闲话茶壶     
常言道:“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这实在是茶人茗客对茶、水、壶三者互为依存、相映成辉关系的独到精辟之见。中国的品茶艺术,从唐代开始就注重韵味、追求高雅情趣和深远意境。香茶配佳壶,佳壶倍添品茶意趣,香茗频增壶艺价值,恰似红花映衬绿叶,相得益彰。因而,自明代以降,会“玩”茶品茗的,必定会“玩”壶把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珠联璧合吧! 一茶壶,源于何年何代,出于何人之手,现已不可深究。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并没有茶壶的记载,《六之饮》中也只有“贮于瓶伍之中”。据考,壶是古代一种无柄、大口、无盖、短身、圆肚的盛水器或酒器。《周礼》在《夏官》、《秋官》两章中就分别注释为:“壶,盛水器也”“壶,酒器也”。《周礼》还提到一种祭祀用的玄  相似文献   

18.
⑥西施乳:河豚腹内腹白的别称。⑦坡仙:指苏东坡。东坡食河豚曾日:“值得一死”。故俗谚语亦有“拼命吃河豚”之说。⑧保阳:天津一酱菜店。厉城:山东省历城.其大葱闻名。  相似文献   

19.
说到茶具,我国素有所谓“景瓷宜陶”的说法,就是说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为最。这种格局,自明代至今,一直未变。江苏宜兴的紫砂陶问世于明朝,并很快兴盛起来。明人周高超所著《阳羡茗壶录》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瓮,而尚宜兴陶。”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饮茶用紫砂更加蔚为风尚。紫砂壶业的兴盛何以如此之快?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紫砂壶具有优越的实用功能。紫砂茶壶素胎无釉,胎质细腻,含铁量达9%。据前人总结用紫砂壶作茶具有七大优点: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并能保持“色香味皆蕴”,使“茶  相似文献   

20.
紫砂制品刚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欣赏和赞美,把它喻为天地间的珍宝。“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这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诗句。另一位开一代诗风的北宋诗人梅尧臣则写到:“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紫砂艺术自起源起,便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历代文人雅士,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雕塑等诸多艺术手法融于紫砂壶中,使它的内涵显得深邃而幽远。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曾退隐宜兴蜀山讲学,当地的金沙泉水阳羡茶是素负盛名的好水好茶,再配以紫砂茶壶,让苏东坡感到了人生的赏心惬意。他曾亲自参与设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