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胡萝卜素对初配母兔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150~16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母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30、45 mg/kgβ-胡萝卜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84 d.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母猪后期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妊娠母猪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及粪便、血清和乳汁中免疫球蛋白A(Ig A)浓度的影响。将体况相近、胎次相同的妊娠母猪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猪,饲养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半月组和一月组分别在预产期前半个月和1个月的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β-胡萝卜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粪便、血清和乳汁中Ig A浓度。结果表明:半月组和一月组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组,大部分差异显著(P0.05);在分娩前1周,半月组和一月组粪便中Ig A浓度大部分高于对照组,但在分娩后1周,半月组和一月组粪便中Ig A大部分浓度低于对照组;半月组和一月组血清和乳汁中Ig A浓度高于对照组,除一月组血清Ig A浓度外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β-胡萝卜素可以增加妊娠母猪粪便中β-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血清和乳汁中Ig A浓度,从而增强妊娠母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自身对照法试验设计,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去势蒙古公羊,分3组,即0.000%β-胡萝卜素(对照组)、0.005%β-胡萝卜素和0.008%β-胡萝卜素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及微生物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绵羊瘤胃中pH值没有影响;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有降低绵羊瘤胃中氨态氮含量的趋势;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使绵羊瘤胃中菌体蛋白含量降低,且存在随β-胡萝卜素添加比例的增加菌体蛋白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有促进瘤胃中TVFA含量升高和降低乙丙比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日粮不同β-胡萝卜素水平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在奶牛日粮中补充β-胡萝卜素制剂,探讨不同添加量对舍饲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牛选用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相近,胎次为头胎、泌乳200 d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2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Ⅰ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300 mg/dβ-胡萝卜素)、Ⅲ组(基础日粮+600 mg/dβ-胡萝卜素)、Ⅳ组(基础日粮+900mg/dβ-胡萝卜素)为试验组,基础日粮由青贮玉米、苜蓿草粉、小麦秸和精料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奶牛在添加β-胡萝卜素后能够提高产奶量,Ⅳ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Ⅰ提高了11.03%(P〈0.05),Ⅲ、Ⅳ组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34%和9.36%(P〈0.01),Ⅳ组的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增加了2.05%(P〈0.05),乳糖含量各处理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奶牛日粮中补充β-胡萝卜素制剂,探讨不同添加量对舍饲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牛选用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相近,胎次为头胎、泌乳200d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2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I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II组(基础日粮+300mg/dβ-胡萝卜素)、III组(基础日粮+600mg/dβ-胡萝卜素)、IV组(基础日粮+900mg/dβ-胡萝卜素)为试验组。研究结果显示,奶牛在添加β-胡萝卜素后能够提高产奶量,IV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I提高了11.03%(P〈0.05),III、IV组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34%和9.36%(P〈0.01),IV组的乳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2.05%(P〈0.05),乳糖含量各处理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在荷兰进行的试验进一步证实,饲喂母猪和公猪维生素A前体类胡萝卡素,即β-胡萝卜素,可提高其繁殖性能。据记录,饲喂类胡萝卡素的母猪窝仔数较多,公猪精液质量较好,即使其日粮已含有足量的维生素A。 Szczcin农业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每日用含10%合成β-胡萝卜素的商品制剂供给配种前后和怀孕期第100—110天的母猪β-胡萝卜素200mg,另外这些母猪哺乳期间补充100mg。结果,未添加的对照组母猪平均窝产活  相似文献   

7.
断奶仔猪日粮中适宜的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两个试验评估了在商业化养猪场和试验性养猪场条件下向日粮内添加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后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1共选用220头22±1.7日龄断奶、体重为6±1.2kg的断奶仔猪;试验2则选用64头20±0.9日龄断奶、体重为6±1.1kg的断奶仔猪。试验1采用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11个重复,每个猪圈为一个重复,每圈饲养5头试验猪。试验2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猪圈即为一个重复,每圈饲养4头试验猪。菜籽油和动物脂肪分别作为第一个试验和第二个试验的能量添加剂;这些日粮配料储存在断奶猪舍中(温度27~32℃,相对湿度87%~100%),前后共计49d以促进氧化。两个试验的日粮处理组设置如下:(1)对照组(CON);(2)维生素C添加组(VC组):添加维生素C150mg/kg,不添加β-胡萝卜素;(3)β-胡萝卜素添加组(βC组):添加β-胡萝卜素350mg/kg,不添加维生素C;(4)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3添加组(VCβC组):添加维生素C150mg/kg、β-胡萝卜素350mg/kg。对菜籽油、动物脂肪和日粮进行过氧化物含量检测,而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的检测只在成品日粮中进行。两个试验都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试验1的测定日期为24d,试验2为20d。在试验1中,每个猪圈取两头试猪采集血液样本,以测定硫代巴比妥酸活性反应组分(Reactive Species Reactive Species,TBAR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试验1,CON、VC、βC和VCβC组在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395、369、384和400g/d)、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01、278、301和304g/d)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为769、758、783和760g/d)上没有差异(P〉0.130),在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390)和硫代巴比妥酸活性反应组分(P〉0.179)上无显著差异。试验2,VC和βC组试验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减少(交互作用,P〈0.05),试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胡萝卜素对母兔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生殖激素指标及卵泡发育的影响.选取55~60日龄、体重[(1.679±0.114)kg]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母兔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30、45 mg/kgβ-胡萝...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母猪初乳、常乳成分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揭示肠道菌群与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选取胎次相近的妊娠后期二元杂交母猪4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30和90 mg/kg β-胡萝卜素的饲粮,试验从妊娠第90天开始到分娩后第14天结束。分娩当天采集母猪初乳和粪便样品,哺乳第14天采集母猪常乳样品。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水平以及常乳中乳成分进行测定,粪便样品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β-胡萝卜素有提高母猪初乳中IgM的趋势(P=0.173),降低IgG的趋势(P=0.155);添加30 mg/kg β-胡萝卜素显著提高了常乳中乳蛋白和尿素氮含量(P<0.05),同时降低了乳糖含量(P<0.05),而添加90 mg/kg β-胡萝卜素降低了常乳中总固体含量(P<0.05)。对粪便菌群进行分析发现,β-胡萝卜素上调了Eubacterium brachy group、Ruminococcaceae UCG009、Ruminococcaceae UCG014等菌群的丰度,下调了Candidatus Soleaferrea、Coprococcus 3、Lachnospiraceae NK4B4 group等菌群的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Coprococcus 3与初乳中IgM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Fibrobacter与初乳中IgG、IgM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Lachnospiraceae NK4B4与常乳中乳蛋白和总固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Ruminococcaceae UCG009与初乳中Ig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母猪初乳及常乳的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不同β-胡萝卜素水平对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在奶牛日粮中补充β-胡萝卜素制剂,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舍饲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牛选用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相近,胎次为头胎、泌乳200d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2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Ⅰ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 300 mg/d β-胡萝卜素)、Ⅲ组(基础日粮 600 mg/d β-胡萝卜素)、Ⅳ组(基础日粮 900 mg/d β-胡萝卜素)为试验组,基础日粮由青贮玉米、苜蓿草粉、小麦秸和精料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奶牛在添加β-胡萝卜素后能够提高产奶量和牛乳品质,Ⅳ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Ⅰ提高了11.03%(P<0.05),Ⅲ、Ⅳ组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34%和9.36%(P<0.01),Ⅳ组的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增加了2.05%(P<0.05),乳糖含量各处理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胎次(6-9)、体况、背膘等差异不显著的二元杂母猪24头(P0.05),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共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第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05、0.10和0.15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第1阶段饲粮是从妊娠75 d喂至妊娠90 d,第2阶段饲粮是从妊娠91 d喂至妊娠114 d再到哺乳21 d断奶,测定母猪繁殖性能、仔猪生长性能以及仔猪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表明母猪繁殖性能以添加0.15 mg/kg复合益生菌组的初生质量最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0.05 mg/kg组(P0.05);初生窝质量同上。健仔率0.10 mg/kg、0.15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 mg/kg组(P0.05),较对照组分别高出8%、7%。仔猪断奶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断奶窝质量:0.10 mg/kg、0.15 mg/kg分别显著高于0.05 mg/kg组(P0.05),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98%和5.45%,但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球蛋白各试验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添加0.15 mg/kg复合益生菌组最高。所以添加0.15%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提高繁殖母猪的生产性能的效果最佳。建议繁殖母猪基础日粮中以添加0.15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两个试验评估了在商业化养猪场和试验性养猪场条件下向日粮内添加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后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1共选用220头22±1.7日龄断奶、体重为6±1.2 kg的断奶仔猪;试验2则选用64头20±0.9日龄断奶、体重为6±1.1 kg的断奶仔猪.试验1采用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11个重复,每个猪圈为一个重复,每圈饲养5头试验猪.试验2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猪圈即为一个重复,每圈饲养4头试验猪.菜籽油和动物脂肪分别作为第一个试验和第二个试验的能量添加剂;这些日粮配料储存在断奶猪舍中(温度27-32℃,相对湿度87%~100%,前后共计49 d以促进氧化.两个试验的日粮处理组设置如下:(1)对照组(CON);(2)维生素C添加组(VC组):添加维生素C150 mg/kg,不添加β一胡萝卜素;(3)B-胡萝卜素添加组(βC组):添加β-胡萝卜素350 mg/kg,不添加维生素C;(4)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3添加组(VCβC组):添加维生素C150 mg/kg、β0胡萝卜素350 mg/kg.对菜籽油、动物脂肪和日粮进行过氧化物含量检测,而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的检测只在成品日粮中进行.两个试验都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试验1的测定日期为24d,试验2为20d.在试验1中,每个猪圈取两头试猪采集血液样本,以测定硫代巴比妥酸活性反应组分(Reactive. Species Keactive species,TBAR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试验1,CON、VC、βC和VCβC组在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395、369、384和400 g/d)、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01、278、301和304 g/d)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为769、758、783和760 g/d)上没有差异(P>0.130),在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fP>0.390)1和硫代巴比妥酸活性反应组分fP>0.179)上无显著差异.试验2.VC和βC组试验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减少(交互作用,P<0.05),试验期的后一半期,平均日增受到β=胡萝卜素盼短暂性作用(P<0.05),因此导βC组和VC组在饲料转化率上略有差异.对实验l生抗氧化剂缺乏明确的应答或许可以用存在过量的维生素E和硒及经常性地添加无机抗氧化剂作解释.本试验结果不能证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和/或B-胡萝卜素会对断奶仔猪产生有利的影响,因为试验期间动物的生产性能或抗氧化剂的作用未能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3.
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西药复方乳剂的制备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盐酸小檗碱的最大吸光波长;根据吐温-80不同添加量对中西药复方乳剂中盐酸小檗碱溶出度影响确定吐温-80的最适添加量;通过外观、含量、pH值检查及离心加速试验、冷冻-加热循环试验、高温60 ℃与光照试验、(40±2) ℃加速试验对乳剂的稳定性进行判定;通过皮肤刺激性及大鼠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判定.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的最大吸光波长为350 nm,其溶出度不随着吐温-80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适添加量为4.95%.此中西药复方乳剂为稳定性高、安全、无刺激的子宫内膜炎理想制剂,可以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通过在母猪妊娠后期及泌乳期饲粮中添加微囊丁酸钠,研究其对母猪及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胎次及配种时间相近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2个试验组,每个组9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微囊丁酸钠组饲喂基础饲粮+微囊丁酸钠的饲粮。试验周期为妊娠85 d到断奶后再发情。结果表明:1在母猪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饲粮中添加微囊丁酸钠后,母猪泌乳期日采食量提高了300 g,提高比例为6.67%,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微囊丁酸钠后,母猪泌乳期掉膘较对照组降低了1.84 mm,降低比例为44.66%(P0.05);此外,微囊丁酸钠组母猪断奶后发情间隔较对照组缩短了0.5 d,缩短比例为11.60%,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添加微囊丁酸钠后,仔猪初生个体重提高了40 g(P=0.19),提高比例为2.7%;断奶个体重提高了200 g,提高比例为2.8%(P0.05)。结果提示,在母猪妊娠后期及泌乳期间添加微囊丁酸钠,能够提高母猪泌乳期采食量,减少泌乳期掉膘,缩短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同时,母猪饲粮中添加微囊丁酸钠,能够提高其后代仔猪的初生重及断奶重。  相似文献   

15.
不同β-胡萝卜素水平对山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β-胡萝卜素日粮对山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体重相近(22.6±3.5)kg的4只徐淮白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胡萝卜素(0、27.5、55、82.5 mg/d)对山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为27.5 mg/d时,山羊血清的SOD、CAT、GSH-Px活性和T-AOC水平都有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为82.5 mg/d时,山羊血清中SOD、GSH-Px、CAT活性和T-AOC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所有处理的山羊血清MDA含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适量的β-胡萝卜素能增强山羊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β-胡萝卜素对海兰褐雏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海兰褐雏鸡72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1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 mg/kgβ-胡萝卜素,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胡萝卜渣,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的添加对早期海兰褐雏鸡体重、胫长的增加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比较,1组早期海兰褐雏鸡的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1组21日龄雏鸡免疫器官指数显著提高(P0.05)。说明β-胡萝卜素有促进海兰褐雏鸡生长,提高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饲喂β-胡萝卜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相同、产奶量、体重和体况评分值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组。3种处理日粮分别为:对照日粮、处理Ⅰ日粮(对照日粮 300mgβ-胡萝卜素/(头.天))、处理Ⅱ日粮(对照日粮 600mgβ-胡萝卜素/(头.天))。预试期15d,试验期120d。结果表明,在奶牛额外添加VA150000IU/d的情况下,每头奶牛添加β-胡萝卜素300或600mg/d,对前3个泌乳月的牛奶成分以及乳中体细胞数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在产后3个月,对照组自然产奶量和标准乳逐月降低,而添加β-胡萝卜素组的自然产奶量和校正乳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β-胡萝卜素的添加提高了血浆中β-胡萝卜素和VA的浓度(P>0.05);在产后8~12周,添加β-胡萝卜素300mg/d,显著提高了牛奶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P<0.01)。在产后1~3月期间,奶牛额外添加VA150000IU/d同时添加β-胡萝卜素,降低了胎衣不下、子宫炎和乳房炎的发病率。在围产期β-胡萝卜素的添加提高了产奶量,提高了血浆中β-胡萝卜素和VA的浓度,提高了牛奶中β-胡萝卜素浓度,降低了胎衣不下、子宫炎和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制剂对断奶仔猪增重和预防腹泻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120头40日龄断奶八眉猪三元杂交仔猪,分成三组。I组基础日粮添加土霉素200mg/kg,II组基础日粮添加氟哌酸300mg/kg,III组基础日粮添加中草药制剂1 000mg/kg,进行40d对比试验,结果目增重lII组较I组和II组分别提高13.52%和14.49%;腹泻率降低60.66%,53.8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主要研究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4kg/t鱼溶浆蛋白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49头"长×大"二元杂母猪,随机分为2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每吨日粮中用4kg鱼溶浆蛋白代替鱼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头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3.70%;母猪断奶后背膘厚损失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34.35%;断奶仔猪在哺乳期间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5.9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用1日龄海兰褐鸡729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设定3个重复,每个重复81只雏鸡。对照组饲喂雏鸡基础日粮,其余两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60 mg/kgβ-胡萝卜素和2%胡萝卜渣,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喂21 d,β-胡萝卜素组和胡萝卜渣组血清中Ig 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0.02%和13.13%(P0.05)。饲喂42 d,β-胡萝卜素组的血清Ig A的含量较对照组和胡萝卜渣组分别提高了22.94%和24.71%(P0.05)。添加β-胡萝卜素和胡萝卜渣对雏鸡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效果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添加这两种物质对鸡的免疫和生化指标均有改善作用,β-胡萝卜素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也为胡萝卜渣作为功能性饲料研发提供了辅助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