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嗜冷产甲烷菌在全球碳素循环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已知冷适应的产甲烷古菌在低温厌氧消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获得培养的嗜冷产甲烷古菌却很少。综述了嗜冷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嗜冷产甲烷古菌的分离、嗜冷机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并对嗜冷产甲烷菌在低温厌氧消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通过控制产甲烷菌的活动可显著提高厌氧消化效率。文章介绍了厌氧消化中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代谢途径,综述了微量元素、硫酸盐、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显著影响因子对产甲烷菌活动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计应用UASB和EGSB 2种反应器进行串联耦合处理猪粪废水。由于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繁殖特性的差异性,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并不能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可以使2个反应在各自最适宜的环境内进行厌氧发酵,由于产氢产酸和产甲烷2个阶段相互独立,故酸化反应器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缓解冲击负荷对后续产甲烷反应器的影响,可以提高厌氧消化的反应效率。试验设计的目的在于将产氢气与产甲烷两相耦合起来,并探讨运行参数对猪粪两相厌氧消化的影响,同时为两相厌氧工艺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产甲烷菌研究史,分析了厌氧消化领域研究进展以及产甲烷菌代谢机理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亟需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和当地水环境容量,优选适宜的处理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因为运行管理简单、处理费用低而被国内外视为适合农村地区的低成本、低维护处理技术,已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化粪池、农村户用沼气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厌氧滤池、组合处理工艺等厌氧消化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利用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从建设目标、工艺过程、停留时间、进水浓度、出水水质、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等方面对几种厌氧消化技术进行了对比和总结,最后对厌氧消化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海涛  徐宁  吕效平  桑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35-13037
厌氧消化是污泥处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分级分相厌氧消化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从污泥的停留时间、TOCD的去除率、COD去除率、应用范围等多角度对分级分相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未来污泥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有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有较大的危害,厌氧消化技术可以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概述了厌氧消化的机理、影响因素和厌氧消化技术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消化残渣的农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有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有较大的危害,厌氧消化技术可以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概述了厌氧消化的机理、影响因素和厌氧消化技术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消化残渣的农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污泥的厌氧消化技术能够有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在当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厌氧消化过程的效率,各种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技术被用于厌氧消化的预处理。介绍了碱解处理、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微波处理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前景,并对近几年研究者们所关注的一些联合预处理技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技术简介通过重力沉淀对粪污进行浓稀分离,采用中温沼气发酵工艺对浓污水进行厌氧消化并生产沼气,发电余热或者燃烧沼气用于浓污水沼气发酵过程升温保温,浓污水厌氧消化出水用作农田肥料。采用常温沼气发酵工艺对稀污水进行厌氧消化并生产沼气,再采用自然处理方法对厌氧消化出水进行后处理,或采用序批式反应器直接对厌氧消化出水进行好氧处理,处理出水达标排放。本技术的优点表现在:(1)  相似文献   

11.
筛选低温环境的复合产甲烷菌群更适合提高系统低温产甲烷效能,从自然低温厌氧环境采集活性污泥,利用人工培养基进行富集驯化,以温度为胁迫因子研究复合菌群的产甲烷效能。同时,运用克隆文库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复合低温产甲烷菌群的细菌和产甲烷古菌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采集的自然生境的低温复合菌群细菌克隆文库共获得80条有效序列,分布在11个细菌门,最优势细菌属Proteobacteria门(72.5%),其次是Bacteroidetes门(8.8%)。产甲烷菌克隆文库获得20条有效序列,可鉴定的产甲烷古菌为Methanosaetaceae科和Methanosarcinaceae科。经富集驯化的低温复合菌群在18℃时产气量最大,沼气产量为0.25m3·(m3reactord)-1,甲烷浓度为56.3%。  相似文献   

12.
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畜禽粪便,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够实现废物无害化、资源化。但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对厌氧菌的活性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厌氧消化效果。目前含抗生素类畜禽粪便的厌氧消化处理的可行性受到广泛关注。概述了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在危害,分析了抗生素对厌氧消化产气效果和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及抗生素的厌氧降解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研发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含抗生素类畜禽粪便厌氧消化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通过厌氧消化技术制取沼气补充化石能源是解决农村用能紧缺的重要措施。本文概述了使用生活垃圾制取沼气的意义,分析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中的进展,并对发酵原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厌氧消化技术在生活垃圾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低温处理技术因具备环保性、无毒性等优势在植物检疫处理中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成为替代溴甲烷熏蒸技术的一种现代化技术。为探明低温处理技术在植物检疫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对其基本概况进行了介绍,包括低温处理原理、影响因素、相关设备及参照标准等,而后从单独低温处理与多种技术相结合处理两方面对其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污泥为底物添加不同浓度磺胺喹噁啉钠,研究其对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磺胺喹噁啉钠处理的VFA累积量均比空白对照略大,说明磺胺喹噁啉钠对产甲烷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试验结果可为在家禽养殖场建立固态厌氧消化联合产能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厌氧消化技术在禽畜粪便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介绍和评述了目前国内厌氧消化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分析了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禽畜粪便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厌氧消化技术在粪便处理中的应用方向,应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环保模式或能源生态模式,向多层次的无害化、资源化和综合利用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微量金属元素对中低温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微量金属元素对中低温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序批式反应体系内投放微量金属元素(Fe、Co、Ni),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厌氧消化效率的差异。[结果]35℃条件下,厌氧发酵对底物消耗更为迅速,产气效率更高,而20℃条件下,则更有利于刺激嗜冷产甲烷菌群的活性,各处理的p H多维持在6.5~7.0,更适宜厌氧发酵反应的进行。其产生的沼气,甲烷含量也相对更高,其中WP20处理平均甲烷含量可达52%。而投放微量金属元素,对不同菌种的刺激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20℃条件下,微量元素对W菌种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影响最为显著;35℃条件下,微量元素对G1菌种影响较为明显,G1P35累计产气量达7 129 m L。[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入探讨低温条件下沼气生物强化菌群的微生物特性、环境因子互作、菌群时空分布和种群动力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沼气发酵技术被认为是应对能源危机与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然而低温却极大地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文章对当前低温条件下户用沼气发酵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反应器、菌种、外源添加物以及发酵原料预处理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当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现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筛选嗜冷产甲烷菌、分析菌群间的相互关系、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法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及突破低温沼气发酵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沼气发酵技术被认为是应对能源危机与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然而低温却极大地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文章对当前低温条件下户用沼气发酵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反应器、菌种、外源添加物以及发酵原料预处理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当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现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筛选嗜冷产甲烷菌、分析菌群间的相互关系、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法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及突破低温沼气发酵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产甲烷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一类重要的严格厌氧原核微生物,其参与的产甲烷作用通常发生在厌氧发酵过程的最后一步,可将无机物或有机化合物最终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由于产甲烷菌独特的厌氧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碳素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产甲烷菌的多样性以及代谢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于传统的培养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于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检测更为便捷、准确和科学。介绍了产甲烷古菌的系统分类学发展,系统地阐述了产甲烷菌定性和定量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总结了不同技术在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最后提出多种技术的复合应用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