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速生桉作为一种短伐期的优良树种,在全区已发展至500多万亩,主要是作为纸浆林基地和中密度纤维板基地。 速生桉在临桂的种植,还处于起步阶段。就广西全境而言,桂林范围无疑是桉树的发展北沿区域。临桂从2001年开始试种的品种有蓝桉和尾叶  相似文献   

2.
桉树为热带、亚热带树种,桉属共有500多个种和变种。云南自八十多年前引种以来,共引种保存桉树有50余种。其中生长较好的,种植较多的有直干兰桉(Eucalyptus maideni),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蓝桉(俗名洋草果),原产澳大利亚,八十年前引入保山,蓝桉是常绿高大乔木、喜光、生长极为迅速,一般年高生长2米以上,地径3厘米以上,种植1年就可采枝叶提炼桉叶油,7—10年轮伐,木材是造纸,人造纤维的原料,经营管理较好的林地,可连续采伐3—4次,由于保山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桉树种植历史,1987年已列入省林业综示区和桉树商品林基地县,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  相似文献   

4.
寒害天气对永州市赤桉组培苗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冬季永州市经历了严重的寒害天气。灾害过后,调查了东安县种植的赤桉组培苗受冻和冻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了赤桉组培苗种植后的耐寒性和冻后恢复能力。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冬季是永州市罕见的寒害天气,所有引种的桉树幼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但赤桉组培苗幼林受冻程度较轻,冻后恢复较快,类似2004年冬季的寒害天气,对永州市赤桉组培苗造林没有影响。根据永州南桉北移造林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桉树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湖南多年引种桉树的历史表明,赤桉能忍耐-8℃的低温,且生长良好,为湖南最适推广的桉树种之一,赤桉的半致死温度为-10℃,而湖南-10℃的低温周期约为14 a,因此营造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可避开此低温的伤害.不同桉树及赤桉种源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渡口赤桉等种源既耐寒,耐瘠薄,又表现早期速生,湘南是其最适推广区.对与抗寒和生长有关的3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9种桉树中,赤桉、多枝桉抗寒力强的种类其SOD酶活性也高,分别为459.7活性单位/mg蛋白质和600活性单位/mg;7种桉树在生长旺盛季节硝酸还原酶活力以渡口赤桉为最高,达4.520 μmol.g-1(30 min)-1;8种桉树中以赤桉的光合速率最高,为15.5 mg.dm-2h-1.  相似文献   

6.
邓恩桉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人们对木材与木质纤维的需求,桉树已成为南方工业原料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并不断北移扩大栽植.因大多数桉树不耐寒,限制了许多速生桉树的北移栽植.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原产澳大利亚,抗寒,速生,树干通直,木质粗细均匀,耐干旱,抗病性强,用途广泛,可作刨花板材、纸浆材、木片材等,已成为推广扩大桉树人工林种植范围的首选树种,抗寒性是选择该树种向北引种的重要因子.但从目前市场形势看,国内大面积种植邓恩桉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由于邓恩桉在澳大利亚分布有限,产种量少,而国内邓恩桉难以开花结实,不能生产种子,种子价格昂贵,纯度较高的种子平均售价高达7万元·kg-1,且遗传性状不稳定,严重制约了该树种的发展.因此,进行邓恩桉组培快速繁殖对开发和利用桉树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建南平引种赤桉和邓恩桉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福建南平进行了耐寒桉树赤桉和邓恩桉的引种栽培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后 2 0个月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0 0cm、5 4 0m ,邓恩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2 3cm、4 2 9m ,生长量大大高于乡土树种枫香和马褂木 ;两种桉树对低温和干旱均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滇南地区尾巨桉生长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普洱市景谷县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尾巨桉2~6 a生长状况的基础上,利用测树因子之间的规律性建立回归关系,测定尾巨桉材积生长率,计算尾巨桉材积生长量,并将其与广西、海南及云南其它地区的桉树生长率进行了比较.提出在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编制及营造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中进行桉树生长率预测及运用预测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贵州直干桉的冻害及其种植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干桉种植由于技术容易接受,见效快等特点,当前被贵州许多贫困山区群众视为发展山区经济的好门路。从一九八七年引种,继而扩大栽培,遍及全省二十多个县(市),发展快的县种植面积已达数千亩,直干桉是贵州近年来种植最多的一种桉树。今春(包括去年冬—下同)贵州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持续低温的异常天气,造成在较大的范围内,直干桉遭受严重冻害。本文依据对省内各地直干桉冻害的调查结果和几年来在桉树研究中的成果,提出对贵州发展直干桉种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短伐桉萌芽更新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早期的短伐桉林中进行萌芽更新造林试验 ,采取地块选择、除萌作业、除草与施肥等萌芽促进更新技术措施后 ,取得了较好效果。 4a生以上伐桩萌发率比较稳定 ,达 85 %~ 95 % ,而且萌芽林早期生长优于实生林。该项技术为今后桉树萌芽更新造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桉属7个种11个种批进行生长和耐冻性的联合选择研究。选出在冷凉地区较有潜力的邓恩桉17913、20665和17922以及本沁桉18788共4个种批,蓄积量14.80~20.93 m3/a·hm2,这为国内冷凉地区发展短轮伐期桉树用材林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速生、耐冻的种植材料。另外,多雷苷桉虽然生长中等(蓄积量10.03 m3/a·hm2),但耐冻性好,可以作为进一步选择和杂交育种的备用材料。  相似文献   

12.
四种桉槲引种科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4种桉树(尾叶桉、柳桉、韦塔桉、HD32-22)引种生长情况,研究分析了它们在被引种地的生长适应性表现。初步认为这四种桉树适宜在本场及相似立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一、走发展工业用材林的道路桉树是世界三大速生造林树种之一,主要用途是制纸浆和人造纤维。世界上利用桉树造纸已有70年的历史。我国从1980年开始,广东、广西、江苏、湖南、北京等省(市)对桉树制浆进行了试验研究。云南轻工所利用兰桉、直干桉制瓦楞原纸  相似文献   

14.
托里桉     
在桉属中,托里桉(Eucalyptus torelliana)是近年来颇受人注目的树种,其枝叶婆娑,树冠呈尖塔型,幼枝嫩叶红色,终年常绿。它原产澳大利亚,为热带桉树种类之一,我国云南植物研究所最早引种,1974年广西东门林场开始种植,1979年华南农业大学从东门林场获得少量种子,经育苗,造林效果良好,在南亚热带以南广大地区,四旁绿化、庭园布置、台地低丘造林,不失为良好树种。形态特征:托里桉又名卡达桉,红毛桉,常绿大乔木,叶子茂密,分枝很低(图1),枝条不易脱落,从地面至顶梢呈尖塔形。嫩叶、老叶、小枝均有红色绒毛,故名  相似文献   

15.
桉树原产澳洲及新几内亚等地,约五百余种,多数为速生之常绿大乔木。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等特点。近百年来在热带,亚热带和地中海沿岸,已被九十多个国家大量引种,作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我国引种桉树,也有八十多年的历史,遍及华东、华中、西南十三个省市,引有价值种达二十多个,造林面积在五百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平原、低山丘陵和四旁绿化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无锡引种桉树,自一九五八年开始,由于树种选择不当,管理不周,几经失败。一九六四年后又陆续引进异心叶桉、赤桉、兰桉、大叶桉、细叶桉、野桉、拟灰桉、扁叶桉、斑皮桉、高山桉等桉种,也因遭到严重侵袭,大部枯顶或死亡。但亦有几种经受了寒冷的考验,保存下来,长成大树,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例如,郊区军嶂林果场(现为柑桔试验场),六五年春引种的桉树行道树中,有二株异心叶桉,已从七○年开始结实。在大浮公社、马山公社和梅园等地,也有几种桉树(品种尚待鉴定)已孕蕾,可望结实。从一九七二年起,我们又用异心叶桉的种子进行育苗和栽培试验。现在可以肯定,异心叶桉在江苏无锡地区,能  相似文献   

16.
尾叶桉发展现状1992年北海市政府决定兴建化纤厂,项目经国务院批准立项,从此便拉开了发展尾叶桉的序幕。从这一年开始,市林业局组建了桉树基地开发公司,利用世行贷款、林业贴息贷款、地方财政借款等投入,发展尾叶桉,建设桉树基地。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尾叶桉5万多亩,占同期桉树造林面积的40%左右,平均每年完成尾叶桉造林0.7万亩。据调查测定,树高平均年生长量为2.0米,胸径平均年生长量为1.5厘米,与窿绿桉生长水平基本一样,而低于我区东门林场和广东雷州半岛的生长水平。总之,发展缓慢,生长量低,这是北海市现阶级尾叶桉发…  相似文献   

17.
桉树(Eucalyptus)是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虽有一套成功的造林经验,但对桉树的营养需求研究尚少。所以,对广为种植的桉树进行苗期矿质营养研究,对培育壮苗和幼林的合理施肥都有一定的意义。本试验选用水培法探讨适于桉苗生长的营养配方,在此基础上进行溶液浓度及pH值对桉苗生长影响的试验,以选出最佳的营养液配方,适宜的浓度和pH值,为进一步研究桉树矿质营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无性繁殖技术,营造大面积的无性系人工林,是发展短轮伐期桉树用材林的关键技术措施。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手段,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同样有着重要意义。用具有杂种优势的巨尾杂交桉(E.grandis×E.uropylla)芽器官作外殖体,不经过脱分化,直接以芽繁芽,一个芽一年可以繁殖成3.5~(12)个芽,继而通过诱导生根培养成完整植株。利用这一技术已生产出六十多万株巨尾杂交桉组培商品苗。在华南各省区营造丰产试验林五千亩。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巨尾杂交桉组培苗大面积造林,有几个明显的优点:林分具有十分显著的速生丰产特性,2-3年生亩蓄积量比柳窿桉组培林高69%,比赤桉插条林高119%,比尾叶桉实生林高120%;林分高、径及冠幅变异系数小,遗传性状均一,林相异常整齐;能实现四季造林,有利于加速桉树无性系短轮伐期工业林的发展;林木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采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造林季节、不同桉树种类、不同肥料、不同密度对比造林,初步摸索出巨尾杂交桉组培苗造林的速生丰产规律。  相似文献   

19.
尾巨桉人工林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合理的栽培密度是桉树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基础。从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的不同栽培密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来看:密度对尾巨桉高生长的影响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对尾巨桉的胸径生长在各个林龄都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与胸径生长呈负相关。如果要培育大中径材,种植密度应小于1000株/hm2,结合目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目的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尾巨桉种植密度在1250~1667株/hm2。  相似文献   

20.
巨尾桉萌芽更新最佳伐根高度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伐根高度对巨尾桉萌芽更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伐根高度在-5~20cm范围内,对萌芽能力、萌芽林生长及林分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降低伐根高度,能促进新根系形成,有利于继代经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伐根高度以5cm为宜。巨尾桉萌芽林长势与一人林分相当,但营林成本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