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预下达全国2006年木材生产计划的通知》精神,我省在安宁、双柏等51个县市和局、场开展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2006年,全省共下达采伐人工商品林蓄积量56.256万立方米,出材量43.095万立方米。为搞好这一试点,省林业厅制定了《云南省天保工程区2006年度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方案》。现将此方案的工作要点摘登于下。一、制定分解下达木材生产计划(一)试点县市、局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人工商品林资源状况,制定人工商品林采伐分解计划(包括采伐地点、采伐对象、采伐类型、采伐方式、采伐量、出材量等),报县市局领导小组同…  相似文献   

2.
乐戎  何登文 《云南林业》2006,27(3):17-18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预下达全国2006年木材生产计划的通知》精神,我省在安宁、双柏等51个县市和局、场开展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2006年,全省共下达采伐人工商品林蓄积量56.256万立方米,出材量43.095万立方米。为搞好这一试点,省林业厅制定了《云南省天保工程区2006年度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方案》。现将此方案的工作要点摘登于下。  相似文献   

3.
蔡春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1):87-89,94
昭通市现有人工商品林面积达15.72万hm2 ,蓄积715.80万m3 ,存在着林分质量差,病虫害严重,火灾隐患大等问题,急需进行抚育采伐.对全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森林采伐管理对象不适应加快林业发展的要求,有待进一步调整;有关技术规程和技术参数已不适应集约经营的现代林业,有待于进一步修正;限额采伐管理制度不适应基层林业技术实际状况,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天全县毛岗子林区的柳杉人工商品林,栽植时密度偏大,郁闭至今还未进行过抚育间伐,平均郁闭度在0.9以上。为了改变林分的生长状况,减轻林木的密度制约,提高木材的质量,现按不得低于总面积的3%,以随机抽查带状标准地的方式,调查单位面积林木的株数,以及胸径和树高等因子,确定抚育间伐的采伐量、采伐强度等技术指标,计算林木的出材量,制定抚育间伐设计方案,并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综合信息     
《林产工业》2009,36(4)
国家林业局规范人工商品林采伐国家林业局发出的《关于完善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的意见》,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人工商品林采伐的经营管理,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6.
我省开始启动对人工商品林的采伐试点工作,这是自2000年人工商品林全面禁伐政策实施以来的首次解禁。这项工作计划在陕南、陕北和关中的35个县先行试点,其中包括农田防护林网更新采伐试点、飞播林抚育间伐试点、人工原料林采伐更新试点,以及针对森林抚育、低产(效)林改造和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风倒等自然灾害受损林木清理等进行采伐等。对于众多造林大户和有志于投资林业的人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促进人工商品林的培育和合理利用,规范人工商品林的采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精神,现就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提出以下意见。一、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遵循依法治林、分类管理和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二、人工商品林包括人工培育的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人工用材林是指人工培育的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人工播种(含…  相似文献   

8.
《林业实用技术》2007,(1):47-47
云南省天保工程实施前,工程区年采伐的商品材80%以上为天然林。天保工程正式启动后,工程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2003年8月,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云南省天保工程区开展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试点稳步推进,单位逐年增加,人工商品林采伐量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9.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内禁止对天然林进行商品性采伐,但如何对区内人工林施行商品性采伐,需要一个探索过程,原有的林木采伐管理办法已与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文中提出了改进人工商品林采伐的政策措施,并对完善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坚持采伐限额不动摇本刊评论员实行采伐限额,是深化林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省从“七五”开始实行商品林采伐限额,“八五”实行商品材、农民自用材和生活及工副业烧柴采伐全额管理以来,林业的这一重要改革,正日益向着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各地对逐级上报、经国务院...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伐区木材运输作业模式选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南方人工林伐区的常用4种木材运输作业模式进行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作业条件下,不同木材运输作业模式,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均不同.建议林业生产决策部门在选择人工林伐区运材作业模式时应综合考虑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有水路运输条件的伐区,应优先选择船运木材或排运木材;在无水路运输条件的伐区,则应优先选择农用车运材.  相似文献   

12.
人工商品林的合理采伐是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合理经营森林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贵州省2003—2004年天保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的必要性和实施情况,总结了采伐试点取得的成效,对采伐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管理职能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林木采伐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管理的成败。本文作者以南方集林区林木采伐管理的现状及特点,遵循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原则,论述集体林区林木采伐管理技术路线取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从如何加强和完善本溪县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保护和发展好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森林资源,使林业满足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入手,浅谈完善本溪县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实现森林资源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平泉县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对其改革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主要包括:商品林采伐限额有限、生态公益林采伐管理制度不尽完善、人工林育林基金不合理、房前屋后的树木范围规定过窄等。进而提出视各地林业资源给予相应采伐限额、完善生态公益林采伐政策、取消人工林的育林基金、拓宽“房前屋后”范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非公有制人工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林农的视角,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探讨非公有制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创新。提出以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型政府新视角及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采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划定生态公益林,遵循林农意愿编制人工商品林经营方案,简化非公有制人工商品林的审批手续,取消育林基金改征环境绿化税,严格实行凭证运输制度,建立林地档案,公开林业生产要素信息等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区域已形成较完整的森林工业产业体系。实施天保工程后,对木材政策性禁伐和限伐,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直接影响。分析黑龙江省林业生产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据此探讨如何将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木材生产中,填补工业工程在森工企业木材加工中应用研究的空白。在此基础上阐述实施方案和预期效果,为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对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森林经营者利益,以及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主要由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凭证采伐林木制度,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几部分组成。我国的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在经历了统一管理严格控制阶段和经营管理调整阶段之后,当前正处于经营主体改变前提下的试点改革阶段。从2007年试点工作启动至今,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改革宣传力度不够,采伐限额编制不合理,采伐审批过程有待进一步简化,缺乏支持经营主体的信贷体系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认为下一步的改革应该加大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采伐限额制定的准确性,简化采伐申请的审批程序,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等。  相似文献   

19.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history on the availability of decayed downed wood and the use of downed wood as a regeneration substrate in mixed-species stands in the Acadian Forest of Maine. Regeneration of red spruce (Picea rubens Sarg.), eastern hemlock (Tsuga canadensis (L.) Carr.), balsam fir (Abies balsamea L. Mill), and red maple (Acer rubrum L.) was quantified. Treatments included variants of selection cutting, commercial clearcutting (unregulated harvesting), and no harvesting for >50 years (reference). Area of wood substrate (wood ≥ Decay Class III and ≥10 cm on at least one end) was less in the commercial clearcut than in the reference; other treatments were not differentiated. Spruce and hemlock seedlings were found at higher densities on wood than paired forest floor plots of equal area, regardless of treatment. Conversely, fir and maple were less abundant on wood than forest floor plots in reference and selection treatments, but more or equally abundant on wood than forest floor plots in the commercial clearcut.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ilvicultural treatment affects both the availability of decayed downed wood and seedling-substrate relationships, and that forest management in the Acadian Region should consider availability of downed woody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