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苜蓿诱集带防治棉花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诱集带为棉花益虫提供了一个避难所 ,使蜘蛛转移到棉花上集中喷杀。苜蓿诱集带是防治早期棉铃虫的有力工具 ,也可以作为绿盲蝽和蚜虫的诱集作物 ,这些害虫更喜欢苜蓿。苜蓿可以种植在与棉田相邻的田里 ,也可以种在位于农场中心的地块。 ( 1 )苜蓿带的建立。种植在棉田里的苜蓿诱集带 ,每隔 30 0行棉花种植 8,1 2或 1 6行苜蓿 ,大约占棉田面积的 2 .0 %~ 2 .5%。也可以种植在一块田的边缘 ,约占棉田面积的 5%,或种在与棉田相邻的田块。苜蓿品种必须抗苜蓿蚜虫、疫霉病收稿日期 :2 0 0 0 - 0 1 - 1 0( phytophthora root rot)和炭疽病 ( …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棉铃虫在甘肃省酒泉各植棉县(市)已形成危害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2 0 0 2年敦煌、安西、金塔等主产棉区有1 .5 7万公顷棉田受棉铃虫为害,给本市棉花生产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据观察研究,酒泉市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第1代幼虫主要在豌豆、玉米、小麦、番茄等作物上为害,从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2、3代幼虫为害棉花最严重的时期,主要蛀食花、蕾及幼铃,尤其以2代幼虫对棉花危害较大。根据酒泉市棉铃虫发生特点与现状,近年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总结出对棉铃虫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 .1…  相似文献   

3.
2003年江苏姜堰市棉田斜纹夜蛾大暴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猛  王生元 《中国棉花》2004,31(2):42-43
斜纹夜蛾 (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 ,又名斜纹夜盗蛾或莲纹夜蛾 ,俗称五花虫 ,是一种间歇性害虫。历年在本市均以为害蔬菜为主 ,棉田偶有零星发生 ,但 2 0 0 3年洪灾后发生量之大 ,危害之重 ,实属罕见。1发生概况棉田 8月 8日始见斜纹夜蛾卵块 ,系统观察至9月 2 0日百株累计落卵 38块 ,其中 8月 8~ 9日百株累计落卵 3块 ,9月 5~ 7日百株累计落卵 6块 ,形成了两个产卵高峰。2发生特点2 .1暴发性强。棉田斜纹夜蛾自 8月 8日见卵后 ,迅速扩展危害 ,暴发成灾 ,9月 1 0日普查 ,全市2 1 2 6.33公顷棉花 ,受害较重的达 72 6.…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1 33团种植棉花 5 733hm2 ,占当年耕地面积的 90 % ,棉花地里种植玉米带 5 0 0余条 ,折合面积为 2 0 0 hm2 ,占播种面积的 3.5 %。6- 7月份调查表明 ,玉米诱集带的棉叶螨有虫株率达 80 % ,棉铃虫有虫株率达 35 .7% ,有翅蚜有虫株率达93.7% ,同时害虫的天敌如 :草蛉、瓢虫、蜂、蝇等随处可见 ,通过玉米诱集作用和有效的防治 ,全团棉叶螨危害的面积 33.3hm2 ,占棉花面积的 0 .5 8%。棉蚜造成的油叶率在 5 %以下 ,棉铃虫仅在个别棉田危害 ,其危害率仅为 0 .3%。在干旱、蚜虫、棉叶螨大发生条件下 ,棉花仍获得大丰收 ,全团皮棉产量平均…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棉田使用农药的品种单一、过于集中 ,造成棉田害虫抗性增强 ,并有可能出现导致部分害虫大发生的灾害现象 ,还造成使用中人体中毒和使用后环境中毒。1棉田使用化学杀虫剂的现状及后果棉田主要害虫有 :地老虎、棉蚜、棉蓟马、盲蝽象、玉米螟、红铃虫、红蜘蛛、棉铃虫、斜纹夜蛾、造桥虫等。棉花从播种到收获 ( 2 0 0多天 )都受到害虫危害。因而在棉田使用化学杀虫剂时间长、次数多、用量大 ,用药种类目前还过于集中。使用的农药品种主要有 :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及其混剂等。近几年我国由于采用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 ,每年挽回…  相似文献   

6.
生态带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由于植棉面积的逐年扩大,大部分棉区棉花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60%~80%,由于超长连作,品种单一,棉田生态系统脆弱,棉花有害生物逐年加重。随着病虫害的蔓延和控制难度提升,化学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导致害虫抗药性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下降,自然控制害虫的能力减弱。由于多数棉田害虫都具有多食性,除危害棉花外,还能为害小麦、玉米等作物。因此利用作物生育期差异及不同生育期对害虫为害的敏感度不同,进行作物间作或条带种植可有效降低害虫的危害,应用生物多样性来改善棉田生态环境,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恢复棉田生态系统平衡,对建立棉田病虫害自…  相似文献   

7.
警惕"新害虫"对新疆棉花的为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2 0年来,新疆新的病虫在不断传入和增加,如玉米螟已在全疆范围内发生,美洲斑潜蝇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个别地区棉田(吐鲁番)及花卉上(乌鲁木齐、哈密、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已发现烟粉虱为害。据奎屯、石河子棉区调查,近两年(特别是2 0 0 3年)双斑长跗莹叶甲(系新疆棉花新害虫,以前未见报道)在棉田普遍发生,个别棉田受害较重。老病虫害(棉花烂根病、棉花枯黄萎病、棉铃虫、棉蚜、棉红蜘蛛)频繁发生,新的病虫又不断出现,给新疆棉花生产构成新的威胁。现将几种“新害虫”在新疆的发生情况及形态特征简报如下:1双斑长跗萤叶甲1 .1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两无两化”(无土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植棉是现代新型的棉花栽培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直播、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其棉花害虫的发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其模式下的害虫发生规律以及其生态效应进行研究,为科研、生产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本所试验地进行;供试品种为杂交抗虫棉中棉所46;栽培模式为两无两化栽培,另设常规直播栽培为对照,面积各700m2。常规栽培棉田于5月11日开始调查,两无两化栽培棉田5月20日(5月17日移栽)开始调查,均采取5点取样,每点20株棉花(双行,每行10株),每3天调查一次。详细记载主要害…  相似文献   

9.
小板网蝽[Monostraunicostata (Mulsant et Rey)]别名杨网蝽、柳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除危害杨、柳树外,在新疆精河县首次发现危害棉花,该害虫近两年来在精河县阿合奇农场杨、柳树林旁棉田发生,危害程度较为严重,2001年农场园林队杨、柳树林及林带小板网蝽大发生,棉农李红邻近树林约2公顷棉田危害严重,棉花小板网蝽受害叶率达82%,单叶虫量12.1头,其它林带旁棉田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棉田面积的扩大,春播玉米面积的减少,玉米螟对棉花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当前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螟是一种钻蛀性害虫,防治比较困  相似文献   

11.
潜江市棉花生产围绕棉田高产高效这个中心,大量引进试种、试验、示范多种高效立体多熟制种植模式,筛选出几种适合潜江市推广应用的棉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为农民增收,棉田增效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1 棉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1 1棉花—西瓜模式1 1 1效益分析 常年种植面积150hm2左右,西瓜产量48150kg·hm-2,产值10590元,与麦套棉相比,油(麦)瓜棉每公顷平均增收8070元,增74 3%。1 1 2种植方式 小麦—西瓜—棉花:厢宽3m,秋播两幅小麦,幅宽0 6m;中间留瓜行0 8m,窝距0 4~0 5m,密度7500穴·hm-2左右;两边预留棉行1m(含沟),各栽一行棉花,株距…  相似文献   

12.
酒泉市棉田大面积发生棉铃虫危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棉铃虫在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危害 ,而甘肃酒泉地区在 2 0世纪 5 0年代虽有分布记载 ,但一直未见危害棉花的报道 ,进入 90年代虽然在棉田零星发现棉铃虫危害 ,但危害程度很低。自 2 0 0 0年以来 ,棉铃虫开始危害棉田并呈逐年加重趋势。据本站 2 0 0 0年在敦煌市杨家桥中渠村调查 ,棉铃虫危害率 6.6% ,百株虫量 1 .7头。 2 0 0 1年敦煌市有 9个乡 (镇 ) 45 33hm2棉田受棉铃虫危害 ,其中七里镇、杨家桥、肃州等乡镇 1 33hm2 棉田受害较重 ,百株虫量高达 94头 ,棉铃平均被蛀率 7.2 % ,最高达2 0 .4% ,花、蕾平均被蛀率 1 3.8% ,最高达 31 .6%。2…  相似文献   

13.
玻利维亚位于拉丁美洲 ,1 995/96、1 996/97和1 997/98年度均种植 5万公顷棉花。在 2 0世纪 80年代棉花面积从未超过 1 .4万公顷 ;90年代初 ,棉花生产明显回升 ,1 998/99年度棉花面积降到 3.5万公顷 ,1 999/0 0年度预计只种植 1万公顷。在玻利维亚种植棉花不经济 ,除低价和气候灾害外 ,还受到棉铃象鼻虫的威胁。据探测 ,在玻利维亚的边境已存在棉铃象鼻虫 ,尽管距棉区约 60 0~ 70 0 km,但害虫很易移动 ,而且许多棉田摘花后都没有清洁更利于这种害虫安家。玻利维亚政府、棉铃象鼻虫防治委员会等正在努力防治可能被侵染的棉田。玻利维亚有潜…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开封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常年播种面积 8万~ 1 0万公顷。近几年 ,开封市棉区盲蝽象发生危害逐年严重 ,特别是 2 0 0 3、2 0 0 4年连续两年大发生 ,成为阻碍开封市棉花发展的最主要害虫。1发生特点1 .1以苜蓿盲蝽为主多种盲蝽混合发生。据调查 ,开封市棉区盲蝽象的种类以苜蓿盲蝽为主 ,与中黑盲蝽、绿盲蝽和三点盲蝽混合发生 ,其中 ,苜蓿盲蝽占44.3% ,中黑盲蝽占 34.6% ,绿盲蝽占 1 5 .1 % ,三点盲蝽占 6.0 %。1 .2危害时间长 ,世代重叠严重。棉盲蝽因其种类不同 ,发生世代、迁入棉田的时间和危害高峰略有差异。三点盲蝽一年发生 3代…  相似文献   

15.
农药防治棉花害虫注意的问题王安源新疆巴楚兵团农三师五十二团农技站343806正确使用农药防治棉花害虫是确保棉花丰产丰收的重要手段,但农药也能杀伤天敌,破坏棉田生态平衡,致使害虫加重危害。因此,重于调查益害虫情动态,改进防治措施,合理制定防治指标,发挥...  相似文献   

16.
棉叶蝉(Empoasca biguttunla Shiraki),又名棉花叶跳虫、浮尘子、棉二点叶蝉(棉田还见到小绿叶蝉、印度棉叶蝉等多种,但数量很少)。我省南北棉区都有发生,是棉花后期主要叶面害虫。尤其在安庆沿江棉区,因其发生危害,一般棉田减产10%左右;受害重的棉田损失可达20~30%。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转基因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常年种植棉花15万hm^2左右。90年代末期,抗虫棉开始大面积推广,棉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因抗虫棉田用药量、用药次数大大减少,一些次要害虫逐渐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近年来,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逐步加重。为此,开展了黄河三角洲转基因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可可广翅蜡蝉(Ricania Cacaonis Chou et Lu) (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毫米,翅展16毫米。头和胸部背面黄褐色至褐色,额角黄色,有三条纵脊。中胸盾片除三条长的纵脊在前端相互会合外,外侧各有一条独立的短脊。前翅褐色,翅膜的边缘及前缘斑黄色,前缘斑前有横脉约7条,明显向内弯曲,其前端黑褐色,横脉间各有向外倾斜的黑色带纹一条,顶角有一近黑色光亮突起的圆点,翅面有暗色的小斑纹和淡色的横脉所组成的斑纹,翅的前缘区与外缘区凹凸不平,使  相似文献   

19.
由于 2 0 0 3年售棉价格不断攀升 ,2 0 0 4年德州市植棉面积增加到 2 5 .33万公顷 ,创历史新高。据调查 ,2 0 0 4年全市 2 0万公顷棉田普遍发生棉花枯黄萎病 ,近 1 /3棉田病株率在 2 0 %以上。如武城、夏津、平原、陵县等老棉区的部分棉田 ,因棉花枯、黄萎病危害 ,减产达 3成以上。据不完全统计 ,2 0 0 4年仅棉花枯、黄萎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棉花枯黄、萎病暴发的原因如下。1气象条件诱发棉花枯黄萎病暴发德州市常年 4— 1 0月份降水 5 30 mm左右 ,7、8月份是多雨季节 ,降水量近 30 0 mm;而 2 0 0 4年 4—1 0月份仅 396.9mm,且集中…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防治棉粉虱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粉虱属同翅目害虫 ,是热带和亚热带主要害虫之一 ,危害棉花、大豆和蔬菜等作物。本地于 1 999年开始在棉田发现棉粉虱 ,之后发生越来越普遍 ,危害也越来越重。该虫繁殖力强 ,周期短 ,一般年份9~ 1 0代 ,8~ 9月份繁殖系数最高 ,1 0月份以后数量减少。成虫和若虫群集于棉花嫩叶背面刺吸汁液 ,成虫还分泌大量蜜露 ,污染棉叶 ,引发病害传染 ,使叶片变黄 ,甚至干枯 ,阻碍叶片的光合作用 ,严重影响棉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为防止棉粉虱继续扩散和危害 ,于 2 0 0 2年进行了几种药剂对棉粉虱防治效果试验 ,探索出防治棉粉虱效果较好的药剂。1试验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