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是栽培稻种的起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极其丰富、世上无以伦比的栽培经验。但作为现代栽培的科学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经历半个世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稻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大体经过三个发展过程:(1)上世纪50~60年代,通过陈永康高产栽培经验的理论总结研究,初步形成了以水稻高产群体形成规律的主线,"水稻—环境—调控"三位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稻高产栽培的新的理论体系框架;(2)上世纪70~80年代水稻叶龄模式的建立和80~90年代水稻群体质量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使高产群体形成规律的诊断研究由定性向定量并向模式化、指标化发展,栽培技术向规范化发展,是中国特色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又一创新发展;(3)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形成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可以通过水稻高产群体生长发展过程中,诊断指标的定量化、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主要是技术定量的原理和参数求取的方法),设计高产栽培方案,使水稻群体按预定的设计目标发展,高产频频重演,并不断创造新的高产记录。表明了中国特色的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已达到了较为成熟的程度,是对世界稻作理论的新贡献。最后,本文对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科学今后的深化研究的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稻—菇轮作栽培模式的经济、生态效益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露天栽培双孢蘑菇是近几年在我国四川、湖北等省出现的一种新的"稻-菇"轮作栽培模式。据初步统计,2007年湖北安陆市的稻田栽培双孢蘑菇面积已发展到近400亩,笔者对这种稻田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及出菇现场情况进行了考查,以下就稻-菇轮作栽培模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唐虹 《农技服务》2014,(3):22-23
水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作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高产关系到我国民生问题,是国家得以稳步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创新,得到进一步提高,根据水稻种植特点,针对高产种植规律、栽培技术、护理方法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水稻种植技术的运用,推动水稻优质栽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霍山县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85%以上,近年来水田耕种逐步由分散到相对集中,土地由分散农户流转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随着水稻生产规模的扩大,部分大户水稻种植方式由传统的低效的人工作业,发展到高效的机械化生产,但是还有40%的水稻生产大户,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仍然采用水稻直播栽培方式,但直播栽培的重点难点及核心技术是播种技术,本试验主要探讨直播稻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直播稻产量,为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仍然是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向前发展意义重大。水稻是食用范围最广的粮食,其栽培和育苗是水稻日后成长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具体产量。事实证明,好的水稻栽培和育苗技术,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础。本文对水稻的栽培和育苗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稀植强化栽培(SRI)是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具有省种、省水、节本、增产等优点,符合今后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一项极具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水稻新型栽培法,在生产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也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次革命。该技术的核心是超稀植栽培,通常密度在每亩5500-7400穴,单本小苗移栽。本文总结了超稀植水稻栽培的相关技术,并对2年来的实践强化栽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稻米是世界上几十亿人的主食,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种植水稻。因此,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所有农技人员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都要依靠水稻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到每一个农户。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型农作物布局,实施"粮食增产工程"水稻高产栽培示范。"种三产四"栽培以栽培新技术措施来挖掘水稻的生产潜力,提高水稻总产量。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油菜等作物复种的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免耕稻田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特征,免耕直播栽培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及适合于我国水稻-油菜复种的免耕直播栽培的技术。指出作物免耕直播与翻耕移栽具有同样的产量潜力,省工、节本、增效的效益显著,是我国作物低成本、高效益栽培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简称"覆膜种稻",是节水、增温种稻技术,又可分为覆膜直播和覆膜移栽两种类型,以往的覆膜种稻技术无论是覆膜直播还是覆膜移栽都存在着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可操作性差等方面缺点,使之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寒地水稻节水直播覆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栽培是新石器时代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其发展同气候之间的联系是研究稻作起源和文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该文利用搜集到的全新世早中期(12 000~5 500 aBP)中国的栽培水稻出土遗址点数据,对全新世早中期中国水稻栽培同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与初期发展具有"边缘效应",即分布于野生稻分布的边缘地带;而其早期的发展和分布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即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因此全新世早中期栽培水稻的分布范围的变化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该时期环境变化受气候"主导"。  相似文献   

11.
韩国直播稻栽培技术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直播由于其省工、省力、省成本,高产、高效栽培的特点在当今稻作生产中引人注目,特别是随着水稻品种的改良、化学除草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水稻生产简化栽培和低投入高效益发展的需要,水稻直播栽培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简要介绍韩国直播稻栽培的一些研究现状及其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水稻轻简高产栽培之免耕直播、免耕抛秧技术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水稻栽培四大新技术之一。从精耕细作到免耕栽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继旱育稀植、抛秧之后,我国推出的又一新技术。水稻轻简栽培具有增产、节本、增效、节水、省工和保持水土等优势,有着良好的推广前景。一、水稻轻简栽培对土壤的要求1.田面平整:水田田面高低相差不超过2厘米,以耕层深厚绵软,耕层15—20厘米,犁底层8—10厘米,地下水位在50—100厘米的良水型土壤为好。在直播或抛秧前耕层呈膨软而不糊烂,以利于水稻直播或抛秧扎根吸收养分。2.土壤保水、爽水、保…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栽培科学发展目标已经从追求高产的单一目标阶段朝着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迈进.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追求该目标更加迫切.追求该目标必须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路子.而用现代信息化去管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必然会涉及到与农业相关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具有多维、动态、变化、不确定性等特点,包括气象、土壤、病虫草害等可变因素,决定了水稻信息化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本研究结合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应用数据仓库技术来完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决策管理系统的任务,解决出现的一些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集镇是一季中稻区,主要栽培模式为"麦-稻"、"油-稻".杂交水稻的优质当家品种主要有丰两优1号、国丰1号.栽培模式与产量水平对霍邱中南部稻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随着水稻优质化工程实施,优质水稻面积不断增加,为筛选适宜的接班品种(组合),及时掌握有关品种(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钟霞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5):151-152
免耕技术省工、省时,又能节约成本,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介绍了水稻免耕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谈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就是省去传统的水稻栽培育秧过程,把经过浸种、催芽的稻种直接播到大田中,加以管理,使之成秧、分蘖一直到成熟的一种简化栽培方法。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效、简便易行等特点,既符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一、水稻直播栽培的优点1、增产直播栽培从幼苗开始就直接在大田中生长,单株营养面积大,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多,植株生长健壮,分蘖节位低,  相似文献   

18.
水稻强化栽培是马达加斯加和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水稻栽培专家经20多年潜心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水稻栽培新理念。该技术主要特点是小苗早栽、单株稀植、湿润灌溉、  相似文献   

19.
熊飞 《农技服务》1998,(12):16-16
<正> 水稻覆膜栽培是水稻栽培史上的又一次新的革命,对大幅度提高寒地水稻产量具有明显效果。但由于该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推广时间较短,部分农户对技术掌握不够,致使少数田块覆膜效应不明显,投资效益不佳。生产中尤以下列问题较为明显,值得引起注意或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东北栽培水稻以吉林省为主要产区。水稻栽培上的特点是:无霜期太短,年平均在50天左右,水稻生育期又很长,约为102-145天;水温过凉,年平均约6-6℃;耕作粗放,大多翻一遍、撒播或乱插秧;除此以外,每年还得遭受雹、风、病、虫等的侵袭。解放后农民发挥了生产的积极性,两年来在爱国主义丰产运动的推动下,涌现了许多丰产能手,创造很多先进的丰产技术经验;根据吉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