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鲁渔业部公告称,2012年的第二个鳀鱼捕捞汛期,鳀鱼捕捞配额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今年由秘鲁渔业部设定的第二汛期最大允许捕捞量为81万吨,与去年同期的250万吨相比减少68%,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减少捕捞配额的原因是由于秘鲁沿海地区的鳀鱼资源状况不佳,今年多数月份,秘鲁鳀鱼捕捞产量同比出现下滑。秘鲁的鳀鱼捕捞今年的第二汛期将于11月22日开始,汛期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1月22日至12月31日,捕捞配额为41万吨,第二阶段为2013年1月1日至1月31日,捕捞配额为40万吨。  相似文献   

2.
外刊信息     
<正> 秘鲁鳀鱼资源明显减少据秘鲁海洋研究所 Imarpe估算,秘鲁鳀鱼资源量已经到了100万吨的临界。同60年代后期全盛时期的2000万吨相比,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海水温度则比正常情况高摄氏2度。这表明秘鲁海域出现新的尼诺现象,1988年海洋水文状况将呈现异常.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世界鱼粉产量自1983年以来逐年上升,1984年增加了27%,1985年又比上年增加了10%,1986年又增加了22%。智利和秘鲁鱼粉加工业的发展是导致世界鱼粉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他们的鱼粉加工业自1983年以来已得到明显的恢复。1986年,智利的鱼粉产量第一次超过100万吨。在1985年以前的几年里,智利和秘鲁的鱼粉加工业几乎完全利用沙丁鱼作为原料,但在1986年,则把重点转移到对鳀鱼的利用,从而影响了南美洲水域鳀鱼资源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情报》1973,(2):32-32
秘鲁鳀鱼产量居世界首位,1970年估计为1,100万吨。1969年12月初,有一股强大的新增殖的鳀鱼成为捕捞对象。1969~1970年捕捞季节后半期,产量有时每星期竞超过30万吨。  相似文献   

5.
<正> 到6月10日,大连市海洋捕捞鳀鱼产量达1万吨,三年的鳀鱼开发试验已获成功。据国内外有关专家论证,我国东、黄、渤海鳀鱼资源年可捕量近百万吨,其中黄海北部海域年可捕量约8万吨.长期以来,沿海渔民的鳀鱼生产,只用传统的  相似文献   

6.
秘鲁是全球最大的鱼粉出口国,作为鱼粉原料的秘鲁鳀鱼的捕捞产量每年都会引起国际水产品市场的高度关注。秘鲁每年有2个鳀鱼捕捞汛期,上半年的渔汛期通常为4月至7月,下半年的渔汛期从11月至次年1月,上半年的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7.
外刊信息     
《海洋渔业》2000,22(2)
<正> 1997年全球各鱼种产量与海区渔获趋势 1997年列居全球各鱼种产量前三位的秘鲁鳀、狭鳕和智利竹荚鱼的产量均下挫,其产量分别为768.5万t、436.8万t和359.7万t。然而,大西洋鲱、鲐、日本鳀和毛鳞鱼渔获量均上升,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正> 鳀鱼一般为鳀属鱼类的通称,是一种分布很广,集群性很高的中上层小型鱼类,在世界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年来,鳀属鱼类产量占世界水产品产量10~20%。其产量最高是秘鲁,年产量一般都在500~700万  相似文献   

9.
正据秘鲁国家统计和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秘鲁渔业产量上涨了37.9%。这表明尽管不利的气候现象影响了沿海地区,但是捕捞渔业仍然在强劲复苏。其中仅3月份用于人类食用的鳀鱼捕捞量同比增长了100%,达到59737吨。目前鳀鱼的捕捞量已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情报》1978,(1):21-21
秘鲁的鳀鱼生产自1976年年初到1977年鳀鱼汛结束,共捕获鳀鱼420万吨,没有达到预计的450万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秘鲁渔业专家预计,今年秘鲁的渔获量仅只有450万t左右,除非下半年渔获量大幅度回升。过去3年秘鲁渔获量保持在650万t以上。今年沙丁鱼资源补充量很差,但鳀鱼资源前景看好。虽然鳀鱼鱼群集中在几个区  相似文献   

12.
秘鲁海洋研究所(Imarpe)的海洋学家Carmen Grados表示,海水水温的升高导致鳀鱼向南迁移。派塔(Paita)与皮斯科(Psico)之间的鳀鱼渔场已经向南转移到了奇卡马(Chicama)与皮斯科之间的海域。随着水温变暖,浮游生物减少,海洋食物链的平衡被打破,鳀鱼等中上层鱼类资源发生迁移。这对相关渔业的生产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Grados同时澄清,海况变化及渔场转移对捕捞配额将产生多大影响暂时还不能确定。修改捕捞配额还缺乏科学依据。2012年2月中旬以  相似文献   

13.
外刊信息     
<正> 1997~1998年厄尔尼诺是150年来最严重的一年 1967~1991年间年产鳀鱼900~1200万t的秘鲁和智利渔民现处于困境之中。有报道说南美洲两海岸周围的暖水把鳀鱼驱赶到冷水水域。1972年因厄尔尼诺鳀鱼渔获量猛跌至仅450万t,而1991年则高达1200万t。1982年  相似文献   

14.
正秘鲁的鳀鱼捕捞季对全球鱼粉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全球的买家和卖家都在观察它的发展动向。本文从生产、贸易、出口情况等方面对近20年来全球鱼粉市场做了回顾,得出鱼粉产量整体呈下行趋势;从生产情况、贸易情况两方面对2017年全球鱼粉主要市场供求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鱼粉产量呈回升态势,价格有所降低。最后,作者根据秘鲁生产部公布的新一季鱼粉产量信息,预判出秘鲁新季鱼粉的价格或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情报》1973,(2):32-32
据日报报道,1972年秘鲁沿岸由于赤道海流的流入,海流发生突变,鳀鱼鱼群分散,致使渔获量大幅度下降。赤道暖流过去也曾在沿岸出现过,但是,通常在12月下旬,而1972年竞在三月份。  相似文献   

16.
<正> 山东近海鳀鱼资源非常丰富。每年春汛,南至日照、胶南沿海,北至长岛周围海域,都有大量鳀鱼分布,鱼群稳定,密度较大,并且常栖息于近底层,适宜底拖网捕捞。 1989~1991年,我们根据近海鳀鱼的生活习性和渔场特点,设计了四片式鳀鱼拖网,在烟威渔场和乳山口近海进行生产试  相似文献   

17.
<正> 鳀鱼在全世界分布很广,是一种集群性很高的中上层鱼类。七十年代初期秘鲁曾创造过1,400多万吨的产量记录,以后因海流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衰退到3~6百万吨的水平。日本沿岸年产30多万吨、南朝鲜沿岸年产18万吨、占沿岸鱼产量的第一、二位。我国鳀鱼自渤海到福建沿海均有分布。浙闽曾有专业性捕捞,但难于统计其确切产量。据各方面估计全国年产2~3万吨。鳀鱼在辽宁俗称晴天烂、离水烂、鲅鱼食、钻山青、青丁、船丁、辽东湾渔民尚称之为苦棍儿,穹鱼。主要是沿岸定置网兼  相似文献   

18.
一、渔业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战后三十多年来,世界总人口增长将近1倍,达45亿。平均年增长率接近2%,这期间粮食生产也以略高于2%的平均年增长率在增长。渔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此数,三十年间约增长2.6倍,达7,200万吨(1978)。我国的渔业三十年间增长8.6倍,达430万吨(1979),超过了其他农产品的增长速度。三十年来,世界鱼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的结果。例如,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对秘鲁鳀鱼资源开发,15年间就使东南太平洋的鱼产量从60万吨急升至1,400力吨;1948~1978年卅年间,对狭鳕、鲐鱼等资源的开发,使北  相似文献   

19.
秘鲁外海夏季渔业资源与水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12月~2007年1月在秘鲁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渔场的探捕调查,对该海域夏季的渔业资源和水温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南半球夏季调查海域(13°~22°S,78°~90°W)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存在一大范围的低温水舌,表层水温分布范围为19·37~23·26℃,由南向北递升。北部温跃层顶界较浅,厚度较小,强度较大;而南部温跃层顶界较深,厚度较大,强度较弱。拖网的平均CPUE为38·4kg/h,渔获物以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为主,占总渔获量85·2%;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仅分布于调查海域东南部的秘鲁专属经济区外缘水域,资源密度指数为3·7kg/h。秘鲁外海除茎柔鱼外,其他中上层鱼类的资源少,集群性差,不适合作为大型拖网加工船的作业渔场来开发。建议我国的东南太平洋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拖网渔业向智利外海南部(45°~50°S)和西部(95~110°W)海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海洋与渔业》2014,(4):15-16
<正>秘鲁研究提高大鱿鱼捕捞限额至100万吨/年据秘鲁《经营报》报道,秘鱼新任生产部长皮耶罗称,秘鲁某些渔业船只不顾政府许可上的捕捞限制,过度进行(鳀鱼)捕捞。政府通过颁发渔业许可获得的行政收入部分应用于鱼类繁殖和人员培训,引导产业资源向其他渔产品捕捞倾斜。譬如,秘大鱿鱼当前每年捕捞量为40~50万吨,秘海洋局认为完全可以将捕捞量增加至100万吨,提交捕捞量还可起到优化相关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