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滁菊水果酵素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滁菊和水果为主要原料,对滁菊水果酵素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水果种类、加糖量、发酵时间和滁菊添加量等工艺条件对滁菊水果酵素研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蛋白质含量、总酸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优化得到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滁菊水果酵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火龙果添加量150 g/L、滁菊添加量6 g/L、白砂糖添加量145 g/L、发酵30 d。最优工艺下得到的产品还原糖含量为2.22 g/100 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7%,黄酮含量为1.76%,总酸含量为2.30%,蛋白质含量为1.08 g/kg。  相似文献   

2.
红枣枸杞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是在传统酸奶生产基础上添加红枣和枸杞,经过预煮、打浆、调配、接种、发酵、后熟等工艺研制出具有红枣枸杞特殊风味和较高营养价值的酸奶。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酸奶配方:红枣汁7%、枸杞汁6%、接种量(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5%、白砂糖8%。在42%下发酵5h,试验结果表明,红枣枸杞添加于酸奶中可制作出新型酸奶。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桑葚枸杞果酱的工艺.[方法]以桑葚和枸杞为发酵原料,以桑葚和枸杞的复合比、白砂糖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为4个考察因素,进行3水平正交试验,根据制得的桑葚枸杞果酱的感官评分,得出桑葚枸杞发酵果酱的最佳工艺.[结果]试验优化出桑葚枸杞发酵果酱的最佳工艺为:桑葚和枸杞复合比为0.6、白砂糖的添加量为40%、乳酸菌的接种量为6%、发酵时间为20h.该工艺条件下发酵果酱酱体细腻、黏稠有紫红色光泽,有新鲜桑葚和枸杞特有的气味和芳香,酸甜适中,稳定性良好.[结论]研究可为桑葚和枸杞的深加工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良  刘媛洁  包珍  肖勇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170-172,203
[目的]利用酵母菌和乳杆菌发酵仙人掌制备仙人掌酵素。[方法]首先以糖的添加量、菌种比例、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大时各因素相应的范围;然后分析试验条件,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糖的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为因素,以SOD活力的变化为响应值进行试验,运用SA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得出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从而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经响应面法优化获得仙人掌酵素发酵工艺的参数如下:糖的添加量55.0%、接种量4.0%、发酵温度34.0℃,在优化条件下,SOD活力达到323.21 U/g。[结论]该研究可为仙人掌酵素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以茶叶籽饼粕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工艺的可行性,以糖化酶加量、温度和时间以及淀粉酒精酵母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料水比为试验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水比1∶4,采用50U/gα-淀粉酶,80℃,酶解60min;糖化酶添加量为200U/g,酶解90min。在pH=4.5,接种量0.60mL/g,发酵时间为5d,发酵温度为28℃。酒精转化率为34.99%。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以茶叶籽饼粕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工艺的可行性,以糖化酶加量、温度和时间以及淀粉酒精酵母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料水比为试验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水比1∶4,采用50U/gα-淀粉酶,80℃,酶解60min;糖化酶添加量为200U/g,酶解90min。在pH=4.5,接种量0.60mL/g,发酵时间为5d,发酵温度为28℃。酒精转化率为34.99%。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枸杞为原料,分析枸杞汁初始含糖量、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和SO2添加量对枸杞果酒发酵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枸杞多糖含量及感官品评得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枸杞果酒发酵工艺.结果 表明,枸杞果酒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含糖量230 g·L-1,接种量0.8×107 cfu.mL-1,温度21.5℃静置发酵6d.在此最优发酵工艺下,通过SPME-GC-MS定量及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相结合的方法对枸杞酒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出正壬醇(283.51)、苯乙醇(2.19)、乙酸异戊酯(60.38)、异戊酸乙酯(2.67)等11种物质为枸杞果酒的主要风味化合物.该研究首次定量分析确定了枸杞果酒中的特征香气物质,为枸杞果酒产品的开发及品质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枸杞多糖、脱脂纯牛奶、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经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发酵制备新型发酵酸奶。采用黏度和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100 g脱脂纯牛奶中,发酵剂接种量2%、蔗糖量9%、枸杞多糖量1.6%,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6 h时,最高感官分值为94分,制成的枸杞多糖酸奶口感细腻、结构均匀、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9.
以苹果皮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苹果皮渣添加量、加糖量、初始pH值、发酵时间对酵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酸含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制备天然酵素的工艺条件,并将制备的天然苹果皮渣酵素在红富士苹果种植过程中进行应用,考察酵素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皮渣酵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苹果皮渣添加量400 g/L、加糖量90 g/L、初始pH值5.5、发酵时间150 d,此时制得的酵素总酸含量为3.96 g/L,SOD活性为66.2 U/mL;红富士苹果在生长过程中,施用苹果皮渣酵素可以使单果质量提高9.8%,可溶性固形物、总酸、蛋白质、还原糖含量等指标提高20%以上,同时,果实硬度、总灰分、维生素C含量、总糖含量、多酚含量、黄酮含量等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秸秆和麦麸为原料,利用具有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黑曲霉、地衣芽孢杆菌、酵母、植物乳酸杆菌4种菌混合发酵,降低原材料的纤维素含量,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营养价值。由单因素试验确定各种菌接种时间、发酵时间、无机水含量、温度;由正交试验确定秸秆和麦麸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6 d、秸秆与麦麸比例为2∶1、水的添加量50 mL,粗纤维降解率为26.68%。采用4种菌分批发酵,即先用黑曲霉和芽孢杆菌发酵72 h后,再添加酵母和乳酸杆菌继续发酵,粗纤维下降率为27.95%,蛋白质含量为24.67%。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凤梨、牛乳为主要原料,通过对凤梨汁与牛乳的配比、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时间、卡拉胶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凤梨风味乳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凤梨风味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凤梨汁与牛乳配比为1:2,发酵温度为42℃,白砂糖的添加量7%,卡拉胶的添加量0.05%,其影响因素大小为原料配比>发酵温度>白砂糖添加量>卡拉胶添加量。在此条件下,凤梨风味乳的色泽最佳,口味酸甜适度,组织细腻,无气泡,无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短乳杆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双低菜籽粕的饲用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再接入短乳杆菌),以发酵产物中的纳豆激酶活力常用对数值与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接种量、温度及料(g)水(mL)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选择接种量、温度及料水比为影响因子,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筛选双低菜籽粕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优接种量为每100g 1.5mL,最优的发酵温度为37℃,最优的料(g)水(mL)比为1∶1。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双低菜籽粕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每100g 1.5mL,发酵温度37℃,料(g)水(mL)比1∶1.05,在该条件下发酵96h后发酵产物的综合评分为4.57。【结论】经优化的混菌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后菜籽粕品质的综合提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我国传统发酵鱼制品工业化生产.以鲢鱼为试验原料,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白砂糖、白酒、食盐添加剂及菌龄、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鲢鱼鱼制品品质的影响,并通过Design-Expert.8.0.5b统计分析软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5%,白酒添加量3%,食盐添加量7%,发酵时间为10.6d、菌龄为2.8d、接种量为15.3%。在此条件下,发酵鱼制品中水溶性氨基酸含量达2.993%。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冬瓜和鲜牛乳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筛选冬瓜酸乳饮料最佳配比及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冬瓜酸乳饮料最优工艺配方为冬瓜汁添加量10.52%、白砂糖添加量5.72%、复合稳定剂添加量1.33%;制备冬瓜酸乳饮料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剂添加量(即发酵菌株或接种量)5.12%、发酵温度41.25℃、发酵时间5.5 h。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耐高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XG-1的木薯乙醇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0℃高温培养条件下,XG-1对乙醇更加敏感,影响其木薯乙醇发酵,而影响木薯乙醇发酵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木薯乙醇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中木薯淀粉含量200 g/L,氮素[(NH4)2SO4]添加量8 g/L,XG-1接种量约1.0×107CFU/mL,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72h,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中乙醇体积分教为13.1%,淀粉利用率为9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凝固型枸杞胡萝卜汁酸奶的加工工艺。[方法]以枸杞、胡萝卜、牛奶为主要原料,白砂糖、稳定剂为辅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凝固型枸杞胡萝卜汁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枸杞汁的最佳澄清条件是:果胶酶为0.05%,温度为45℃,时间为80 min,pH为3.5;胡萝卜汁的最佳澄清条件是:果胶酶为0.06%,温度为45℃,时间为180 min,pH为3.5;枸杞胡萝卜汁凝固型酸奶的最佳配方是:枸杞5%,胡萝卜7%,白砂糖6%,接种量4%,复合稳定剂(CMC∶明胶为1∶1)0.2%,发酵时间为3.5 h。[结论]产品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黄芪为原料,研究微生物固态发酵对黄芪中黄酮含量的影响。采取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发酵pH值对黄芪中黄酮含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5d、接种量为2mL时发酵效果较好;再选择其中影响显著的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水平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A3B3C2,在该工艺条件下黄酮含量最高为0.586mg/g,是未发酵对照组(0.255mg/g)的2.29倍,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8.
牛美兰  邢建华  张强  周继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49-2551,2559
为了研究枸杞核桃乳的最佳工艺条件,参考报道的工艺条件选择枸杞汁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和温度组合试验选择最佳的核桃仁去皮条件,采用不同成分乳化稳定剂的稳定性试验选择最佳的乳化稳定剂;为了研究枸杞核桃乳的最佳配方,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枸杞汁用量、核桃乳用量、pH、白砂糖用量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枸杞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枸杞与水的质量比1∶4,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h;核桃仁的最佳去皮条件为选用5 g/L NaOH溶液在70~80℃下浸泡,在此条件下只需10~15 min就可达到皮仁的分离,而且仁色白,所加工的核桃乳色泽好;乳化稳定剂成分最佳为单甘酯0.75 g/L,蔗糖酯0.75 g/L,改性大豆磷脂0.25 g/L,三聚甘油酯0.25 g/L,羧甲基纤维素(CMC)0.25g/L,海藻酸钠0.25 g/L,黄原胶0.75 g/L,果胶0.75 g/L.枸杞核桃乳的最佳配方为枸杞汁用量18%,核桃乳用量20%,pH 4.6,白砂糖用量120g/L.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发酵法从玉米皮中提取膳食纤维,将其添加至酸奶中,以感官评价得分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设计,优化玉米皮膳食纤维酸奶的制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膳食纤维添加量为1.9%,白砂糖添加量为7.0%,发酵时间为4.0 h,菌种接种量为3.2%是玉米皮膳食纤维酸奶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各因素对酸奶感官评价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皮膳食纤维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按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玉米皮膳食纤维酸奶,膳食纤维增加较多,水分含量略有增加,乳酸菌数为(11.47±1.8)×107 cfu/mL,约为普通酸奶的2倍。  相似文献   

20.
以有色糙米为主要原料,添加蜂蜜、麦芽提取粉、盐和酵母菌进行发酵得糙米酵素,以γ-氨基丁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紫米、蜂蜜量2%、麦芽提取粉量1%、加水量700%;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18%、发酵时间3h、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100 r/min.在最佳配方和发酵条件下,100 g糙米发酵后γ-氨基丁酸含量达170.6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