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是新培育的重要沙生草种,适宜于沙化地区的人工建植。为探索高海拔地区大颖草种植技术,本文通过小区试验和产量分析,研究播种技术与大颖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颖草播种量为30 kg·hm-2,行距为30或35 cm时,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和种子产量明显较大;当播种量达到30或40 kg·hm-2,行距在20~40 cm时,干草产量均达到最佳值。对播量和行距进行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后发现,大颖草干草产量与单序籽粒重、根长、穗宽、主穗长、茎粗及正二叶宽呈正相关性;大颖草的种子产量与单序籽粒重、单序籽粒数、穗宽、正二叶宽、株高及第二节间长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播种量为30 kg·hm-2,行距为30 cm时,大颖草各项农艺性状和干草产量均较好。本试验可为大颖草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 m地区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行距(20cm、30cm、40cm)和播种量(15g/m~2、20g/m~2、25g/m~2)的处理,研究行距和播种量对苏特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苏特燕麦在行距为30cm、播种量为25g/m~2时,草产量和株高综合评价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宁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的最适行距与播种量,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比较不同播种量(A_1~A_3分别为13.5 kg/hm~2、18.0 kg/hm~2、22.5 kg/hm~2)和不同行距(B_1~B_4分别为15 cm,20 cm,15 cm+15 cm+30 cm,15 cm+25 cm)对"三得利"紫花苜蓿株高、生长速度、一级分枝数、株密度、叶面积、叶茎比及干草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优化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播种量与行距的最佳配置。结果表明:A_3B_4处理的植株最高,A_1B_2和A_3B_4生长速度较快;一级分枝数整体上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株密度整体上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株密度中,除播种量A_3外,其他播种量下宽窄行B_3、B_4均大于匀行B_1、B_2,且B_1B_2;A_1B_1、A_1B_2、A_1B_4、A_2B_2及A_3B_4的叶面积较大;A_2B_1、A_3B_1和A_3B_4的叶茎比和干草产量均较高。说明紫花苜蓿按A_3B_4(即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20 cm)模式种植的生产性能最好,可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播种量和行距配置对盐碱地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黄淮海当家紫花苜蓿品种中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播种量(7.5, 15.0, 22.5 kg·hm~(-2))和行距(15, 30, 40 cm)两个因素,研究了盐碱地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为发展盐碱地苜蓿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播种量对3年总产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播种当年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种量22.5 kg·hm~(-2)的3年总产量最高,产量随播种量增加呈不断提高的趋势;行距对3年总产量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行距15 cm的3年总产量最高,随着行距的增加产量呈减小趋势;行距对播种当年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行距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小;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组合的3年总产量最高。2)播种量和行距对每m~2枝条数和枝条重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每m~2枝条数呈增加的趋势,枝条重则呈减小趋势。产量与每m~2枝条数始终呈正相关关系,与枝条重呈负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行距的减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有上升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有下降趋势;播种量为22.5 kg·hm~(-2)、行距为15 cm时营养价值最高。4)从高产和品质综合考虑,在播种量22.5 kg·hm~(-2)和行距15 cm配置情况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综上,在山东以及黄淮海盐碱地区以种植耐盐碱苜蓿品种为宜,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有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减少的趋势,在适宜播种量和行距配置条件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两种豆科牧草干草产量正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农红豆草和草原2号杂花苜蓿为材料,进行牧草播种行距、播种量、施肥量三因素、三水平牧草干草产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是影响两种供试牧草干草产量的主要因素。影响蒙农红豆草干草产量的试验三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播种量、施肥量、播种行距;影响草原2号杂花苜蓿牧草干草产量的试验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播种量、行距、施肥量。蒙农红豆草牧草干草产量的因素水平的最优搭配组合为播种行距30锄,播种量2.5kg/667m^2,施肥量5kg/667m^2;草原2号杂花苜蓿牧草干草产量因素水平的最优搭配组合为播种行距30cm,播种量0.4kg/667m^2,施肥量2.5kg/667m^2。  相似文献   

6.
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播种量、行距和施肥组合对甘引1号黑麦不同生育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甘引1号黑麦在甘肃高寒地区牧草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甘引1号黑麦抽穗期和乳熟期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分别以播种量300 kg/hm2,行距30 cm效果最好。施肥组合对甘引1号黑麦乳熟期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各生育期均以复合肥+氮肥组合甘引1号黑麦地上生物量最高。综合播种量、行距和施肥组合对甘引1号黑麦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在甘肃高寒地区,甘引1号黑麦牧草生产以复合肥+氮肥、播种量300 kg/hm2、行距30 cm的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7.
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探讨了在青海省环青海湖地区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播种行距,试验表明:垂穗披碱草播量为15kg/hm2较适宜,播量与行距的配置为22.5kg/hm2和30cm产籽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在高寒地区不同行距、播种量及施肥量对青稞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巴青1号青稞的生育期、株高、考种、种子产量等。结果表明:行距和播种量对青稞生育期影响不大;株高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随行距的增加而增加;种子产量在行距为15 cm、播种量为22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242.5 kg/667 m2),故在生产上推荐采用中等播量、中等行距的栽培方式;当施肥量为60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到3 856.5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种植行距对干热河谷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播种量为45 kg/hm2条件下,比较种植行距在20、30和40 cm时对三得利紫花苜蓿生产特性与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对三得利紫花苜蓿物候期的影响不大,生育期205~210 d。3个种植行距下紫花苜蓿的生长量、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间均没有差异(P>0.05)。种植行距为30 cm时,紫花苜蓿的株高和一级分枝数达到最高,分别为52.90 cm和21.60枝/株;行距为20 cm时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最高,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39 600.14、43 730.90和33 529.22 kg/hm2;行距为20 cm时三得利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全钙的含量也最高,分别为20.17%、1.00%、8.23%、45.23%、0.17%和0.96%。综上,在干热河谷区,当播种量为45 kg/hm2时,三得利紫花苜蓿的适宜种植行距为20~30 cm。  相似文献   

10.
在青海省铁卜加高寒地区,在不施肥、不灌溉和人工清除杂草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行距(20,30,40cm)和播种量(67.5,101.1和135kg/hm2)对野生扁穗冰草生长、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扁穗冰草田建植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因素处理对鲜重、株高、茎叶比及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行距20cm,播种量67.5kg/hm2处理下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最大,分别为6 065.35和1 610.33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S_(1):13.5 kg·hm^(-2),S_(2):18.0 kg·hm^(-2),S_(3):22.5 kg·hm^(-2))和行距配置(R_(1):15 cm等行距,R_(2):20 cm等行距,R_(3):两窄一宽15 cm+15 cm+20 cm,R_(4):一窄一宽15 cm+20 cm)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18.41 t·hm^(-2))、粗蛋白含量(21.00%)在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 cm+15 cm+20 cm时最高。中性洗涤纤维(36.50%)和酸性洗涤纤维(26.59%)含量在行距为20 cm时最低。相对饲喂价值(171.98)在播种量为18.0kg·hm^(-2)和行距为20 cm时最高。3年各项指标数据取其平均值,经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分枝数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大,株高和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cm+15 cm+20 cm时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该地区紫花苜蓿草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了4个播种量(4.5 kg·hm-2、7.5 kg·hm-2、10.5 kg·hm-2和13.5 kg·hm-2)和2个种植行距(15 cm和30 cm)共8个处理,通过连续2年测定发草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研究分析不同行距和播种量对发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播种量对发草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行距30 cm、播种量10.5 kg·hm-2种植条件下牧草产量相对较高,可达4124.2 kg·hm-2;而种子产量在行距30 cm、播种量7.5 kg·hm-2配置下较优,可达465.6 kg·hm-2。  相似文献   

13.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酒泉、通辽、绥化3地同时进行了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播种第2年30 cm行距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50 cm,70 cm和90 cm行距处理;播种量对种子产量没有显著影响;3地间种子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辽地区产量最高为1368.4 kg.hm-2,酒泉次之是1005.2 kg·hm-2,绥化最低为284.8 kg·hm-2。行距对无芒雀麦生殖枝数/m2和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无芒雀麦产量组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青海省海南地区建立多叶老芒麦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播种行距,试验表明:多叶老芒麦播量以14kg/hm2较适宜,行距以45 cm较佳,播量与行距的最优配置为14~21 kg/hm2和45cm产籽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氮肥与行距对不同生育期虉草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有余  骆秀梅  张永亮 《草业科学》2016,33(11):2312-2318
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cv.Tongcao No.1)为供试材料,采用行距(30、50、70cm)和施氮量(含氮量为0、46、92kg·hm~(-2))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行距与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虉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与行距对虉草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时期虉草产量、粗蛋白、粗灰分、钙和磷含量升高,而无氮浸出物含量下降。抽穗期虉草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而成熟期和秋季再生期随施氮量增加反而升高。随着行距增加各生育时期虉草产量下降。在9个处理组合中,以行距30cm、施氮量92kg·hm~(-2)组合抽穗期和成熟期草产量最高,以行距70cm、施氮量92kg·hm~(-2)组合饲草品质最好。抽穗期是虉草刈割利用的适宜时期,种植行距30cm、施氮92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6.
行距和播量对麦宾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上,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行距与播量对麦宾草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对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影响显著,二者对种子产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0 cm行距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都显著高于15cm行距,30 kg/hm2播量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播量处理(P<0.05),播量为15 kg/hm2的种子产量最高。以生产饲草为目的 ,麦宾草播种行距为30 cm、播量30 kg/hm2较为适宜;若收获种子,播量可减小到15 kg/hm2。  相似文献   

17.
试验开展了播种期与播种量对攀西蓝花子产种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播种期下,播种量为22.5kg/hm~2产种量15kg/hm~2产种量30kg/hm~2产种量;在同一播种量下,10月5日播种的产种量9月15日播种的产种量10月25日播种的产种量。本地区最佳播种期与播种量组合为10月上旬,播种量22.5kg/hm~2为宜,其产种量可达1 344.05kg/hm~2,显著高于其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多叶老芒麦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青海省海南地区建立多叶老芒麦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播种行距,试验表明:多叶老芒麦播量以14kg/hm^2较适宜,行距以45cm较佳,播量与行距的最优配置为14-21kg/hm^2和45cm产籽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冷地早熟禾种子生产的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冷地早熟禾种子产量(Y)与播种量(X1)、行距(X2)和施肥量(X3)的回归方程:Y=42.61+5.01X1-7.81X2+7.77X3-2.21X1X2+1.41X1X3-0.41X2X3-4.64X2 1+6.36X2 2+8.56X22;并提出西宁地区冷地早熟禾种子生产的优化农艺措施:播种量8kg/hm2,播种行距20~30cm,种肥(磷酸二铵)150~187.5kg/h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优良苜蓿品种中苜1号进行播种、施肥、灌水以及施肥和灌水相结合的试验,探索出中苜1号在呼和浩特地区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中苜1号适宜在每年的5月10日-6月1日之间播种,播种量为1.5g/m^2,播种行距为30cm,播种时尿素75kg/hm2与磷酸二铵375kg/hm^2混合施用且第二年灌水2次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为20775.7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