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借助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记述不同日龄(虫龄)桃蛀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雌、雄蛹的识别方法,详细描述幼虫腹足和气门等局部超微结构,以期为桃蛀螟幼期形态识别和蛹期性别区分提供分类依据。桃蛀螟初产卵乳白色,半透明,随发育成熟其颜色经历黄色、橘红色(或橘黄色)、红色等变化过程,近孵化时呈深红色。初孵幼虫体长2.05mm,灰白色,随着龄期增大,体色逐渐加深,2龄、3龄、4龄和5龄(老熟)幼虫体长分别为5.13,9.28,13.49,20.67mm。幼虫腹足趾钩双序环式,气门椭圆形。桃蛀螟蛹长约10.50mm,初化蛹浅黄色,体躯稍柔软,之后变为橘红色,近羽化时呈深褐色,翅芽上出现明显的豹纹状黑色斑点。雌蛹生殖孔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较长,达1.15mm;雄蛹较短,仅0.15mm。成虫翅长11.00~12.50mm,体黄色,翅面有豹纹状黑色斑点25~28个,雄蛾第9腹节具黑色味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优势寄生蜂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a的个体发育形态学及寄生行为,为柑橘黄龙病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在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60%~80%的试验条件下,观察亮腹釉小蜂寄生行为及个体发育形态,并测量形态学指标。【结果】亮腹釉小蜂寄生柑橘木虱3~5龄若虫产卵;亮腹釉小蜂整个发育历程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室内条件下其世代发育历期约为13.40 d;雌虫个体明显大于雄虫;雄虫触角刚毛发达,几乎覆盖整个触角基节,而雌虫触角刚毛很短,触角基节清晰可见;雌虫腹部背面黄色区域明显大于雄虫。【结论】亮腹釉小蜂为柑橘木虱体外寄生蜂,雌、雄成虫形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黑色软蚧蚜小蜂为柑桔网纹绵蚧的内寄生蜂。其个体发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4个时期。幼虫的发育分 3个龄期 ,根据颚的大小和虫体的形态可区分各龄幼虫。一龄幼虫两颚较小 ,体节分界不明显 ,可吸食寄主体液 ,二龄至三龄幼虫两颚明显增大 ,身体明显分为 1 3个体节 ,除吮吸寄主体液外 ,还可咬食虫体。幼虫老熟后 ,停止取食 ,排出粪便 ,然后化蛹。成虫羽化后 ,在介壳上咬一小孔钻出  相似文献   

4.
5.
 茶茸毒蛾是云南省茶园上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重要害虫之一,它是一种能对茶园造成毁灭性灾害的新害虫。本文对茶茸毒蛾进行了形态特征研究,包括从卵、幼虫、蛹、成虫各个发育时态的形态特征;成虫的头、胸、腹、腿、翅脉的特征,特别是外生殖器的结构和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附了特征图。  相似文献   

6.
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棉铃虫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协调害虫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通过饲喂法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两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亚致死剂量(LC1与LC50)对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生长发育以及驱避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棉铃虫幼虫-蛹、蛹-成虫的存活率都有影响。药剂处理后,幼虫的历期延长,幼虫的化蛹也受到影响,出现畸蛹,但各处理畸蛹率均低于15%。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及蛹重都有抑制作用,以高效氯氰菊酯的影响较大。在LC1与LC50剂量下,两种药剂对棉铃虫也表现出驱避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的拟除虫菊酯对棉铃虫生物学方面存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臭椿皮蛾幼虫和蛹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臭椿皮蛾幼虫、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椿皮蛾幼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77%,其中,油酸34.06%,亚油酸11.25%,亚麻酸35.46%;臭椿皮蛾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3.67%,其中,油酸32.60%,亚油酸9.32%,亚麻酸31.75%。幼虫和蛹脂肪酸组成相近,其组成和含量均适于食用和药用。  相似文献   

8.
枯叶蛱蝶幼虫和蛹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枯叶蛱蝶幼虫和蛹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评价其营养价值水平,运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测定其水分、脂肪、蛋白质、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分析其氨基酸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并与猪肉、牛肉、鸡肉、竹虫幼虫的蛋白质、脂肪、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枯叶蛱蝶幼虫和蛹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8.4%和57.8%,脂肪含量分别为8.6%和3.8%,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7.2%和27.0%,灰分含量分别为5.8%和11.4%,幼虫和蛹的矿质元素含量高,能量值低;枯叶蛱蝶幼虫和蛹的17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430.6、306.0 mg/g,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69.7、120.5 mg/g;枯叶蛱蝶幼虫和蛹的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占17种氨基酸总含量的比均约为39.4%,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占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的比均为0.65,枯叶蛱蝶幼虫和蛹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0.952和0.733,表明枯叶蛱蝶幼虫可作为优质蛋白源,而蛹为不适蛋白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枯叶蛱蝶幼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开发价值,而蛹的营养价值略低。  相似文献   

9.
详细研究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ebner)]在胚胎发育中呼吸、消化、神经、生殖系统的发育过程及特点。呼吸系统由中、后胸及1~8腹节外胚层内陷而成,到发育后期,中胸气门移至前胸,后胸气门退化;前肠、后肠分别来自原口陷和原肛陷,前肠分化为食道、嗉囊和前胃,后肠分化为前后肠和直肠,中肠来自中肠前基和中肠后基两群内胚层细咆,6条马氏管的末端插入直肠后端的肠壁内形成“隐肾”;腹神经索呈梯状,口道神经系出现额神经节和嗉囊神经节两大细胞群;原始生殖细胞来自极细胞,分两团移至胚胎腹部侧背面,被中胚层细胞包裹,形成生殖脊。  相似文献   

10.
感染白粉菌玫瑰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感染白粉病的玫瑰叶片饲养甜菜夜蛾3龄幼虫,测量取食量,观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无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从3龄幼虫至化蛹,对健康叶片的取食量达1125.6mm^2/虫,而对感病叶片的取食量只有764.0mm^2/虫;在有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总偏好取食健康叶片,从3龄幼虫至化蛹对健康叶片的取食量达979.7mm^2/虫,而对感病叶片的取食量只有165.7mm^2/虫。感病玫瑰叶片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入预蛹期时间延长,死亡率高,化蛹率低,蛹质量明显降低;表明甜菜夜蛾取食感染白粉菌的玫瑰叶片后生长发育和取食量均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害虫三叶斑潜蝇的检疫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对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虫期之间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差异显著,其中7日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并随着蛹期的延长,过冷却点有降低的趋势.幼虫、老熟幼虫、1日蛹、7日蛹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4.21、-16.74、- 18.76、-21.97和-21.31℃,冰点分别为-12.06、-14.55、-17.07、-21.05和-20.03℃.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虽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退化程度的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菌株,用柞蚕蛹(Antheraea pernyi)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作为替代寄主进行复壮,并对复壮后的菌株进行了栽培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蚕蛹复壮效果优于大蜡螟,但是复壮周期较后者长1倍。所有菌株均能通过注射接种侵染蚕蛹,但菌株退化程度不同对蚕蛹的侵染力不同;侵染大蜡螟的方法不同,其效果有显著差异,菌液浸蘸法优于固体培养物接触法。退化严重的菌种通过虫体复壮难以恢复产孢梗束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蜡螟作寄主繁殖古巴蝇接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大蜡螟大规模繁殖及应用古巴蝇,解剖观察了古巴蝇雌虫体内幼虫量,并进行大蜡螟幼虫接种不同古巴蝇幼虫量以及不同生长期大蜡螟幼虫做寄主对古巴蝇蛹数、大蜡螟存活数和死亡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古巴蝇雌虫体内平均幼虫量达170多条;大蜡螟接种不同古巴蝇幼虫量后,所得的古巴蝇蛹数随着接种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但35~38条与45~48条蛆的接种量所得古巴蝇蛹数差异不显著;不同生长期大蜡螟接种古巴蝇后,古巴蝇收蛹数随着寄主大蜡螟生长期延长而增加,生长40 d和50 d的大蜡螟做寄主时,古巴蝇收蛹数、大蜡螟存活数和死亡数差异不显著。考虑到寄主饲料成本和羽化时间等因素,35~38条接蛆量和40 d生长期的大蜡螟做寄主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松毛虫赤眼蜂工厂化产品低温贮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3℃恒温条件下,对非滞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小幼虫期、幼虫中期、老熟幼虫期、预蛹期、蛹初期和蛹中期6个虫态进行了长期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贮存虫态对其贮存效果有较大影响,幼虫中期虫态贮存效果最佳,小幼虫期次之。小幼虫期和幼虫中期虫态贮存期不宜超过60d,其他虫态不宜超过15d。贮存期在20d内,单卵蜂数随贮存期的延长而下降,20d之后单卵蜂数变化基本稳定,小幼虫期贮存单卵蜂数下降较多。贮存期长短与成蜂单雌产卵数的变化关系不明显,但蛹初期和蛹中期虫态贮存成蜂的单雌产卵数和可育蜂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试验研究了樗蚕(PhilosamiacynthiaWalkeretFelder)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此虫在河北冀东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4月下旬开始羽化,5日上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共分5龄.第1代蛹期50d左右.第1代成虫羽化,产卵盛期为8月上旬,8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9月上中旬为赵冬代化蛹盛期,蛹期240d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8种果蝇不同龄期的DNA含量。[方法]从黑果蝇(Drosophila virilis)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7个突变品系的幼虫Ⅰ龄、Ⅱ龄、Ⅲ龄、蛹、成虫提取总DNA。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提取的DNA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提取的DNA进行了PCR效果检测。[结果]8种果蝇Ⅰ、Ⅱ、Ⅲ龄幼虫DNA含量递增,大部分蛹和成虫DNA含量递减;果蝇5个龄期提取DNA的PCR效果均很好,成虫最佳,幼虫次之。[结论]幼虫、蛹和成虫的DNA质量均可保证PCR扩增、分子克隆、物种鉴定等实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瓜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是葫芦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桔叶,瓜架竹杆内越冬。1—2代主要为害丝瓜和冬瓜,3—5代主要为害冬瓜和秋黄瓜。一龄幼虫头宽为0.234毫米,Dayer常数为0.62,幼虫共5龄,取食量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产卵前期为2~3天,卵、幼虫和蛹期分别平均为4.6,11.7和8.4天。卵、幼虫,蛹和世代(卵一卵)的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的曲线回归方程为:Ye=12877640x~(-4.6379),Y=279253x~(-2.9963),Yp=211317x~(-3.1155)和Yg=8857x~(-1.7476),田间每年在6~10月发生,以8~9月虫量最多,在丝瓜、冬瓜和黄瓜生长季节出现两个虫量高峰,第一个虫量高峰期三种瓜类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甘蔗二点螟(ChiloinfuscafelusSnelen)以幼虫越冬。低龄幼虫在种蔗和盖膜宿根蔗内,8℃以上温度即可取食为害,可成为有效虫源。进入滞育的龄期为5龄,一旦滞育,幼虫则不能老熟,但仍可取食和脱皮。老熟幼虫可以休眠方式越冬。预蛹期前有3-5d的后补营养期,蛹历期6-18d。年发生代数1-4代。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恒温条件下饲养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innaeus以研究其生长发育。结果表明,金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2℃、9.11℃和8.95℃,有效积温分别为79.39d.℃、297.99 d.℃和182.47 d.℃;16℃条件下蛹滞育。9月份起室内常温条件下金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98±1.04)d、(21.84±2.67)d和(22.52±12.52)d;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66.13%、55.28%和95.59%;绿色蛹占91.18%,明显高于褐色蛹;蛹质量(1.05±0.16)g,成虫性比(♀/♂)为0.97。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测定了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的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蠢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间,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斯氏线虫检疫处理双钩异翅长蠢提供理论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双钩异翅长蠢幼虫和蛹的TDM模型以及LD50与LT50。72h后双钩异翅长蠢老幼虫的TDM模型为:Pij=1-exp[-3.0514 2.02721g(di)],LD50为1.3244(条线虫/头),LT50为1.2385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LD50都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斯氏线虫与双钩异翅长蠢接触的机会;随着线虫剂量的增加,LT50逐渐减少,即线虫剂量增加,幼虫死亡50%所需的时间就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