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不同地区肉牛舍夏季环境状况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全国不同地区的8个肉牛场的牛舍夏季环境状况进行检测,测定了牛舍内外的温度和舍内的湿度、风速、照度以及CO2、NH2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牛舍环境状况较好,中原地区环境状况次之,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育肥的环境需求,南方牛舍环境存在高温高湿的问题,需采取适宜的防暑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环境控制及管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的环境、福利状况,提高肉牛生产水平,试验将环境控制(控制牛舍通风、铺加垫料、增加清粪次数)和管理措施(饮用温水)应用于实际生产,并通过检测牛舍环境、牛体清洁度、日增重等指标来评价改进措施的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控制牛舍通风、铺加垫料、增加清粪次数能显著提高牛舍内最低气温和地面温度,对牛舍内日平均气温没有显著影响;降低舍内风速的同时增加了湿度、二氧化碳和氨气浓度,但总的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牛舍内的环境状况;对牛体清洁度、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给牛饮10℃的温水能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环境控制是肉牛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肉牛场有害气体直接影响肉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本文综述了肉牛场气体状况,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以及臭气等产生的原因及其超过卫生学限值后对肉牛健康和生产的危害。对影响牛舍有害气体变化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如牛舍建筑形式、季节、清粪方式以及牛舍温度的日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同时对减除肉牛舍有害气体的措施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肉牛舍的环境指标如温度、湿度、通风,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夏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意见建议。结果表明,该牛舍舍内平均温度为23.4℃,平均湿度为51%,平均风速为0.26m/s,CO2平均浓度为681mg/m3,采光系数为1∶15,NH3浓度不足1 mg/m3,这些指标总体上可满足夏季肉牛生产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影响拉萨周边肉牛生产的牛舍与环境因素,根据拉萨周边自然环境,本文从肉牛养殖场布局原则、牛舍设计与牛舍环境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优化出适合于拉萨周边肉牛生产牛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控制牛舍的环境。为拉萨周边养殖场(户)牛舍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测定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肉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选择木屋架草泥屋面肉牛舍2栋(其中1栋地面加2 cm垫料)、单层彩钢板屋面肉牛舍1栋(屋顶换气缝覆盖塑料薄膜)测定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草泥屋面牛舍内平均温度为-9.56 ℃、湿度为78.71%、风速0.17 m/s,牛舍温度过低,不能满足肉牛生产要求;单层彩钢板牛舍同期的温度比草泥屋面牛舍高3 ℃,但湿度要高15%(达到93.75%),风速为0.03 m/s,其环境综合评价不如草泥屋面牛舍.牛舍地面加垫料即可提高舍内温度,又可保证地面温度在0 ℃以上,同时可以降低相对湿度4%,是改善牛舍环境条件的有效措施.建议:肉牛舍屋面采用草泥屋面或双层彩钢板,屋顶换气缝改为0.36 m,地面垫料厚度可增加到5 cm.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饲料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肉牛养殖,但另一方面,冬季寒冷、冰冻时间长,保持良好的肉牛舍内环境成为研究重点,随着规模化肉牛产业的发展,牛舍环境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肉牛舍内环境现状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肉牛舍的温热环境指标如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饲料的采食量及利用率。为了解肉牛舍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肉牛直肠温度和呼吸率的影响,对肉牛舍温热环境指标和肉牛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肉牛舍内、外的6个测点,在同一时刻,温度、相对湿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牛舍内、外不同测定点通风效果存在差异;新型牛舍与河南省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在豫南地区甚至河南省都可以推行。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畜牧科技特派员,通过这几年的精准扶贫、驻村帮扶,深深体会到养牛业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主要产业之一,但在养牛过程中存在牛舍环境卫生脏、乱、差使肉牛生长发育缓慢,饲养成本增高,肉牛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对牛舍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控好牛舍内环境,为肉牛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疫病的预防,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肉牛生产力。下面就牛舍环境的管理展开讨论,已供业内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肉牛舍温热环境对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牛舍的温热环境指标如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饲料的采食量及利用率.为了解肉牛舍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肉牛直肠温度和呼吸率的影响,对肉牛舍温热环境指标和肉牛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肉牛舍内、外的6个测点,在同一时刻,温度、相对湿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牛舍内、外不同测定点通风效果存在差异;新型牛舍与河南省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在豫南地区甚至河南省都可以推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肉牛舍走向对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种不同走向的牛舍,测定夏季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二氧化碳、氨气浓度。结果表明:东西走向牛舍内的风速显著高于南北走向牛舍(P<0.05),有效温度及有害气体浓度极显著低于南北走向牛舍(P<0.01),2种牛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obtain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for beef cattle production in Yili area,the environmental indices detected from a typical collective beef cattle farm were evaluated.CO2,NH3 and CH4,luminosity,temperature,humidity and noise,PM10 and TSP of the beef cattle cowshed were measured for consecutive 10 days in the spr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spring,the daylight time was about 10 h from 08:00 to 18:00,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luminosity,temperature,humidity and noise were 105.61 Lux,16.30 ℃,49.56% and 64.59 dB,respectively;The average value of CH4,CO2 and NH3 concentrations were 0.09,880.91 and 0.51 mg/m3,respectively;The average value of PM10 and TSP concentrations were 0.030 and 0.010 mg/m3,respectively.By zooming in the day and hour fluctuation of above measured environmental indic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his cowshed was over the maximum limit of national standard from 11:00 to 24:00 lasting for about 13 hours.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in this area was suitable for beef cattle production except the temperature in this cowshed needs to be improved for providing better welfare for beef cattle.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疆地区某集约化肉牛养殖场春季环境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疆伊犁地区昭苏县肉牛养殖环境状况,评价其环境质量,本研究对该县某典型集约化肉牛养殖场的相关环境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DT-8820四合一多功能环境表(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噪音)、智能气体检测报警仪(二氧化碳(CO2)、氨气(NH3)、甲烷(CH4))和LD-5C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对新疆昭苏县某集约化肉牛养殖场肉牛舍春季(4月下旬)上述环境指标进行为期10 d的测定。结果表明,该牛舍春季每天采光时间为08:00~18:00,约10 h;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噪音平均值分别为105.61 Lux、16.30 ℃、49.56%和64.59 dB;CH4、CO2和NH3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9、880.91和0.51 mg/m3;PM10和TSP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30和0.010 mg/m3。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日周期和时周期变化可发现牛舍平均温度超过国标最高限值,持续时间为11:00~24:00,约13 h。综上所述,除牛舍温度指标外,该牛舍测定的各项环境指标参数均符合畜禽养殖环境标准,该牛舍春季环境较适宜肉牛生产,但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牛舍温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动物的福利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充分了解牛群的体型外貌及生理指标情况,我们对牛群体型外貌进行了评定、同时对牛群的毛色、肤色、踢、角及生理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牛群生理指标测定、体型外貌评定及毛色、肤色、踢、角颜色和形状分析。[结果]表明:蜀宣花牛肉用指数公母牛分别为5.3769和4.0725,低于国外专门化肉牛品种,但也明显高于国内几个比较有名的地方牛品种,由此说明,蜀宣花牛的肉用指数界于专用型肉牛和肉役兼用型牛之间。毛色以黄白花和红白花为主,占90.16%;皮肤颜色以纯粉色和粉色有斑点的为主,占96.92%;蹄质颜色以纯蜡黄色为主,占86.28%;角型以照阳角为主,占93.94%。成年母牛的生理指标分别为:体温平均38.38℃、心跳74.56次/min、呼吸18.74次/min和瘤胃蠕动2.84次/2min;体型外貌线性评定分析表明,蜀宣花牛母牛的14个性状中,除后房宽度、尻角度和乳房底部3个性状平均分略低于75分,强壮度、后房高度、乳头位置和乳静脉4个性状的平均分高于80分外,其余7个性状的平均分都在75~80分之间。[结论]从乳用性能的角度看,牛群的平均体型尚处在较理想型和理想型之间,还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15.
动物健康生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温热环境逐渐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和关键因素之一。虽然肉牛生产受到热应激的影响没有奶牛显著,但这种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综述影响肉牛养殖的环境因素,并阐述温湿度指数在肉牛健康养殖中的评定方法,以及热应激对肉牛生产性能、生理机能、免疫指标、繁殖性能和肉品质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缓解热应激对肉牛生产影响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包括物理预防、肉牛耐热性的品种选育以及营养调控等。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冬季肉牛采暖舍环境指标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东北地区冬季育肥牛舍的环境状况。[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育肥牛采暖舍进行了为期5d的实地测量试验。所测得的温湿度、风速、CO2浓度、NH3浓度[结果]为:舍内平均温度为12.4℃、湿度为83.9%、风速为0.10m/s、CO2平均浓度为3647ppm、NH3平均浓度为14.7ppm。由测量[结果]可知:采暖舍内温度、湿度和风速均能很好的满足肉牛的生长和育肥的需要。但是CO2、NH3气体浓度稍高,可能是由于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但没有对牛的生长生活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北方冬季采暖舍环境舒适度较高,可作为冬季肉牛舍有效的保温措施之一。[结论]通过本试验的结果,为北方冬季肉牛舍的建筑设计及健康养殖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殖工艺及机械设备领域技术不断进步,肉牛养殖集约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但北方寒区冬季牛舍保温与环境质量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也是制约北方寒区肉牛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开展牛舍结构及舍内环境质量间关系的研究,对降低肉牛饲养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北方常用的牛舍类型及冬季舍内环境质量做简单介绍,并将环境温湿度、有害气体、光照对肉牛生理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养殖户和同领域研究者探究北方寒区肉牛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热应激对科尔沁牛和科尔沁肉牛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体况相近、身体健康的母牛各20头,分别在热应激(夏季)和非应激(春季)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在热应激状态下,科尔沁肉牛血清中的SOD、GSH含量差异显著高于科尔沁牛(P<0.05),T-AOC含量有比科尔沁牛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MDA含量极显著低于科尔沁牛(P<0.01);在非应激期间科尔沁肉牛和科尔沁牛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下科尔沁牛和科尔沁肉牛血清中的SOD、GSH、T-AOC含量较非应激状态极显著降低(P<0.01),科尔沁牛的MDA含量较非应激状态极显著升高(P<0.01),科尔沁肉牛的MDA含量较非应激状态显著升高(P<0.05)。生理指标中热应激期间科尔沁牛的直肠温度显著高于科尔沁肉牛(P<0.05),而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在热应激状态下科尔沁肉牛比科尔沁牛的抗氧化能力更强,耐热应激能力强于科尔沁牛,更能较好地适应高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