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79年6月下旬开始,在海安县仇湖区粮管所帮助下。先后在桑苗田、饲料田、水杉树苗田共养殖蚯蚓7338平方米,其中有160平方米饲料田越冬采用薄膜复盖养殖。此外还用各种床式养殖90平方米,其中利用苗床44平方米。在田块、蚓床共下种蚓700余斤(约16万条)。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辟蛋白质饲料来源,我所于1979年开始对蚯蚓进行人工养殖试验。现将初步试验介绍如下: 一、选择蚯蚓养殖品种及对比试验济南地区最常见的有赤子爱胜蚓、威廉环毛蚓、通俗环毛蚓、背暗异唇蚓等,为了从本地选择养殖品种,我们对赤子爱胜蚓与环毛蚓进行了养殖对比。  相似文献   

3.
一、青蚯蚓(威廉环毛蚓)的养殖 1.胡桑田养殖方法:桑田行距一般在1.3米左右,在行距中心开宽35厘米、深15~20厘米的槽,下投蚓饵,再用泥土复盖好,而后待捕拾到种蚓后,即在蚓饵区表土上泼少量水放入蚯蚓。这样蚯蚓就会自行钻入。在蚯蚂大量养殖后,由于蚯蚓的改土作用和蚓粪的肥效作用,能促使桑叶增产。  相似文献   

4.
海安县从试验研究养殖威廉环毛蚓和赤子爱胜蚓以来,农村年利用蚯蚓量达15万斤以上。自农村建立大包干责任制以后,集体猪场大多调整了,蚯蚓养殖基地也随之变化。去年秋天,随着农村专(兼)业户的发展,人们为了提高畜、禽、鱼生产的经济效益,经过宣传组织和技术指导,把养殖爱胜蚓和  相似文献   

5.
在蚯蚓养殖中,如何把成蚓、幼蚓、蚓茧和蚓粪分离,是国内外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养殖蚯蚓实践中,经过不断摸索,发现蚯蚓产茧、蚓茧孵化、幼蚓生长和饲料消耗都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出一种分离成蚓、蚓茧和蚓粪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蚯蚓在鱼类养殖中作为动物蛋白来源,以减少鱼粉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对用蚯蚓饲喂鲤鱼进行了试验。1980年投喂干蚓,1981年投喂鲜蚓,结果证明,养鱼效果与鱼粉基本相同。但在两年的试验中,我们感到用蚯蚓喂鱼,蚯蚓与蚓粪的分离工作很繁琐,不利于生产中推广。因此,我们在1982年又进行了蚯蚓和蚓粪混合喂鱼的试验,结果同样取得高产。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养殖蚯蚓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一般40~60天为一周期,每年可养殖9~6个周期,若饲养管理好时每亩可产鲜蚓2~5吨,按目前市场价格每亩地收益在2~3万元,可获利8000~1000元左右。天津市宁河县岳龙镇岳龙村青年农民贾立明独辟蹊径养蚯蚓,从以前的蚯蚓养殖面积十几平方米,发展到现在有34000平方米蚯蚓养殖场地、奶牛13头、固定资产百万元的“天津市宁河县蚯蚓购销养殖总场”,搞蚯蚓产供销,连蚯蚓粪都卖得好价钱,河北、山东、江苏、北京、湖北等省市客户争相与贾立明联系蚯蚓粪购销事项,每吨蚯蚓粪100…  相似文献   

8.
蚯蚓的养殖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池养、箱养、立体养等。这些方法虽然在蚯蚓养殖中起着很大作用,但在大规模生产中,占地多,费劳力,管理麻烦,而且蚓体和蚓粪混在一起,需要及时清理,否則容易使蚯蚓栖息环境污染,蚯蚓繁殖率下降,滞育,甚至死亡。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轻劳动强度,使蚓体和蚓粪自动分离,我在长期实践中摸索了一种新的养殖方法——立体多孔槽养殖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猪粪养殖蚯蚓的可行性及温度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采用花盆室内养殖法进行小规模饲养,观测猪粪养殖的蚯蚓在15,20,28℃条件下的生长、繁殖、取食活动、蚓茧孵化及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猪粪养殖的蚯蚓生长较快,个体重量较大,蚓茧孵化率为65%~75%;猪粪养殖的蚯蚓的适宜温度为20~28℃,在此温度下蚯蚓逃逸和死亡数量少,活动较为活跃,采食量和排便量大,增重快;随着温度的升高,蚯蚓产茧和生殖环带出现日龄缩短,孵化时间减少,孵化率增高,幼蚓到成蚓周期约为70~80 d。说明温度对猪粪养殖的蚯蚓生长和繁殖有较大影响,利用猪粪养殖蚯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温度对牛粪养殖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采用花盆室内养殖法进行小规模饲养,观测牛粪养殖的蚯蚓在15,20,28℃温度条件下的生长、繁殖、取食活动、蚓茧孵化及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牛粪养殖蚯蚓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28℃,蚯蚓逃逸和死亡数量少,较为活跃,采食量和排便量增加,增重快;蚓茧孵化率达80%~92%,幼蚓长到成体需要70~80 d。随着温度的升高,蚯蚓产茧和生殖环带出现日龄缩短、孵化时间减少和孵化率升高的现象,幼蚓到成蚓周期为70~80 d。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模拟蚯蚓养殖试验,旨在选择不同畜粪(牛粪、猪粪和羊粪)配比基质下饲养蚯蚓的最佳组合。试验共设3种不同原料配比的处理,7 d预饲期,50 d正式试验期,每个处理150条蚯蚓,室温条件下进行养殖试验。通过测定蚯蚓增重、蚯蚓茧数、蚯蚓增加条数和蚯蚓长度指标,来筛选牛粪、猪粪和羊粪混合养殖蚯蚓的最佳优化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从对蚯蚓存活的影响来看,组Ⅰ的蚯蚓死亡数和逃逸数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组Ⅲ的蚯蚓死亡数和逃逸数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从对蚯蚓生长性能的影响上来看,在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组Ⅰ的增重倍数和总长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组Ⅲ的增重倍数和总长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从对蚯蚓增殖的影响上来看,组Ⅰ的成蚓、幼蚓和蚓茧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组Ⅲ的成蚓和蚓茧数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综上所述,处理组Ⅰ(牛粪∶羊粪∶猪粪=80∶10∶10)为最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世界上的蚯蚓养殖已作为处理垃圾、减少污染、生产优质肥料、提供饲料而迅速发展起来。在意大利,蚯蚓养殖业是一种新兴行业。已发展成为蚯蚓养殖业,有儿家蚯蚓养殖公司,有十五年的历史。我们参观了一家佛罗伦萨附近的Lommy Vermifert蚯蚓养殖公司,生产规模相当大,达到了工厂化的程度,生产水平较高,实现了机械化分离蚯蚓和蚓粪。  相似文献   

13.
“太平二号”蚯蚓食性复杂,喜食畜禽粪便,能够降低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蚯蚓对硒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该试验在半发酵牛粪中添加不同比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 SS)与富硒酵母(selenium-enriched yeast, SY)的混合硒(10 mg·kg-1,SS∶SY=1∶1,1∶2,1∶4)养殖蚯蚓,探究硒元素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蚯蚓粪肥力(N、P、K)的影响,选择富硒蚯蚓的适合养殖浓度及复合硒比例,在蚯蚓处理牛粪的同时提升蚯蚓富硒效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牛粪基料中添加硒元素,蚯蚓的日增殖倍数与日增重倍数较低(P<0.01),试验组中以SS组生长繁殖较好;(2)试验组蚯蚓蚓体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中,SY组蚓体硒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3)SY组与混合Ⅲ组(SS∶SY=1∶4)蚓粪中N含量最高,混合Ⅰ与混合Ⅲ组蚓粪的P含量最高,混合Ⅲ组蚓粪中K含量最高;(4)各试验组蚓粪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以混合Ⅰ组蚓粪硒含量最高,SS组蚓粪硒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赤子爱胜蚓提取物对小白鼠移植瘤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子爱胜蚓(E.foetida)是正蚓科爱胜属中一个分布十分广泛的种,也是人工养殖最多的一个良种。蚯蚓除了在农业和畜牧业上作为改良土壤和蛋白饲料外,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用途。我国利用蚯蚓作为药用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蚯蚓药用的处方达40余种。近代的研究表明蚯蚓不但富含蛋白质而且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蚯蚓体内还有蛋白  相似文献   

15.
1品种选择蚯蚓在我国分布广泛.人工养殖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是北星二号、太平二号,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而成的.其他可供养殖的种蚓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  相似文献   

16.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无脊椎动物。利用蚯蚓可处理畜禽粪便、污泥,肥沃土壤,降低环境污染,为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提供富含蛋白的饲料。人工养殖蚯蚓,合理开发、利用蚯蚓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人工养殖的蚯蚓为爱胜蚓属(Eisenia)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及从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蚯蚓等。  相似文献   

17.
不同蔬菜废叶养殖蚯蚓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废叶是北方地区蚯蚓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它的特点是水分含量高,维生素含量高,碳氮比低,易腐烂,腐烂物细软,有利于蚓茧的孵化和蚯蚓的育雏。在以玉米秸秆等碳素原料做蚯蚓基料时,适量添加蔬菜废叶不仅起到平衡蚯蚓基料碳氮比和提供营养的作用,而且还起到给蚯蚓遮阳和提供水分的作用。为了弄清添加当地主要蔬菜废叶在养殖蚯蚓中的饲喂效果,我们对6种蔬菜废叶(菜花叶、芹菜叶、大白菜叶、卷心菜叶、莴笋叶和娃娃菜叶)及未添加蔬菜废叶的对照组做了蚯蚓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从蚯蚓增重、产茧、蚓茧孵化、成蚓的体色及活力5个方面进行统计和感观比较。通过60d的蚯蚓饲喂对比,6种蔬菜废叶及对照组在蚯蚓饲养中的综合试验效果顺序依次为:娃娃菜叶、大白菜叶、莴笋叶、芹菜叶、菜花叶、卷心菜叶、对照组(未添加蔬菜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用牛粪养殖蚯蚓的适宜发酵程度,测定了赤子爱胜蚓属大平2号在未发酵牛粪(BD0)和发酵10 d牛粪(BD10)、20 d牛粪(BD20)、30 d牛粪(BD30)中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结果表明:BD0和BD30处理蚯蚓的试验末体重、蚓茧产生量和蚓茧孵化率都极显著或显著高于BD10和BD20(P<0.05),而BD0和BD3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未发酵及发酵30 d牛粪比发酵10,20 d牛粪更适宜蚯蚓的生长和繁殖;而用未发酵牛粪养殖蚯蚓在工艺上更简单,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养殖蚯蚓中,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如何,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现将我场情况简介如下: 我场自1980年10月底开始养殖日本大平二号蚯蚓。1981年是试验观察和扩大增殖阶段,由引进的100条增殖到30万条,当年供应外地种蚓5万条;同时在养殖和利用上,作了一些初步研究工作。1982年进入小批量生产蚓体阶段,饲养面积逐步扩大到500平方  相似文献   

20.
蚯蚓营养丰富,繁殖快,食性广,易养殖,且在渔业上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果。因而近十年来人工养殖蚯蚓在国内外蓬勃发展。本文仅就蚯蚓及蚓粪的营养价值与鱼类养殖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以使人们将我国丰富的蚯蚓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解决鱼类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不足问题。据国内外资料报道:蚓体干物质占原体的15~21.17%。含粗蛋白质50.43~6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