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互联网+图书馆”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深度融合,微信公众平台是实现其融合的重要媒介,是图书馆拓展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重要手段。对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经验,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漂流”服务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图书漂流”服务模式的主要平台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特殊环境和特点,探索一种网站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漂流”服务模式的开展,并对平台结合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总结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现状,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建设,促进学科服务的内容扩大,推动学科服务向纵深发展。[方法/过程]依托网站调查、微信公众号、部门走访、院系调研、读者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信息,分析影响学科服务建设效果的各方因素,探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的建设措施。[结果/结论]为构建学科服务系统,促进高校图书馆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科建设、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互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高效、科学、深入的学科服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分析“双一流”背景下国内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研究现状,对比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的15所涉农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情况,为涉农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助力新农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的研究现状;运用网络调查法,调研“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服务与阅读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助力新农科人才培养提出展望。[结果/结论]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启动与新农科建设需求的双驱动下,涉农高校图书馆准确把握“十四五”发展格局对新农科人才的新需求,通过优化资源建设、突出为农兴农特色,提升馆员素质、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服务转型升级、主动服务人才培养,开展特色服务、打造涉农高校品牌等策略,深度融入新农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高质量新农科人才培养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促进涉农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众多行业中独占鳌头,网上大量电子图书的横空出世冲击着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运营。文章着笔于高校图书馆的采购现状,以新时代下的用户需求为导向,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采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说明;介绍了“互联网+”平台下高校图书采购模式;从图书资源平台、图书供应链以及用户需求等三方面详细阐述了“互联网+”驱动下高校图书采购的新模式,期望为相关的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双创”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围绕“双创”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以及保障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成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顺势而为,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图书馆界,以大数据技术、数字资源积累、完备的人员岗位设置以及不断创新的信息服务模式为基本要素,通过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服务平台形成优质的数据服务生态圈。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互联网+”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创新思路,用户思维、大数据、智能化思维等新的思维模式将促进图书馆改变现有孤立发展模式,不断地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扩大服务区域,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是“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笔者经过调查,从“互联网+”战略的崛起;“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的意义;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跨界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图书馆+互联网”的跨界服务现有基础;“图书馆+互联网”的跨界融合特点、服务模式、服务领域;“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探索;“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展望等几个方面对“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正迅速深入各行各业,加速国内各界产业转型。同其它行业一样,中国公共图书馆也同样面临着用户日新月异的需求转变。因此,基于“互联网+”理念,为了应对读者服务工作的机遇和挑战,顺应公共图书馆3.0时代的发展诉求。云图工程成为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读者服务工作转型的重要工具。文章从数字平台建设、馆藏规划和数字化文献流通3个方面初步进行阐述,尝试将云图工程基础框架体系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工作面临着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加快服务模式转变。文章基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紧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特征、新要求,提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转型六个方面的策略:重构经营化的管理体制,树立人本化的服务理念,建立协同化的服务联盟,运用智能化的服务手段,完善共享化的服务条件,构建嵌入化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微信已成为中国年轻群体社交的最热门平台,以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备受青少年的青睐,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读者开展服务是当前社会需求也是图书馆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从微信的特征角度入手,探讨图书馆基于微信平台开展的服务模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检索服务及微信公众号的智能回复。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海南省热带农业信息传播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高普及率和用户广覆盖度、开放性、信息传播的"病毒性"特点、传播对象的针对性、移动信息库5个方面分析了微信优势与海南热带农业信息传播要求的契合,最后提出了促进海南热带农业信息传播的一些对策:发挥政府职能、大力扶持微信服务产业、加强海南热带农业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人才培养、优化海南热带农业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策略、建立海南热带农业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收集反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特性,根据对国内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调研,总结分析了图书馆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服务的功能应用,并对其长远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使微信公众平台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微信平台为职业体育俱乐部搭建了一个“内容为王、个性有趣、互动沟通、增值盈利”的品牌传播平台。文章运用实证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以CBA东莞新世纪篮球俱乐部公众微信号为例,对其使用现状、现存问题以及优化对策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了搭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来优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气象服务平台利用CIMISS(全国综合气象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系统提供的气象基础数据,采用气象数据标准化处理、气象预报集成应用、气象服务产品快速更新等关键技术,实现气象实况监测、预报预警和决策服务等综合信息的实时在线显示功能和综合信息推送功能,具有传播快、操作简易、易分享互动等特点,通过安徽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号可为社会公众及防汛抗旱决策指挥部门提供全天候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气象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长沙市气象局开通的长沙微农直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模块功能主要是天气产品、服务产品和个人互动;分析了其目前的现状,并从提高微信图文信息可视化效果,加强关键农时、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持续开展参与性较强活动,个人互动有待加强和实现气象信息"品牌参与"5个方面阐述完善长沙微农直通微信平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湖南省公共气象服务手段现代化、产品专业化、队伍专职化、管理规范化,针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现实需求,从8个方面建立湖南省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体系:一是建立新型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体制;二是扩大公共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三是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和延伸服务链条;四是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设;五是建立公共气象服务联动响应机制;六是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科学研究;七是强化公共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八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微信是腾讯公司的免费通信软件,本文介绍了微信并展现了微信强大社交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微信隐私性特点,调查了微信服务现状,考察了广州图书馆的微信平台的应用,并探讨了增设免费WIFI增加微信读者用户并通过微信服务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微信作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APP,其点对点的信息接收与传输方式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农民用户的不断增加,利用微信这一新型软件进行农业信息服务,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服务效率。创建热带农业科技服务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快捷传播特性,向广大热区农业生产者、基层人员提供农业科技知识,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获取关注用户读取信息的数据,分析关注用户阅读信息的喜好,以期更好地开展热带农业信息服务,更好的为“三农”服务,提高热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多媒体手段用于课堂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使课外辅导答疑工作压力倍增。本文提出创建课程答疑信息系统,建立课程信息数据库并关联到课程信息交互平台的主动信息服务模式。[方法/过程]通过构建课程答疑机器人,以“智能助教”角色嵌入到课程交互平台,使信息服务能直面教学一线,任课老师课外辅助教学更加便捷高效。以课程微信群为示例平台,以应用app的形式生成“智能助教”角色并拉入群中,赋予一定的在线答疑和在线自学习能力。[结果/结论]简要介绍了系统开发的技术理论及方法,经对雏形系统的测试,初步验证了信息在线角色服务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利用现代信息系统主动为教学一线服务探索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