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RT-PCR检测及其3''端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RTPCR技术对草莓植株中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进行特异扩增,扩增产物经测序证明为SMYEV的特异片段。建立了稳定的SMYEV的RTPCR检测体系,并对19个草莓品种和2种野生草莓进行检测,其中12个品种和五叶草莓带有SMYEV。从SMYEV的沈阳分离物SY01上扩增出了932bp的基因组3末端区域,其核酸序列与国外分离物的序列同源性为86%~96%。系统进化树显示SMYEV分为3个组群,沈阳分离物SY01与欧美分离物位于同一组群内,但独立形成1个小的分支。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SMYEV基因组3末端形成3个茎环结构,不同分离物的序列变化并未引起茎环结构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RT-PCR检测及其3'端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T-PCR技术对草莓植株中草莓轻型黄边病毒( SMYEV) 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进行特异扩增, 扩增产物经测序证明为SMYEV的特异片段。建立了稳定的SMYEV的RT2PCR检测体系, 并对19个草莓品种和2种野生草莓进行检测, 其中12个品种和五叶草莓带有SMYEV。从SMYEV 的沈阳分离物SY01上扩增出了932 bp的基因组3'末端区域, 其核酸序列与国外分离物的序列同源性为86% ~96%。系统进化树显示SMYEV分为3个组群, 沈阳分离物SY01与欧美分离物位于同一组群内, 但独立形成1个小的分支。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SMYEV基因组3'末端形成3个茎环结构, 不同分离物的序列变化并未引起茎环结构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原核表达的外壳蛋白制备草莓轻型黄边病毒抗血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以原核表达的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外壳蛋白(CP)为抗原制备抗血清的方法,从而建立利用ELISA检测SMYEV的技术体系。【方法】利用IPTG诱导SMYEV CP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离纯化重组蛋白并以其为抗原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血清效价达到要求后,分离纯化抗血清并利用DAC-ELISA对草莓植株进行SMYEV检测,同时利用RT-PCR对DAC-ELISA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宿有SMYEV CP基因的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出现一条52.0 ku左右的特异性重组蛋白谱带,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制备出专一性较强的针对SMYEV的抗血清,该抗血清稀释800倍后仍能有效检测草莓植株中的SMYEV。利用DAC-ELISA和RT-PCR对26份草莓试材分别进行SMYEV检测,2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以原核表达的SMYEV CP为抗原可以制备出专一性较强、效价较高的SMYEV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4.
葡萄卷叶相关病毒7(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7,GLRaV-7)是与葡萄卷叶病相关的重要病原物之一。为明确中国GLRaV-7分离物的基因序列变异,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中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188份葡萄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为24.5%(44/188)。对来源于42个GLRaV-7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和15个分离物的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国内外GLRaV-7分离物的CP和HSP70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12%~100.00%和88.94%~100.00%、85.33%~100.00%和88.97%~100.00%。基于CP和HSP70基因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分别将GLRaV-7分离物划分为6个和5个明显区分的组群。Gp3、Gp4和Gp5仅由中国分离物组成。本研究中初次分析国内外GLRaV-7分离物的CP和HSP70基因序列变异,可为进一步开展GLRaV-7分子检测的研发及不同变种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表现红心病的潍坊萝卜块根上得到一芜菁花叶病毒( Turnip m osaic virus, TuMV) 分离物(TuMV-Ra) , 通过RT-PCR获得了该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P) 基因, 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 并将其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它20个TuMV萝卜分离物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 TuMV-Ra与这20个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9.9% ~99.0% , 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8%~99.7%; 其中与中国浙江杭州萝卜的两个分离物HZLB1、HZLB2同源性最高, 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7%和99.0%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和99.7%。TuMV-Ra与1999年从表现相同症状的潍坊萝卜得到的分离物CHINA-WF C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66% , 氨基酸同源性为96.53% , 说明病毒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异, 而且变异的位点主要在CP的N末端。将TuMV-Ra CP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 ( + ) , 在大肠杆菌BL21 (DE3) 中表达出分子量为38 kD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TuMV-Ra CP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6.
部分蔬菜CMV分离物C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蔬菜作物上的8个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 采用一步法RT-PCR扩增得到CP基因全长片段, 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结果表明, 本研究8个分离物的CP基因均为657个碱基, 可编码218个氨基酸, 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 达92.8% ~99.1%; 将它们与GenBank中部分CMV CP基因序列比较, 显示出与CMV亚组Ⅰ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0.7%~98.0%, 而与亚组Ⅱ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有75.8%~78.1%。因此, 这8个分离物应归属于CMV亚组Ⅰ。  相似文献   

7.
苹果茎沟病毒KRL-1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KRL-1(库尔勒香梨分离物)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外壳蛋白(CP)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通过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KRL-1CP基因由714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37个氨基酸。KRL-1与ASGV其它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93%,氨基酸同源性为94%-98%。根据KRL-1与其他分离物CP基因序列和生物学症状上的差异,可推断KRL-1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  相似文献   

8.
草莓病毒脱除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感染病毒的草莓品种宝交早生为试材,利用多重RT-PCR同时检测SMoV和SMYEV技术,对茎尖培养、热处理、抗病毒药剂处理3种脱毒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以期为草莓脱毒苗培育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0.2mn茎尖和0.5 mm茎尖都能够有效地脱除SMoV和SMYEV;热处理能够脱除草莓试管苗中的SMoV,但不能脱除SMYEv,39℃恒温处理30 d,SMoV脱除率达到63.0%;利巴韦林不能清除草莓植株体内的SMov和SMYEV.综合脱毒率和茎尖分化成苗率2个指标,认为0.5 mm茎尖培养是适宜的草莓病毒脱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重RT - PCR检测草莓斑驳病毒和草莓轻型黄边病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多重RT - PCR同时检测草莓斑驳病毒( SMoV) 和草莓轻型黄边病毒( SMYEV) 的技术体系, 对草莓田间植株和试管苗都可以有效进行检测。多重PCR引物根据引物之间的互补性及引物的Tm值进行筛选。适宜的PCR缓冲液的浓度为2 ×, 退火温度为57℃, 延伸温度为66℃。分别利用单一PCR和多重PCR对微茎尖培养获得的草莓品种宝交早生的11个株系进行了脱毒效果鉴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技术检测草莓镶脉病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特异引物的PCR 扩增方法, 对30 个草莓品种进行了草莓镶脉病毒的检测, 同时用指示植物小叶嫁接法对被检植株进行了病毒检测, 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回收、克隆PCR 扩增出的特异DNA 片段,获得了携有草莓镶脉病毒CP 基因片段的载体。测序结果表明, 得到的特异DNA 片段同美国草莓镶脉病毒的株系ATCC 45058 CP 基因片段相比, 同源性为90. 94 %。  相似文献   

11.
吴洋  刘莉铭  彭斌  古勤生 《园艺学报》2017,44(4):777-783
从新疆鄯善县、甘肃瓜州县和河南通许县采集表现瓜类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症状的甜瓜叶片样品63份,利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从阳性样品中选取25个分离物扩增出1.4 kb的片段,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3份样品中,36份为CABYV阳性;获得的序列包括部分3′端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非编码区(NCR)和全长外壳蛋白(CP)基因。随机选取25个分离物的CP基因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其序列相似性为93.2%~100%。通许分离物间序列相似性为98.8%~99.8%,瓜州分离物间序列相似性为98.2%~100%,鄯善分离物间序列相似性为99.2%~100%,组内表现出极高的同源性。基于其部分RdRp基因、NCR及CP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25个CABYV分离物与中国及周边地区(泰国、韩国等)的分离物聚为一簇,而与欧洲地区分离物距离较远,说明了该病毒分子变异与分离物的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近期新西兰报道的侵染猕猴桃的新病毒——猕猴桃病毒1(Actinidia virus 1,AcV-1)在四川地区猕猴桃上的发生情况及其分子特性,采用RT-PCR对来自四川6个地区疑似感染病毒的90份猕猴桃主栽品种‘红阳’和‘金果’的叶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2份样品为AcV-1阳性,检出率为24.4%。将获得的5个AcV-1分离物和已报道的新西兰分离物K75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分离物间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84.8% ~ 97.1%和89.7% ~ 99.6%,其中除邛崃分离物HYH5与新西兰分离物K7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97.1%)外,其余4个分离物均低于9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主要聚集在3个分支上,分离物HYH5与新西兰分离物K75位于同一分支,其余分离物位于另外2个分支。  相似文献   

13.
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来自北京地区甘蓝和芥菜上的TuMV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者CP基因序列长度均为867个核苷酸,编码288个氨基酸,它们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2%,氨基酸同源性为97.6%;两者与GenBank中的部分CP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7.8%~97.8%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1.7%~99.0%之间;分子进化树分析两者可归属World-B组。  相似文献   

14.
杨国慧  张仲凯  崔崇士 《园艺学报》2006,33(6):1237-1240
 利用免疫捕捉多聚酶链式反应( Immuno-Capture PCR, IC-PCR) 方法从南瓜的两个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云南分离物(CMV-YN) 和黑龙江分离物(CMV-HLJ ) 中扩增获得约700 bp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 基因片段, 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 CMV-HLJ和CMV-YN两个分离物CP基因长为657 bp, 编码219个氨基酸, 两个分离物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达到96.8%和97.4%。和国外CMV亚组Ⅰ 6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0%以上, 氨基酸同源性在97%以上, 和亚组Ⅱ 6个分离物的同源性分别为66.4%和73.4%。和国内亚组Ⅰ10个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都在89.5%以上, 氨基酸同源性在93%以上, 而和亚组Ⅱ两个分离物的同源性分别为68.3%和73.5%。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MV-HLJ和CMV-YN两个分离物属于CMV亚组Ⅰ。  相似文献   

15.
项周  程桥  谢宗周  王国平  洪霓 《园艺学报》2017,44(1):113-119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和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均可侵染柑橘的不同种。为明确CLBV及CTLV在中国柑橘上的发生状况和分子特性,采用RT-PCR技术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的342份和346份柑橘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分别为9.6%和11.0%。对14个CLBV分离物和15个CTLV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部分序列分析显示,CLBV分离物间cp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2.1%~100%和88.1%~100%,CTLV分离物的cp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5%~100%和92.5%~100%。测定的14个CLBV分离物在系统进化树中聚为2个组;而CTLV分离物分组不明显,该病毒的系统进化与寄主来源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莉爽  李淳  杨学辉  张松柏  刘勇 《园艺学报》2020,47(12):2415-2426
为明确辣椒叶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在贵州辣椒上的发生分布及其分子变异情况。用RT-PCR法对采自贵州省25个采样地点的548份辣椒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9份为阳性样品,检出率为23.54%。将获得的14个不同采样点PeVYV分离物和已报道的中国和其他国家PeVYV分离物进行序列比对,P0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9% ~ 100.0%,氨基酸相似性为97.7% ~ 100.0%;C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7% ~ 100.0%,氨基酸相似性为97.9% ~ 100.0%;M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4.7% ~ 100.0%,氨基酸相似性均为100.0%。在系统进化树中,有13个采样点PeVYV分离物P0基因聚在一起,与中国分离物(KP326573)的亲缘关系较近,而遵义播州PeVYV分离物与澳大利亚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贵州所有PeVYV分离物CP基因与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和西班牙分离物聚为一支,但不同采样点的PeVYV分离物又聚为两个不同的分支。而不同采样点MP基因全部聚在一起,且与其他地区PeVYV分离物的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辣椒上不同地区PeVYV分离物具有一定的分子差异,存在遗传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查明新疆巴旦木果树病原病毒的种类,为病毒的分子检测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从巴旦木果树叶片中检测到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以阳性样品的总RNA为模板进行PNRSV外壳蛋白基因(CP)RT-PCR扩增,对预期430 bp大小的4个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结果表明,PNRSV新疆巴旦木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世界各地已报道的分离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0.0%~97.2%和80.1%~94.1%,其中与阿根廷分离物AY217的同源性最高;而与同属03亚组的苹果花叶病毒(ApMV)同源性较低,仅为52.9%~55.4%和45.6%~48.6%。新疆PNRSV各分离物之间CP基因高度同源。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的分析显示,PNRSV新疆巴旦木分离物的株系属于GroupⅠ组。【结论】确定了PNRSV为侵染新疆巴旦木果树的病原病毒。这是PNRSV在新疆发现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于2017~2019年在我国6个省份的番茄主产区,采集疑似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侵染的番茄样本,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 或PCR 扩增,将符合预期条带大小的PCR 产物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我国6 个省份番茄ToCV 和TYLCV 的复合侵染率为25.29%,其中山东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6.4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ToCV CP 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8.30% 以上,ToCV CP 基因序列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TYLCV 基因组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6.00% 以上,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9.
于2017~2019年在我国6个省份的番茄主产区,采集疑似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侵染的番茄样本,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或PCR扩增,将符合预期条带大小的PCR产物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我国6个省份番茄ToCV和TYLCV的复合侵染率为25.29%,其中山东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6.4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ToCV CP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8.30%以上,ToCV CP基因序列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TYLCV基因组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6.00%以上,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0.
黄富琴  洪建源 《中国果树》1989,(2):40-40,29
<正> 关于草莓病毒病的研究,欧美早于20年代就引起重视,先后发现有20多种病毒侵染草莓。日本从1953年开始把它作为草莓的重要病害,目前已报道的病毒病主要有6种,即草莓斑驳病毒(SMOV)、草莓镶脉病毒(SVBV)、草莓和性黄边病毒(SMYEV)、草莓皱缩病毒(SCr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烟草坏死病毒(TNV)。近几年,我国的草莓病毒病虽已开始研究,但因其多具有潜伏侵染特性,尽管植株已被病毒侵染,却不能很快表现症状。因此对草莓生产上的病毒种类和发病情况尚不甚清楚,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亦较少。我们采用草莓病毒指示植物鉴定的方法,检测了田间3个草莓品种植株的病毒种类和发病情况,以引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