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昆明市耕地质量数量、空间分布情况。[方法]以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项目监测数据及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历年来进行耕地质量监测的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昆明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结果]2018年昆明市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地和高等地为主,占比分别为46.38%和42.67%,2018年平均等级为4.04,从空间分布来看,中高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中部、东部和北部,低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北部。[结论]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高,对比2017年昆明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4.15),提升了0.11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以铁岭县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区为评价区域,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对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开展等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铁岭县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呈现由中低等级耕地集中分布向中高等级耕地集中分布变化的趋势,实施前项目区耕地质量综合等级为5.65等,实施后项目区耕地质量综合等级为4.84等,项目的实施使得项目区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81等,表明铁岭县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成效明显,这为辽宁省其他县区深入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蒋吉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0):105-106,113
枞阳县区划调整后,利用新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标准,对"三调"后的全县耕地质量进行了等级评价.该介绍了枞阳县耕地质量等级面积与空间分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耕地质量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状况,为更好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服务。【方法】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和《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山东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结合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实际情况,对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牡丹区二等耕地3826.15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12%;三等耕地18 525.43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4.79%;四等耕地35 444.17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7.43%;五等耕地15 057.98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0.15%;六等耕地1875.71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51%。全区耕地加权平均等级为3.90。【结论】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较高,但无一等耕地,而二等耕地面积较小,还要持续加强农田建设,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质量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金塔县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化验土壤养分含量、归纳整理地力要素主要指标,并将各等级耕地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了解掌握了耕地等级状况,为提升土壤耕地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与高、中、低产田在各乡镇的分布,探究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ArcGIS软件平台、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单元、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数据库,完成杜集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杜集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58级,高产田主要分布在朔里镇、石台镇和段园镇,面积1 547.93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9.34%;中产田分布范围较广,包括矿山集街道、朔里镇、高岳街道、段园镇和石台镇,面积6 455.68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0.66%。依据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结果,初步判断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限制因素为灌溉能力和排水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耕地质量提升措施,并分析了耕地质量提升模式及其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条件等各指标的贡献,以位于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相关指标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评价指标的贡献。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0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93,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08,区域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91、19.64个百分点,灌溉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25;排水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5.13、27.33个百分点,排水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31。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使项目区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产田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灌排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作用最大,贡献率达51.85%。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有利于揭示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特征,进而实现对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管理.在分析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项工作的技术难点、工作重心以及可能改进的方面,以期为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月,《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我国首部关于耕地质量的国家标准,这一标准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将为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耕地质量等级》对全国耕地土壤健康情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是否满足农产品持续生产的能力等进行评价,将耕地质量划分为十个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将全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合肥市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更新评价,并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更新了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数据库。评价结果表明,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为4.753等级,比上一年提升了0.041个等级,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耕地均以中产田(4-6等地)为主,评价结果为合肥市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余敦  付永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65-2066,2070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耕地质量的等级.结果表明,武宁县总体耕地质量较差,大部分乡镇的耕地质量等级为差或一般,只有少数乡镇耕地质量较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法适宜用于耕地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根据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分析白银区耕地存在的问题并为白银区耕地质量保护和质量等级提升提出建议对策。[方法]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信息系统数据评价库,对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白银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6.99等。四等地到十等地面积占比分别为8.75%、5.95%、5.27%、49.68%、17.96%、12.38%、0.00%。白银区耕地受地貌、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等级高低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分布规律。全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平均为17.10 g·kg-1、28.62 mg·kg-1、225.87 mg·kg-1。[结论]该评价较准确的反映了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基于耕地质量问题进行了合理分析,对耕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已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据了解,该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区域划分、指标确定、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流程等内容,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从农业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金寨县2019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金寨县2021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与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结果,对金寨县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更新评价。结果表明,金寨县2021年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5.174等,较2019年的5.448等提高了0.274个等级。金寨县2021年耕地质量分布以4~6等地中产田为主,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8.98%,更新评价结果可为金寨县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部关于耕地质量的国家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将为土地流转等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对全国耕地土壤健康情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是否满足农产品持续生产的能力等进行评价,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根据不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时空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收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江西省1985、2012年2期耕地肥力质量评价相关数据,以50 m×50 m栅格为评价基础单元,以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评价江西省2个时期耕地肥力综合质量,分析了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耕地肥力综合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Ⅳ等地,2012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Ⅱ等地;2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相似,耕地质量等级都是从中部平原地区到赣南山区逐步降低;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土壤养分含量普遍提升,使得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普遍提高,较大面积的Ⅲ、Ⅵ等耕地转换为Ⅰ、Ⅱ等耕地,特别是中部地区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提高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区域划分、指标确定、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流程等内容,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正>《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已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其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编写组有关专家给出了解答。1《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耕地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后在京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据了解,该标准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耕地质量等级。其中,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还根据不同区域耕地特点、土壤类型分  相似文献   

20.
金塔县从2017年开始通过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利用Arc GIS技术对全县耕地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监测和评价,摸清了全县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土壤类型分布和耕地养分状况。本文介绍了金塔县耕地质量监测基本概况,分析了2017—2020年度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和等级变化趋势,并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