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酒糟为主料,利用不同体积质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和高温高压蒸汽进行灭菌,考察其对平菇酒糟培养料理化性状及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方式的灭菌率均达85%以上;灭菌前后培养料pH、粗纤维、粗蛋白基本无变化;灭菌对培养料的挥发性成分(醇、醛、酮、有机酸)去除效果,高温高压灭菌优于过氧乙酸灭菌;高温高压灭菌的培养料平菇菌丝平均长速最快,为0.4 cm/d,菌丝浓密洁白、粗壮。综合比较得出,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一种更有效的酒糟培养料灭菌方式。  相似文献   

2.
袋栽香菇的菌筒培养料,系根据香菇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碳氮比及各种营养物质科学配制而成,接种前经过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的蒸汽灭菌,使简袋内的营养物进一步软化降解。接种后又通过香菇菌丝体酶的分解作用,使培养料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的角质层,硅细胞组织以及结晶结构受  相似文献   

3.
小美牛肝菌子实体主要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对小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子实体的多糖、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等主要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8种氨基酸中,8种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9.36%;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粗纤维含量分别是6.41%、29.78%、3.36%、5.04%和7.89%.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1985年以来,采用~(80)Co—γ射线对香菇木屑培养料进行辐射灭菌试验,在1.0~1.8兆拉德(Mrad)剂量范围内,不仅能达到灭菌的目的,且可促进培养料中某些纤维素降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促使香菇菌丝生长,提高鲜香菇产量(《上海农业学报》,1986第3期)。本试验是在此基础上,应用最佳辐射灭菌剂量1.2Mrad 辐照香菇木屑培养料,进一步观察辐照培养料对鲜菇产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试验采用本所1.5×10~4后里~(60)Co—Y 辐照源。(一)培养料:木屑78%、米糠20%、蔗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约55%。拌匀后装聚丙烯薄膜袋,每袋重0.75公斤,袋口套颈圈、扎橡皮筋加棉塞。  相似文献   

5.
以香菇、平菇、秀珍菇等7种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菌丝生长状况、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和木质纤维素含量,探讨不同食用菌对猕猴桃枝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以期为进一步利用猕猴桃枝生物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猕猴桃枝可作为7种食用菌栽培的原料,但生长适应性不同,食用菌对猕猴桃枝基质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秀珍菇选择性降解木质素效果最佳,栽培20 d后木质素降解率达35.6%;平菇对基质中纤维素降解作用最好,栽培25 d时纤维素降解率达48.3%;鹿角灵芝对基质中半纤维素降解作用最强,栽培30 d时降解率达68.3%。  相似文献   

6.
袋料栽培黑木耳与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试了代料栽培黑木耳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核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氨基酸总量为10.02%,其中必需氨基酸占的氨基酸总量的42.47%;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总量为9.5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31%。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96%、12.38%和0.903%,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23%、12.49%和1.03%。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为66.92%,而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则为69.19%。VB1、VB2、P、Zn和核酸的含量二者比较接近,而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Fe、Ca含量均明显高于段木栽培黑木耳。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工厂化栽培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双二、黑单、C10、C6和C3的子实体产量、栽培培养料的酶活性,研究了木质纤维素与产量的关联性,以及子实体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C10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且子实体产量最高,分别为4.19 mm·d~(-1)和(152.71±5.69)g;C10漆酶活性最高,C6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黑单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最高;C10纤维素降解量最多,产量随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量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半纤维素降解量与产量没有相关性;不同菌株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程度与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高低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6无论是总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是鲜味、甜味、苦味和无味氨基酸总量都较高。因此,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黑木耳C10菌株符合工厂化生产特点,可缩短采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连作土灭菌对葡萄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采用盆栽模拟试验,对葡萄连作土壤进行蒸汽灭菌,研究连作土灭菌后葡萄植株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土灭菌显著增加了葡萄植株的株高和茎粗,其中以7月份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比连作土增加了1.51倍和0.14倍,地上和地下鲜质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也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以9月份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1.18倍和1.09倍。并且连作土壤灭菌后葡萄叶片SOD酶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随生长期的延长,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另外,研究发现连作土壤灭菌后葡萄根系分泌的还原糖及氨基酸总量显著降低,分别比连作土壤降低了72.60%和91.10%;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也发生改变,其中Ile、Leu和Tyr3种氨基酸未达到检测水平,其他氨基酸含量降低。可见,对连作土壤进行有效的灭菌后,可以改变根际微生态的核心因素即根系分泌物的成分及含量,促进植株的生长,减轻葡萄的连作障碍,进而证实了土壤生物因素是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驯化栽培的大杯蕈子实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氨基酸的种类与组成。结果表明,(1)大杯罩菌盖中粗蛋白含量高达26.4%,纯蛋白含量高达18.5%,高于木耳、香菇、松口蘑等木腐菌,而低于粪草生菌的蘑菇与草菇。(2)菌柄中也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其粗蛋自和纯蛋白分别为19.5%和13.7%。(3)菌盖的营养价值及食用价值高于菌柄,菌盖中粗蛋白含量高于菌柄7%,而粗纤维的含量低于菌柄约5%,菌柄中因纤维化程度高降低了其食用价值。(4)菌盖及菌柄均含有测试的15种氨基酸,菌盖中氨基酸总含量达21%,比香菇菌盖高3%以上,菌柄中的氨基酸总量也近14%。(5)大杯蕈的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达40%以上,比香菇高近2%,具作为一般食用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蛋氨酸,占其氨基酸组成的3.0%,高于香菇近1倍。  相似文献   

11.
香菇节木栽培基质生物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降低香菇栽培对阔叶树资源的消耗 ,本文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配方原始组分含量、呼吸消耗、基质失重对绝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及不同生育阶段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 ,经优化配比的节木栽培基质 ,发菌阶段呼吸消耗失重率为 16 4 4 %~ 17 12 % ,出菇阶段木质素降解率为 73 83%~ 78 2 4 % ,整个生育过程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为 78 0 9%~ 79 77% ,绝对生物学效率为 10 2 2 %~ 11 4 1% ;节木栽培基质木质素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出菇阶段 ,其降解率越高 ,绝对生物学效率越高 ,但木质素的降解率并不随木质素含量的升高而提高 ;木质素的降解尚需外源较易利用的碳源启动  相似文献   

12.
香菇菌糠反季节栽培草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县是香菇生产大县 ,年生产量达 5 0 0 0万棒。据测香菇废菌糠含 7.78%粗蛋白 ,10 .2 7%糖 ,18.0 5 %粗纤维 ,能够为草菇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提供所需营养。我所就香菇废菌糠栽培草菇进行了试验。1 供试菌株 草菇 VA,引自浙江丽水市食用菌科研中心。2 培养料配方 香菇废菌糠 60 % ,棉子壳 2 0 % ,麦麸 2 0 % ,适量生石灰 ,p H 8~ 10。3 试验方法 按配方称取主辅料 ,香菇废菌糠需晒干碾碎成木屑状 ,棉子壳先用石灰水预湿 1天 ,再添加麦麸 ,三者拌匀 ,加水至含水量达到 5 5 % ,p H 8~ 10。将拌好的培养料装进大麻袋 ,蒸汽加温 60…  相似文献   

13.
1 感染杂菌的原因 1.1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一般在接种3天后就可看出明显症状,即杂菌不仅在袋料表面出现,而且在袋料内的很多部位发生;香菇菌种的菌丝刚开始吃料生长,杂菌就在袋料的各个部位捷足先登.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的原因一是灭菌时料袋挤压过紧,二是灭菌时蒸汽流通不畅,三是灭菌期间有降温现象,四是灭菌时灭菌锅内留有死角,五是灭菌时间未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香菇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不同产地(湖北随州、福建古田、浙江江山、河南、东北和广东韶关)香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灰分、脂肪、粗蛋白、总糖、氨基酸组成、粗纤维、干物质和高分子多糖(HMWP)等。结果表明:福建产地的香菇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的含量比较多,广东产地的香菇水分含量很高,浙江产地的香菇氨基酸含量最高,河南产地的香菇总糖含量最高,湖北产地香菇干物质含量最高,吉林产地的香菇高分子多糖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百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阔叶树木屑培养基中辅料含量对栽培香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杂木屑培养基中麦麸和米糠两种辅料对栽培香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米糠含量高的培养基,其绝对生物学效率、培养基失重、呼吸消耗、木质纤维素降解量均高于米糠含量低的培养基;麦麸更适合作栽培香菇的辅料,20%的麦麸具有30%米糠基本相同的生理功能;培养基的C/N在栽培过程中不断下降,适当增加氮源可降低培养基的C/N,具有提高香菇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桑枝屑香菇与杂木屑香菇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桑枝屑和杂木屑为试材,采用标准及实验室常用方法对香菇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研究桑枝屑和杂木屑2种培养料对香菇产量和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多糖、纤维、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枝屑栽培的单袋香菇产量比杂木屑的低6.4%,但生物转化率比木屑的高1.7%,粗蛋白质含量是杂木屑栽培的1.03倍,但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比杂木屑香菇中的略低一些;脂肪含量是杂木屑栽培的1.82倍,纤维含量是杂木屑栽培的1.01倍,多糖含量是杂木屑栽培的1.34倍;重金属铅含量仅为杂木屑的11.3%,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矿质元素除钾元素外,钙、镁、铁、锌均高于杂木屑栽培的香菇。可见,用桑枝屑栽培的香菇子实体的营养性和药用保健性优于杂木屑栽培的香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安徽大别山新发现绵地花和蓝孔地花菌的营养成分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测定了其灰分、粗纤维、总黄酮、蛋白质、粗脂肪、总糖、还原糖以及17种氨基酸的含量,并与香菇进行比较,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评价其蛋白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绵地花和蓝孔地花菌的营养成分中,灰分、蛋白质和V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常见食用菌香菇,且含有丰富的黄酮、粗纤维等功能性成分及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0%以上,其必需氨基酸评分AAS绝大部分高于或接近人体氨基酸模式,蓝孔地花菌AAS更优,且CS评分值较高。绵地花和蓝孔地花菌是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优质食用菌资源。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筛选适宜大球盖菇的栽培料配方,探究大球盖菇栽培工艺,采用桃木屑、玉米芯和玉米秸秆 等农业废弃物,设置3个工艺共6种配方进行大球盖菇不同栽培工艺和配方栽培试验,对第一潮菇子实体 的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桃木屑、玉米芯和玉米秸秆多原料 混合的生料工艺配方(桃木屑50%、玉米芯25%、玉米秸秆25%)中子实体粗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 分别为37.97%和247.8 mg/g,且Glu和Asp含量均较高,子实体味道更鲜美;发酵料工艺较发酵料+短时高 温灭菌工艺更有利于粗纤维、粗蛋白含量的提高。相同栽培工艺添加相同比例桃木屑时,添加玉米秸秆 更有益于提高大球盖菇的粗纤维、粗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添加玉米芯则有利于提高粗脂肪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况丹 《食用菌》2011,(4):57-59
对香菇、金针菇、杏鲍菇、平菇、黑牛肝菌、竹荪、松乳菇七种常见和珍稀食用菌进行了全面的营养分析比较。用常规测定法对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矿质元素进行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氨基酸和核苷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干重为基础,水分含量在9.03%~18.28%,灰分含量在4.2%~11.13%,粗蛋白含量在4.0%~35.97%,粗脂肪的含量是1.9%~16.38%,总糖含量在16.76%~52.1%,粗纤维含量在3.7%~28.4%,氨基酸含量在2547.1~23855mg/100g,核苷酸含量在1.15~10.03mg/kg。  相似文献   

20.
采用FDBN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了秦巴山区野生猪苓茵核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和猪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氨基酸总量为4521.0mg/100g,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3.8%;水分、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猪苓多糖含量分别是13.22%、2.86%、6.87%、27.62%、1.87%和0.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