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拟除虫菊酯毒笔作为一种新的杀虫剂型,是根据我国北方地区松毛虫冬季下树、春季上树的习性,选用高效低毒、击倒力强的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为主剂,以石膏、滑石粉等为载体,采用机械混合法研制而成的。1983年春,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荣兰  黄国洋 《林业科学》1989,25(5):472-476
由于化学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历史较久,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产生了抗药性,拟除虫菊酯类新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良特性,但自1981年使用以来,其杀虫效果不断降低,而用药量逐渐增加。我们自1984—1986年对全省12个县、20多个地方作了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工作。结果表明:松毛虫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抗药性与过去使用有机氯、有机磷等农药的量成正相关,合理控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用量能延缓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北方松毛虫幼虫下树越冬的习性,选用高效低毒、击倒力强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机械混合法研制成毒笔,于1982—1983年对松毛虫上、下树幼虫进行毒杀试验,杀虫率一般90%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烟台市科委委托市林业局主持召开的拟除虫菊酯毒笔防治赤松毛虫及杨雪毒蛾试验鉴定会,于1936年1月28日在文登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高级农艺师、讲师、工程师等科技人员共22人。两项成果都通过了技术鉴定。 这两项试验,是由烟台市林业局森保科和文登县林业局森保站分别组织人员进行试验的。利用赤松毛虫秋季下树越冬春,季上树危害及杨雪毒蛾白天下树隐蔽,夜间上树危害的习性,用拟除虫菊脂(杀灭菊脂、氯氰菊脂等)加石膏粉做成毒笔,在树干胸高处划一闭合环,害虫上下树爬过药环即会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七日至四月十四日,我们在衢州市、龙游县应用拟除虫菊酯类新农药对越冬后恢复取食期松毛虫进行了大面积飞机超低容量防治试验,效果显著,杀虫率达到97.3%。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我省共有油松林591.2万亩,松毛虫发生面积为219.5万亩,每年因松毛虫为害约损失木材30万立方米,价值达3000万元。为消灭松毛虫,我省曾先后采用过人工捕捉,烟剂熏杀、地面撒粉、喷施化学药剂、飞机撒药毒杀、释放赤眼蜂及白僵菌等措施。但由于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加之有些措施技术性较强,群众不易掌握,故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根据北方松毛虫上树取食及下树越冬的习性,又先后采用了围裹塑料裙、拟除虫菊酯毒笔及拟除虫菊酯喷毒环等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实践,围塑料裙和毒笔法均需刮树皮,否则效果不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昆明市属的宜良县、安宁县、官渡区等地云南松林不断发生松毛虫灾,使林木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我站从1985年7月开始了对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的综合治理工作,同年9月,结合生产实际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了大面积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列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毛虫是江苏森林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在防治工作中、均采用二二三、六六六等有机氯类农药,松毛虫对该类农药的抗性越来越大,严重污染环境,常引起鱼、畜大量中毒死亡,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自1983年初我们进行新农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筛选工作.通过20多种农药品种对松毛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了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20%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新农药对马尾松毛虫有特高的杀伤效果,进行林间药效试验,杀虫效果在90%以上.为此,1984年4月在高淳县游山林管会进行了飞机低量喷洒药效试验,杀虫效果均达99%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一)供试农药品种 2.5%溴氰菊酯(法国进口)、20%杀灭菊酯(日本进口)、20%氯氰菊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45%马  相似文献   

9.
可用来防治松毛虫的毒笔已在我国制成功。这种毒笔是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按比例加入滑石粉、石膏粉等制作的。经大面积试用,效果可达90%以上。而且持效期长,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避免喷洒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马尾松毛虫给天敌、生态环境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于1985年4月初在河南省信阳县谭家河乡,进行了一次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防治面积34,000亩,效果显著,成本低廉,为今后大面积防治森林害虫探索了新途径。现将试验结果分述于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药液配制: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稀释成1∶15.5—1∶7.3倍,每亩分别喷有效成分5、  相似文献   

11.
将阻隔用长效缓释剂按一定比例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混配成长效阻杀剂 ,用于防治松毛虫等有上下树习性的森林害虫 ,不仅具有杀虫持效期长、杀虫效果高、不污染环境、少杀伤天敌、耐雨水冲刷、抗沙尘污染、使用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而且防治作业和防治效果不受地形环境、气象因素、树木高度、林分郁闭度、虫口密度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能有效控制松毛虫的猖獗危害  相似文献   

12.
溴氰菊酯系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近年来,在森林害虫防治方面,该药发展迅速。我们于1984年5月在甘南县绿色林场应用此药进行了飞机常量喷雾防治落叶松松毛虫的试验。效果显著,初报如下: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为18林班6小班16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1983年严重遭受松毛虫的危害,1984年飞防前调查有虫株率为100%,最高  相似文献   

13.
松毛虫是落叶松的大害虫,多年来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对其猖獗危害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适于深山缺水地区作业,对人畜较安全,杀伤天敌少,污染环境轻,残效期较长的防治方法,我们在友好林业局朝阳经营所进行了拟除虫菊脂毒笔防治落叶松毛虫的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一、室内试验为给林间大面积防治试验提供代据,首先对越冬前后的松毛虫幼虫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试验所用幼虫均由林内采回。(一)试验方法:在纤维板上摸拟树干直径分别划内径10cm、15cm、20cm,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赤松毛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程度,作者采用微量点滴法,选择溴氰菊酯药剂,对赤松毛虫进行了初步测定。测定结果表明,LD_(50=0.1134±0.00031;毒力基线关系式为y=3.5+0.73x(S_误=0.3126)。  相似文献   

15.
毒胶环防治松毛虫越冬幼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进一步寻求经济有效防治松毛虫的方法,根据北方地区松毛虫幼虫均在地面越冬、出蛰后上树危害的特性和五十年代国内外采用粘虫胶治虫的启示,我们于1980~1981年进行了配制毒粘胶环防治越冬松毛虫幼虫上树的研究工作。小试验面积0.67亩,中试面积6亩,通过试验证明,这种方法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烟台市共有松林284.5万亩(其中赤松232.9万亩,黑松林51.6万亩),每年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根据辽宁省利用拟除虫菊酯毒笔防治松毛虫的经验,我们从1984年春,进行了防治试验,1985年即在全市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现将防治试验和推广应用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油松毛虫是油松林的毁灭性食叶害虫之一 ,发生严重的时候能将松针吃光 ,严重地影响了油松林的生长。如果连年受害时 ,会使松树枯死。根据油松毛虫下树越冬 ,翌年春天上树继续危害的生活习性 ,如果掌握好越冬幼虫出蛰上树的时机进行防治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 3月~ 4月份 ,我们在较大面积综合防治油松毛虫的同时 ,在灵丘林场用塑料布 (4.5丝厚 )围塑料环和用溴氰菊酯喷毒环进行小面积防治试验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2 .5 %溴氰菊酯、柴油 ,药油比例为 1∶ 15 ,每公顷用药、油混合液 1.6 kg(16年生油…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高安等16个县、市林区的马尾松毛虫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江西林区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的耐药力有明显提高,其中高安、贵溪林区马尾松毛虫的抗数达到了低抗水平,马尾松毛虫对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尚未产生抗性,室内用以上3种拟除虫菊酯与增效磷(SV1)按1:0.5、1:1、1:3、1:5T 1:10的比例混配,用点滴法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增效磷与拟除虫菊酯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且随着SV1比例的提高,增效作用增强,用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2.5%溴氰菊酯、20% 酯、2.5%三氟氰菊酯和10%氯氰菊酯)加增效磷按不同混配比进行林间防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增效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混配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林间防治松毛虫以溴氰菊酯+SV1(1:5)、氰戊菊酯+SV1(1:3-1:5)、三氟氰氯菊酯+SV1(1:3-1:5)以及氯氰菊酯+SV1(1:5)稀释8000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将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混溶柴油等制成的油雾剂或油乳剂,通过热力烟雾机械喷药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具有效果好、省力、省工及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地面人工机械施药中比较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松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确预测松毛虫发生期,可为选定最佳防治时期提供依据。1982—84年,我们在建平县对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的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研究方法 (一)松毛虫上树进度观察从3月20日开始,选择两块有代表性的标准地,每块标准地按棋盘式选取100株标准树,在树干胸径处围上宽4cm的塑料环。幼虫开始上树后,每日9—11时、14—16时检查塑料环下阻隔松毛虫的种类和数量,并将环下幼虫清除。上树结束,统计每日上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