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病理组织学是研究鱼类患病时出现的组织学变化的科学,它与药理学、组织学、生理学一起,在商品性的渔业经营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裸鲤肠道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青海湖裸鲤肠道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 ,青海湖裸鲤肠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其前、中、后肠的组织学特点差异明显 ;裸鲤肠道由内向外可以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但缺乏粘膜肌 ,因此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分层不明显 ;裸鲤前、中肠的褶皱高而宽 ,排列紧密 ,纹状缘明显 ;后肠的褶皱低而窄 ,排列疏松 ,纹状缘不明显 ;裸鲤肠道的杯状细胞数量从前肠到后肠依此逐渐减少。文中还对青海湖裸鲤肠道各段的结构与食性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暗纹东方鱼屯仔鱼期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出膜后1~18 d的暗纹东方鲀仔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当水温为23℃时,6日龄仔鱼的上下颌已形成,开始摄食;12日龄仔鱼的卵黄囊已被吸收,此时仔鱼由混合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描述了消化系统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并采用图像分析比较了卵黄囊与消化器官发育的消长过程.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7,(5):1-4
通过对广东某麻黄种鸡场抽取的130份样品进行禽白血病抗原ELISA检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该鸡场感染禽白血病的阳性率为10%;从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到肝脏、脾脏、胰腺、大脑、肺脏和气管等器官组织中有数量不等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呈局灶性或散在增生。根据ELISA检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的结果,说明该麻黄祖代鸡群感染了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野生斑节对虾卵巢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解剖学、组织学观察,研究了南海北部野生斑节对虾卵巢结构及组织学,结果表明,(1)卵巢的解剖结构:卵巢可分为1对前叶、8对侧叶、1对向后延伸的尾叶,成熟卵巢8对侧叶以第2对侧叶最大,第6对侧叶末端可见一半透明小管穿过所对应的胸腔体壁通到同侧第3对步足基部的产卵孔。(2)卵巢的组织学结构:卵巢由卵巢壁、中央卵管和卵室组成;卵巢壁由外向内依次由上皮层、疏松结缔组织、基膜和分化上皮构成;中央卵管分化出大量卵原细胞;卵室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6.
黄鳝胃和肠道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技术对黄鳝的胃和肠道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 ,作为一种肉食性鱼类 ,黄鳝的消化能力较南方大口鲶、长吻鱼危弱。根据黄鳝的胃肠道组织学特征探讨了它的消化特点 ,并指出了研制黄鳝专用配合饲料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缢蛏外套膜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壳长(53.24±2.23)m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外套膜组织,经H·E染色和特殊染色等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外套膜组织结构与细胞化学成分。组织学观察表明:外套膜由边缘膜和中央膜组成,无边缘膜突起;边缘膜由内外侧上皮、结缔组织、肌纤维及分布在其中的粘液细胞组成。组织化学研究显示:上皮细胞和分泌细胞内含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外侧上皮和肌纤维蛋白质含量较高;在外侧上皮中检测到较强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解决缢蛏贝壳易破损、运输中大量死亡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组织学方法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的胰腺在体内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氏鲟的胰腺弥散分布于肝内、肠道及胃的周围,以肠道周围分布最多;另外脾脏内也有胰腺分布。肝脏前部无胰腺分布,中部分布较多,后部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9.
海鳗性腺形态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克俭 《水产学报》1999,23(1):13-20
本文对海鳗性腺的形态与组织结构及发育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海鳗卵巢由许多紧密排列的卵巢叶片构成,精巢则由许多精巢叶片构成。整条卵巢或精巢的外部无被膜包裹。组织学表明,卵巢在5月下旬后陆续发育成熟,精巢在4月正旬陆续发育成熟。5月下旬进入繁殖期,6月-7月为繁殖盛期。随后产过卵的个体进入恢复期并重新发育。组织学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海鳗的精子头部呈镰刀形,有一定较短的尾部  相似文献   

10.
丁(鱼岁)肠道及肝胰脏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梅  戴伟  许童  冯妍  陈辉 《水产科学》2005,24(3):13-15
以体长4~6cm的丁幼鱼作为试材,用解剖、石蜡切片和显微摄像等组织学研究手段,对其肠道及肝胰脏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了前、中、后肠粘膜皱褶的多少、疏密、高低以及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说明肠道各段在消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肝胰脏的组织学结构特点与鲤鱼相似,但胰腺细胞大部分都聚集在肝脏外部边缘和肠道的周围,只有一小部分弥散在肝脏之内,胰腺细胞间有较多胰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淡水育珠蚌外套膜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贝类形成珍珠,是贝的外套膜外表皮细胞(即壳侧表皮细胞),进入贝的体内,形成珍珠囊,再由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由于外套膜在形成珍珠和贝壳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研究贝的外套膜,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已从各方面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如在组织学方面,日本的小林等(1938)观察到珍珠囊表皮细胞与外套膜表皮细胞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Kawakami,I.K.(1952)作过海产的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的组织学观察;Kenny(1964)进行过美国的双壳类心脏组织的培养和细胞增殖的研究;町  相似文献   

12.
高体鰤类结节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使用组织病理学、活体压片和电镜技术,运用H.E常规染色法和美兰染色法对患有疑似类结节病的高体(鰤)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和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高体蛳肾脏和脾脏有大量白色小结节,直径大约1 mm;活体压片,观察到脾脏和肾脏中有散在短杆状细菌和大量呈团块状聚集的细菌结节;光学显微镜下,肾脏和脾脏有大量细菌聚集形成的嗜碱性结节,肾间质淤积的血液中也有大量细菌;透射电镜观察到肾脏和脾脏中有些巨噬细胞在吞噬细菌,有些菌体聚结成团形成结节,未见病毒颗粒.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到两端极染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鞭毛,长0.8~2.6 μm,宽约0.6~1.2μm.患病高体(鰤)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脾淤血和淋巴细胞增生;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依组织病变、病原形态和特性,患病高体师为类结节病.  相似文献   

13.
大鳞副泥鳅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对大鳞剐泥鳅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卵巢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特征.2个卵巢序有成对,位于体腔中线两侧和消化管的背面,以肠系膜与体壁相连.大鳞副泥鳅卵巢的发育分为Ⅵ个时期,第Ⅱ期卵巢出现产卵板,卵母细胞明显增多,原牛质增长,胞质嗜碱性增强,早期排列紧密,后期排列疏松;第1II期卵巢体积显著增大,扁圆,浅黄色,卵黄颗粒出现在皮质M,单层滤泡层形成,放射带…现;第IV期卵巢体积更加增大,圆筒形,深黄色,能见许多血管分枝;第V期卵巢一般只在繁殖季节达到性成熟的可自然排卵产出体外的雌鳅体内出现;第VI期卵巢呈现排空的滤泡.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5个时相,在第2时相晚期列第3时相早期,卵母细胞中具有卵黄核.  相似文献   

14.
硬骨鱼类的骨骼肌可为其游泳运动提供动力。为认识不同游泳习性鱼类的骨骼肌肌纤维组织学特征,本研究选取3种具有不同游泳习性的鱼类:鲐(Scomber japonic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形态计量法,以形状、直径和密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其骨骼肌的快、慢肌纤维组织学特性进行表征,比较3种不同游泳习性鱼类的快、慢肌纤维组织学特征差异。组织学观察发现,3种类型鱼类的骨骼肌快、慢肌纤维横切面均呈不规则形状。营持续式游泳的鲐的快肌纤维呈多角状,慢肌纤维呈多边柱形;营延长式游泳的大黄鱼的快、慢肌纤维呈长椭圆形;营爆发式游泳的褐牙鲆的快、慢肌纤维呈扁椭圆形。形态计量结果显示,3种鱼类的快肌纤维直径均极显著大于其慢肌纤维(P<0.01)。大黄鱼的慢肌纤维直径在3种鱼类中最大,约为鲐的1.34倍、褐牙鲆的1.14倍;鲐的快肌纤维直径在3种鱼类中最大,约为大黄鱼的1.41倍、褐牙鲆的1.35倍。3种鱼类的快肌纤维密度均极显著小于其慢肌纤维(P< 0.01),其中,快肌纤维密度大小排序为褐牙鲆[(274.60±9.07)根/mm2]>大黄鱼[(205.43±12.63)根/mm2]>鲐[(118.92±10.74)根/mm2],慢肌纤维密度大小排序为鲐[(1 442.33±28.25)根/mm2]>褐牙鲆[(1 073.92±39.40)根/mm2]>大黄鱼[(945.74±19.53)根/mm2]。进一步分析发现,鱼类的肌纤维形状、直径和密度与鱼类的游泳习性密切相关。上述对不同游泳习性硬骨鱼类骨骼肌的肌纤维形状、直径和密度等组织学特征的描述与差异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硬骨鱼骨骼肌的适应性进化和运动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5.
紫贻贝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紫贻贝鳃的组织学和表面结构。鳃丝上皮由六个区带的细胞组成:前纤毛柱状细胞、前侧纤毛柱状细胞、无纤毛柱状细胞、侧纤毛柱状细胞、立方或扁平细胞及后纤毛柱状细胞。各种柱状细胞的纤毛与食物的运输及水流的产生有关。立方或扁平细胞为呼吸上皮区,其组织学和表面结构有助于进行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16.
对新安江人工养殖虹鳟性腺的自然分化进行了系统组织学研究。刚孵化出膜仔鱼的生殖嵴巳形成,原始生殖细胞成单行排列于生殖嵴上,并正在进行有丝分裂。水温10—11℃时,孵出后6—8周仔鱼的性腺出现解剖学分化。紧接着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开始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向初级精母细胞过渡的时间比卵巢约晚2—3周。性腺的细胞学分化时间,雌雄鱼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弧菌病病理组织学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8.
鱼类消化道组织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鱼类消化道组织学的研究进展,旨为进一步开展消化道组织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栉江珧消化系统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绳秀珍 《水产学报》2001,25(4):294-299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栉江珧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栉江珧消化管的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唇瓣、中肠和上行肠的上皮层还有嗜酸性粒分泌细胞;消化盲囊的腺上皮由分泌细胞和消化(吸收)细胞组成.皮下结缔组织中富含血腔隙,结缔组织和血腔隙中有"颗粒细胞".食道、胃、中肠、晶杆囊及消化盲囊能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结缔组织、"颗粒细胞"也参与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唇瓣、食道、晶杆囊和中肠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中的"颗粒细胞"内含铁,结缔组织中含钙.  相似文献   

20.
有关硬骨鱼类鳔的研究多集中于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孟庆闻、李婉端,1984;孟庆闻等,1987;郑文彪等,1988;秉志,1983;Harder,1975;Whitehead和Blaxter,1989],而鳔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较少,仅见王瑞霞[1982]和Berra与David[1989]描述了青鱼及Lepidogalaxias samlamandroides的鳔原基来源。作者选择鲶形目两个不同科的代表种,鲂科的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Chen),鲿科的大鳍鳠Mystus maeropterus(Bleeker)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两种鱼鳔的原基来源、衍化,并比较了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