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研究以苏麦3号为染色体供体,一套“中国春”小麦单体系列分别作为受体和轮回母本,连续回交4次,并建立两套独立转育的重复系,对赤霉病抗性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重复系Ⅰ中,苏麦3号染色体2B、3B和6B与赤霉病抗性有关;重复系Ⅱ中,染色体7A、2B、3B和6B与赤霉病抗性有关。由此推断,苏麦3号的抗性基因位于染色体2B、3B和6B上,染色体7A是否具有抗性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2D染色体载有促进赤霉病扩展的感病基因。  相似文献   

2.
望水白和苏麦3号构建的DH群体赤霉病抗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抗病品种望水白和苏麦3号分别与感病品种Alondra’s杂交,F1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构建了2个DH群体。2001-2003年连续3年在赤霉病常发重病区福建省建阳市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通过聚类分析把2个DH群体分成稳定的抗病DH系、稳定的感病DH系、稳定的中抗DH系以及抗性不稳DH系4类,4种类型在2个DH群体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西藏上麦及半野生小麦异染色质分化的C—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民  任正隆 《作物学报》1996,22(5):525-529,T001
以GiemsaC-带技术研究了西藏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中国春的异染色质分化。它们之间的带型没有很大的差异,但出现了C-带多生,多生主要表现在A、B组染色体和分布于染色体臂的中部及端部,以中国春C-带为标准的比较表明,半野生小麦的多态性所属染色体主要为A组的2A,6A和7A,B组的2B、3B、4B和7B,西藏小麦为2A、7A5 7B。推测它们同属一个类群,西藏半野生小麦比西藏小麦和中国春原始,并非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以赤霉病病粒率为抗性指标,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存在3~4对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差异,苏麦3号、宁麦9号和扬麦158具有较多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的显性基因,对于减少它们杂交后代的病粒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小麦赤霉病抗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赤霉  相似文献   

5.
两品种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清除H2O2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晴  徐朗莱 《作物学报》1998,24(6):828-833
引入Rht3矮秆基因的宁矮1号小麦叶片,在全展初期,CAT,APX和GR活力琢AsA,GSH含量比其亲本苏麦3号高,而在全展后期则不如苏麦3号,这与叶片的光合功能变化相对应。宁矮1号叶片中H2O2的累积早于苏麦3号,与其叶片较早地进入衰老相一致。较低浓度的外源H2O2对叶片衰老早期的CAT,APX和GR活力有正调节作用、但随着衰老程度的加深,这种调节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6.
章琦  李道远 《作物学报》2000,26(5):536-542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遗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5(暂名)。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Xa-23的一对近等基因系(JG30^6∥Xa-23^(t))构建F2群体中选出160个单株用SSR(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SSR标记OSR06和RM224附近,图距分别为5.3cM和27.7cM。  相似文献   

7.
柴守诚  刘大钧 《作物学报》1997,23(6):641-645
pLr NAU344,pLr NAU426和pLrNAU647是我们新近从大赖草中克隆到的3个特种专化DNA重复序列。它们都大量存在于赖草属,而小麦中却很少。Suothern杂交证明,pLrNAU426和pLrNAU647对导入小麦的8条不同的大草染色体(其中3条携带有小平麦赤霉病抗性基因)和两条染色体臂部都有检测效果,据此可用其作为赖草属染色质的分子标记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Ali.  AM 《小麦研究》1998,19(4):36-36,F003,35
日本普通小麦品种萨达姆27,因为它含有特殊的半矮杆基因,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用中国春双具端二价体杂种,验明了萨达姆27两个独立的相互易位,一个可能是减数分裂时,T3AS·7AS和3AL·7AL引起单价染色体的断裂合成,从而形成3A和7A之间的着丝点易位,另一个是B染色体组中,除1B、2B和5B外的其它染色体和A之间小片段的易位,因此,这些易位对萨达姆27中的半矮杆基因导入其它小麦中是所必  相似文献   

9.
3个粳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章琦  杨文才 《作物学报》1998,24(6):799-804
自1989-1996年,选用分别个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2,Xa7和Xa14的3个品种为供体亲本,以一个不携有抗病基因的改良型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6次回交,自交直至BC6F4代,经各世代抗性和农艺性状筛选,转育成3个粳型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命名为CBB2,CBB7和CBB14。这些NIL除所带不同的抗病基因外,其生育期,株高,分蘖力,穗型大小等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备小扁豆染色体标本观察其核型,结果表明,绿小扁豆和红不扁豆的核型公式均为2n=2x=16=16m+6sm+2st+2st(SAT),两种小扁豆的核型类型都是3B,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均为2n=2x=16=4L+6M2+6M1+4S,二者主要在第7号染色体臂比和2号染色体大小方面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白粉病采用自然病圃鉴定。赤霉病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病圃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66份小麦品种(系)中,对白粉病免疫的品种(系)有贵农21、贵农775、三属麦、92R178、92R149、A552,高抗的品种(系)有斯燕93-1、JYP-1、JYP-2、JYP-3、小白冬、C39、兴麦17等;对赤霉病没有免疫的品种(系),多数品种(系)不抗赤霉病,只有JYP-1的抗赤霉病性比苏麦3号略强,92R149、92R178、毕麦10号、80(107)、小白冬、黔麦14、黔麦早2号和JYP-3的抗赤霉病性与苏麦3号近似,其中JYP-1、92R149、92R178、小白冬、JYP-3为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兼抗性抗源。  相似文献   

12.
赤霉病已上升为黄淮冬麦区的主要病害, 提高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成为该麦区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宁麦9号、生选6号、建阳798、建阳84、苏麦3号和宁麦13均携带Fhb1基因, 对赤霉病表现中抗水平以上。本研究以这6个品种(系)为供体, 分别与高感赤霉病的周麦16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杂交和回交, 构建6个回交群体。利用Fhb1基因的KASP标记在回交后代中进行基因型分析, 分别选择携带和不携带Fhb1基因的可育株, 对后代株系进行单花滴注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自然鉴定。回交后代携带Fhb1家系整体抗性达到中感, 比不携带Fhb1家系的平均病小穗数低4.2 (P < 0.01), 平均病情指数低4.0, 比轮回亲本周麦16的平均病小穗数和病情指数分别低8.1 (P < 0.01)和28.4 (P < 0.01)。不同供体品种(系)回交后代在赤霉病抗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 以生选6号为供体的回交后代家系抗性表现最好。本研究表明, 利用Fhb1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抗BYDV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α-淀粉酶2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陈孝  钱幼婷 《作物学报》1998,24(1):16-20
对抗大麦黄矮病毒病的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F94631和F94885-2进行抗性和α-淀粉酶2同工酶电泳图谱的研究,证明抗性基因和控制α-淀粉酶2形成的结构基因α-Amy-Ag2(α-Amy-X2)均位于中间偃麦草第76组染色体长臂上。这两个基因都呈显著遗传性。α-Amy-X2控制形成二条α-淀粉酶2特异酶带,可认为是7Ai-1长臂的生化标记,经BYDV抗性和α-淀粉酶2遗传分析,推断这两个  相似文献   

14.
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胁迫下,通过幼胚培养无性系的筛选,获得了QK-02和HK-04两个抗赤霉病的小麦变异系,与其供体亲本相比,抗赤性明显提高,其它个别性状虽略有改变,但其综合性状表现与其亲本基本相似。用524个随机引物对两个变异系和各自亲本及苏麦3号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变异系QK-02与亲本西农1376间存在多态片段的引物有11个,变异率为2.1%,在这些多态片段中,S3471220和S3751360在苏麦3号上也能检测到;变异系HK-04与亲本花育888间有15条引物有多态片段,变异率为2.86%,在这些多态片段中,S149620在苏麦3号上也能检测到。RAPD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抗赤霉变异系与亲本的抗病性差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其抗赤霉病性是可以稳定遗传的。在抗病变异系与亲本及苏麦3号上筛选到的3个分子标记(S3471220、S3751360和 S149620)可能与小麦赤霉病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赤霉病抗性已成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Fhb1是抗性最强且最稳定的抗赤霉病基因, 阐明其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及传递路径, 对抗赤霉病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229份小麦品种(系) Fhb1区段内PFT (pore-forming toxin-like)、HC (HCBT-like defense response protein)和His (histidine-rich calcium-binding protein)基因的多样性与赤霉病抗性的关系, 发现PFT-I/His-I为抗病单倍型。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表明, 中国小麦品种所含Fhb1至少有2个来源, 分别为苏麦3号和宁麦9号, 并以后者为主。本研究开发的诊断性标记PFT-CAPSHis-InDel可有效用于Fhb1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回交法转导水稻广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林  曹立勇 《作物学报》1996,22(5):595-602
以热研1号为广亲和基因(S)的供体亲本,粳型雄性不育保持系76-27B作为轮回亲本,用回交和测交鉴定进行的方式,将S基因逐步导入到76-27B中,在BC2F3后代中选得8份材料,其中5份材料73-2-1、73-2-4、73-2-6、73-2-7和73-2-8带有S基因,以下简称B(S5S5);另3份材料73-2-2、73-2-3和73-2-5带有S5基因,简称B(S5S5)。亲和性比较分析表明,B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潜在亲本中与3BS QTL连锁的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的多态,证实小麦育种群体的不同遗传背景中和不同世代中主要赤霉病抗性QTL的效应和与染色体3BS上QTL连锁的SSR标记的预期价值;同时育成3BSQTL的近等基因系。  相似文献   

18.
6X小黑麦品种Venus和2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选育出NR9849等8个系群94个系,其中大部份抗条锈病或(和)白粉病。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APAGE)分析了NR9849等系群的64个株及其亲本Venus、小偃6号和川育12号的醇溶蛋白,结果表明,50.00%的株系具有1RS/1BL所特有的G1d1B3位点,20.31%的株系在Gli-2位点发生了普通小麦与6X小黑麦遗传物质重组;64个株系中出现了1种亲本类型,3种重组类型和3种突变重组类型,突变率15.6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指出,大多数株系Glu-1位点与普通小麦亲本相同,即由Glu-A1编码的亚基1,Glu-B1编码的亚基7+8、14+15,Glu-D1编码的亚基5+10、2+12。文中还讨论了6X小黑麦向普通小  相似文献   

19.
贵花3号小麦新品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杨昌河,杨正元,罗应春(贵州农学院)1贵花3号小麦新品系的选育贵花三号小麦新品系是以早熟,抗赤霉病的矮秆春性品种“苏麦3号”为母本,用晚熟,高秆,抗白粉病,5锈病,强冬性的MansTemplar为父本杂交(属...  相似文献   

20.
小麦株高近等基因系的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RAPD技术,以4个小麦株市基因近等基因系(分别含有rht、Rht1、Rht2、Rht3)为材料,对296个单一随机引物(10个核苷酸)进行了筛选。发现25个引我的扩增产物的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出特异性,在6次重复试验中,有18个引物的特异护增片段不能重复,6个引物可以重复2-3资,唯有OPAM01在全部试验中均能稳定重复,其特异扩增版段OPAM011860可以作为rht基因的RAPD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