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籽油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刺山柑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刺山柑籽油中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73.10%,必需脂肪酸含量占56.01%。[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刺山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宋凤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83-5184
[目的]分析刺山柑果实中还原糖及总糖的含量。[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对刺山柑果实中还原糖及总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应用水提法(100℃)提取的刺山柑果实中还原糖的含量在11.6%左右,提取温度对提取结果有明显影响;刺山柑果实中的总糖含量在24.5%左右。[结论]刺山柑果实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秦李龙  阮长春  刘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16-20517,20520
[目的]确定柞蚕雌蛾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分析雌蛾油经甲酯化后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浸提法、超声波法3种方法提取雌蛾油,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柞蚕雌蛾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率为20.54%,浸提法提取率为10.36%,超声波法提取率为12.36%。GC-MS分析结果表明,雌蛾油中含1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8.43%,以亚麻酸(57.17%)、亚油酸(10.18%)等为主。[结论]提取方法中以索氏提取法最佳。经GC-MS分析,10种脂肪酸中以亚麻酸含量最高,达到57.17%。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测定阿魏菇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法对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索氏提取与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索氏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例较高。气质检测结果表明:索氏提取与超声波提取的阿魏菇脂肪酸的均含有十四烷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十五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十八碳烯酸甲酯(油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索氏提取阿魏菇脂肪酸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43%、2.76%、14.84%6、3.41%、2.10%、16.46%1、6.46%,超声波提取阿魏菇脂肪酸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32%、2.49%、12.73%6、1.53%1、.14%、21.78%、21.78%。[结论]索氏提取法是一种较好的阿魏菇脂肪酸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菠萝蜜种子的脂肪酸成分,为其种子及果实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菠萝蜜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乙醚回流提取种子中的脂肪,经皂化和甲酯化,用气质联用仪分析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试验得出,菠萝蜜种子含油量约为0.88%,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主要脂肪酸组成,其中亚油酸含量55.20%、棕榈酸含量30.50%、亚麻酸含量5.96%、硬脂酸含量1.81%、二十二酸含量1.7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63.56%。[结论]分析显示,菠萝蜜种子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可为寻找可食用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营养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棕榈油的提取工艺,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使用螺旋压榨法提取棕榈油,用气相色谱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分。[结果]提取得到的棕榈油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以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53.3%,饱和脂肪酸约占45.3%。[结论]螺旋压榨提取棕榈油的工艺可行,提取的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桔梗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勋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80-11782
[目的]分析测定桔梗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桔梗科植物桔梗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桔梗脂肪油中分离鉴定出34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15种,主要种类有亚油酸(42.79%)、棕榈油酸(0.30%)、11-二十碳烯酸(1.53%)、亚麻酸(14.02%)等;饱和脂肪酸19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13.71%)、硬脂酸(1.36%)、花生酸(0.79%)、山愈酸(1.78%)、木蜡酸(1.38%)、二十六烷酸(3.14%)、二十八烷酸(3.51%)等。[结论]桔梗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五叶地锦种子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04-16205
[目的]分析测定五叶地锦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五叶地锦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五叶地锦种子脂肪油中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6种,主要有:亚油酸(87.14%)、棕榈油酸(0.05%)、8,11-二十碳烯酸(0.12%)、11-二十碳烯酸(0.22%)等;饱和脂肪酸5种,主要有:棕榈酸(8.13%)、硬脂酸(2.60%)、花生酸(0.09%)、十七烷酸(0.09%)等。[结论]五叶地锦种子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2种提取方法测定大野荞植物叶中的黄酮含量(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测定大野荞植物叶中的黄酮含量。[方法]采用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野荞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定大野荞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最适波长为420nm,超声提取法和水浴提取法所得大野荞叶中平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26%和5.40%,且水浴提取法所得平均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超声提取法。[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改进荞麦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茶籽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和组成分析,脂肪酸采用索氏提取法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茶籽油得率为(35.70 ±1.08)%;茶籽油中含有15种脂肪酸,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占60.74%,其次为亚油酸,占20.58%.茶籽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1%以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民间草药波里克果中脂肪和蛋白质组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波里克果油脂中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半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粗蛋白和分离蛋白,并对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新疆波里克果的含油率为21.2%,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其中以亚油酸最高为57.21%,其次是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波里克果中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8.31%,其中以球蛋白含量最高,为42.2%,谷蛋白为37.2%,清蛋白、醇溶蛋白和残渣蛋白含量比较低。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丰富,18种氨基酸含量在80%以上,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蛋白质的17.8%,谷氨酸含量占11.7%,而且舍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达到28.53%。[结论]该研究可为新疆野生波里克果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药用植物刺山柑种子发芽率。[方法]在不同温度下,采用不同药剂对刺山柑种子进行不同浓度处理。[结果]在GA3、PEG、硝酸钾以及浓硫酸处理中,以4%硝酸钾和25%PEG处理后的发芽率最高,GA3次之,浓硫酸最低;刺山柑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0℃。[结论]获得了提高刺山柑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火焰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苯酚-硫酸比色法、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刺山柑果实中氨基酸、矿质元素、多糖和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刺山柑果实中含有18种常见氨基酸,总含量为16.91%,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含量为5.63%;果实多糖平均含量为23.73%;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6.94%。刺山柑果实中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获得野生刺山柑DNA 提取的最佳方法.[方法]以野生刺山柑叶片为材料, 采用 CTAB 法、SDS-CTAB 法、SDS法和尿素法提取了3个不同地方采集的野生刺山柑DNA.[结果]通过A260/A280、琼脂糖电泳法对所提取的DNA质量进行检验,将其纯度、完整性、得率及耗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论]4种方法提取DNA结果比较显示,CTAB 法是野生刺山柑 DNA 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彭游  尹健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884-3885
[目的]探索沙棘果渣中黄酮的绿色提取新方法。[方法]以9.4%二甲基酰胺(DMF)为传热介质,沙棘果渣在微波辐射下,经酸水解成黄酮苷元,以槲皮素为标准品,用紫外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此法能高效方便地提取出沙棘中的黄酮,提取率为0.018%。[结论]微波提取沙棘果渣中黄酮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较低,采取此方法提取黄酮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吐鲁番野生刺山柑果实为原料,分别比较了不同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对刺山柑总黄酮的提取率的影响,以正交试验进行筛选分析,选择最佳的提取条件;利用静态及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出提取效果较好的大孔树脂对刺山柑总黄酮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以乙醇浓度为70%、超声时间为60min、料液比1:20时提取效果最佳。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出H103、X-5和AB-8树脂对总黄酮的分离效果较好,从动态分离黄酮的实验表明H103型大孔树脂分离效果最佳,总黄酮含量达到63.9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刺山柑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并结合响应面优化乙醇提取物最佳工艺,将乙醇提取物浸膏通过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分析正丁醇萃取部位抗炎效果;以热板法和醋酸扭体考察正丁醇萃取部位镇痛效果。【结果】 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 刺山柑果实醇提物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具有潜在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34-13234
[目的]探索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采集于青海省贵德县的苦马豆果实为材料,运用微波技术提取该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总含量。[结果]采用微波技术从苦马豆果实中提取出黄酮类物质,对其进行全波长扫描操作,样品在波长510nm处显示最大吸收,吸光度为0.242,计算出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2.17%。5次平行测定的精密度相对偏差RSD为1.14%。样品液稳定性实验表明,吸光度值在5—45min内基本不变。回收率实验表明,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2.73%。[结论]采用微波技术可提高总黄酮的提取效率。采用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苦马豆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