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Folin─Denis试剂测定茶中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Folin─Denis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茶中酚类化合物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Folin─Denis试剂分光光度法是茶中酚类化合物测定的高灵敏度方法,酚类化合物浓度在0~8μg·ml-1的范围内遵从朗伯──比耳定律,呈色物质稳定性高,吸收峰在700±15nm处,回收率在98.1%~102.7%之间,但维生素C、酚性氨基酸、蛋白质对方法有干扰,不是酚类化合物的特异反应。本方法特别适用于分析测定茶浸泡用水,茶样中挥发性酚类化台物及酚类化合物总量。  相似文献   

2.
甘露醇预处理对马铃薯花药愈伤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西北果和鲁引1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甘露醇预处理不同时间对马铃薯花药褐化率及愈伤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前花药用40 g.L-1的甘露醇溶液预处理,褐化率明显降低。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褐化率变化不大,愈伤诱导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不同的材料达到诱导率最高值和褐化率最低值的预处理天数为2 d。  相似文献   

3.
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成熟胚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褐化可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和组培过程的进行。实验研究探讨3种防褐剂硝酸银(AgNO3)、活性炭和PVP及培养条件对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过程中褐化控制的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AgNO3能明显减轻褐化,其中愈伤组织诱导时10.0 mg/LAgNO3控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7.0 mg/LAgNO3控制较为适宜。2.0 g/L活性炭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高于此浓度会抑制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初期在含2.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中培养7 d,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生长。愈伤组织诱导时1.0 g/LPVP能在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的同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暗培养能显著减轻褐化的发生,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4.
以龙眼果实(储粮)为研究对象,研究热泵和热风干燥对水分含量、5-羟甲基糠醛(5-HMF)、褐变度、维生素C、总多酚、糖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等与非酶褐变有关的基础物质和褐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蔗糖、维生素C、总多酚、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果糖及葡萄糖含量有少量增加;5-HMF及褐变度逐渐增加。表明了龙眼干制过程提供了龙眼果肉中发生非酶褐变反应的条件,并初步判断龙眼果肉中发生了美拉德反应,其中美拉德反应为龙眼干制过程中主要的非酶褐变反应。  相似文献   

5.
影响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褐化的主要因素是6-BA和基因型,还有NAA等其它因素。在相同浓度的6-BA下,同一材料的原生质体褐化率在NAA1 2mg/L时最高,在0 8和1 0mg/L时相近。在相同NAA浓度下,6-BA浓度越高,同一材料的原生质体越容易褐化。原生质体褐化率与基因型也有关。在相同的NAA和6-BA浓度配比下,6个材料的原生质体褐化难易顺序是CW-2-3>CW-1-4>CW-2-7,A-1>82-75>2-10,二倍体野生种的原生质体比双单倍体品系的更容易发生褐化。AgNO3可抑制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的褐化,从而提高细胞分裂频率。在本试验中,0 6mg/LAgNO3抑制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分裂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预处理对冬油菜遗传转化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甘蓝型冬油菜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研究4℃低温处理幼苗、分化培养基添加MES以及预培养等对遗传转化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在冰箱中4℃处理12h,下胚轴的褐化频率较低,但延长处理时间反而加重外植体的褐化.对于子叶来说,预培养可以明显降低子叶的褐化,提高外植体的幼苗再生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硫辛酸和甜菜碱对农杆菌侵染后小麦愈伤组织的影响,选取小偃22、Z50和郑麦366的幼胚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抑菌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4和8 mmol·L~(-1)的硫辛酸和10 mmol·L~(-1)的甜菜碱,于5、10和15 d分别观察统计小麦愈伤组织的褐化和水渍化程度。结果表明,添加硫辛酸可有效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Z50中添加4 mmol·L~(-1)硫辛酸可使褐化程度较CK降低89.50%,但会提高愈伤组织的水渍化程度;添加10 mmol·L~(-1)甜菜碱对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和水渍化程度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槟榔褐变底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槟榔褐变底物主要是绿原酸和多巴胺;其分部收集液能与已部分纯化的多酚氧化酶相互作用,形成褐变产物;这种褐变产物的吸收光谱 跟标准的绿原酸、多巴胺与酶反应形成的产物的吸收光谱相似。  相似文献   

9.
蝴蝶兰花梗腋芽诱导及防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蝴蝶兰花梗腋芽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诱导的影响,并通过比较转接培养基周期、低温暗培养和添加防褐化剂等对缓解外植体褐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2MS培养基诱导腋芽萌发效果好,培养初期低温暗处理、缩短转接周期和0.5g/L的Vc可有效抑制植株体褐化,促进外植体诱导萌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几个影响矮种椰子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程度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海南优良矮种椰子‘文椰2号’和‘文椰4号’11月龄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的基因型、凝固剂、激素浓度和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外植体褐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以‘文椰2号’成熟胚为材料,愈伤率最高个体为H1;接种至PhytagelTM-P8169凝固剂的愈伤率最高,为71.43%;接种至Gelrite-G1910凝固剂的褐化率最低,为40.00%;接种至添加110 μmol/L 2,4-D的培养基的愈伤率最高,为63%,褐化率最低,为46.67%;剥取胚芽接种的愈伤率最高,为48.72%,其褐化率与完整胚接种的无显著性差异。以‘文椰4号’成熟胚为材料,愈伤率最高个体为X1;接种至Agar-A8190凝固剂的愈伤率和褐化率最高,分别为46.15%和30.77%;接种至Gelrite-G1910凝固剂的褐化率最低,为16.67%;接种至添加600 μmol/L 2,4-D的培养基愈伤率最高,为40.00%,但与110 μmol/L 2,4-D无显著性差异;接种至110 μmol/L 2,4-D的褐化率最低,为50.00%;纵切接种获得愈伤率最高,为40.00%;完整胚接种褐化率最低,为33.33%。结果表明:基因型、凝固剂、激素浓度和外植体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文椰2号’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2,4-D浓度为110 μmol/L,最佳凝固剂为PhytagelTM-P8169,最佳接种方法为剥取胚芽接种。‘文椰4号’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2,4-D浓度为110 μmol/L,最佳凝固剂为Agar-A8190,最佳接种方法为胚纵切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