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辽西半干旱区尾矿废弃地不覆土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与覆土造林地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覆土造林地植物生长正常,经过4年的植被恢复,覆土与不覆土养分含量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栽植3年后,其生长量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辽西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辽西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针对辽西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壤瘠薄、生态环境恶劣的实际情况,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宜辽西半干旱区各类型的立地类型特征、基本技术思路、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肖亮 《防护林科技》2014,(11):38-39
枣树已经成为辽西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林树种。文章针对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半干旱地区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开展了枣粮复合优化模式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通过地块的选择、整地、枣粮复合经营优化模式的配置、栽植技术、幼苗田间管理、枣树更新技术等的研究,以期寻找一种高效而持续的农林复合理想模式,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的景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辽西坡地上,通过枣农、梨农、桃农、杏农等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试验筛选及产量、产值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适宜的林农复合优化模式为枣农复合模式;通过榛子、核桃干果树种+作物复合经营与枣农复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农复合经营为辽西坡地林农复合首选模式;继续试验研究了枣农复合优秀组分为铃铛枣与谷子,是辽西坡地同一土地单元内高效的林农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辽西半干旱区小钻杨类无性系引种试验邢印华,陈章水(建平县黑水林场122411)(中国林科院林研所)黑水林场地处辽宁西部,地势高寒,气候干燥,80年代初营造的杨树人工林品种单一。我国小钻杨类无性系较多,在辽宁西部半干旱区是否适宜生长,是本次试验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6.
风沙土是辽西北半干旱区老哈河流域建平县、北票市的主要土壤类别之一。全面分析了风沙土的物理特性及其改造的主要生物措施,改造后的风沙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风沙土改良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辽西北风沙土经过3种绿肥改良后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及对在改良的地块上栽植平榛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容重变小、总孔隙度增大、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通气度均有所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大幅提高,栽植的平榛长势良好,产量可观,经济效益显著,这种改良利用模式为辽西北风沙区土壤改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态农业理论发展以来,我国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经济林生产中的复合生态经营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与持续推动。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是温带水果等经济林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经济林占地面积大,占农业产业的比重大。基于经济林的生态农业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三农"事业的发展,为了指导西北半干旱区经济林生产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以甘肃省天水市为研究区,通过模式设计与实证研究,优化形成了几种典型的经济林复合生产模式,采用这几种典型的经济林复合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西地区设施樱桃种植规划与建设,总结了设施樱桃园的选择、栽培模式的选择、授粉树的配置、栽植技术以及栽植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旨在为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牧林复合轮作系统治沙模式的原理和效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农林业在世界上已有近2000多种系统,本文根据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水分,养分资源动态,耕种习惯和产业结构特征,提高了适宜于该区域的一个混农林业系统--农牧林复合轮作系统,并初步讨论了该模式的配置,结构及其确保水分,养分等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