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我国如今农业大国的属性奠定了历史基调。现今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风貌焕然一新。然而,农村经济管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河间市农村经济管理实际分析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宁夏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模式的实践考察,从宁夏农业组织发展现状出发,归纳了宁夏地区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小农经济的相关资料,并深入挖掘这些数据资料,得出中国小农经济为什么长期存在的一些看法。研究结果表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历史原因是来自于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家庭文化的传承;小农思想和行为的存在也促使了中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农业生产的现状是小农经济存在的基础;社会保障方面的要求对小农经济长期存在提供了依据;小农经济是大多数农民家庭的生活基础来源,通过农业可以增产增收,这是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经济收入方面的需求;小农经济以其独有的生产特色和生态学的合理性、独特地位和作用奠定了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合理性。中国小农经济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依然会存在,继续为农业生产、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应将小农经济带入农业农村新时代中同步发展,实现小农经济与乡村经济同步振兴。本文结合当代国内小农经济背景下的农业农村产业进展,总结小农经济在农业项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继而在发展小农经济的前提下阐述产业振兴观点,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对我国小农经济改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王泗通  胥鉴霖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0):1132-1135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传统小农经济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造小农经济势在必行。而土地流转的实施,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和新技术的引进,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但土地流转还存在制度不完善、资金不足、市场不健全问题。因此,在肯定土地流转作用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土地流转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和完善服务体系来确保完成小农经济改造,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一、小农经济的产生与特点(一)小农经济的产生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农业成为基础,得益于农耕文明的产生。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主要途径就是土地制度,要求土地制度符合其利益诉求,这样土地和农民间的关系就更加紧密。在众多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推动下,小农经济诞生了。随着私田的逐渐扩大,特别是铁农具的日益普遍使用,一家一户可以凭借简单  相似文献   

7.
“四化”同步与中国小农经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小农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概括;从理论与中国基本国情角度,探寻了中国小农经济发生的根源;结合"四化"同步讨论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出路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小农经济困境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刚性资源禀赋约束的自然结果;未来改造传统小农经济的关键,不在于改革现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而应该寄希望于通过减少农民数量来缓解紧张的人地关系。"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提出为破解小农经济难题指明了方向,只有"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才是中国小农经济的根本出路。今后小农经济发展的战略途径,应重点围绕"地、人、钱"等资源要素,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工农、城乡间合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农村人口向工业、城镇合理有序转移,以及工农、城乡合理协调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主要是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并且指出,我国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最佳的小农经济的、而且是包括畜牧业在内的一个草地农业生产模式。本文认为使我国畜牧业比重从现在的14%逐步增加到50%,就要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研究出适合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小农经济,总得来说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生产与生活条件的“绝大部分,还是在本经济单位中生产的,并直接从本经济单位的总产值中得到补偿和再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实际上是古代自然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国封建时代早期的战国小农自不例外。《吕氏春秋·尚衣》:“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这是对当时小农经济农业与手工业牢固结合、互补自足特征的准确概括。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的中国古代封闭分散的农业经济,是人们具有保守心理的经济根源。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是克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人们心理的保守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从1994年至今,中国网络语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二十年发展过程。本文主要针对网民自创的并用于网络交际的语言,通过梳理这类语言二十年间的形式变化、观点交锋、理论认知和规范立法展现网络语言发展变化,并对网络语言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从应用程序本身和环境两个方面对B/S架构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可能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金大米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世界知名的转基因作物、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金大米是由公共研究机构以人道主义为目的研发的,金大米的研发过程经历曲折,它在得到众多荣耀的同时,也引来诸多争议,知识产权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介绍金大米技术探索之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金大米的知识产权问题,揭示表面上看来非常严重的知识产权障碍其实却并非不可逾越,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例如在中国现在就可能没有与金大米相关的任何专利存在。本文还探讨了在生物技术领域内逐渐兴起的反公共地悲剧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总结了金大米的知识产权问题带给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启示,包括应认真对待在科研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障碍和应认清中国现在仍基本处于公共地悲剧阶段而非反公共地悲剧阶段等。  相似文献   

14.
园林小品是现代城市景观环境中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它以自身独有的特性在具体设计中发挥着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从分析园林小品概念、功能及分类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园林小品在不同类型绿地空间中的应用,挖掘当前小品设计要点,并展望了今后园林小品的发展方向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昆虫细胞色素P450在昆虫抗药性、解毒代谢等方面具有重大研究价值.概述了昆虫细胞色素P450在昆虫抗药性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目前的一些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基因的结构和特点,从结构决定功能这个角度阐述了该酶的功能、表达及其诱导机制,从分子学角度分析了昆虫细胞色素P450介导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542-1544
针对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的大规模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试以浙江省为例,对项目的持续性加以评价。综合运用利益相关群体分析、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及资源评审方法与实际调查相结合,从需求分析和资源支撑角度入手,对需求者、需求强度、需求内容以及人力、资金、信息等资源支撑分别加以考察分析,继而从技术进步性、经济合理性、需求及资源支撑4个角度对该类项目的持续性问题加以评价研究,并得出该类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是松属植物Pinus spp.毁灭性害虫.依据其寄主分布和自然地理状况,讨论该虫在东北地区进一步侵入的可能性;依据日本松干蚧的生物学特性和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在中国传播为害规律及东北地理和松属植物的特点对日本松干蚧进一步的可能传播路线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日本松干蚧对吉林省寒冷冬季的-40℃可以适应,具较强的自然扩散能力,人为传播机会也较多.在吉林省可进一步向北部和东部蔓延;也有可能进入黑龙江省.而且,一旦日本松干蚧进入黑龙江省,其种群定居繁衍的可能性也是肯定的;按照生物入侵理论,一个物种的成功侵入,要经过引入——定居与成功建立种群一时滞阶段——扩散及暴发4个阶段.日本松干蚧目前在东北地区已处于扩散暴发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对于拥有资源优势的县域经济体来说,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被经济学界称之为“霍山现象”的霍山县对此作了完美诠释。将丰富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霍山县域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笔者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例,从特色经济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9.
冥婚考述     
综合历代文献记载冥婚的材料,并借鉴前人研究冥婚的成果,从而构勒出冥婚在历史上起源、发展、变化的大概轮廓,同时论述其发展、流变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苦荬菜的药理作用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玲  王笃学  李明  李利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23-10725
从11个方面对苦荬菜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苦荬菜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对苦荬菜在应用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