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对陕西华县、华阴(简称"二华")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水质进行研究,为保护和改良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提供指导。【方法】于2008-11在"二华"地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27个地下水水样,对水样中的Na+、K+、Ca2+、Mg2+、HCO3-、Cl-、SO24-、CO32-、NO3-N、CODMn、Cr6+、Mn2+、Cu2+、Zn2+、Cd2+、Pb2+、总硬度、总溶解固体(TDS)含量和pH值进行分析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水化学分析软件AquaChem V4.0及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二华"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级别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变化依次从HCO3.SO4-Ca.Mg型经SO4.HCO3-Na.Ca型过渡到SO4.Cl-Na型;研究区内水质良好水样占25.0%,水质较差水样占54.2%,水质极差水样占20.8%。【结论】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接受秦岭山前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从南向北流向渭河,其沿岸地下水接受渭河河水的侧向补给,河水水质对沿岸地下水的水质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敏  陆晓松  杨彦  杨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6975-16978,16994
以常州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常州市浅层地下水HCO3-、Cl-、SO42-、F-、Na+、K+等10种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理。在常州市浅层地下水样中,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有2个水样总硬度超标,微承压水和第Ⅰ承压水各有1个水样总硬度超标。常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Na(Na.Ca)和HCO3-Ca.Mg,在常州的东南和西部少部分地区出现几种类型的地下水。这与常州全区地势平坦、地下水径流微弱具有一致性。常州市孔隙潜水、微承压水和第Ⅰ承压水中,各种离子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且在各含水层的分布规律不同。常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与地下水离子间的交换吸附作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和浅层地下水的酸碱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选取辽宁省土样100个,进行水溶性盐变异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盐含量规律表现为SO42->Cl->Ca2+>Na+>Mg2+>HCO3>K+.阳离子主要是Ca2+和Na+,阴离子主要是SO42-和Cl-.大部分土壤属于重度盐土,少数为盐渍化土和中等盐渍化土.K+、Mg2+、SO42-、Na+、Cl-、Ca2+含量变异性较大,水溶性盐总量、HCO3-含量变异性中等.水溶性盐总量与Cl-、K+和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溶性盐总量与SO442-、K+和Ca2+含量呈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环鄱阳湖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方法]于2010年对环鄱阳湖地区7个县市的地下水质状况进行调查,从矿化度、硬度、水化学类型等方面对鄱阳湖区域不同地区浅层地下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对比,揭示区域浅层地下水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与原因。[结果]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质指标除pH外均较好,均属Ⅰ类水质标准;其中南昌市矿化度、硬度、电导率、Na+、K+、Ca2+、Mg2+、Cl-、HCO3-为最高值,都昌县pH和SO42-为最高值,鄱阳县Mg2+和pH为最低值,永修县硬度、K+、Ca2+、SO42-、Cl-为最低值,进贤县Na+、矿化度和电导率为最低值。江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质较好的主要原因;南昌市地下水多项水质指标最大,甚至趋于Ⅱ类水质标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类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区域浅层地下水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盐碱土和盆栽野生大豆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N、Na+、K+、Ca2+、Mg2+、Cl-、HCO3-、SO42-、CO32-和野生大豆根、茎叶、种子的氮含量,研究野生大豆对盐碱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能够提高盐碱土的氮含量。在花期和收获期土壤氮含量比原盐碱土分别提高了98和113%。野生大豆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土的各种水溶性盐离子的含量和总量。在收获期土壤Na+、Cl-、HCO3-和SO42-含量比原盐碱土分别降低了94.9、85.3、47.6和95.5%;土壤可溶性盐离子总量比原盐碱土降低了90.5%。野生大豆对于盆栽盐碱土有改良作用。在收获期,野生大豆地上部分生物量很大,且在各个生长期的盐度下都能很好生长,具有绿化盐碱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9年1月至12月每两周对滴水湖主要离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滴水湖湖水全年离子总量平均值为1.82 g/L,属于微咸水,主要阴阳离子分别为Cl-与Na+,水质类型为ClNⅢa。2009年湖水年内离子总量逐渐降低,离子组成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Cl-、Mg2+的比例不断降低、HCO3-、SO42-、Ca2+的比例则逐渐升高。不同湖区离子总量存在显著差异,水上运动俱乐部断面最高、南岛断面最低,但各湖区之间离子组成则无显著差异。分析各采样点的离子总量与组成的相关性可知,离子总量越高,Cl-所占比例越高,HCO3-所占比例越少,滴水湖的水质类型与长江下游其他湖泊及天然微咸水湖具有显著差异。试验获得了滴水湖离子的总量、组成及时空变化等重要的基础数据,为滴水湖今后的水化学与水生态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莫治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19-6520
为了寻求抑制植被生长的盐基离子的种类和含量范围,为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天然植被的恢复和人工植被的重建提供依据。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有10个植被群系,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CO32-、HCO3-、Cl-、SO42-、Ca2+、Mg2+、K+、Na+等土壤盐基离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多元统计法对植被群系盖度与土壤盐基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NaCl、Na2SO4、NaHCO3是限制10个植被群系的主要盐分因素。HCO3-和Cl-、Mg2+和SO42-、Ca2+和K++Na+呈显著正相关;K++Na+和SO42-、K++Na+和Mg2+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群系盖度与各盐基离子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不同植被群系下的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有MgSO4和Na2SO4盐土,土壤各盐基离子对植被群系盖度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宁夏设施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及含量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宁夏掌政五渡桥和永宁地区大棚及对照土壤,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Cl-、NO2-、NO3-、SO42-、PO43-、Na+、K+、Mg2+、Ca2+含量,分析各地区设施土壤中盐分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掌政五渡桥和永宁地区大棚土壤盐含量均高于未耕作的大棚土壤,不同地区盐分含量变化幅度大。随耕作年限延长,盐分的不断累积已造成部分大棚出现轻度次生盐渍化;掌政五渡桥地区随着种植年限延长水溶性盐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以Na+、Ca2+、NO3-和SO42-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永宁地区在种植4a左右盐分累计达到最高,之后出现降低的趋势,各离子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出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盐分离子在土壤剖面的运移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底层迁移和向表层聚集2种方式,但以表聚为主;设施栽培后,土壤中的Cl-、NO3-、SO42-、Na+、Ca2+均有不同程度的累计,阴离子以NO3-和SO42-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Cl-、SO42-、Na+和Ca2+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离子。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石漠化区农业土地利用对浅层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喀斯特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及农业种植活动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对不同生态区(阔叶林区、农林交错区、旱作农业区、复合农业区)进行植被和土壤调查及浅层地下水和地表径流水的采样分析。【结果】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模式从阔叶林生态系统-农林生态系统-旱作农业生态系统-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方向的演替过程中,其浅层地下水的HCO3-、SO42-、Ca2+、Mg2+ 、Na+、K+ 、NH4+、Cl- 、PO43-、NO3-、Pb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低复种指数地区表现为NH4+及Pb、Cd含量的增加,而在以种指玉米或水稻、疏菜或油菜的高复种指数地区则表现在NO3-、SO42-、NH4+及Pb、Cr和Cd含量的增加。【结论】高复种指数农业区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发生了明显地变化,浅层地下水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作物种植结构和施肥水平是影响地下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喀斯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兼顾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原因,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为例,运用Piper三线图示法、描述性统计、离子比例系数法、同位素证据,系统研究了利比亚Wadi Bay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浅层地下水特殊的水化学特征。[结果]区域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矿化度(TDS)在3.2~8.4 g/L,地下水类型主要为Cl.SO4-Na.Ca,其次为Cl.SO4-Na.Ca.Mg;地下水中Cl-、Na+、SO42-等在距海70 km处浓度产生突变,而Mn2+、Ba2+、Si2+、NH4+与NO3-并无同样突变现象。[结论]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溶虑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主要成因为海水入侵过程中的咸、淡水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建植5 a的紫花苜蓿草地,研究了人工草地对内陆盐碱地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地相比,苜蓿人工草地0~40 cm土层的脱盐率分别达42.4%,盐分离子的降低幅度顺序为SO42->Na+>Cl->Ca2+>HCO3->CO32-,60~100 cm土层SO42-,Na+,Cl-,Ca2+,HCO3-和CO32-含量均大量积累,1 m土体K+和Mg2+含量相对稳定;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44.6%,全氮含量提高了53.1%。种植苜蓿是生物措施改良内陆盐碱地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对棉花出苗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经典统计学,在棉花苗期对其出苗与否两种情况下的土壤盐分离子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SO42-、Ca2+、K++Na+和总盐含量是影响棉花出苗与否的主要因素;总盐含量主要受SO42-、Ca2+的影响;土壤中SO42-、Ca2+、K++Na+离子含量保持较低标准有利于棉花出苗。  相似文献   

13.
姜涵  周姣姣  潘健  吴泉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99-101,106
以潍坊北部海水入侵区域为研究区,通过实地采样获得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数据,利用统计分析与空间插值的方法对潍坊北部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盐分主要离子为Na~+、Cl~-等,土壤全盐量、K~+、Na~+、Mg~(2+)、Cl~-、SO_4~(2-)呈强变异强度,Ca~(2+)和HCO_3~-属于中等变异强度。潍坊北部地区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为土壤全盐量、Na~+、K~+、Mg~(2+)、Cl~-以及SO_4~(2-)都是东北部沿海地区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从东北向西南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废弃物对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废弃物为原料修复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已经被很多研究所采用,但其主要针对某一种废弃物,尚未将不同废弃物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进行系统的综合比较。以畜禽粪便有机肥、水稻秸秆、壳聚糖、糠醛渣和竹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油菜作物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上述5种废弃物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对设施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这5种废弃物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对设施菜地土壤可溶性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盐分降低率分别达到0.2%~24.7%、5.8%~38.5%、5.7%~18.0%、-2.9%~19.1%、5.8%~19.1%;土壤主要盐分离子也发生了变化,有机肥提高了土壤中K+、Na+、Ca2+、Cl-的含量,降低了Mg2+、SO2-4、NO-3的含量;秸秆、壳聚糖和竹炭降低了土壤中K+、Na+、Ca2+、Mg2+、Cl-、SO2-4、NO-3的含量;糠醛渣降低了土壤中Mg2+、NO-3的含量,增加了K+、Na+、Ca2+、Cl-、SO2-4的含量。同时,5种废弃物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对油菜生物量总体上有提高作用,生物量提高率分别达到128.6%~395.4%、63.7%~82.5%、-57.1%~208.9%、64.6%~118.3%、-3.7%~2.9%。综合分析不同废弃物的修复作用及其经济成本,有机肥和秸秆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全盐量(TS)、pH和盐分离子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数量关系,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程度以及对盐碱地类型、分布的影响。【方法】以兴电和景电两个典型灌区为研究取样区,样点布局既涵盖了上游新垦盐碱荒地、中游轻度盐渍化耕地、下游中重度盐渍化耕地和弃耕盐碱荒地,又兼顾了耕地土壤盐渍化类型(硫酸盐型、氯化物-硫酸盐型、硫酸盐-氯化物型)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的差异。运用常规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TS、pH、盐分离子的剖面分布特征,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研究了土壤TS、pH与盐分离子含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各土层TS、pH、盐分离子与研究对象前2个CCA排序轴的相关系数、特征值和解释方差。【结果】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为轻度至重度盐化,0-40 cm土层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0-80 cm土层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剖面中的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42-为主,土壤pH介于7.93-9.98之间。不同土层内,K+与HCO3-、Ca2+与Mg2+始终有较好的关联性,Na+与Cl-之间的关联性越往下层越强,SO42-与Na+之间主要是负相关,K+与Na+以及SO42-、Cl-、HCO3-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在0-100 cm全剖面上,pH的空间分布受HCO3-的影响较大,TS受Na+、Cl-、SO42-的影响较大。分层与全剖面的情况有所不同,0-20 cm土层内TS和pH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控于SO42-含量,20-40cm土层内主要受控于Cl-和Na+含量,40-60 cm土层内受Ca2+、Mg2+、SO42-和HCO3-的共同影响,60-80 cm土层内Mg2+是主要影响因素,80-100 cm土层内主要受控于Mg2+和Cl-。CCA第1排序轴反映了TS的变化情况,第2轴反映了pH的变化情况,第1轴特征值在0.53-0.70,解释方差在38.7%-57.7%;第2轴特征值在0.36-0.64,解释方差在30.6%-44.7%。【结论】甘肃引黄灌区的盐渍化耕地中同时存在盐分表聚和底聚两个过程,上游新垦盐碱荒地和中游轻度盐渍化耕地以底聚为主,下游中重度盐渍化耕地和弃耕盐碱荒地以表聚为主。60-80 cm的泥质胶结砂层含盐量高达93.7 g•kg-1,对水盐运移和盐分离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是造成灌区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盐渍化耕地的钠质化现象只在重度次生盐渍化区发生,TS、Na+和SO42-是决定项目区盐碱地类型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通过箭头连线的长短、所处的象限、箭头之间的夹角以及与角符号间距离的远近等,在CCA二维排序图上可以直观地给出各盐分离子之间以及土壤TS、pH值与盐分离子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各土层TS、pH、盐分离子与研究对象前2个CCA排序轴的相关系数、特征值和解释方差等,来确定不同土层的主控因子和影响甘肃引黄灌区盐碱地类型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一种更加科学的区域盐碱地特征及改良利用情况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是一种广谱性、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作物种植之前的土壤消毒方法。为提高RSD的杀菌效果,本文以丛枝菌根菌、降解菌、蚓粪为添加物研究其对已添加苜蓿秸秆的RSD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菌、降解菌、蚓粪的添加显著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NH4+、NO3-、SO4-2含量。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处理效果为:FAJ>ACJ>FAA>FA>FAY> CK2> CK1。本研究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SO42-是驱动尖孢镰刀菌减少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降解菌与苜蓿秸秆配施处理对尖孢镰刀菌的杀灭效果最佳,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番茄枯萎病的发病率,具有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10年地下水水质统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团地区地下水现状质量进行了评价;依据2001-2010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对石河子市-石河子总场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结果显示:石河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团地区2010年Ⅰ、Ⅱ、Ⅲ、Ⅳ、Ⅴ类水所占比例分别为0,12.5%,12.5%,62.5%,12.5%;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关键项目是总硬度(以CaCO3计)、矿化度(TDS)、pH 值、氯化物(Cl-)、硫酸盐(SO2-4)以及“三氮”(NO-3、NO-2、NH+4).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石河子市-石河子总场地区总硬度(以CaCO3计)、总矿化度(TDS)、氟化物(F-)、氯化物(Cl-)、硫酸盐(SO2-4)以及“三氮”(NO-3、NO-2、NH+4)等呈上升趋势,说明玛纳斯河流域冲洪积平原区中下部及溢出带地下水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