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控温室气象条件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型玻璃自控温室种植2年的番茄产量序列与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气候条件下影响大型玻璃自控温室番茄生产的关键气象因子是光强、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它们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3、0.449和0.505,相关性极显著,为改善玻璃自控温室的生产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控温室番茄生产的光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CIRAS-1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荷兰大型玻璃自控温室内番茄光合能力对环境条件的响应,由实测值和参考文献确定了有关参数,运用非直角双曲线叶面积积分模型模拟温室不同气象条件下番茄净光合量的增减,探讨了提高光合产量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控温室番茄生产的光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CIRAS-1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荷兰大型玻璃自控温室内番茄光合能力对环境条件的响应,由实测值和参考文献确定了有关参数,运用非直角双曲线叶面积积分模型模拟温室不同气象条件下番茄净光合量的增减,探讨了提高光合产量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 ,试验研究影响大型玻璃自控温室温度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 ,秋、春季节影响大型玻璃自控温室温度主导因子白天为室内温度和换气量 ,夜间开窗条件下为室外温度和换气量 ,夜间关窗下为室外温度 ;而冬季温度主导因子白天为室外光强、室外温度和管道温度 ,夜间为室内温度和管道温度 ,且夜间温度变化较白天平稳。  相似文献   

5.
自控温室黄瓜果长及果周径增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玻璃自控温室荷兰黄瓜果实长度、果周径生长与温室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界限温度的有效积温与果实长度、果周径的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用14~21℃有效积温和13~25℃有效积温表征果实长度与果周径增长最佳,光照强弱、温差大小、CO2含量是影响黄瓜果实生长速度的关键气象因子。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预期目标,运用有关气候生态参数,合理分配能源使用时间,调节果实发育进程,达到适期上市,实现降低生产  相似文献   

6.
自控温室内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自控温室内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指出自控温室内的土壤极易发生盐渍化,这与其自身生产环境和复杂生产条件有关。并简介了防治自控温室内土壤盐渍化有效措施及相关技术指标,为防治自控温室土壤盐渍化,提高自控温室运作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型的温室加温控制目标优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温室加温控制目标的设定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温室作物生长及温室环境调控的能耗。本研究以温室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和温室加温能耗预测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模型的温室加温控制目标计算机优化系统。系统包括一个数据库(温室、作物以及气象资料)和三个模型(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温室加温能耗预测模型以及加温控制目标优化模型)。系统的输入主要为温室类型、温室结构、覆盖材料、作物信息以及室外气象资料,系统输出主要为作物干物质生产量、温室加温能耗量以及干物质生产能耗量利用效率最高和生物量最高的温室白天和夜间的加温控制目标(温度设置点)。以2003年1月20日~2月20日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Venlo型自控玻璃温室水果型黄瓜生产为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冬季进行温室水果型黄瓜生产时,在开花至果实采收初期将白天和夜间加温控制目标分别设为23℃和17℃时可以获得最高的干物质生产量;将白天和夜间的温室加温的温度分别设为20℃和15℃能够使黄瓜干物质生产的能耗量利用效率达最大,并能够使黄瓜干物质产量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模型的温室加温控制目标优化系统为中国温室气候控制中温度的优化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自控温室黄瓜果长及果周径增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玻璃自控温室荷兰黄瓜果实长度、果周径生长与温室气候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界限温度的有效积温与果实长度、果周径的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用14~21℃有效积温和13~25℃有效积温表征果实长度与果周径增长最佳,光照强弱、温差大小、CO2含量是影响黄瓜果实生长速度的关键气象因子。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预期目标,运用有关气候生态参数,合理分配能源使用时间,调节果实发育进程,达到适期上市,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和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海东海蔬菜示范基地1996~1997年2茬甜椒产量资料及同期温室内的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象条件对甜椒产量的影响,初步得出温室中甜椒生长关键期的适宜气象指标为播种约30d日最低温度为14.5~15.0℃,日最高温度25.0~25.5℃,CO2浓度400~450mg/kg;播种后加热管温度50℃;而播种后10d左右相对湿度维持在75%,80d左右光照强度为6~6.5万1x。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沙漠腹地日光温室温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日光温室在冬季未加热时,温室内气温比高14℃,地温高15℃以上,可确保抗寒力较强的蔬菜正常生产;苇草草帘增温0.9℃,中棚增温3.7℃,当与温室被,中棚联合使用时,可确保绝大部分蔬菜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连栋温室黄瓜周年生产能耗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室作物周年生产单位产量的能耗是进行温室投资风险评估和优化温室气候控制的重要指标。为明确中国温室作物周年生产单位产量能耗分布规律,该文以Venlo型连栋温室和温室主栽作物黄瓜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有代表性的224个气象观测站点25 a(1981-2005年)每日平均气候资料(每日最高最低气温、水汽压、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利用温室能耗预测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型,模拟预测在商业化生产中常用的两种不同的温室温度(白天和夜间温度控制目标分别为控制策略一:24℃与19℃,控制策略二:20 ℃与15℃)和CO2体积分数(增施:1000 mL/L,自然通风不增施:350 mL/L)控制策略下,连栋温室黄瓜周年生产所需的能耗和黄瓜的潜在产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每单位黄瓜产量所需要的能耗,并利用GIS技术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获得空间上连续分布的栅格数据,得到中国连栋温室黄瓜周年生产单位产量能耗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国温室周年生产黄瓜单位产量能耗总体趋势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增加。两种温度控制策略下各地的黄瓜单位产量能耗差异在8%以内,但增施CO2可以降低各地的黄瓜单位产量能耗达29%~67%,低纬度地区降低幅度大于高纬高海拔区。中国温室能耗主要受室外气候和温室温度控制目标影响;在两种温室温度控制策略下,黄瓜潜在产量主要受室外光照条件和室内CO2浓度影响。增施CO2能够大幅提高黄瓜产量,是增加温室作物产量和提高能耗利用率的有效手段。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不同区域连栋温室投资风险评估和从能耗角度优化温室环境调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TOMSIM模型的温室番茄中杂9号生产潜力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首先利用作物生长模型TOMSIM,在选择的10个地区对模型进行了区域化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各大城市1981—2000年的室外辐射资料,进行温室番茄光合生产潜力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温室番茄的潜在年产量最高值在西藏,为57kg·m^-2,最低值在重庆,为34kg·m^-2。将潜在产量与实际产量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全国平均的实际产量仅占潜在产量的7.7%,说明温室番茄的生产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3.
高寒地区充气膜温室局部环境调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分析了适用于我国高寒地区气候特点的现代化双层充气膜—双层玻璃温室的设计特点,针对温室冬季花卉生产工艺上的具体要求,通过管道局部送风控制室内小气候,当风速为1.0m/s时,郁金香苗床内气温可维持在2~8℃之间,保证了郁金香促成栽培(Forcing Cultivation)所需要的温度。而蝴蝶兰苗床中气温则维持在15~28℃之间,同时温室内部湿度条件改善,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升高。温室中加小拱棚,可以在同一温室中创造出不同的局部小气候,满足不同花卉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14.
冰雹冲击下温室玻璃破损情景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温室玻璃的抗冰雹冲击性能,该文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温室玻璃和随机冰雹的有限元模型。考虑冰雹的随机性,模拟了冰雹冲击温室玻璃的全过程;得到了不同粒径冰雹对温室玻璃的破损效果;研究了冰雹对不同厚度、不同平面尺寸、不同支撑情况的温室玻璃的破损效果;同时,对温室玻璃的抗雹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玻璃板受冰雹群冲击时的破损效果不等于单个冰雹冲击时的简单叠加;4 mm厚的玻璃板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玻璃温室的抗雹要求;温室玻璃板长宽比取值建议在1.5左右;通过控制玻璃板支撑条件来提高温室玻璃板的抗冲击性能并不可靠;保证冰雹冲击时玻璃板的整体稳定性,使主体结构不出现大跨度裂纹而形成较大碎片,应是玻璃温室抗雹设计的主要目标。该研究可为温室抗冰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温室的主要型式及其性能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前我国正处在温室设施大发展的年代,大型温室年增长量在百公顷以上,温室型式也各种各样,如何根据当地条件和种植内容,选择经济有效的温室型式及其合理配置是每个温室建设者所首要解决的问题。“九五”期间,在大量引进学习国外温室及其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温室设施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温室规范措施滞后,各类温室设计制造,尤其是设计、选型和配套技术还很不成熟,给温室建设者合理选择温室带来了一定困难。针对我国大量发展的温室型式,包括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和PC板温室,就其结构特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温室设计和建造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温室甜椒生长与产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光温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是进行温室作物和环境优化调控的有力工具。通过不同品种、不同生态地点的温室播期试验,定量分析辐射和温度对甜椒干物质分配和果实采收指数的影响,以及果实干物质量增长和鲜质量增长的关系,建立以辐热积为预测指标的甜椒干物质分配模型,并将其与光合作用驱动的干物质生产模型以及果实干物质量增长和鲜质量增长的定量关系相结合,建立温室甜椒生长动态与产量预测模型。利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Venlo型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中种植的不同品种甜椒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和产量的预测结果较好,建立的模型参数少且易获取,实用性较强,可以为中国温室甜椒生产中光温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地热温室的增温效应及温度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冀中地区地热温室的节煤效益和地热井水对种植业温室、水产养殖业温室的增温效果,以及温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并提出地热温室中微电脑自控系统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8.
浙中红壤有效硼水平及油菜硼素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晓男  毛东明 《土壤肥料》2000,(1):30-31,34
18个供试土壤平均有效硼含量为0.53mg/kg。油菜NPKB处理平均产量为1872.3kg/hm^2,NPK区(无硼)相对产量为66.1%,施硼油菜平均增产611.4kg/hm^2,增产率达48.5%,生产百千克油菜籽需硼量为5.07g,土壤供硼率为62.7%。硼肥的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3%,土壤有效硼含量与无硼区油菜籽相对产量呈极显著相关,r=0.5991,n=18;与油菜施硼增产量之间达极显  相似文献   

19.
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秸秆沼气工程可有效地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科学核算温室气体减排量为管理和监督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提供数据支撑。该文以河北省沧州市耿官屯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为研究对象,参考和借鉴了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CDM方法学,构建了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计量方法,包括项目边界、基准线排放量、项目排放量、泄漏量、减排量5个方面,计算了2014年耿官屯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量。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基准排放量包括秸秆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未建秸秆沼气工程情况下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及农田施用化肥生产耗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项目排放量包括秸秆与沼肥运输过程耗能排放、工程运行过程耗能排放及沼气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项目泄漏量即沼气生产、储存、管网供气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因物理泄漏所造成的排放。2014年耿官屯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基准线CO2排放量为5 776.15 t,项目排放量为57.53 t,泄漏量为136.59 t,减排量为5 582.03 t,约相当于2 100 t标准煤CO2排放量,每消耗1 t(干质量)秸秆可净减排3.56 t,每利用1 m3沼气可净减排11.50 kg。同时,在工程设计、管道设计、工程管理、工艺技术改良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型秸秆沼气工程温室气体减排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现有的蔬菜加温温室,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一批比较现代化的大型温室几乎都在39°N 以北冬季严寒的地区。生产过程中能耗大,经济效益不高,因此降低能耗是加温温室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欧美、日本一些温室蔬菜生产比较先进的国家,把温室群相对集中于冬季热量和光照条件都比较优越的地区,以减少能源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