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新疆杂交棉生产发展现状及特点我国棉花播种面积约533.3万hm2,杂交棉推广面积约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0%左右。2006年新疆杂交棉推广面积约1.8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3%左右。2002年新疆审定了第一个自育的杂交棉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重点利用F2代。在新疆、甘肃早熟棉区迅速推广种植,至2005年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2万hm2,增产幅度在8%~15%。2003年新疆兵团引进内地杂交棉品种标杂A1,2003至2005年推广种植2000hm2,皮棉产量较当地推广品种新陆早13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2.
2007年农六师引进棉花品种新陆早26号,并于2008年进行了比较试验和小面积示范,2009年大面积的推广,其抗病性、丰产性等都表现良好,很受广大棉农喜爱。现将该品种在我垦区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1年农六师引进棉花新品种庄稼汉3号,通过垦区一〇一团、一〇六团、新湖农场、芳草湖农场4个主要棉花主栽区试验示范后,在早熟性、抗病性、丰产性等综合表现较好。表现为品质优、单铃重较高、产量较好。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2012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3500hm2。1品种的特征与特性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棉花品种区试研究进展、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195 6年由农业部组建 ,除 196 8年至 1972年中断外 ,至今已 40年。它在全国棉花品种更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自 1990年以来的 10年国家审定的棉花品种共 42个 ,其中 40个是经国家棉花区试推荐审定的。据农业部 1990~1998年年推广面积 0 .6 7万 hm2以上的品种统计 ,国家级棉花品种区试推荐的品种占推广品种数 2 5 %,但种植面积却占 80 %以上 ,其中中棉所 12连续 6年年推广面积超过10 0万 hm2 ,累计推广达 10 0 0万 hm2 以上。年推广面积超过 10 0万 hm2 的品种还包括中棉所 16、中棉所 19、泗棉 3号等品种。1 …  相似文献   

5.
<正>棉花新品系07-6由奎屯万氏棉花种业公司选育而成。经公司预备试验及2008年公司品种比较试验表现早熟、抗病、高衣分、丰产性好。2008年在农五师九十一团试验、示范,表现高产、抗逆性好,高抗枯、黄萎病,单株结铃性强,吐絮集中。2009年在农五师九十一团试范种植80hm2,表现抗性好,苗期及  相似文献   

6.
朱长安 《种子科技》2012,30(3):42-43
2009年农六师引进棉花品种新陆早42号,并于2010年、2011年对该品种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该品种在早熟性、抗病性、丰产性等表现良好,很受棉农喜爱。现将该品种在我垦区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鄂杂棉25号是2006年通过湖北省审定的杂交棉品种,2004-2005年在区试中,子、皮棉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被誉为"双冠王"。自推广以来在湖北省累计种植面积达15万hm2,通过这几年的种植,该品种田间表现为桃大、结铃性强、抗逆性好、不早衰,易管理,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8.
2006—2007年安阳县棉花种植面积在0.8万hm2(12万亩)以上,但近几年种植面积只有0.4万hm2(6万亩)左右,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9.
河南小麦新品种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万代  常明娟  汪大伟 《种子》2017,(8):99-101
分析了2007-2016年河南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的小麦新品种.结果表明,近10年有23家育种单位的40个品种年种植面积超过6.67 hm2,其中,7家育种单位的13个品种年种植面积超过33.33万hm2;40个小麦品种的总种植面积约占当年河南省小麦总种植面积的80%,多数品种来自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市属农科院,年种植面积和累计种植面积最大的春性品种是郑麦9023,矮抗58是年种植面积和累计种植面积最大的半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是利用主体;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中,国审品种占绝大多数;省、市农科院是目前河南主推小麦品种的选育主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州省自育品种选育与推广现状,对2008~ 2012近5年贵州省烤烟品种种植结构、自育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和分布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繁育推广的烟草品种主要包括自育品种、自繁品种、外繁品种3大类群.2008~2011年,外引品种一直占主导地位,2012年自育品种种植比例首次突破50%,成为贵州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一个类群.在自育品种中,南江3号、韭菜坪2号单产和上等烟比率分别较对照K 326显著增加,其中,南江3号在2008 ~ 2012期间有3年种植面积超过3万hm2;韭菜坪2号2010 ~2012年连续3年种植面积超过0.67 hm2,是提升自育品种种植比例的主要因素.从产区分布来看,除在省内推广外,贵州省自育品种另外辐射到湖南、四川、重庆、陕西、河南、山东、广西等省市烟叶产区,2012年省外推广面积为1.39万hm2.  相似文献   

11.
棉花新品种冀668是农十三师农林技术开发中心与库尔勒红太阳公司洽谈后,确定在红星三场示范种植,全场总计种植47.20hm2,其中抗虫棉冀668种植31.07hm2,不抗虫棉冀668种植16.13hm2.通过一年的种植,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耐黄萎病能力,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湖南澧县地处长江中游的湘西北澧水流域平原,常年植棉2万~2.5万hm2,平均皮棉单产1570kg/hm2.2007年开始试种中棉所63品种,至2010年共种植1.2万hm2,平均单产皮棉1768kg/hm2,比本县当家品种湘杂棉8号增产14.3%.2010年被列入澧县国家良补品种,种植面积约6532hm2,成为澧县棉花主栽品种,也是澧县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3.
<正>1在种植品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1品种"多乱杂"的现象较为严重2000年以来,由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引进推广和棉农的种植需求,加之种子市场的开放,我县棉花种植面积较大,成为种子企业推销杂交棉种的主要市场外省众多杂交棉品种也一起蜂涌而来,种子品种数量剧增,目前全县种植的棉花品种60余个,农民不知道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笔者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对双低油菜品种沣油737进行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状、稳产性和丰产性。平均产量在2700kg/hm2以上,高产田块达到3750kg/hm2。1种植表现1.1熟期早,熟相好3年品种比较表现:与对照品种秦优10号相比,全生育期短1—3d,主茎总叶片数少2-3张;抽薹开花早、花期较对照长2—3d,开花整齐一致,成熟期角果淡黄,熟相好。  相似文献   

15.
优质稻合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稻品种丰美占为母本与优质稻品种合丝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08006,2010年1月经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2010年武穴市引进种植0.47hm2,2011年种植面积38.4hm2,连续2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熟期适中、品质优、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我团引进的棉花新品种在我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宜我区推广种植的棉花新品种,为棉花生产持续发展打下基础。2007年石河子148团农业科技中心引进9个棉花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为我区棉花主栽品种的确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棉花种子市场发展现状 1.1 棉花生产状况 棉花产业是新疆的主导产业之一,新疆农民的收入中40%~45%来自棉花产业.新疆发展棉花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超过660万hm2耕地中,棉花种植面积超过160万hm2.据统计,2011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超过157万hm2,较2010年增加17万hm2.2010~2011年度新疆棉花总产量为248万t,约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和世界棉花总产量的11%,新疆棉花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8.
冀棉958在博州地区种植表现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棉958是转基因、抗虫、高产品种,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具有抗病、高产、抗虫、优质、高耐黄萎病、适应性强等特性,于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2006年,博州地区引进种植,表现较好;2008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9.
冀丰4号是由全国著名棉花育种专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棉花育种室主任、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妙和王国印两位研究员主持培育的大铃、抗病虫、高产棉花品种。2008年参加天津市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由于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09年在  相似文献   

20.
<正>1优势和效果2013年我站对我市三个较大的主要农作物玉米、棉花、油菜开展了新品种展示。油菜新展示田落实在我市悦来镇悦来村,面积0.8hm2,展示品种12个,早熟类型品种7个,中熟类型品种5个;棉花新品种展示田落实在我市悦来镇悦来村面积0.7hm2,展示品种10个;玉米新品种展示田落实在我市常乐镇庵宝村面积1.3hm2,展示品种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