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蓄冰中央空调技术随着节能、削峰填谷以及电力管理等方面要求的提高而迅速地发展起来,特别是工业、信息业和第三产业制冷需求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空调设备使用的增长。在电力供应日趋紧张,电价峰谷差愈发尖锐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提倡和推行削峰填谷作用显著的蓄冰空调技术,很多地方的供电管理部门明文规定:中央空调系统采用蓄冰空调技术可以享受蓄冰空调的特殊电价。国家电力部等有关部门于1995年4月组织成立了"中国节能协会蓄冰空调研究中心",其任务是对我国蓄冰空调的发展及推广应用作出规划,并提供政策性、技术性的指导,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推动蓄冰空调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由此可见,在实际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将常规制冷和蓄冰空调制冷技术相结合是中央空调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制冷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对制冷空调的制冷量需求不断增大,与能源紧张的社会局面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需要研究开发制冷空调节能技术。文章在对制冷空调能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基于PLC的双温冷库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进行了介绍,该控制系统既达到了工业要求的制冷效果,又便于制冷与空调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进行"安装""调试""维修""设计"等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4.
当下,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能源枯竭的问题十分突出,每个国家都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技能技术的重要性。空调为人们提供了冬暖夏凉的生活环境,不过,由于空调是巨大的能源消耗体,因此需要积极进行节能技术研究,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央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中的变频技术可以全面分析空调运行的实际情况,在中央空调制冷的各个环节中进行调节,减少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文章就变频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汽车空调耗油多、污染大的缺点,研究了新型节能的汽车太阳能空调的原与构造。汽车太阳能空调主要由硅型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制冷片、测量控制电路和散热器等器件组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运作对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加大,由此直接造成了我国能源资源市场供应特别是石油煤炭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同时给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造成了巨大压力。基于此,减小制冷空调装置的运行过程能耗并增强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一工作显示出其持续增大的重要性。文章重点阐释了有关我国制冷型空调系统能耗浪费的问题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问题,而且着重阐述了现实世界上重点的制冷型空调节能工艺的技术问题及应用策略,且就其技术操作性及经济价值性进行了梗概性的分析,提出了该行业现实面临的实际问题及进步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涡旋压缩机凭借其高效节能、微振低噪的特点,在空调制冷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首先阐述了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尔后对国内外涡旋压缩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总结了目前涡旋压缩机的发展趋势,最后通过对不同结构的涡旋压缩机的对比分析,为空调制冷系统设计中对压缩机的选型与运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空调相比,电动空调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对空调系统制冷负荷与参数匹配计算流程进行了研究,制冷量、电动压缩机功率、排量进行精确计算,并且合理匹配,有效地减少能量消耗,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9.
变频空调     
变频空调有变频器可改变空调压缩机受电频率 ,从而调节压缩机转速。频率高时 ,压缩机转速快 ,空调器制冷 (热 )量就大 ;频率低时 ,空调器制冷 (热 )量就小。这就是“变频”的作用。与一般定频空调相比 ,它有许多优点。首先它能节省电能。它的压缩机不频繁开停 ,压缩机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空调整体节能 30 %以上。这对减少噪音和延长空调使用寿命也有明显的好处。其次 ,变频空调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设定温度 ,一般仅为定频空调的一半时间。空调以较低的频率运转 ,保证了空调的均匀制冷 ,无室温剧烈变化所引起的不适感。变频空调采用了比较先…  相似文献   

10.
杨元凯 《南方农机》2016,(10):114-115
当前城市建筑中很多综合性大楼都使用中央空调供暖或者制冷,据国家电力部门的统计,中央空调总用电量是占各个建筑楼房总用电量的70%。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空调的节能功能。本文概述了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组成部分和各个组成部分的运行状况,以及变频技术在中央空调冷冻水、冷冻水、冷却机组等几个方米的应用,希望能对中央空调的节能技术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赵韦韦  钮挺 《南方农机》2019,(3):257-257
热反射隔热涂料作为一种节能材料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和屋顶,它能有效的反射、阻隔、辐射太阳光,明显降低建筑物外墙、屋顶和室内温度,减少了空调等制冷设备在高温条件下的能耗,其应用对于节约能源、改变生活工作环境及绿色环保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仅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作为一种生活空气调节的装置,对生活环境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同时,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空调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在空调普及的过程中,空调制冷技术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空调制冷技术能够有效调节温度,在食物保鲜、药物质量、生物科技等领域也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空调制冷系统在风冷热泵最大电流值的确认、低温度条件下运行以及旁通清洗回路设置等多方面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解析,旨在提醒广大设计者在借鉴先进设计技术之时,还应不断研究,以优化制冷系统,提高系统与制冷设备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14.
对空调制冷方法以及装置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空调制冷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对空调制冷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风量的控制、温度的控制以及空调正压控制三方面内容。并对空调制冷装置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制冷装备的清洗以及增加冷水喷淋管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空气源热泵与电加热系统的联合应用,以及空气源热泵产生的冷气回收利用系统。结果表明:在冷水加热过程中以空气源热泵使用为主,电加热系统为辅,在夏季将空气源热泵产生的冷气进行回收利用的整体联合应用系统节能效果最为显著。在矿山热水浴室中,空气源热泵是一种结构简单、能耗低、效率高、安全环保的设备。但在气温较低时,不仅能耗高,还很难满足冷水加热的需求。将空气源热泵与电伴热系统联合应用,会起到更好的使用效果,也更节能。在夏季将空气能热泵运行产生的冷气输送至食堂等公共场所,可大幅度节约空调的能耗。企业形成以空气源热泵应用为主,电加热为辅,冷气回收代替空调制冷的联合应用系统。该系统比原锅炉供热产生热水和空调制冷的系统节约电能消耗30%以上,同时解决了锅炉供热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沼气机热泵复合式空调系统数值计算与能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沼气机热泵空调是以农用沼气并辅少量电力作为能源输入,向室内提供冷量或者热量的系统.建立了换热器数学模型、喷水室数学模型、一次回风式空调数学模型,并且定义了评价沼气机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通过模型求解,比较了沼气机热泵空调和普通电动热泵空调的能耗情况.结果显示:制冷工况下,沼气机热泵复合式空调系统利用系统余热来实现空气的再热,可达到消除室内余热余湿的目的.系统总的一次能耗最大节能75%.制热工况下,首先通过换热器进行预热,然后通过喷系统热水,进行热湿处理.系统总的一次能耗最大节能71%.沼气机热泵增加了湿处理功能,扩大了沼气机热泵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新疆电力科学院新院址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提供采暖和空调,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供热,夏季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转移。冬季把地热能中的热量取出来,用热泵提升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热量抽出来,释放到地下水和土壤中进行制冷。据介绍,新疆电力科学院地埋管地源热泵工程可为该院综合试验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不够密集,冬冷夏热是困扰农村居民的长久问题,且农村用户很少会采用空调降温,本文立足于农村地区地下冷源能源丰富,能量可观,研究以低碳节能为目标的农村地区冷气循环控制系统设计,通过地下冷源供电系统带动半导体制冷设备,结合利用地源热泵原理设计出农村地区冷气循环系统。从地下冷源来源及环境选择、低能耗简易制冷设备研发、系统模拟仿真等多个角度反复设计,实验得出,在夏季温度高于18℃的情况下,可使室内温度降低2℃~4℃,在节能、环保、低碳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具有可观的经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机技术的发展,空调已成为大中功率拖拉机的标准配置。因拖拉机工作环境恶劣,用户要求驾驶室内空调系统能提供适宜的出风温度、制冷性能、室内空气流速及新风风量等,从这四方面并结合前窗除霜性能,运用CFD技术完成对新型驾驶室空调系统的优化匹配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以某生态温室空调工程为例,探讨了此类建筑的节能方式,论述了水环热泵的技术特性.同时,介绍了一种节能效果显著,可灵活运用于不同环境及使用条件的太阳能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该系统夏季采用水帘风机,独立分区降低空调负荷;冬季采用蓄水池、太阳能热水器,通过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达到降低电耗的目的.该系统作为环保、节能的新型设计,符合我国提倡的发展可持续、节能、环保空调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