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云南省4个代表性葡萄产区,以1982—2011年30年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及其提供的基础作物系数计算作物需水量,结合生育期内降雨量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并对其进行分析;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不同生育阶段内CWDI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对葡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干旱发生频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研究云南葡萄产区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个产区的CWDI走势均呈倾斜的"Z"型,且宾川、元谋、弥勒3个地区5月中旬以前CWDI值均较高,葡萄生长中期CWDI值较低;4个地区葡萄生长末期的CWDI值呈上升趋势,而其它时段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但升降趋势大多不显著;生长前期的特旱发生频率较高,生长中后期不同干旱程度发生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以黄花补血草为试材,设置0.5、10、15、20、25、30mm 6个灌溉处理,以0mm灌溉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对黄花补血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花补血草密度随灌溉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单株地上部鲜质量在0.5mm灌溉处理下最低,干质量在10mm灌溉处理下最低,二者均在20mm灌溉处理下最高,其含水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3)地下部鲜质量在25 mm灌溉处理最大,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在15、20、25mm灌溉处理下的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与10mm灌溉处理。4)在高灌溉(25mm和30mm)处理下,黄花补血草株高及冠幅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提高酿酒葡萄质量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平 《河北果树》2000,(3):49-50
1选择适宜的地块建园酿酒葡萄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要求较鲜食葡萄更严格一些,气候条件要求年平均气温高于8℃,7,8,9三个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2℃,果实成熟期的月降雨量不超过100 mm,最好低于30 mm.土壤应为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呈中性或偏酸性,地下水位低于1 m,海拔高度在200 m左右,排灌良好,尤以丘陵坡地和山前平原地为佳.新建园应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地块,以确保酿酒葡萄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大棚西瓜需水强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以“农科大5”西瓜为试材,研究了大棚西瓜需水强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设施西瓜精准管理和科学灌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全天平均温度、夜晚平均温度、白天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平均光强、平均蒸发量随时间呈波动变化;需水强度的变化总体呈波动、缓慢上升的趋势,在第20、50、80天出现需水强度高峰,全生育期平均需水强度为4.45 mm/d.西瓜需水强度与各环境因子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需水强度与全天平均气温、平均光强、平均蒸发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935、0.894、0.878;与平均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848.6个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全天平均气温和平均光强是影响西瓜需水强度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存在的土壤瘠薄、水分利用率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以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分别设置不同灌溉定额、不同灌溉梯度,研究不同灌溉管理措施对葡萄生长发育、品质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溉定额与灌溉频次有利于促进株高、新梢、副梢数的生长以及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灌溉频次10次、灌溉定额4 950m~3·hm~(-2)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品质,而灌溉频次20次、灌溉定额5 850m~3·hm~(-2)处理下可溶性糖、总酸、单宁、花色苷含量显著降低;在酿酒葡萄生长期内适当增加灌溉有利于产量和单粒重的增加,而水分过多会抑制果穗的生长,灌溉频次10次、灌溉定额4 950m~3·hm~(-2)最适宜该地区酿酒葡萄的优质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6.
在宁夏酿酒葡萄集中栽培区宁夏国营玉泉营农场设置了田间试验,研究了百力佳营养型叶面肥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力佳对酿酒葡萄株高、新梢长度及叶绿素含量都有促进作用;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再喷施百力佳能够显著促进酿酒葡萄果穗长,显著降低果实酸碱度和总酸度,显著增加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葡萄百粒果重,也明显有增加酿酒葡萄产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黄冠"梨树为试验材料,分别设定2个处理:充分供水处理(Well-irrigation,WI)和逐步干旱处理(Gradual-drought,GD),通过连续监测"黄冠"梨树茎直径、土壤水势(SWP)和日平均温度(T)等环境因子,研究梨树的茎直径微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利用梨树茎直径微变化来指导梨树节水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WI处理和GD处理的日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GD处理的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MDS)明显小于WI处理。GD处理的茎直径日最大值(MXSD)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趋势;随着土壤水势的下降,GD处理的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日增长量(DI)和日复原时间(RT)与土壤水势之间分别呈很好的开口抛物线、斜率为正和斜率为负的线性关系趋势;GD处理的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与日平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RH)和光照强度(L)呈显著的正相关,而WI处理的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与日平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WI处理的DI,不受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风速的影响,但受日平均温度的影响显著,呈负相关;GD处理的DI,不受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但显著受日平均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为负相关。综上所述,在GD处理中,土壤水势与DI之间的线性关系更具实际意义,可以用DI作为指导梨树灌溉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2年全国气温数据和梨、桃栽培面积与产量数据,通过相关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季节和全年气温变化与2种果树栽培面积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2年中国四季和全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中,除春季和秋季最低气温表现为线性递减外,其它季节气温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全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每年分别上升0.020、0.038、0.002℃,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升高幅度均极显著;1961—2012年中国梨和桃栽培面积、总产量和单产量整体上逐渐升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梨和桃栽培面积、总产量和单产量均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全年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气温升高对梨和桃生产起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保鲜剂处理的‘克瑞森’无核葡萄贮藏过程中的质地变化,以及各质地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以天津市茶淀镇出产的‘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并通过质地多面分析法定期测定质地参数。【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硬度与咀嚼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除对照外,其余处理的弹性、凝聚性、回复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另外,‘克瑞森’葡萄果肉硬度与黏着性、弹性、凝聚性、回复性均呈负相关,而与咀嚼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弹性与咀嚼性呈较好的负相关性;凝聚性与回复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且黏着性与弹性、回复性呈正相关性。【结论】不同保鲜剂保持‘克瑞森’无核葡萄贮藏过程中的质地效果明显,且各处理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调亏灌溉是基于非充分灌溉而发展延伸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酿酒葡萄生产中,在抑制酿酒葡萄生长的同时,却能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对于提高水分利用率和节约灌水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