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黄萎病发生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棉黄萎病的发生概况、致病机理、传播流行原因,以及在棉黄萎病抗病育种、发病规律、常规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率高,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3.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率高,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4.
1997- 1 999年在三余镇棉田系统调查结果 ,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在本区有 2个发病高峰 ,分别出现在 7月中、下旬和 8月下旬或 9月上旬 ,病害发生消长与气温、雨日、雨量及相对湿度密切相关 ,在适宜温度 ( 2 2~ 2 8℃ )范围内雨水多而均匀 ,则发病重。病害危害棉株后 ,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结铃数减少 ,铃重下降 ,病指与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棉花不同播期对黄萎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个品种在7个不同播期的平作棉与麦套棉进行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斯的黄萎病发生规律存在着差异,尤其对黄萎病侵染和扩展具有较大的影响。4月30日,5月7日,5月14日,5月21日播种的4个处理,2个品种的黄萎病侵染扩展速度较慢,9月10日播种的平作棉的黄萎病株率均低于37.5%,麦套棉的病株率均在37.0%以下,6次调查病情指数总和与4月9日,16日,23日播种的3个处理相比,  相似文献   

6.
<正>1棉花早衰的原因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  相似文献   

7.
棉花落叶型黄萎病的发生规律及损失率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9年在三余镇棉田系统调查结果,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在本区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或9月上旬,病害发生消长与气温、雨日、雨量及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在适宜温度(22-28℃)范围内雨水多而均匀,则发病重。病害危害棉株后,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结铃数减少,铃重下降,病指与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萎病对不同播种方式和播期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黄萎病的发生不仅与气候有关,而且与栽培方式和棉花生育期有关,黄萎病发生始期均为棉花现蕾期,地膜棉前期发病较重,但营养钵棉中期病情上升速度快。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世界性两大病害.在大多数产棉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我国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危害也十分突出,并列为植物检疫对象. 棉花枯、黄萎病对棉株生育影响很大,尤其是枯萎病在苗期即可引起大量死苗,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幸存棉株,大多数生长衰弱或半边枯死、病株蕾铃脱落增加,现蕾数及结铃数显著减少,铃重减轻,衣指、子指变小,种子成熟度差,发芽率低,纤维品质差;棉花黄萎病虽然没有大量死苗现象,但苗株患病后叶片变黄,干枯脱落,导致结铃少、铃小,同样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棉花枯、黄萎病危害程度一般与发病时间早晚密切相关,一般发生越早对产量、品质影响越大,一般减产15~20%,重者达60%以上.如黄萎病在9月中旬以后发病,对产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中棉所50、中棉所60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2个播期试验和1个密度试验,研究棉花播期和密度对黄萎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试验中不同播期处理下中棉所50的病情指数排序为5月15日 5月26日 6月5日 6月16日 6月26日;不同处理下中棉所50和中棉所60的病情指数排序均为5月1日 5月26日 6月16日;不同密度处理下中棉所60的病情指数排序为11. 25万株/hm~2处理 7. 50万株/hm~2处理 15. 00万株/hm~2处理 18. 75万株/hm~2处理 22. 50万株/hm~2。表明推迟播期和加大播种密度均可有效减轻棉花黄萎病危害的发生。能为通过调整播期和播种密度对棉花黄萎病进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i TRAQ技术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HM-40中筛选并克隆到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Gh SAMS基因。Gh SAM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182 bp,编码393个氨基酸,预测Gh SAMS蛋白质含有15个磷酸化位点,推测其功能的行使可能与激酶磷酸化相关,进化分析表明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与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SAMS蛋白质相似性最高。q RT-PCR分析表明,在接种黄萎病菌VD07菌系后,Gh SAMS表达量逐渐增加,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其相对表达量随之增加,推测其在陆地棉抗黄萎病防卫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嫁接棉株中,利用VIGS技术成功地沉默Gh SAMS基因,然后对沉默棉株接种黄萎病菌VD07,鉴定其病情指数为62.5,抗性级别为感病;而转化空载体和未接种载体处理的嫁接棉株病情指数分别为30.0和31.2,抗性级别为耐病,表明Gh SAMS基因沉默后嫁接棉对黄萎病的抗性丧失。推测Gh SAMS基因在陆地棉抗黄萎病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越来越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也是棉农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发生棉花黄萎病的病株叶片变黄,结铃少,落铃率高,发病严重的棉株叶片几乎全部脱落。棉田一旦发生黄萎病,很难除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越来越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也是棉农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发生棉花黄萎病的病株叶片变黄,结铃少,落铃率高,发病严重的棉株叶片几乎全部脱落。棉田一旦发生黄萎病,很难除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相似文献   

14.
2001—2005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地(致病菌系为落叶型SXMV4I型),对晋棉13号感病品种6月初至8月下旬进行了棉花黄萎病的系统调查,并结合当地的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对黄萎病的发生消长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每年6—8月月平均气温在24~26℃之间,雨日在12 d以上,降雨量在100 mm以上,大气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均最适宜黄萎病的发生;黄萎病病情指数的增加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很密切,与雨日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差,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差,但偏相关中相对湿度与雨日相关性极强;合并5 a的资料,通过多因子和偏相关系数的筛选,得出平均5 d内病指(y)与相对湿度(x1)和雨日(x2)的二元回归方程为y=1.981 7x1+12.230 5x2-120.54。  相似文献   

15.
<正>茄子黄萎病是茄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会造成茄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防治茄子黄萎病是茄子高产增收的保证。一、病害症状茄子黄萎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发病,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脉间或叶缘萎黄上卷,并逐渐向上发展,使半边枝叶变黄枯死,果实僵化不长,因此又叫半边疯。严重时全株枯死,叶片枯黄脱落,变成光秆。剥开根、茎的皮层,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所以也叫黑心病。二、发病条件1.气候条件一般气温20~25℃、潮湿多雨时发病重。气温在  相似文献   

16.
黄萎病发生级别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病圃对3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冀丰522、冀丰106和石抗39进行了抗黄萎病鉴定,并从每个品种中选择45个单株分株计产,按株取样检验纤维品质,分析了棉株黄萎病不同级别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以棉株不同发病级别为自变量、以参试品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平均值为依变量,对黄萎病发病级别与重要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3个品种均表现耐黄萎病;黄萎病发生后,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随着发病级别的增加而增大,其中,1级、2级、3级、4级病株的皮棉产量较健康植株分别降低23.57%、46.78%、66.39%和81.31%,幅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黄萎病级别与皮棉减产率、子棉减产率、衣分、单铃重、单株铃数以及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棉株黄萎病发病程度每提高1个级别,单株皮棉减产20.328%、单株子棉减产19.945%、衣分下降0.793%、单铃重下降0.618 g、单株结铃数减少2.263个、纤维长度相对减少0.513 mm、比强度下降0.773 cN/tex、马克隆值下降0.223。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世界性的两大病害。美国、苏联、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32个产棉国家均有发生,美国因枯萎病每年损失皮棉210万担,苏联因黄萎病损失皮棉320万担。我国枯、黄萎病早在30年代就有发生,50年代全国发病面积已达120万亩,1981年初统计12个主要产棉省的发病面积高达1,152.3万亩,占总面积的19.4%,严重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萎病现已是我团制约棉花高产优质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病类型为普遍性和枯死型.这几年,我团每年认真细致的普查,发现黄萎病发病率、发病程度、发病时间与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随着发病率提高,危害率也相应提高;发病时间的早晚对产量影响很大,发病早,伏前桃、伏桃比例减少,发病晚还可保留一些伏前桃、伏桃;同时由于黄萎病的发生,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很大.有黄萎病的棉株棉絮都是僵瓣花,严重影响到棉花品质,而造成降级.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敦煌市棉花生产中存在突出问题是棉花枯,黄萎病蔓延快,发病重和蚜虫危害加重及干旱的影响,通过抗性育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抗枯萎病新品种棉2号和抗旱,抗蚜虫新品系69108,引种成功了耐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6,并从引进品种(系)中筛选出了抗旱性强,叶螨发生轻的品种陇棉1号和抗黄萎病品种辽棉15;提出敦煌市今后开展了性育出的目标是早熟,优质,抗枯,黄萎病,抗旱,抗蚜虫。  相似文献   

20.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