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影响雏鸡成活率的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所以,只有综合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收入。 一、种蛋的选择 种蛋的品质对雏鸡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为如果种蛋的品质较差,孵出的雏鸡就体质软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不能较好地适应,采食和饮水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
雏鸡质量“雏鸡质量”是一个经常应用的词,但却很少有人对其下过定义。事实上,从实践的观点来看,雏鸡的总体质量是很难加以定义和定量的。尽管有些人会根据雏鸡的一般外观来判断其质量,但雏鸡在现场的实际生活力可能是最常用以判断其质量的客观尺度。雏鸡质量的极端情况,即恶劣或优秀,很可能与雏鸡的存活力高低、有无脱水或有无微生物感染有关。然而,从全行业的生长期总存活力来看,对大多数雏鸡来说,只要管理得当,则其质量是完全足以保证其达到最佳肉鸡性能表现的。换句话说,考虑到孵出的雏鸡数量和为典型孵化厂提供种蛋的种鸡群…  相似文献   

3.
一、种蛋的选择为了确保孵化效果,孵化厂应当深入调查,经常掌握种鸡的生产状况,还要重点帮助种鸡场搞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以确保种蛋数量,质量上的需要。怎样具体选择种蛋呢? (一)看外表种蛋要清洁,蛋壳上不应沾有粪便,破蛋液等污染物。因为使用污蛋会降低孵化率和雏鸡质量。如一时缺蛋,有少量轻度污蛋入孵,必须经过认真处理,采取擦拭、洗涤、消毒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无公害鸡肉符合现代健康饮食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各大养殖场对无公害肉鸡的饲养非常关注,不仅提升了无公害肉鸡的养殖质量,也增加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1雏鸡选择要选择品质优秀、纯正的雏鸡,种鸡群和母鸡群均没有发生过疫病,根据生产计划来选择雏鸡数量。应选择羽毛良好,清洁而有光泽;其脐部愈合良好,无感染、无肿胀、不残留黑线,肛门周围羽毛干爽;眼睛圆而明亮,站立姿势正常,行动机敏、活泼的雏鸡。  相似文献   

5.
春季是孵鸡的黄金季节,这不仅是因春季天气渐暖,对雏鸡的成活及生长发育极为有利,而且,在春季二、三月份养雏鸡可以当年见效。因此,各大养鸡场和专业户都在这一季节大量孵鸡售鸡。但在孵鸡过程中雏鸡粘胶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孵化的质量和数量,必须引起孵鸡场(户)的高度重视。所谓雏鸡粘胶现象是指孵化出的初生雏鸡的头部、眼睑、颈部、背部、翅膀及尾部粘连在蛋壳里,在孵化过程中是一种常见  相似文献   

6.
雏鸡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鸡生产潜力的发挥及种鸡的种用价值,保证雏鸡质量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首要措施.雏鸡质量的提高,主要从四个方面抓起,一是种蛋要来源于健康鸡群;二是要为孵化和出雏提供适宜的条件;三是从收集种蛋到预温入孵、出雏、销雏的全过程中,要按程序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四是严格隔离,控制孵化过程中疫病交叉感染,前三项措施目前已普遍得到重视,第四项措施仍被忽视和未研究出有效的隔离方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孵化与出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县有一些鸡场、养鸡户饲养的雏鸡,多次发生雏鸡大肠杆菌病,由于对疾病诊断不准确,治疗方法不当,常造成雏鸡大批死亡,幸存的患鸡育成后,进入产蛋期达不  相似文献   

8.
<正>雏鸡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和生产潜力的发挥及种鸡的种用价值,保证雏鸡质量是提高养鸡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雏鸡质量的提高,要从四个方面抓起,一是种蛋要来源于健康鸡群;二是要为孵化和出雏提供适宜的条件;三是从收集种蛋到入孵、,出雏、销雏的全过程中,要按程序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四是严格隔离,控制孵化过程中疫病交叉感。前三项措施目前已普遍得到重视,但第四项措施却仍被忽视和未研究出有效的隔离方法。为加强对孵化的科学化管理,笔者对孵化与出雏的隔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选择质量好的雏鸡 养殖户在购进雏鸡时只注重价格,往往不注意质量。只有选购品种优良的健康雏鸡,才能获得理想的饲养效果。因此,要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种鸡场供应的雏鸡。选择时要剔除有脐炎、白痢症状的病鸡、弱鸡和残鸡,严防购入劣质雏鸡。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15日龄无球虫海赛克斯雏鸡人工接种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孢子化卵囊10×10~4个,用鸡球素5mg拌饲进行预防,有很好的效果;试验期平均增重与不感染不给药(健康组)相近,雏鸡存活率100%,抗球虫指数(ACI)172.25。鸡球素与氯苯胍联合使用,表现有相加作用,雏鸡存活率100%,抗球虫指数(ACI)180.25;而氯苯胍单用防治效果很差,表明该株球虫已对氯苯胍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何降低雏鸡的死亡率,对于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增强饲养人员的工作信心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引起雏鸡病亡的诸多因素中,人们总认为传染病是首位或归结于孵化上的问题,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雏鸡健康的重大影响。据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环境恶劣,管理粗放造成雏鸡的病亡是值得重视的,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70%,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选择适宜的育雏时机,是养好鸡(禽)的首要条件,育雏季节与雏鸡成活率及成年后的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鸡业在广大农村的蓬勃兴起,我国畜牧科研人员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养鸡户的跟踪调查证明:在同等饲养条件下,由于育雏时机的不同,鸡的生长质量和生产性能有着明  相似文献   

13.
雏鸡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弱,因此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控制温度,避免冷热应激的发生。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与此同时,雏鸡的消化机能不完善,采食快分解也快。在生产上需要及时补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选择适宜优良的雏鸡在选择幼雏鸡时,应该选择活泼好动的雏鸡,一动不动呆立的雏鸡需要及时进行淘汰,及时止损,降低饲喂成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应用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研究了CD3+T淋巴细胞及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在鸡盲肠扁桃体中的出现、迁移、组织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发育过程。结果显示:CD3+、CD8+T淋巴细胞最初于11胚龄时出现,而CD4+T淋巴细胞在15胚龄时出现。在定位分布变化上,CD3+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中,CD4+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中,CD8+在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上皮内都有大量分布。在数量变化上,1~7日龄雏鸡各种阳性细胞的数量都骤然增加;而到7日龄时,雏鸡CD3+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CD4+、CD8+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从21日龄开始直到35日龄,雏鸡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持续增加。试验证明,鸡在出壳后初期十二指肠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5.
赵文 《饲料研究》1998,(10):34-34
1育目引种。养鸡户在饲养过程中,不考虑本地的自然条件和饲养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的情况,盲目购进数量过多的鸡种,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雏鸡的质量,品种上只求一般不求名优产品。2过早催产。不按产蛋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要,盲目人为地进行过早催产,致使产蛋鸡体...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1日龄海赛克斯蛋雏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含70、105、140 mg/kg游离棉酚(FG)的日粮,试验周期为42 d,观察游离棉酚对雏鸡生长性能、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70~140 mg/kg游离棉酚对雏鸡的总增重、饲料增重比、死亡率没有负面影响;但均能使红细胞数量、血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即会引起鸡的轻微贫血,且在14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能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的活性升高,在42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且在试验后期对维持正常肝功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要点禽谚说:“育雏如育婴”这是很有道理的.雏鸡刚出壳身体幼小,绒毛稀疏,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很差.雏鸡体质娇嫩,对疾病抵抗能力弱.雏鸡神经十分敏感,胆小,伯惊吓,喜欢安召.雏鸡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决.因而育雏工作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雏鸡成活率,还关系到成年后的产蛋力与种用价值.有些专业户养鸡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没有掌握住有维的技术要点,饲养管理条件差,或感染疾病造成大批死亡.据自己多年养鸡的体会,浅谈一下育雏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l速好鸭苗,备好房舍种苗质量好坏是育雏成…  相似文献   

18.
实验用1日龄肉用雏鸡300只,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健康对照;Ⅱ、Ⅲ组加喂100ppmGe-132;Ⅲ、Ⅳ组人工感染vMDV,经60日临床观察并每隔10日计数血液白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同时检测了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表明,Ge-132对健康及人工接种vMDV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影响;但能使加锗组的B淋巴细胞数量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尤其在10~20d时。Ge-132能明显增强人工接种vMDV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证实Ge-132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鸡曲霉菌病是鸡的常见病 ,多发于雏鸡 ,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现将一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剖检变化及诊断 2 0 0 1年 1 2月 ,养鸡户单某由哈尔滨市某种鸡场购进海兰褐鸡雏 2 80 0只。前 5d雏鸡发育良好 ,第 6天开始有个别雏鸡闭眼 ,缩颈 ,远离食槽 ,不愿跑动。单某发现后立即进行了全群的预防性投药 ,用盐酸环丙沙星饮水 ,同时增加电解多维用量。至第 8天病雏病情加重 ,呼吸困难。第 1 0天 ,病雏数量增多 ,有 1 / 3的雏鸡卧伏一隅 ,对外界反应淡漠 ,呼吸困难 ,部分病雏不食 ,羽毛蓬乱 ,闭眼垂翅 ,伸颈张口 ,有气管锣音 ,冠和肉髯…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走访时发现,在农村养鸡有这样的现象:开始时孵出的鸡雏数量很多.可饲养到成鸡时却所剩不多。在雏鸡阶段的死亡率偏高成为困挠农村养鸡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影响农村雏鸡成活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