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点源污染排放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它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非点源污染,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非点源污染指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和不易监测性造成了研究和控制的难度大。文中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来源、特征、危害,具体阐述了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点源污染虽已得到有效治理,但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现状,在分析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着重从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定量模型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农户经营行为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战略研究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我国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所面临的困境,最后对未来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河套灌区总排干沟氮污染负荷分割与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突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区分河套灌区的点源污染与农业非点源污染显得十分必要。考虑灌区点源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和运移规律,依据总排干沟红圪卜断面2009—2017年水文水质同步观测资料,采用水文分割法研究总氮(TN)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总排干沟属于典型的点面污染混合沟;TN污染总负荷除2012年由农田排水量过大导致升高外总体在下降,降幅39.1%;点源TN污染负荷呈下降趋势,点源TN污染负荷平均为3 076.20 t,2017年较2009年削减了50.6%,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以来非点源TN污染加剧,非点源TN污染负荷平均为1 793.09 t,占年平均总负荷量的36.82%。总排干沟氮污染以点源为主,2012年以来,氮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针对点源污染要以控制点源污染物浓度为重点,对于非点源污染要以减少农田排水量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农业非点源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将成为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特别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在总结农业非点源污染来源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2大方向,4项内容,8种措施”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文过程中降雨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降雨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拟通过控制降雨径流产生的污染来减少非点源污染。[方法]通过分析降雨径流的水文过程、其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及水文模型在该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的减少非点源污染。[结果]降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源头控制,加强地表非点源污染物清除和控制,在坡地上种植植被,可有效减少降雨径流对土地的冲刷和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水文模型的应用使该研究简单化。[结论]研究表明对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控制将有效减少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降雨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拟通过控制降雨径流产生的污染来减少非点源污染。[方法]通过分析降雨径流的水文过程、其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及水文模型在该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的减少非点源污染。[结果]降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源头控制,加强地表非点源污染物清除和控制,在坡地上种植植被,可有效减少降雨径流对土地的冲刷和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水文模型的应用使该研究简单化。[结论]研究表明对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控制将有效减少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7.
第二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第二松花江流域水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和非点源污染主要发生在汛期,点源排放鼍年内相对稳定的特点,利用第二松花江流域出口控制水文站和水质控制断面监测数据,分别计算了第二松花江流域COD和NH厂N的非点源输出负荷.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输出的非点源COD负荷为99930t·a-1,点源COD负荷为174 743 t·a-1,分别占流域总输出COD负衙的36%和64%,点源COD污染仍是第二松花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非点源NH-4LN输出负荷为9888 t·a-1,占总NH3-N负荷的44%,并呈增长趋势;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夏汛期非点源COD输出负荷(y)与同期流量(x)有y=44849+161·682x.因此可利用气象、水文动态预报数据进行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的预报,为非点源污染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基础.建议在继续加大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的基础上,对非点源污染防治也要进行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面源污染是林口县面对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黑龙江省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做了不少工作。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应该要摆到突出的位置,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环境。现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将治理植保措施介绍如下。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面源污染,即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与部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农业非点源污染与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有效整治及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河湖、水库等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在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成因的基础上,归纳了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常用模型及与GIS的结合应用技术,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措施;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提出"3S"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生物技术以及将科学技术与BMPs相结合等将是未来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域环境中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其管理和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非点源污染模型作为描述和评价非点源污染的有效工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过程,介绍了EPIC、SWAT、HSPF、AGNPS、DWSM等常见模型及其应用,并探讨了目前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密云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密云水库上游流域8个乡镇化学肥料、畜禽粪便、水产养殖等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调查统计和监测,初步明确了该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特征:(1)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坡耕地耕作为该区域农田养分流失的主要原因,区域内农用坡耕地2005年流失氮素19.2 t,流失磷素5.5 t,流失养分的主要来源为施用的化肥;(2)流域内畜禽粪便污染负荷区域间差异明显,部分乡镇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风险大;(3)流域内水产养殖排放水体水质50%不达标,加剧了下游水体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非点源氮污染对水质影响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采用田间实验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太湖一级保护区武进市雪堰镇水稻季节各种类型非点源氮污染的负荷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雪堰镇各种类型农业非点源污染中,农田氮排放总量为24166kg,占排放总量的72.7%;农村居民氮排放总量为6272kg,占排放总量的18.9%;城镇居民氮排放总量为2400kg,占排放总量的7.2%;养殖业氮排放总量为392kg,占排放总量的1.2%。在当前的非点源氮污染治理中,除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田养分外,农村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人粪尿的排放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料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废水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众多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大大超过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的点源污染。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耗低、基建投资少、效果显著,被认为是控制农业面源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我国从“八五”首次引进人工湿地工程技术来处理农田径流废水开始,已在滇池、太湖、官厅水库等水域的面源污染控制及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采用人工湿地工程技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去污效果,为我国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一条极有参考价值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来,非点源(NPS)水污染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受到关注.在塞拉里昂,农业和矿业是造成水资源受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引起水质下降的原因包括土壤的加速侵蚀、农业径流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农药等污染物、来自畜牧场的病原菌和酸性矿排水等.由于污染物的转化机理与水力学、地形学、化学反应、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等多因素有关,这使得非点源污染管理变得很复杂.但是,最佳管理措施(BMPs)通过技术、规制和立法等手段能有效地减少非点源污染,BMPs应着重于源的管理而不是污染物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非点源污染对三峡库区流域的水环境污染起到主导作用。本文将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应用于库区大尺度流域的污染模拟研究中,以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准设定了6种土地利用情景,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果。首先采用三峡库区流域2002—2008年的水文、水质实测数据对建立的SWAT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径流、泥沙、营养盐的评价指标ENS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表明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是可行的。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非点源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措施将25°、15°、6°以上的耕地转化为林地可达到较好的非点源污染消减效果,考虑库区地处贫困山区,25°以上耕地退耕还林更为经济、可行;相同区域的草地转化为林地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要远远小于转化为耕地而产生的污染物,因此应严格控制自然植被退化为耕地的现象发生,否则会严重加剧库区污染状况;库区扩大林地范围的方案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可在减少坡耕地的基础上进行,该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区非点源污染。本研究所得结论为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定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农药、化肥、农膜的大量使用及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给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通过对西部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准确摸清化肥、农药、农模、畜禽养殖场等对西部水污染的情况,为政府宏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探索低污染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农业清治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农业面源污囊危害和迁移途径出发,结合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和研究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各类可行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的种类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估算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降雨量差值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结合我国非点源污染监测资料少的实际情况,利用我国现有的水文站降雨资料和水质资料,提出了一种简便易用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降雨量差值法。与传统的径流分割法相比,降雨量差值法能利用现有水文水质资料而无需增加监测项目,即可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作出估算,计算过程简单,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农业循环产业,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治理工作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阐述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与农业循环产业的内涵。从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种植业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和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农业循环产业链技术的构成,并重点分析了"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路。最后,结合实践提出加快我国农业循环产业体系建设与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包括政府加强引导、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产业园区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As part of their efforts to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introduced the river chief system, whereby a named individual under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protecting a specified waterway.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sources of water pollution, agricultural non-point-source(NPS) pollu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river chief system, an institutional reform in China's decentraliz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regime, is effective in alleviating NPS pollution is importan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The effect of the river chief system on reducing agricultural NPS pollution is explored in this study using panel data from 308 Chinese counti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4 to 2015.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manure output from animal breeding operations on surface water quality is reduc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ver chief system. However, the river chief system is ineffective in dealing with the water pollution caused by fertilizer use. Furthermore, in the current system, cooperation among river chiefs only occurs within a province.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increase their efforts in reducing fertilizer source loads and preventing fertilizer loads from entering surface waters. In additi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cooperation among the river chiefs i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provi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