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鳖幼鳖在30℃条件下,以鲜罗非鱼肉作为饵料,在设定的4个摄食水平-饥饿1%,2%和饱食条件下进行生长试验,分别对单位体重日氮摄取,粪便氮,氮排泄和氮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氮收支各组分随摄食水平的降低而减少,其中氮排泄率与摄食水平呈显著的正直线相关;氮生长也与氮摄取呈直线正相关,氮收支各组分以占氮摄取的百分比表示时,粪便氮随摄食水平的降低而增加,氮生长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而氮排泄则变化不大,在饱食条件下中华鳖幼 鳖的氮收支方程可表示为100CN=58.62UN 36.34GN 5.04FN,其中CN,UN,GN和FN分别为摄入氮,排泄氮,生长氮和粪便氮。  相似文献   

2.
于2003年12月购买当年繁殖的中华鳖稚鳖(28.42-49.50 g),投喂中华鳖稚鳖配合饲料,在饱食状态下进行摄食-生长试验(试验周期为56 d),试验设25℃、28℃和31℃3个温度处理,研究了温度对中华鳖稚鳖生长率和氮收支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其最大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1),它们均有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31℃时湿重、干物质和蛋白质的特定生长率(SGRw,0.88%、SGRd,1.03%和SGRp,1.21%)和湿重及蛋白质的转化效率(Kw,18.99和Kp,16.81)均为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氮收支各组分的平均值均存在显著影响(P<0.01),它们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31℃时摄入氮、生长氮、粪便氮和氮排泄分别为10.84 mg/(g.d)、1.77 mg/(g.d)0、.77 mg/(g.d)和8.31 mg/(g.d),偏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对中华鳖稚鳖氮生长效率和氮排泄量的影响机制并非通过温度对最大摄食率的影响而发生作用,其作用机制很可能是温度-代谢-氮生长效率(氮排泄量)。31℃时的氮收支方程可以表述为:100CN=16.81GN 7.18FN 76.01UN,式中CN、GN、FN、UN分别表示摄入氮、生长氮、粪便氮和排泄氮。  相似文献   

3.
在25℃、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黄颡鱼在摄食水平为1/3饱食、2/3饱食和饱食时的氮和能量收支.结果显示,摄食水平对黄颡鱼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摄食水平的提高,生长氮和生长能的比例显著提高,排泄氮、粪氮和代谢能的比例显著下降,但在饱食2/3和饱食水平时,生长氮、生长能、排泄氮和代谢能比例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不同温度(22、27、32℃)以及不同摄食水平(饥饿、1%、2%、饱食)条件下对日本鳗鲡的ETS活性(AETS)和耗氧率(R)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饱食状态下,鳗鲡的耗氧率、ETS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但R/AETS值基本恒定,保持在0.38左右;同时,在27℃温度下,随着摄食水平(LR)的增高,鳗鲡的耗氧率、ETS活性也随之增高,并且R/AETS值也呈现出相应增高的趋势,其具体关系如下:R/AETS=0.046 3 LR+0.249 5(r2=0.823 2)。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为(20.0±0.5)℃的条件下,设3个投喂频率(1次/d、2次/d和3次/d),在饱食投喂的情况下进行牙鲆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牙鲆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显著增加,但各组之间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投喂频率对牙鲆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不显著。各投喂频率下牙鲆能量收支方程如下:1次/d,100.00C=35.55G+1.64F+5.87U+56.93R;2次/d,100.00C=30.73G+1.36F+5.16U+62.75R;3次/d,100.00C=27.28G+1.60F+5.96U+64.29R。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为(15.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22.0、27.0、31.5、36.0)对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生长和碳、氮收支的影响,建立了不同盐度下刺参的碳、氮收支方程。试验刺参体质量为(37.53±1.84)g,将刺参放于品字形循环水槽(40 cm×30 cm×30 cm,水体约为35 L)中饲养,试验共进行28d。结果表明:盐度为31.5的试验组刺参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达到了1.6%/d;不同盐度下刺参对碳、氮的摄食率分别为72.32~127.85 mg/(g.d)和6.59~11.65 mg/(g.d),盐度为31.5时刺参对碳、氮的摄食率最大,盐度升高或降低均导致刺参对碳、氮的摄食率降低;刺参摄食饲料中的碳后,通过粪便排出的碳达到了61.3%~74.4%,其次是呼吸消耗碳(21.7%~34.9%),用于生长的碳最少(3.8%~4.7%);刺参摄取的氮主要消耗在粪便中(56.6%~64.7%),其次是代谢消耗氮(27.0%~32.6%),用于生长的氮最少(7.4%~10.8%)。通过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盐度对其碳、氮收支的影响可以看出,刺参生长的最适宜盐度为27.0~31.5,盐度的升高或降低均会导致刺参的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7.
池养条件下卵形鲳鲹仔、稚鱼生长与摄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培育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每日8:00-10:00及16:00-18:00卵形鲳鲹的饱满指数相对较高,卵形鲳鲹摄食节律属于晨昏型,仔鱼出膜后的13、18、23、28、35日龄卵形鲳鲹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3.04%、37.76%、37.64%、25.47%和22.12%,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卵形鲳鲹仔、稚鱼全长(L)与日龄(t)回归方程为L=0.022 1t2-0.209 3t+2.803 1,R2=0.979 6,体高(h)与日龄(t)回归方程为h=0.013 3t2-0.169 0t +1.515 1,R2=0.980 6,体质量(m)与日龄(t)回归方程为m=0.2×10-6 t3.998 8,R2=0.939 8,全长(L)与体质量(m)关系式为m=0.000 4L2+0.004 8L-0.023 2,R2=0.992 3.  相似文献   

8.
以条石鲷幼鱼(初始体重5.46 g)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盐度(17.5‰,22.5‰,27.5‰,32.5‰,37.5‰和42.5‰)和不同温度(18℃,22℃,26℃和30℃)对条石鲷幼鱼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和温度对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转化效率及能量收支分配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吸收效率影响不显著。在盐度为22.5‰,温度为22℃时,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转化率、摄食率、吸收率及生长能分配率均达到极大值,而排粪能、排泄能及代谢能分配率则处于较低水平。即在盐度22.5‰,温度22℃时,条石鲷幼鱼分别得到最佳的能量分配模式,此时的饵料系数最低,生长最快,是条石鲷幼鱼的最优养殖条件。能量收支方程分别为:100.00C=7.97F+8.66U+26.47G+56.90R(盐度22.5‰);100.00C=11.52F+6.13U+18.96G+63.39R(温度22℃)。研究发现,条石鲷幼鱼属于高代谢、低生长型鱼类。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3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为期56d的稚鳖和幼鳖摄食—生长试验,稚鳖组设饥饿、1%、2%、4%和饱食5个摄食水平,幼鳖组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结果表明,中华鳖稚、幼鳖鳖体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摄食水平对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稚、幼鳖灰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52%、和5.99%。体重对中华鳖鳖体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干物质和脂肪含量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饱食状态下,中华鳖稚、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和非饱食状态下,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稚鳖;幼鳖鳖体的比能值高于稚鳖,但二者的差异仅在饥饿状态下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对中华鳖鳖体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鳖体灰分含量的平均值为5.76%。回归分析表明,中华鳖鳖体比能值、蛋白质、脂肪和灰份含量与其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协方差分析表明,体重对上述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月饱食度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的摄食、生长、免疫能力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18.10±0.09)g的草鱼幼鱼为试验对象,试验期为60 d。设计4个月饱食度,分别为月饱食量的70%、80%、90%和100%。结果表明,(1)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月饱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月饱食度为100%的处理组表现出最佳的特定生长率(2.02%/d),但与月饱食度90%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鱼的饲料系数与月饱食度呈显著性负相关,月饱食度为90%的处理组饲料系数最低(1.16±0.04),而月饱食度为70%的处理组饲料系数最高(1.43±0.07)。(2)不同月饱食度对试验鱼的存活率和形态学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月饱食度为100%的处理组存活率最低,但其肝体比和肥满度最高。(3)不同月饱食度对试验鱼肌肉营养组成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而随着月饱食度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越高(P<0.05)。(4)养殖水体氨氮、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与试验鱼的月饱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但养殖水体的...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体质量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牙鲆配合饲料中氮元素的利用和氮收支进行了研究。试验按沙蚕体湿重设置(0.40±0.19)、(1.00±0.22)、(2.00±0.50)g 3个组,分别记为S、M和L组,每组分别设16、20、24℃3个温度梯度。结果表明:1)20℃时各组双齿围沙蚕对氮的摄食率均达到最大值,平均为17.0 mg/(d.g),变幅为14.3~22.0 mg/(d.g);2)双齿围沙蚕于不同温度下对氮的摄食率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S组为10.5~22.0 mg/(d.g),M组和L组则分别为8.0~14.7、6.6~14.3 mg/(d.g),氮摄食率与体质量的关系可用幂函数式CN=aWb表示,其中a值在20℃时最高,为10.618,b值为-0.2076~-0.1911;3)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和体质量对沙蚕的氮摄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F=79.125,P〈0.001;F=34.308,P〈0.001);4)在本试验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对饲料中氮的累积率平均为11.8 mg/(d.g),以摄食氮为100%计,累积氮所占的比例最大,平均为88.99%,排粪氮次之,为9.43%,而排泄氮所占的比例最低,仅为1.58%。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为(15.0±1.0)℃下,研究了饥饿及再投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体质量为69.56 g±2.35 g)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初期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呈直线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排泄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快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摄食对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饥饿和饱食状态下,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峰值均出现在10:00,为摄食后4 h,以后逐渐下降;低谷均出现在18:00;再投喂期间平均氨氮排泄率昼夜差异不显著(P〉0.05),活性磷排泄率白天略高于夜间(P〈0.05)。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18~22℃下,研究了不同投饲频率(1次/d、2次/d和3次/d)和饵料种类(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4.96 g±0.08 g)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8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P>0.05);配合饲料组幼蟹的成活率、蜕壳率均高于鲜杂鱼组;投饲频率相同时,配合饲料组幼蟹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鲜杂鱼组(P<0.05);各组饲料转化效率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各组幼蟹的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种类和投饲频率对幼蟹体成分无交互作用(P>0.05);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鲜杂鱼组幼蟹的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逐渐降低,代谢能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配合饲料组幼蟹则与其呈相反态势;各组幼蟹的排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下降,配合饲料组排粪能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鲜杂鱼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适宜投饲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水族缸中,采用五种不同蛋白水平、蛋白质量的饲料对草鱼氮、磷排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不同蛋白水平组,当粗蛋白水平为30%时,氮、磷排泄率最低(34.05%)。粗蛋白高于或低于此值时,氮、磷排泄率呈增加趋势,对不同蛋白质量组:鱼粉组氮排泄率最高,而磷排泄率在各组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36日龄舟山本地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形为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温19~22℃时,初孵仔鱼~15 d属于仔鱼期,16~35 d为稚鱼期,36 d起转为幼鱼期。牙鲆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1.028 2 0.7011x-0.018 4x2 0.000 6x3,R2=0.992;肛前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179 7 0.371 7x-0.012 1x2 0.000 2x3,R2=0.960;体高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615 6-0.069 6x 0.022 4x2 0.000 3x3,R2=0.988。舟山本地牙鲆孵化后3 d开始开口摄食,试验用生物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在仔鱼阶段其摄食率为25%~100%,饱食率为25%~80%;到稚幼鱼阶段摄食率均达到100%,饱食率90%。摄食高峰基本出现在白天,属白天摄食类型,稚鱼期会出现早晨与黄昏二个摄食高峰,稚鱼期晚上基本不摄食。舟山本地牙鲆饱食时间随生长发育增加而缩短,消化时间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研究结果表明,除培育水温较北方牙鲆培育水温高而使生长发育较快外,摄食特性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育苗条件下舟山牙鲆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36日龄舟山本地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形为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温19~22℃时,初孵仔鱼~15 d属于仔鱼期,16~35 d为稚鱼期,36 d起转为幼鱼期。牙鲆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1.028 2 0.7011x-0.018 4x2 0.000 6x3,R2=0.992;肛前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179 7 0.371 7x-0.012 1x2 0.000 2x3,R2=0.960;体高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615 6-0.069 6x 0.022 4x2 0.000 3x3,R2=0.988。舟山本地牙鲆孵化后3 d开始开口摄食,试验用生物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在仔鱼阶段其摄食率为25%~100%,饱食率为25%~80%;到稚幼鱼阶段摄食率均达到100%,饱食率90%。摄食高峰基本出现在白天,属白天摄食类型,稚鱼期会出现早晨与黄昏二个摄食高峰,稚鱼期晚上基本不摄食。舟山本地牙鲆饱食时间随生长发育增加而缩短,消化时间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研究结果表明,除培育水温较北方牙鲆培育水温高而使生长发育较快外,摄食特性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摄食水平对杂交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水条件下,对两类杂交鲟(Hybrid Sturgeon)--W类(野生施氏鲟与野生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品种)和D类(人工驯养的施氏鲟与野生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品种)的幼鲟进行了生长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18~26 ℃条件下,摄食水平(LR)对杂交鲟特定生长率(RSG)有显著影响(P<0.01).二者的函数关系分别为:y=77.476x-0.202 9(W类),y=100.05x-0.895 6(D类).两类杂交鲟饵料转化效率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W类摄食水平为3%时,转化效率最大;而D类随摄食水平的增加,饵料转化效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选用2月龄新西兰肉兔60只,随机分成五个处理组,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0、0.2%、0.4%、0.6%和0.8%),探讨了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对2-3月龄肉兔氮代谢,血清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及肝脏IGF-Ⅰ mRNA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蛋氨酸对生长肉兔氮的表观消化率(DN/IN)影响显著(P<0.05),添加0.4%的蛋氨酸时,DN/IN最高;蛋氨酸添加量对粪氮(FN)、尿氮(UN)、沉积氮(RN)、氮的总利用率(RN/IN)、氮的生物利用率(RN/DN)和可消化氮(DN)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可消化氮(DN)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蛋氨酸添加水平对血清中INS和GH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对IGF-Ⅰ含量影响显著(P=0.02),对IGF-Ⅰ mRNA基因表达量影响极显著(P=0.001).2月龄至3月龄生长肉兔适宜的蛋氨酸添加水平为0.4%.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室内不同养殖时间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及养殖池氮、磷收支与水质的变化。试验设4组,养殖时间分别为20、40、60、80 d。结果表明:在各养殖时间段,养殖池的主要水质指标pH、DO、TAN、NH3-N、NO-2-N、CODMn均控制在对虾生长的安全范围内;试验虾体长(L)和体质量(W)间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方程W=aLb(a=0.0126~0.0135,b=2.7919~2.8873);体长和养殖时间(t)的关系符合线性方程L=at+b(a=0.0673~0.0818,b=1.7310~2.1536);体质量和养殖时间的关系符合线性方程W=at+b(a=0.0187~0.0496,b=-0.3390~0.0535);成活率(S)和养殖时间的关系符合对数方程S=-11.807 ln t+100.66;不同养殖时间段,各试验池氮、磷的主要输入源均为饲料,其次为初始水层,虾苗体氮、磷输入最少,而收获虾输出的氮、磷占总氮、总磷输出的比例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平均壳长为(59.64±2.85)mm的缢蛏在盐度为0.6%、1.4%、2.2%、3.0%条件下分别摄食6种微藻的能量收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微藻种类均显著影响缢蛏能量收支(P<0.05),盐度和微藻种类间存在显著性交瓦作用(P<0.05).占能量支出比例较大的分别为粪便能、呼吸能和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分别为24.69%~62.92%、14.41%~44.70%和-0.47%~52.68%,排泄能所占比例很小.在低盐度水平时,缢蛏对大多数微藻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缢蛏对湛江等鞭金藻和绿色巴夫藻在各盐度水平均具有较高的摄食能和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