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土壤中常见的锰氧化物(水钠锰矿,δ-MnO2)为材料,通过批试验研究了其对溶液中As(Ⅲ)的吸附和氧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加入的As(Ⅲ)(1.0mg/L)在反应的数分钟内就可被锰氧化物氧化,氧化产物As(Ⅴ)的释放速度相当快,但还原产物Mn(Ⅱ)的释放速度则相对较慢;在反应的90min内,当初始质量浓度为0.5、1.0、5.0、10.0和15.0mg/L时,As(Ⅲ)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59%、92.56%、92.31%、89.15%和87.17%。pH对锰氧化物氧化As(Ⅲ)的影响较为显著,升高pH有利于锰氧化物对还原产物Mn(Ⅱ)的吸附,但不利于As(Ⅲ)的氧化和对氧化产物As(Ⅴ)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株从锰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的细菌M14,初步鉴定其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该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将Mn(Ⅱ)氧化成不溶于水的以Mn(Ⅳ)为主的生物锰氧化物。再利用这种生物锰氧化物去吸附和解析溶液中的金离子,从而达到了贵重金属回收再利用的目的。该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2084。本研究结果在净化和回收采矿等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一株海洋锰氧化细菌对Mn(Ⅱ)的氧化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锰氧化微生物能够将可溶的Mn2+.氧化为不溶的锰氧化物沉淀.因此在生物除锰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1株分离自太平洋深海的锰氧化细菌Brachybacterium sp.Mn32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其最佳生长pH值和NaCl质量体积分数,Mn2+抗性以及对Mn2+的氧化去除能力等.结果表明,Mn32在pH值7.0时生长最快(pH值4~10下生长),最佳生长NaCI质量体积分数为4.5%(0~15%下生长).Mn2+对Mn32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5mmol·L-1,在2d之内Mn32对0.2mmo·L-1Mn2+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电镜扫描观察表明.所得到的锰氧化物存在于Mn32细胞的间隙和表面.  相似文献   

4.
利用驯化获得的铁锰氧化混合细菌制备生物铁锰氧化物(BFMO),采用比表面积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EDS)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所生成的BFMO进行表征,通过考察投加量和pH值对Mn(Ⅱ)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究了BFMO对Mn(Ⅱ)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FMO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79.22 m~2/g),孔体积为0.15 cm~3/g,表面含有许多含氧官能团,有利于Mn(Ⅱ)的吸附。SEM-EDS进一步表明生物铁锰氧化物中既含有铁锰氧化物,也有微生物菌体生成的细胞类物质。BFMO对Mn(Ⅱ)的去除效果较好,在pH值为7.0、投加量为2 g/L、固液比为1 g∶500 mL时,吸附量为16.43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反应控制,属于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吸附砷(Ⅲ)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生物炭为对照,采用吸附试验,考察了炭-锰复合材料和生物炭对砷(Ⅲ)的吸附性能,应用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和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其对砷(Ⅲ)的吸附特征,并结合不同时间、吸附剂加入量及p H条件下对砷的吸附效果来探讨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炭与炭-锰复合材料对砷(Ⅲ)的吸附均较迅速,在30 min内对砷(Ⅲ)的吸附即可达到最大,且吸附过程较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利用粒子分散模型进行拟合,发现炭-锰复合材料和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多过程吸附模型,炭-锰复合材料对砷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最大吸附容量从11.41 mg·g-1(生物炭)增加到20.08 mg·g-1(炭-锰复合材料),其吸附机制可能是炭-锰复合材料中的锰氧化物增加了复合材料表面的吸附位点;p H在3~7的范围内对复合材料吸附砷的影响作用不大。实验结果表明,炭-锰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功能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绝大多数环境介质中能被检测到,该类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系统稳定具有潜在威胁,因此对环境中这类污染物的治理任重道远。研究者们发现锰氧化物普遍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及荒漠岩漆中,其具有电荷零点低、表面活性强、氧化还原电位高等优点,在治理四环素类污染物具有较大研究空间及应用前景。本文简述四环素的危害及其污染现状,着重综述不同类型锰氧化物对环境中四环素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降解机制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并对今后锰氧化物去除该类污染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锰氧化物改性生物炭对水中四环素的强化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MnCl2为改性剂,制备锰氧化物改性生物炭(MBC),用于强化生物炭对水中四环素的吸附。采用比表面积法(BET)、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表征其微观结构,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改性前后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计算的MBC最大吸附量为736 mg·g^-1,较原始生物炭提高了15倍。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受物理化学过程控制,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溶液pH、二价阳离子对吸附影响较大,而一价阳离子和共存腐植酸对吸附影响微弱。MBC吸附水中四环素主要是通过氢键作用、静电作用及锰与四环素之间的配位作用,吸附效果较BC显著提高,且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对去除水环境中的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铁、锰氧化物可以富集、钝化重金属,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进入水稻根系,对于土壤污染修复,降低水稻污染风险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采用改良纤毛菌培养基,单菌落稀释转接法分离纯化铁锰氧化菌,分析相关菌株的形态特征,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对其及产物进行电镜扫描与能谱分析,并分析产物对重金属镉的吸附效率.结果分离得到具有铁锰氧化功能的菌株5株,形状为椭球至短杆状,均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能谱分析表明,除MOB4之外菌株样品均有明显Fe和Mn波峰,以及O波峰,推断有大量铁锰氧化物存在.液体培养表明,接种菌株可使培养液中的镉含量下降35.25%,下降率远高于对照.综上所述,通过筛选获得菌株为不动杆菌属,具有氧化铁、锰的功能,并可能促进介质中氧化铁的生成,进而提高对介质中溶解态重金属镉的吸附.  相似文献   

9.
筛选一株具有吸附重金属锰能力的菌株,且对其吸附机理和吸附效率进行研究分析。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测试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程度;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及锰浓度对菌生长的影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傅里叶红外显微系统(FT-IR)等仪器对该菌株吸附重金属效率及相关吸附机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16Sr DNA序列表明该细菌属于Ralstonia pickettii菌属,命名为ADZH5101。R.pickettiiADZH5101对不同重金属耐受性为Mn~(2+)Cd~(2+)Ni~(2+)Zn~(2+)Cu~(2+)Co~(2+),其中耐受锰浓度可达2 200 mg·L~(-1)。SEM-EDX结果显示吸附后,细胞表面有晶体析出,锰离子含量占总元素16.19%;FT-IR结果显示参与吸附过程的官能团包括—PO_4~(3-)、胺基中的—C—N—、—M—O(O—M—O)、酰胺基(—CO—NH—)和C—H基团。同时ICP-AES结果显示在锰浓度为450 mg·L~(-1)时去除效果最好,达到180 mg·L~(-1)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日粮锰对公鸡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生殖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锰缺乏或过多引起血清、肝脏和睾丸 LDH 活性同步下降。精子数/睾丸Ⅰ组(添加 Mn 0ppm)、Ⅳ组(添加 Mn 300ppm)比Ⅲ组(添加 Mn100ppm)分别降低了35.06%和31.55%,表明精子生成过程对锰的需要量有一定的范围。睾丸 LDH 活性和精子数/睾丸之间 r=0.6791(P<0.05),提示锰缺乏或过多造成睾丸生精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锰影响了睾丸 LDH 活性。  相似文献   

11.
水体中过量的铁锰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粉煤灰作为热电厂固体废物可通过络合、离子交换及化学键合等机理去除水体中铁锰.在恒温(25±1)℃条件下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设置振荡时间、粉煤灰投入量、初始浓度等参数的变化,研究碱改性粉煤灰对水体中共存Fe(Ⅲ)、Mn(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在最佳振荡时间8h时、最佳投入量为10 g·L-1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0.81 mg·g-1; Fe(Ⅲ)的去除率随初始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Mn(Ⅱ)的去除率在初始浓度小于8 mg· L-1时保持在80%以上,之后随初始浓度升高而显著的降低;Mn(Ⅱ)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浓度(0~0.04 mol·L-1)的FeSO4和MnCl2溶液淋溶白云石砂柱50次,形成砂粒表面铁锰氧化物胶膜,分析其中铁锰氧化物的淀积以及胶膜对Pb(Ⅱ)、Cd(Ⅱ)的等温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当淋溶液的铁浓度为0.04 mol·L-1时,随着淋溶液中锰浓度的增加,砂粒表面胶膜的游离锰和非晶形锰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游离铁和非晶形铁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原子吸收光谱(AAS)和能谱(EDS)分析表明,砂粒表面游离铁和非晶形铁的淀积量均显著高于锰氧化物的。(2)扫描电镜(SEM)图像表明,铁锰在砂粒表面呈球形或板状淀积,分布不规则。(3)砂粒表面铁锰胶膜对Pb(Ⅱ)拟合的最大吸附量远大于对Cd(Ⅱ)的,最大时为Cd(Ⅱ)的8.43倍。(4)Cd(Ⅱ)的最大吸附量与砂粒表面游离铁和非晶形铁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铁的淀积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起了重要作用;但Pb(Ⅱ)的最大吸附量与游离和非晶形铁锰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对奥地利 Wallersee沉积物中铁、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 Wallersee沉积物中铁的循环比锰微弱,铁氧化物的还原作用受到了溶解氧和锰氧化物的双重控制。输入沉积物中的铁大部分都保存于沉积物中。锰氧化物的还原虽然也受到溶解氧的制约,但其还原作用仍比较激烈,孔隙水中有特征的还原峰,只不过峰位下移,所以铁对环境的敏感程度比锰高,沉积物中的铁具有环境记录意义,而锰不具有环境记录意义。铁氧化物中无定形铁氧化物优先还原,晶体铁氧化物可以向无定形铁氧化物转化,参与各种反应。  相似文献   

14.
对奥地利Wallersee沉积物中铁、锰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Wallersee沉积物中铁的循环比锰微弱,铁氧化物的还原作用受到了溶解氧和锰氧化物的双重控制。输入沉积物中的铁大部分都保存于沉积物中。锰氧化物的还原虽然也受到溶解氧的制约,但其还原作用仍比较激烈,孔隙水中有特征的还原峰,只不过峰位下移,所以铁对环境的敏感程度比锰高,沉积物中的铁具有环境记录意义,而锰不具有环境记录意义。铁氧化物中无定形铁氧化物优先还原,晶体铁氧化物可以向无定形铁氧化物转化,参与各种反应。  相似文献   

15.
锰对商陆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阐明植物对锰毒的耐性机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Mn浓度下美洲商陆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用顺序浸提法研究商陆根际Mn形态与6种土壤酶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Mn浓度的增加,真菌数量逐渐减少,细菌、放线菌数量变化呈波动性.2)低浓度Mn可刺激脲酶、磷酸酶的活性;高浓度下,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高浓度下增加.3)相关分析表明,锰浓度与土壤酶活性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程度为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5种酶的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它们对锰胁迫有相似的适应性.过氧化氢酶、脲酶对锰的影响作用最敏感.4)土壤酶与锰化学形态多呈线性关系,各形态Mn与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转化酶活性的负相关性很小,全Mn与蛋白酶活性及专性吸附态Mn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显著.5)各形态锰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关系优于总量锰,因此可将锰各形态含量关系作为评价红壤锰污染程度的主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 ,研究了洞庭湖区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的成熟过程与除锰效果 ,探讨了 pH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以及亚铁离子 (Fe2 + )与生物除锰的关系。结果表明 ,石英砂滤池除锰能力与砂层细菌含量密切相关 ;在试验进水水质条件下 ,通过自然培养 ,石英砂生物除锰滤池可在 6 0天内培养成熟 ;在 12m/h的较高滤速下 ,生物滤池仍有良好的除锰、除浊效果和很长的过滤周期 ;当出水 pH为 5~ 8.5时 ,出水含锰量小于 0 .1mg/L ,但当pH <5时 ,出水含锰量随进水 pH值的降低而急剧增加 ;当ORP为 4 30~ 72 0mV时 ,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除锰效果 ;Fe2 + 与生物滤池除锰能力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对锰污染环境进行微生物治理的抗锰菌,从湘潭锰矿的矿石和锰尾矿坝采集土样,通过含Mn SO4的固体平板法分离、纯化抗锰细菌,依据形态学特性和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抗锰菌株进行鉴定;抗锰菌株在含0.005、0.010、0.015 mol/L Mn SO4的培养液中生长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锰菌培养液的离心上清液中Mn2+的含量,计算Mn2+的去除率;通过正交试验,以生猪养殖粪污废水原液直接接种抗锰细菌液体菌种,检测抗锰菌的除锰能力。结果表明:1)筛选、分离出1株抗锰菌,将其定名为KM01,经鉴定,该菌为一种沙雷氏菌;2)在含0.005、0.010、0.015 mol/L MnSO4的培养液中,菌株KM01能吸附Mn2+,并以黑褐色沉淀形式沉降析出,28℃下培养液中Mn2+的沉降去除率分别为94.8%、95.8%和89.1%;3)在28℃、p H 7与接种量1%时,生猪养殖废水中Mn2+的沉降去除率分别为94.8%、95.8%和89.1%;3)在28℃、p H 7与接种量1%时,生猪养殖废水中Mn2+的吸附沉降去除率为80.5%,表明抗锰沙雷氏菌KM01在生猪养殖粪污废水的沉降除锰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向土壤中添加重金属Mn、Ni离子后测定土壤脲酶活性变化,确定重金属锰镍单独污染和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镍污染体系中,Ni~(2+)浓度为0~30 mg/kg时,随着污染时间延长,土壤脲酶活性增大;当Ni~(2+)浓度为60~120 mg/kg时,随着污染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下降,重金属镍污染浓度的增加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单一重金属锰污染体系中,当Mn~(2+)浓度小于等于120 mg/kg、污染时间为12、24 h时,Mn~(2+)浓度的增加对脲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在Mn~(2+)浓度大于120 mg/kg时,对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重金属锰镍复合污染时,土壤脲酶的净变化量(ΔU)0的处理占总处理的90%以上;在Ni~(2+)、Mn~(2+)复合污染体系中,镍和锰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使得土壤脲酶活性增强,且大部分体系在污染时间较长时,随锰离子浓度增大,ΔU总体增大;在污染24 h,Ni-Mn浓度为120-240 mg/kg时,ΔU最大,为1.832。在重金属复合污染体系中,重金属锰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生物炭对四环素(TC)的吸附效果,通过共沉淀和热解法制备了锰铁氧体改性的橘子皮生物炭(BC@MnFe2O4),采用SEM、BET、XRD、FT-IR和XPS对不同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通过批处理实验研究了初始pH、生物炭用量、TC浓度、共存离子对BC@MnFe2O4吸附TC的影响。结果表明,锰铁氧体可均匀负载到生物炭表面。相比于原始生物炭,BC@MnFe2O4具有更丰富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由改性前的2.86 m2·g-1,提高到306.12 m2·g-1。FT-IR结果显示队BC@MnFe2O4表面存在—OH、—Mn—O、—Fe—O官能团。BC@MnFe2O4对TC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67.50 mg·g-1,是原始生物炭(13.21 mg·g-1...  相似文献   

20.
在采用土-砂联合培养和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形成不同厚度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试验的植株上,将植株转移到磷不同浓度的营养液中,研究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对水稻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特别是铁胶膜受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在长期淹水条件下,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较厚,而湿润和干-湿交替处理下形成的胶膜较薄;水稻根表铁、锰胶膜以铁胶膜为主,占胶膜总量的97.63%~99.23%;水稻根表铁、锰胶膜越厚,对介质中磷的吸附量越高,且磷吸附量随介质中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表铁、锰氧化物胶膜对水稻磷吸收的影响取决于胶膜数量(厚度),当胶膜中等(铁胶膜量为5141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