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蜜蜂在越冬期间,因饲养管理不善,会发生大量死蜂现象,给养蜂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蜜蜂越冬死亡有哪些原因、又怎样进行防治呢?1 工蜂的正常老死。工蜂的正常老死,约占工蜂总数的20%左右。为了清除这些老死的工蜂,可在蜜蜂入室后1~2月内,从蜂箱中各掏一次死蜂。掏时要防止振动蜂群。2 老鼠将蜜蜂咬死。凡被老鼠咬死的蜜蜂,一般都缺头。如果一发现蜂箱内外有缺头蜜蜂,就要用磷化锌等灭鼠药诱杀,或用鼠笼、鼠  相似文献   

2.
蜜蜂在越冬期间,因饲养管理不善,会发生大量死蜂现象,给养蜂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工蜂正常老死。工蜂正常老死,约占工蜂总数的20%左右。为了清除这些老死工蜂,可在蜜蜂入室后的1—2个月内,从蜂箱中各掏一次死蜂。掏时要防止振动蜂群。  2.蜜蜂被咬死。凡被老鼠咬死的蜜蜂,一般都缺头。一旦发现蜂箱内外有缺头蜜蜂,就要用磷化锌等灭鼠药诱杀,或用鼠笼、鼠夹等捕杀老鼠,尽快将老鼠消灭。  3.蜂群缺饲料饿死。因蜂群短缺饲料而饿死的蜜蜂,往往多集中于蜂巢的一侧。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补加饲料。补加的方法是将饥饿的蜂…  相似文献   

3.
蜜蜂越冬期间,因饲养管理不善,会发生大量死蜂,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工蜂正常老死工蜂正常老死,约占工蜂总数的20%左右。为清除这些老死工蜂,可在蜜蜂入室后的第1和第2个月,从蜂箱中各掏一次死蜂。2.老鼠咬死蜜蜂凡被鼠咬的蜜蜂,一般都缺头。一旦发现蜂箱内外有缺头蜜蜂,就可用灭鼠药诱杀,或用鼠笼捕杀。3.蜂群缺料饿死因蜂群短缺饲料而饿死的蜜蜂,多死在蜂巢的一侧。补料方法,可将饥饿蜂群,移入14℃以上的室内,用蜜汁喷洒蜜蜂体表,至蜂群全部苏醒后,加入蜜脾,喂饲浓糖浆。4.巢室潮湿致死因巢室潮湿致死的死蜂一般都霉烂结块。防制办法是…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0,(10)
蜜蜂在越冬期间,因饲养管理不善,会发生大量死蜂现象,给养蜂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工蜂正常老死工蜂正常老死,约占工蜂总数的20%左右。为了清除这些老死工蜂,可在蜜蜂入室后的1~2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使蜜蜂顺利越冬,必须注意10防。 1 防热 蜜蜂越冬的适宜温度是-2℃~-8℃。这时蜜蜂在蜂箱内团结,靠食蜜糖维持生命,处于休眠状态。但整个越冬期气温在8℃以上的天数较多,蜜蜂活动量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不易春繁,会推迟生产期。防热的方法可通风、洒水或用电风扇降温。  相似文献   

6.
李忠 《新农村》2001,(2):19-19
1.认真观察经过一冬的冬蛰后,蜜蜂在早春暖和的晴天,会在蜂箱周围绕飞,这时要仔细观察蜂群的飞翔情况。越冬顺利的蜂群飞出的蜂多,蜂群较强,而且飞翔有力。相反越冬不好的蜂,会有不正常现象:有些蜂腹部膨胀爬到巢前板上排泄;有的蜂群出箱迟缓,飞翔  相似文献   

7.
张洁  丰雪 《新农村》2013,(11):30-31
1.防伤热蜜蜂越冬的适宜温度为2—8℃。这时蜜蜂在蜂箱内处于休眠状态,靠采食蜜糖维持生命。整个越冬期,如气温超过8℃时则蜜蜂的活动量增大,饲料消耗增多,工蜂老化加快,导致春繁困难,推迟生产日期。越冬包装后,如发现常有蜜蜂出入巢箱,巢门没有结冻,也无挂霜时,则说明巢内温度可能过高。  相似文献   

8.
每天以一定剂量的意大利蜜蜂 (意蜂 )蜂王酒精提取液 ,点滴在有分蜂热的中华蜜蜂 (中蜂 )蜂群的上梁上 ,可明显抑制中蜂群的分蜂 .表现在 :中蜂群春季自然换王时间推迟至秋季 ,王台内小蜂王幼虫被拖弃和台基被完全毁掉 ;秋季蜂王自然交替时间延长 ,且有新、老蜂王同巢产卵和越冬前新王停产推迟现象 .对照群在春季如期营造自然王台和分蜂 ,越冬前蜂王停产早 .蜂群失王后 ,如果立即连续点滴蜂王酒精提取液 ,可抑制工蜂产卵 .无王群出现产卵工蜂后 ,如果用蜂王酒精提取液也能有效解除工蜂的产卵行为  相似文献   

9.
卵黄原蛋白是当前蜜蜂生理生化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主要介绍了卵黄原蛋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蜜蜂作为一种进化的社会性昆虫,有其特殊的调控机制,卵黄原蛋白是其调控机制的主要因子。蜜蜂卵黄原蛋白不仅与保幼激素相互调节,而且与长寿存在一定关系。卵黄原蛋白调控着使执行巢内任务的蜜蜂转变为采集蜂,而且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的效价高低影响蜜蜂抗氧化能力,蜂王比工蜂的抗氧化能力强,从而蜂王寿命比一般工蜂长;越冬蜂却是例外,由于不执行哺育任务和采集行为,并且减少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越冬蜂的寿命增加;此外,卵黄原蛋白影响蜜蜂繁殖力,产卵蜂王卵黄原蛋白的效价很高,而无生殖力的工蜂卵黄原蛋白效价很低,相反产卵工蜂的卵黄原蛋白效价与老蜂王相似。  相似文献   

10.
<正> 大棚温室内1亩(1亩=667平方米)放置蜜蜂一群,蜂种可使用西方蜜蜂,如意大利蜂。其它蜂种也可。但饲料要充足,巢脾上要有蜜2.5~3公斤;王蜂能正常产卵,脾上有部分幼虫和蜂蛹。草莓开花前5~6天,晚上待蜜蜂停止活动后,将蜂群放在一个高约0.5米的架上。蜂箱在大棚内宜置于北部,蜂箱巢门朝南;也可放在大棚内的西部,巢门面  相似文献   

11.
黄庆 《吉林农业》2004,(2):30-31
捕食蜜蜂的鸟类很多,主要有蜂虎,还有蜂鹰,啄木鸟及山雀等。为害蜜蜂的兽类主要有黄喉貂、老鼠、熊、刺猥等。它们不但偷吃蜂蜜,骚扰蜂群,而且还经常将蜂箱推倒,毁坏巢脾,使蜂场遭受重大损失。(一)蜂虎:蜂虎又叫黄喉虎。全身披有艳丽的羽毛,头部两颊及喙呈蓝色,喉部黄色,背面棕  相似文献   

12.
蜜蜂电子时控取毒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机根据蜜蜂工蜂受电击(有效电压20~40V)能发怒排毒这一生物学特性,采用电子间歇脉冲振荡原理刺成.电极电网置于蜂箱巢门口,受电击的工蜂分批自动排毒.使用时伤蜂率低,效率高,耗电省。电路简单而精巧,整机体积小,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狄斯瓦螨侵袭西方蜜蜂蜂群后工蜂出现的畸形等级和形态差异,参照1988年Ruttner提出的形态测定标准,测定了蜂螨侵袭后采集蜂巢内正常蜂、畸形蜂、爬行蜂的喙、翅、足、背、腹等躯干的形态特征值,划分西方蜜蜂的致畸等级。结果表明:畸形蜂的腿长(8.188±0.122)mm、蜡镜面积2.451 mm2、翅脉指数Ci(-0.501)小于其他3种蜂,畸形蜂的经济性能消失;爬行蜂的蜡镜面积3.072 mm2、第六腹板宽指数(93.686)最大,而背腿比(56.759)最小,从形态结构上来说,背部与腿部的比例失调可能造成了工蜂爬行;按累积贡献率>85%原则确定了蜂螨对工蜂致畸性的8个主要成分;聚类分析显示,爬行蜂在形态上不能与正常工蜂区分开,因素分析显示畸形蜂划分为3个等级:A型趋近正常工蜂;B型中度残缺,表现为翅膀残缺;C型重度残缺,翅膀、腹、腿完全畸形。蜂螨入侵后翅膀与腹部首先发生变化,表明这个部位具较强的脆弱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可能是蜜蜂抗蜂螨的一种抗逆适应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每天以一定剂量的意大利蜜蜂(意蜂)蜂王酒精提取液,点滴在有分蜂热的中华蜜蜂(中蜂)蜂群的上梁上,可明显抑制中蜂群的分蜂。表现在:中蜂群春季自然换王时间推迟至秋季,王台内小蜂王幼虫被拖弃和台基被完全毁掉;秋季蜂王自然交替时间延长,且有新、在王同巢产卵和越冬前新王停产推迟现象。对照群在春季如期营造自然王台和分蜂,越冬前蜂王停产早。蜂群失正后,如果立即连续点滴蜂王酒精提取液,要抑制工蜂产卵。无王群出现产  相似文献   

15.
1 农药中毒 是由于防治农作物、果树、林木等植物受到各种害虫、螨虫和病害的侵袭而喷洒农药、化学药剂等而引发蜜蜂中毒现象.尤其是蜜粉源植物开花季节,中毒严重时全场蜂箱门口前或箱底出现大量已死或将要死亡的蜜蜂.群势越强,死蜂越多.死蜂多为采集蜂,有的腿上带有花粉团.中毒症状表现为死亡两翅张开、腹部勾曲、吻伸出.在晴暖天气,蜜蜂秩序混乱,爱螫人,在空中作旋转飞翔或在地上翻滚.提脾检查时,有较多的蜜蜂坠落箱底,无力附脾.  相似文献   

16.
蜂螨是养蜂生产上的重要寄生螨害,在蜂群中发现30种螨类,其中绝大多数对蜜蜂没有危害。对蜜蜂造成危害的主要有雅氏瓦螨(又名亚洲螨,简称大蜂螨)和亮热厉螨(简称小蜂螨)。大蜂螨对蜜蜂的影响较为严重。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17.
<正> 蜜蜂爬蜂病是由螺原体病原菌引起的一种成年蜂病。受害蜂群轻则死蜂成堆,重则可导致全场蜂群覆灭,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据我们调查,场地常年缺少日照,低洼潮湿,周围环境脏,水源不洁,蜂箱和巢脾没有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距蜂箱10m的地点放置质量浓度为0.75kg.L^-3的蔗糖液,以测定各日龄意蜂的个体采蜜量。结果表明,采集蜂量小日龄为3日龄,13-27日龄段的工蜂采蜜量最高,每只蜜蜂每次采集69.44-75.25mg;  相似文献   

19.
1 防寒 越冬的蜜蜂处在2℃以下气温中,其活动量就会加大。主要是不停地摆腹,既要消耗大量饲料,又会造成工蜂老化,缩短寿命。防寒的方法是,填补蜂箱缝和孔洞,夜晚箱上盖草帘并把巢门关小,白天多晒太阳。……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卡尼鄂拉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工蜂咽下腺发育的不同阶段解剖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规律,探讨咽下腺在工蜂分泌王浆过程中的细胞学机制,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比较分析5个不同日龄内勤蜂(3、6、9、12、16日龄)和3个不同阶段越冬蜂(越冬阶段、春繁阶段、淘汰阶段)工蜂小囊发育饱满程度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3日龄工蜂咽下腺小囊发育尚未完全,而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已经出现;9日龄工蜂咽下腺小囊直径极显著大于其他日龄内勤蜂工蜂(P0.01),发育最为饱满,内质网、核糖体、导管等细胞器成分也最为丰富;春繁阶段越冬蜂工蜂咽下腺小囊直径极显著大于其他阶段越冬蜂(P0.01),与9日龄工蜂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细胞器数量较9日龄有所下降;淘汰阶段越冬蜂和16日龄工蜂咽下腺细胞出现崩解现象。说明卡蜂咽下腺小囊总体发育较为迟缓;伴随蜂王浆分泌,内勤蜂和越冬蜂咽下腺小囊发育均呈现"饱满—萎缩"的发育规律;多个细胞器参与蜂王浆的合成和分泌,细胞器丰富程度反映出工蜂泌浆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