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植被类型对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植被类型与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我国辽西北沙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土壤养分、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沙地8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荒草地〉油松纯林〉弃耕地〉樟子松林〉山杏林〉榆树疏林〉松杨混交林〉杨树纯林;沙地经过人工固定后土壤的养分含量发生了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磷、全钾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雨季,针叶树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农业弃耕地在7月份和10月份中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山杏林地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均表现为最低。  相似文献   

2.
<正>包头市草原面积辽阔,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8%,其中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草原占包头市总草原面积的83.41%。在阴山北麓形成了从东向西、从南向北,由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过渡的草原类分布格局,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占全旗草原面积50%以上,属于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生态本底十分脆弱,加之气候变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研究利用2010—2014年海拉尔区土壤含水量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特征以及与环境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含水量存在年际间差异,观测期内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呈现2013年2014年2011年2012年2010年,2013年出现峰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呈现林地耕地草地沙地的规律,林地和耕地较好的保持土壤水分,沙地则相对较差;选取的环境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中降雨量对土壤含水量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密云水库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入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双环法对潮关西沟林场内油松、侧柏、荒草地和农用地进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入渗性能有显著差异。同林地条件下,水分入渗速率油松〈侧柏;4种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分入渗速率农用地〉侧柏林〉荒草地〉油松林地。  相似文献   

5.
油茶夏秋季节抗旱措施对林地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高产油茶林抗旱技术,对油茶夏秋林地不同抗旱措施下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9,10月各抗旱措施下的林地含水量均高于CK,且以8月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率最大,抗旱措施效果最好,其中覆膜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而覆草有利于保持中、下层土壤的水分.9月灌溉措施对油茶林地保水效果更好,覆草效果优于覆膜;10月覆膜为保持土壤含水量较经济适用的措施,且能有效稳定维持土壤各层水分,而覆草土壤表层0~10 cm全日各时间点的含水量变化较大.油茶林地采取灌溉A、灌溉B、覆膜、覆草措施后0~40 cm土层的平均容积含水量分别比CK提高到1.163,1.158,1.133和1.112倍.油茶林地覆膜与覆草后的土壤0~40 cm日均容积含水量分别为29.70%和27.53%,均高于CK(25.52%),全日变异系数则分别为2.466%和7.873%,低于CK(8.794%),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稳定性.夏秋季节油茶林地覆盖与灌溉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且适宜的灌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荒漠草原地带降水稀少,可利用水分有限。因此,必须通过树木整个生长期间的林地管理和幼林抚育技术,长期积蓄和有效使用林地水分,才能维持人工林的稳定生长。在造林后的最初3年内,由于树体矮小,因此,行间可用除草机,株间则用大锄头施行松土除草作业.当树高超过2米以后,用机引雁形铧在行间中耕除草,耕深12~15厘米。待表土干燥后,用机引缺口圆盘耙将土块破碎,再用圆杆  相似文献   

7.
PLA沙障对毛乌素沙地新月形沙丘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乌素沙地铺设PLA沙障的新月形沙丘不同部位0-60 cm的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个采样点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地形影响明显,从丘间低地、沙丘底部、沙丘中部到沙丘顶部土壤含水量依次降低;PLA沙障增强了沙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障格内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裸沙丘上的土壤含水量,并且障格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稳定,规律明显;PLA沙障对沙丘0-40 cm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综合分析认为PLA沙障的配置在本研究区内对沙丘土壤水分保持有一定作用,能为后期的植被恢复提供有利的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8.
乌兰察布市阴山北麓包括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3个旗,属农牧交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贫瘠、林木、草原退化。文章根据区域生态问题提出了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以期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苏北海堤防护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如东县海堤防护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进行了3a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各地类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气候(降雨量的多少)条件和季节变化,不同地类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次序列是柳杉林地>水杉林地>刺槐林地,无林地(少年或平水年)土壤含水量高于水杉林地和刺槐林地,丰水年则低于有林地;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划分为土壤水相对稳定期、消耗补偿期,亏损期和积累期,依据土壤水分变化变异系数大小,将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划分为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稳定层,土壤水分与降雨的相关性虽较低,但对各地类表土层水分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如东县海堤防护林地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进行 3a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各地类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气候 (降雨量的多少 )条件和季节变化 ;不同地类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次序是柳杉林地 >水杉林地 >刺槐林地 ,无林地 (少水年或平水年 )土壤含水量高于水杉林地和刺槐林地 ,丰水年则低于有林地 ;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划分为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消耗补偿期、亏损期和积累期 ;依据土壤水分变化变异系数大小 ,将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划分为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稳定层 ,土壤水分与降雨的相关性虽较低 ,但对各地类表土层水分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兴安岭谷地不同衰退程度云冷杉林表层土壤(0~20cm)水分空间异质性和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衰退明显增加了林地表层平均水分的含量,不同衰退程度的云冷杉林地之间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衰退程度的增加,使得平均块金值、基台值增大,空间结构比随着衰退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云冷杉林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异质性以空间自相关部分为主,从占总空间异质性的99%减小到71%;各向异性分析也表明,不同衰退程度的云冷杉林地表层土壤水分在各方向上为各向同性,表明土壤水分变化是独立、随机、同质性的;其空间格局有明显的差异,随着衰退程度的增加,分数维变大,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增大,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明显破碎化。  相似文献   

12.
对广州市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郊区风景名胜区绿地等4种表土颗粒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绿地表土质地以壤土为主,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的以砂质壤土为主,郊区风景名胜区绿地的以粘壤土为主。造成质地的差异性主要由砂粒和粘粒含量百分比所决定,粉粒含量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西洞庭湖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探索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在湿地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今后西洞庭湖湿地恢复工程提供指导。【方法】于2015年冬季通过收割法和生物量模型对杨树种植区域、退林还湿区域、天然洲滩这3个区域间的土壤含水率、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差异及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土壤含水率与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天然洲滩土壤含水率最高,退林还湿区最低,杨树种植区和退林还湿区物种丰富度高于天然洲滩。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杨树林种植区的植物地上生物量高于天然洲滩,而退林还湿区与天然洲滩无差异;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出天然洲滩区最高、杨树林种植区最低的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物种丰富度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结论】利用和恢复工程对洲滩湿地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存在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洲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影响;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对于修复退化湿地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后续退林还湿工程开展可考虑人为增加土壤含水率以及移植苔草等优势物种等人工辅助措施,以促进退林还湿区域向天然洲滩湿地的演替。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更新木麻黄防护林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相思树种更新木麻黄防护林对沿海沙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木麻黄林分相比,在沿海沙地后沿应用相思树种造林使沙地土壤中水溶性C l-和Na+含量降低,而使表层土壤中的水溶性Ca2+含量升高;相思树种能明显地改善沙地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供给,然而,对不同的相思树种来说,其改善程度有所差异;相思树种明显地增加了沿海沙地土壤中全氮和全碳的含量,且增加的量以沙地土壤的表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被类型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偏关县境内的小叶杨林地、柠条林地、草地和撂荒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分别测定0~600cm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了晋西北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4种植被含水量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在0—600cm土层中,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因植被类型不同表现显著差异(P〈0.05),依次表现为小叶杨〉草地〉撂荒地〉柠条;(2)在0—600cm土层中,土壤水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土层深度间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5);(3)研究区土壤剖面可分为易变层(0~100cm)、活跃层(100~200cm)、次活跃层(200—300em)和相对稳定层(300—600em)。在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应根据本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采取乔一草或乔一灌一草相结合的植被配置模式,以减少该区域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这对于改善当地植被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核桃栽植过程中的有效整地方法,采用表土作埂和表土回填2种方式研究了整地过程中不同表土利用方式对核桃树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土回填和表土作埂的核桃幼树平均树高分别为106.8cm、63.6cm,平均单株长枝数量分别为10个、4个,均为表土回填极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表土回填和表土作埂的1a生核桃幼树平均基径分别为2.13cm、1.22cm,表土回填显著大于表土作埂的。在0~20cm土层中,表土回填和表土作埂的核桃幼树≤1mm的根系数量分别为77.7条、45.3条,表土回填极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1~3mm的根系数量分别为10条、6条,表土回填是表土作埂的1.67倍。在20~40cm土层中,表土回填和表土作埂的核桃幼树≤1mm的根系数量分别为126条、87.9条,3~5mm的根系数量分别为13条、8条,均为表土回填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在40~60cm土层中,表土回填和表土作埂的核桃幼树≤1mm的根系数量分别为134条、75条,表土回填极显著高于表土作埂的。因此,在整地的过程中,采用表土回填的土壤利用方式有利于核桃幼树和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大红山铁矿林草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裸地为对照,分别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土壤的渗透性,土壤中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地表径流及土壤流失量等进行了定点定量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林地与草地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渗透性和降低土壤水分含量;能通过提高土壤抗蚀性、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来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效益。研究结果还表明,林地和草地减少侵蚀效益较好,裸地的土壤流失最严重。与裸地相比,林地和草地对地表径流的控制率达到63%~89%,对土壤流失的控制率达到69%~94%。  相似文献   

18.
晋西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钻法对晋西北朔州地区杨树林、柳树林、草地3种植被类型0~600 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表现为草地杨树林地柳树林地。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比杨树林地高1.25%,比柳树林地高1.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减小后上下波动,然后趋于稳定。0~10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大小为草地柳树林地杨树林地;在200~300 cm、400~500 cm土层范围内,变异系数表现为柳树林地草地杨树林地;300~400 cm、500~600 cm土层范围内,变异系数大小为柳树林地杨树林地草地。越靠近表层,土壤干化现象越严重,柳树林地干化现象最明显,含水量变化最剧烈,杨树林地次之,草地最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杨林 《甘肃林业科技》2012,37(3):32-35,39
2009年,对定西巉口林场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23个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连续观测和调查.结果显示:山杏林地土壤水分最低,青杨林和青杨+油松混交林地最高,均与其他林地存在显著性差异,荒草地土壤水分高于其他林地介于中间;土壤水分亏缺量最大的为阔叶乔木或灌木林,其次为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衰退的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量最小;浅层土壤水分(0~80 mm)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关性极显著,存在线性关系.而深层土壤水分与上面3个植物多样性指数无相关性.该研究对阐明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环境以及其与群落发育阶段和植物多样的相应关系,指导科学培育人工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彰武北部沙地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彰武北部沙地乔、灌、草、农田、沙丘的土壤水分和物理性质研究得出:沙土表层(0~50 cm)含水量受降雨影响显著,100 cm以下影响不明显;地表植被不同则对水分的保持效果、水分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0~300cm)、水分有效性和土壤下渗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