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洱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将成品普洱茶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分析其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时茶叶含水量和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最佳品质出现时间提前,55℃/12%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45天左右,37℃/9%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135天左右,处理后感官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茶多酚、可溶性糖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温度提高而下降,且茶叶含水量高者下降幅度大。氨基酸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温度提高而下降,但与茶叶含水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原料的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分别在37℃和4℃下贮藏7d后,对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变化,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进行审评。结果表明,(1)高温式灭菌处理对茶样香气、滋味均有不利影响,易产生熟味或闷味;(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香气、滋味的影响差异显著,高火香型茶饮料长时间存放对滋味品质较为不利,宜在短期内饮用;纯正香型茶饮料则可使用低温方式保存,高温易使内质风味显著劣变;(3)低温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高温则加速汤色黄化。  相似文献   

3.
游离脂肪酸组成在绿茶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游离脂肪酸是构成茶叶香气的重要化学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检测技术等问题,对茶叶加工和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就绿茶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贮藏条件的影响作用,进行一些探讨。一、游离脂肪酸组成与绿茶品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科学贮藏茶叶必须分析茶叶质变的外界因素,讲究贮藏和保管方法。一、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因素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附的特性,加上贮藏过程中茶叶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茶叶极易发生变质。这些内外因素主要有以下5点:①茶叶自身含水量是影响茶叶品质劣变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茶叶含水量超过7%,则茶叶在贮藏中就易回潮而影响品质。②温度也是引起茶叶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贮藏温度越高,品质劣变越快、越显著,特别是对色泽、汤色、滋味的影响最大。③氧气在茶叶贮藏过程中也是使茶叶产生自动氧化引起质变的主要因素之一。④光…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及其组分不仅能反映茶树光合能力的强弱,而且与茶树品种,成茶品质等有密切关系。在鲜叶运输、摊放或成品茶贮藏期间,叶绿素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下图所示。由于叶绿素(a·b)及其转化产物的色泽各异,其比例随着一系列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叶绿素对茶叶品质影响极大。以往测定叶绿素,大都限于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的黄酮醇类物质及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杰  段玲靓  吴春燕  须海荣 《茶叶》2010,36(1):14-18
黄酮醇及其苷类是茶多酚中重要的组分,含量仅次于黄烷醇类,对茶叶感官品质、生理功能等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茶叶黄酮醇类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在茶树中的分布、含量及存在形态,并对黄酮醇类在茶叶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及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只是相对的。即使用低温充氮贮藏也只能使茶叶质变缓慢而已。品质的变化,既有向坏的方向发展,也有向好的方向变化。有些茶刚制好时带有“生青气”,但经适当贮藏后,“生青气”消失,出现鲜爽香气。例如西湖龙井刚制成时带有“生青气”,经1—2个月的石灰缸贮藏,“生青气”消失,香高馥郁。陈茶,一般是不受欢迎的,但也有的茶叶越陈越好,如普洱茶等,具有“陈香”,品质才算正路。  相似文献   

8.
前言水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早已被制茶师所认识和应用,如水分常作为加工工艺掌握的工艺指标和茶叶收购,贮藏,产品出口时一项重要的品质检验指标,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发现,降低含水率,不仅保持茶叶品质稳定,而且使茶叶审评品质提高。同样的原料,含水率低的茶叶香高,味浓。茶叶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水分是影响茶叶品质变化最主要的因子,但对其作用机理尚未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品质化学  相似文献   

9.
贮藏条件对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鼎大自茶、槠叶齐和白毫早三个品种早春一芽一叶鲜叶所制炒青绿茶为材料.研究炒青绿茶在不同温度、含水量及光照等贮藏环境下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经太阳光照射和暴露在空气中的茶叶更容易陈化劣变,使茶叶失去其品质特征。且供试的三个品种绿茶各品质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0.
茶叶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挥发性化合物不仅是茶叶香气的重要组分,也是影响茶叶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不同茶类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茶叶挥发性化合物形成的重要因素,如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和栽培管理措施、加工工艺及贮藏方式等。文中对茶叶挥发性化合物的定量检测方法和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与茶叶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前言水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早已被制茶师所认识和应用,如水分常作为加工工艺掌握的工艺指标和茶叶收购,贮藏,产品出口时一项重要的品质检验指标,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发现,降低含水率,不仅保持茶叶品质稳定,而且使茶叶审评品质提高。同样的原料,含水率低的茶叶香高,味浓。茶叶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水分是影响茶叶品质变化最主要的因子,但对其作用机理尚未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品质化学的影响机理至今尚无报道。水分活度表示茶叶水分存在的真实状态,它表达了水分能为化学  相似文献   

12.
茶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峰  骆耀平  陈一心 《茶叶》2008,34(1):2-5
本文介绍了茶叶贮藏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环境因素对其品质的影响,以及贮藏中茶叶品质成分,如含水量、氨基酸、茶多酚、叶绿素和维生素等的变化;并对目前生产与研究提出了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3.
0100 中非茶叶在贮运过程中品质陈变的研究一化学组成、品质风味以及价格评定J·B·柯诺里中非茶叶在贮藏中茶红素类(T R s),茶红素中的 SⅡ组分以及咖啡碱含量都增加,而黄烷醇类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茶黄素(T F)含量除在陈化初期有短时增加外,而在后五个月都与贮藏时间成线性函数下降。T F 的损失是红茶陈变和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试验表明:经六个月的贮运,红茶将平均损失 T F 3.6微莫尔/克,价格下降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饮料生产工艺:茶叶焙火→抽提→过滤→调和→加热→装罐→杀菌→冷却影响乌龙茶饮料质量的主要因素:1.茶叶焙火100℃焙火2-6小时色泽变化小,带有宜人的焙火香味,可改善香味品质。如果在120℃培火2-4小时(或140℃焙火1小时)则茶叶带有轻微的酸味,如果在120℃焙火6小时(或140℃焙火2小时),则茶叶发生焦味,香味损失较多,当培火温度高于120℃时,茶叶可溶性成分和儿茶素含量明显下降,品质变劣,因此,对中低档茶叶,焙火温度应控制在100-120℃,但不宜超过120℃。2水质水中含有钙、镁、氯等离子时对茶汤色泽和滋叶有不利…  相似文献   

15.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相似文献   

16.
游离氨基酸在绿茶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叶品质尤其是滋味的重要化学成分,关于茶叶加工中氨基酸的变化以及氨基酸与品质的相关性国内外已有过不少研究。本文则着重于研究绿茶贮藏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与品质的关系以及贮  相似文献   

17.
茶叶除氧保鲜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叶保鲜技术的应用,已引起广泛重视。经保鲜贮藏的茶叶,色泽、滋味、香气尤其是新鲜度,可基本保持原有的品质,使消费者周年享受新茶风味。当今,更重要的是可增强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对促进茶叶经销,提高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一、茶叶贮藏劣变的成因(一)茶叶内含物的自动氧化是茶叶品质劣变的主体日本学者研究指出,茶叶贮藏变质的原因是:茶叶中某些物质,由于受空气氧气的作用,而发生自动氧化。吴小崇研究认为,绿茶在贮藏中内含物被氧化是品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最易被氧化的成分有:叶绿素、维生素C和多…  相似文献   

18.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其品质的优劣是通过“色、香、味、形”来反映的。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很多,除了品种、自然条件、肥培管理、加工技术等方面外,贮藏保管方法的不同对品质影响也很大,众所周知,茶叶经过一段时间贮藏,品质一般都有下降,而保管不善的茶叶更容易陈化,甚至  相似文献   

19.
绿茶贮藏中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氨基酸对成茶色、香、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茶汤的滋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茶叶氨基酸被公认为茶叶滋味物质。在绿茶长炒青贮藏过程中,茶叶品质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茶叶内含化学成份受外界温度、水份、氧气和光的影响,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致使内质趋向“陈化”。而茶叶中氨基酸在茶叶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则更为复杂,主要的化学变化概括起来可归纳为蛋白质的水解与氨基酸的降解,这两个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茶汤的滋味与鲜爽程度。当贮藏过久叶底变暗、汤色  相似文献   

20.
吴小崇 《中国茶叶》1989,(3):25-25,9
在一般贮藏条件下,绿茶品质会逐渐下降,甚至劣变而失去饮用价值,实质上这是绿茶品质成分不断变化(尤其是易氧化物的氧化作用)的综合反应,其中维生素C因其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而特别容易变化。探明绿茶贮藏过程中这些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是控制和延缓品质劣变的前提。迄今,国内外已有不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我国茶叶生产实际情况,对不同贮藏条件下绿茶内含维生素C与品质变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